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06)
2023(10809)
2022(9170)
2021(8322)
2020(7026)
2019(15907)
2018(16184)
2017(30735)
2016(16998)
2015(18964)
2014(19246)
2013(18517)
2012(17096)
2011(15242)
2010(15374)
2009(14366)
2008(14245)
2007(12842)
2006(11403)
2005(10464)
作者
(47857)
(40210)
(39902)
(38105)
(25206)
(18985)
(18211)
(15435)
(15223)
(14348)
(13827)
(13358)
(12992)
(12885)
(12825)
(12355)
(11841)
(11701)
(11450)
(11228)
(10291)
(9863)
(9835)
(9101)
(8988)
(8934)
(8922)
(8876)
(8131)
(7982)
学科
(70267)
经济(70176)
管理(47898)
(45006)
(37442)
企业(37442)
方法(27567)
数学(23099)
数学方法(22890)
(20075)
(19520)
中国(18933)
(18440)
业经(18255)
地方(15690)
(15234)
(13512)
农业(12937)
理论(12396)
产业(12023)
(11945)
银行(11906)
体制(11818)
(11573)
金融(11566)
(11442)
技术(10997)
(10144)
贸易(10140)
环境(10093)
机构
学院(236856)
大学(235699)
(100790)
经济(98759)
管理(86919)
研究(83630)
理学(74072)
理学院(73226)
管理学(72056)
管理学院(71589)
中国(62688)
(50075)
(49329)
科学(48828)
(42108)
(42092)
(38077)
研究所(37817)
中心(37599)
财经(37571)
业大(35314)
(33939)
农业(32900)
经济学(31834)
北京(31229)
(31196)
师范(30831)
(30075)
(28963)
经济学院(28672)
基金
项目(156207)
科学(123205)
研究(117080)
基金(111940)
(97682)
国家(96834)
科学基金(82376)
社会(75809)
社会科(71957)
社会科学(71946)
(62790)
基金项目(58613)
教育(54469)
(51850)
自然(50194)
自然科(49001)
自然科学(48987)
自然科学基金(48199)
编号(47275)
资助(45012)
成果(39709)
重点(36015)
(35135)
(35074)
课题(34220)
(33802)
(33179)
国家社会(31865)
创新(31076)
教育部(30234)
期刊
(116354)
经济(116354)
研究(74577)
中国(54963)
(39826)
(39062)
学报(37601)
管理(34567)
科学(34233)
教育(31824)
大学(29437)
学学(27676)
农业(26073)
(22036)
金融(22036)
技术(21616)
财经(19630)
业经(18948)
经济研究(18740)
(17211)
问题(15355)
(13841)
(11863)
技术经济(11613)
(11016)
科技(10992)
统计(10862)
现代(10486)
世界(10357)
(10203)
共检索到3681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郑世林  葛珺沂  
本文利用1998-2009年中国省际文化产业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应用DEA-Malmquist方法测算了文化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对比在文化体制改革三阶段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值的变动情况。研究发现:(1)中国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完全来自技术进步的贡献,而考察期文化产业的技术效率呈下降趋势;(2)在文化体制改革试点阶段,试点涉及较多地区和单位的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呈增长趋势,而中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下降;(3)文化体制改革推广后,无论是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但东部与中西部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差距主要来自于中西部文化产业纯技术效率较低。研究结果表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着力点在于提高文化产业技术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揭志强  
文章利用2004年与2008年文化产业国家标准统计数据,借助RD分解的Malmquist指数模型,采用Bootstrap-Malmquist指数方法,实证分析了我国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分解状况,研究发现:我国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总增长率达39.30%,在整个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进步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而不是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改善;我国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即中部地区增速最快,西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慢。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天勇  
文章分析了1978-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动能结构,认为其高速增长的重要来源是,市场化配置改革提高要素生产率,以及土地有偿出让和城镇住宅商品化改革获得财富溢值。如何使定性的体制能够成为经济分析中的内生变量,是转轨经济学研究至今没有解决的难题。文章从渐进转轨和二元体制视角,寻找生产、不动产、分配和需求各领域中市场经济状态下的标准值,还有计划行政干预下的偏差值,二者相互比较求出差值,分类定义为流量通过大小的闸口连续变量和能不能通过的开关变量,并将其组合入生产函数及其供给-分配-需求联立运算模型之中。以此数理逻辑方法,进行体制改革内生推动经济增长的分析,解释了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动力来源。经仿真测算,中国无论是在供给领域,还是在需求方面,都蕴藏着规模可观的体制剩余和市场潜力。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体制改革,未来11年可以释放在二元体制中巨大的生产能力、财富潜能和市场需求潜力,使经济增长能够达到平均5.5%的速度。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钟廷勇  国胜铁  杨珂  
本文从新经济地理学和空间集聚理论角度,通过我国各省份1998~2009年文化产业7个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动态面板的SDM模型研究了产业集聚外部性与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内部联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钟廷勇  周磊  安烨  
通过采用三阶段DEA-Malmquist面板模型,本文对1999-2009年我国文化产业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对我国文化产业整体、地区间和行业间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研究,发现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较低,且波动率较大;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力变为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中纯技术效率持续恶化,规模效率得到了初步改善;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较大的地区间差异性,其中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次之,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最低;地区经济发展程度、金融市场完善程度、政府扶持力度、城市化进程和初始人力资本,对文化产业生产效率产生重要影响,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在各细分行业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李平  王宏伟  张静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延群  张沥元  
本文从制度性改革的角度对未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的潜力和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首先对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增长的TFP、驱动因素以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进行了回顾,指出过去的驱动因素已经减弱,甚至消失,进一步的制度改革将成为促进TFP增长的新动力。本文还对促进TFP增长的改革和政策措施进行了综述,并对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将中国的TFP发展水平与美国、日本和韩国进行了比较,指出目前中国TFP还处于较低水平,未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中国较高的R&D投入以及不断提高的人力资本将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从春  陈敬良  张飞相  
利用我国大陆地区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 ,对2004-2009年间我国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结果进行了阶段和区域分析,利用散点分布图刻画出3个明显聚集区的特征。研究发现:3个聚集区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以甘肃、西藏等为代表的第一聚集区呈现低技术进步率和低技术效率增长率;第二聚集区实现了很高的技术效率增长和较高的技术进步;第三聚集区技术进步显著,但技术效率出现衰退。最后,结合分析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郭兰平  
利用2000-2015年江西11个设区市文化产业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应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 ,对江西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演化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江西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具有波动性,但整体呈增长态势,其中技术进步是增长的主要源泉,而技术效率在整个考察期间的增长总体维持在较低水平;此外,江西各设区市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值的改善幅度并不均衡,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特征。据此,应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通过加大金融对江西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并在人才引进、土地供给和税收等方面给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龚文龙  
本文基于2003-2014年中国东部9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区位熵计算了东部城市传统商业集聚和多元商业集聚的程度,并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估算了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最后探索不同商业集聚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东部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呈现倒U型,其中技术效率变动是主要推动因素;相比于传统商业集聚,东部城市的多元商业集聚程度显示了一定的弱化现象,但多元商业集聚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贡献仍然大于传统商业集聚,而且这种贡献是通过提升城市技术效率进行传导,而非技术进步。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柳  
产业集聚是产业发展中的普遍现象,产业集聚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起到什么影响?本文通过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方法估算各制造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将Malmquist指数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进而分析产业集聚对它们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产业集聚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但主要是通过对技术效率提高产生影响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非促进技术进步的发生。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兵  吴延瑞  颜鹏飞  
本文运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方法测度了APEC17个国家和地区1980—2004年包含CO2排放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成分。首先,估计了对CO2的排放没有管制、CO2排放水平保持不变、CO2排放水平减少三种情形下的生产率指数及其成分。其次,对影响环境管制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主要的结论有:在平均意义上,考虑环境管制后,APEC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水平提高,技术进步是其增长的源泉;17个国家和地区中,有7个国家和地区至少移动生产可能性边界1次;人均GDP、工业化水平、技术无效率水平、劳均资本、人均能源使用量和开放度均对环境管制下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显著...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伟明  唐东波  
本文运用径向非角度方向性距离函数方法测度了2000~2009年之间我国30个省份的工业部门的环境技术效率值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值,同时把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效率改变和规模效应,并对影响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总体而言,东部地区的环境技术效率值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高于中西部地区,技术进步是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环境规制、教育水平、产业结构、市场结构、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起正向作用,而资源禀赋、能源结构、一阶滞后项则起反向作用,所有制结构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不显著。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薇  
在我国经济产业中,流通产业作为服务行业的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广义最小二乘法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分析2016-2017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流通产业发展情况,通过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产业结构转型对其经济增长值、全要素生产率与地区就业增长间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流通产业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就业率的提高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且该促进作用拥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化,东部地区明显优于中西部。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对促进我国流通产业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应从大力支持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支持技术创新等方面着手,促进流通产业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增长。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郭洪仙  曹伟  
上海作为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地区,文化产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但文化产业在体制改革方面尚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文化产业自身活力不足和外资的步步进逼正在困扰上海文化产业的发展。上海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的创新改革,建立现代文化企业制度,减少审批环节和行政性收费,加快由行政审批制向备案制的转变,促进上海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