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31)
2023(5619)
2022(4811)
2021(4518)
2020(3678)
2019(8039)
2018(7934)
2017(14729)
2016(7620)
2015(8364)
2014(7672)
2013(7264)
2012(6705)
2011(5868)
2010(6060)
2009(5572)
2008(5612)
2007(5309)
2006(4527)
2005(3989)
作者
(19033)
(15798)
(15751)
(14641)
(10218)
(7497)
(6991)
(5912)
(5855)
(5687)
(5307)
(5201)
(5090)
(5058)
(4762)
(4733)
(4682)
(4604)
(4419)
(4411)
(3855)
(3735)
(3685)
(3655)
(3576)
(3533)
(3502)
(3483)
(3218)
(3017)
学科
(31606)
(30635)
企业(30635)
管理(29268)
(25683)
经济(25666)
技术(14840)
技术管理(11557)
业经(9375)
中国(9052)
方法(8794)
理论(7236)
(6704)
地方(6599)
(6449)
(6182)
(6135)
(6114)
(5574)
产业(5501)
数学(5410)
经营(5382)
(5326)
银行(5319)
数学方法(5306)
教育(5217)
(5115)
(5102)
贸易(5095)
(4956)
机构
学院(101502)
大学(99060)
管理(43412)
(40352)
经济(39478)
理学(37295)
理学院(36892)
管理学(36436)
管理学院(36189)
研究(30994)
中国(23442)
(20239)
(17882)
科学(16747)
(16428)
(14214)
师范(14138)
财经(13986)
中心(13961)
(13694)
(13366)
北京(12631)
(12556)
商学(12515)
商学院(12394)
研究所(12191)
(11706)
技术(11453)
经济学(11015)
师范大学(11002)
基金
项目(65943)
科学(54207)
研究(52836)
基金(46875)
(39396)
国家(38969)
科学基金(35190)
社会(34666)
社会科(32913)
社会科学(32905)
(27945)
基金项目(24775)
教育(24727)
(22585)
编号(21648)
自然(21113)
(20967)
自然科(20719)
自然科学(20717)
自然科学基金(20417)
创新(18215)
成果(17817)
资助(17015)
课题(15850)
(14932)
重点(14694)
项目编号(14013)
(13984)
(13739)
国家社会(13673)
期刊
(49004)
经济(49004)
研究(31348)
中国(24475)
管理(21459)
教育(17624)
(14049)
科学(12634)
技术(10556)
学报(10240)
(9684)
(9269)
金融(9269)
业经(9092)
大学(8820)
科技(8059)
学学(7940)
经济研究(7214)
财经(7009)
(6833)
论坛(6833)
农业(6433)
技术经济(6217)
图书(6216)
(6179)
现代(5587)
商业(5425)
问题(5397)
职业(5016)
(4989)
共检索到1584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来  
近些日子,清华人都在带头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我觉得总书记的这次重要讲话,最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在四个"全面提高"中,对于大学和高等教育的使命作了新的确定,即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点之外,增加并提出了"文化传承创新"。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观的新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我国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要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积极推动协同创新。这是第一次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提出新的要求,意义十分重大。政府要根据《科技规划纲要》和《教育规划纲要》的共同部署,加快建立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共享机制。国家和地方政府应通过财税、金融、评估等多种政策手段,多种方式推进协同创新。中央和省级财政要设置"支持协同创新战略联盟计划"。推进协同创新特别是促成战略联盟,既是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也是多方联合行动的系统工程,尤其需要深入整合产学研各方及社会其他方面资源,在引导外部需求和刺激内生动力之间实现平衡,不断营造有利于协同创...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何飞龙  
人责到位就是在企业的基础管理中,全面实现每个员工的思想、素质、能力、责任“四到位”和岗位、职责、目标、人员的“四统一”。本文从人责到位的根本宗旨、要义、基本出发点对此展开讨论。探讨其对企业发展的战略意义。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施小光  
2011年5月26日,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举办了"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座谈会,国内十余名教育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专家应邀出席。座谈会上,与会专家从多个角度解读和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建校百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并就大学与文化的关系、现代大学制度、一流大学建设等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编辑部特将发言辑成,以飨读者。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岂之  
要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论述,就需要重新审视和研究高等教育的使命,在理论上弄清文化传承创新与高等教育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理清大学文化传承创新怎样构建等问题。作为世界上没有中断过的伟大民族文化,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史。从西周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到辛亥革命的推翻帝制走向共和,到新民主主义革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彭斌  周吉林  高江勇  
林业高校在传承创新生态文化方面具有三个特点和优势:林业高校的生态文化身份由大学和社会共同创造,具有广泛的社会认同性;林业高校以追求人和自然和谐为价值取向的大学精神,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性;林业高校在生态研究方面具有学科、师资、设备等优势,具有传承创新文化的持续性。林业高校需要在提供思想和价值引领的同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过程中传承创新生态文化。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刘仲林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洪振涛  
文化传承创新是大学与生俱来的基本职能,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赋予大学的特殊使命。大学要担负起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必须履行文化育人职责,重塑大学精神,精心培育文化人才,繁荣发展大学文化,将大学打造成育人的高地和文化的高地;同时要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积极参与社会文化建设,引领社会发展进步,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促进文化交流融合,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朱伟华  
文化传承创新被作为高校职能而明确提出,是对高校功能的拓展与完善,是高校职能趋于成熟的重要标志。立足高校文化传承创新功能的提出背景及时代意义,分析高校目前在文化传承创新方面遇到的困难,继而从重视人文科学建设、注重自身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高校加强自身文化传承创新职能的着力点。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健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进军号。大学应始终站在文化传承创新的前列,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持文化育人和服务社会并重,科学谋划大学文化的建设发展。作为一所有着悠久办学历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俞吾金  
胡锦涛总书记明确要求"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这一思想不但对正确理解并处理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来说意义重大,而且对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它必将激励高教工作者对文化传承创新由自发走向更加自觉。重视历史经验在"文化传承"这四个字上,凝聚着胡锦涛总书记对以往的历史经验的总结。众所周知,19世纪60、70年代,当黑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国荣  
胡锦涛总书记要求高等学校"大力推进优秀文化传承创新",这对高等学校的发展和学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传承创新"在此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传承包含创新,创新基于传承,二者互渗互融,表现为统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的发展不仅以不同时代的实践过程为其背景,而且同时展开为一个历史延续的过程。文化的创新,总是离不开以往的历史积累。继承、总结以往的优秀文化成果,则是形成新的文化成果的必要条件之一。以传统的继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学勤  
2011年5月20日,清华大学文科建设处和校党委宣传部联合主办了清华大学文科教师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百年校庆讲话精神座谈会。与会教师均为清华大学各文科院系负责人,他们围绕"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以及"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深入学习胡总书记讲话精神,并同加强改进自身工作相结合,为清华大学的文科发展建言献策。现将发言辑成专栏,以飨读者。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梁达  
1.新产业、新业态是经济发展的需要。2015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程度低于预期,国内深层次矛盾叠加影响加深,经济运行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在产能过剩和节能减排的双重约束下,我国工业经济增长面临诸多挑战,难以持续。化解过剩产能已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任务之一,需要推动一批市场竞争力弱的中小企业加速退出市场;大型企业在产能布局、产量设计、市场营销等方面也需作出相应调整,将主要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到科技研发、设备制造环节,促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