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29)
2023(3794)
2022(3018)
2021(3057)
2020(2431)
2019(5598)
2018(5607)
2017(8451)
2016(6106)
2015(7247)
2014(7515)
2013(6300)
2012(5719)
2011(5277)
2010(5461)
2009(4768)
2008(4693)
2007(4445)
2006(3881)
2005(3628)
作者
(12762)
(10359)
(10352)
(9981)
(6619)
(5108)
(4916)
(4201)
(4017)
(4004)
(3625)
(3497)
(3421)
(3332)
(3231)
(3199)
(3169)
(3161)
(3118)
(2946)
(2917)
(2716)
(2625)
(2460)
(2427)
(2395)
(2359)
(2243)
(2243)
(2180)
学科
教育(21663)
中国(11436)
管理(9720)
理论(9359)
(9230)
经济(9222)
(8201)
企业(8201)
教学(7640)
(7528)
研究(5008)
(4836)
思想(4782)
政治(4669)
思想政治(4486)
政治教育(4486)
治教(4486)
德育(4442)
方法(4431)
学校(4097)
高等(4039)
(3915)
文化(3750)
(3684)
业经(3667)
发展(3666)
学法(3629)
教学法(3629)
(3543)
改革(3534)
机构
大学(76913)
学院(68150)
教育(30680)
研究(25943)
(23764)
师范(23711)
师范大学(19687)
(18459)
管理(18002)
理学(15428)
理学院(15047)
(14959)
管理学(14472)
管理学院(14277)
经济(14215)
科学(14209)
职业(13057)
北京(12866)
(12491)
技术(11989)
(11755)
教育学(11738)
中国(10717)
研究所(10678)
中心(10006)
(9643)
(9594)
职业技术(8952)
教育学院(8747)
(8118)
基金
研究(40823)
项目(40459)
科学(33480)
教育(29484)
基金(23835)
社会(22355)
成果(21050)
社会科(20715)
社会科学(20710)
编号(20563)
(18553)
课题(18476)
国家(18155)
(18048)
(17563)
(16657)
科学基金(15080)
规划(13602)
项目编号(12681)
研究成果(11869)
(11799)
基金项目(11406)
(11268)
(10971)
大学(10945)
重点(10928)
(10654)
年度(10555)
教育部(10479)
(10149)
期刊
教育(55851)
研究(34939)
中国(26923)
(17381)
经济(17381)
职业(12505)
技术(9821)
大学(9128)
学报(8442)
高等(8259)
技术教育(7641)
职业技术(7641)
职业技术教育(7641)
(7227)
高等教育(7208)
科学(6731)
图书(6719)
管理(6513)
成人(6276)
成人教育(6276)
(5996)
论坛(5996)
(5364)
书馆(5331)
图书馆(5331)
学学(5270)
(4604)
发展(4531)
(4531)
教研(4179)
共检索到1185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为正  
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其教育活动就反映着文化的本质和文化的使命。作为社会文化生产和再生产的源头性机构,它一方面掌握着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另一方面以自身精神承载着先进文化。从本质上说,大学教育的文化价值体现在其对系统内、外部文化自觉形成的影响之上。因此,大学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以学术的繁荣来带动文化的创新;将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作为大学发展的战略性目标;并通过广阔的国际化平台,实现中外先进文化的交流与交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韩延明  栾兆云  
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存在与发展的核心。伴随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我国大学文化建设却有衰微之势。检视其原因,探索新时期我国现代大学文化的价值取向,培育优秀大学文化,成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核心命题。现代大学文化的价值取向应体现在维护大学自治,促进和谐发展;坚守学术自由,彰显卓越意识;凸显人文关怀,塑造健全人格;倡导科学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崇尚多元文化,追求文化认同等方面。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国庆  
职业教育课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领域,要准确把握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价值取向,必须把相关问题放到历史与文化的背景中去考察。基于这两个维度的分析,职业教育课程应当确立三个核心价值取向,即课程目标要定位于复杂职业能力培养,课程内容要突出实践知识的主体地位,课程设计方法要以标准与规范为纽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孙喜亭  
论大学教育的文化价值孙喜亭1谈文化选择与大学教育的关系,不能不先从文化说起。文化含义甚广,学者给它的规定又颇多,想找一个公认的定义,并不容易。通常说,文化不仅直接通过物质产品、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医药卫生等呈现出来,而且还通过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健美  刘正峰  
核心价值教育目标在大学核心价值教育体系中发挥导向作用。中外各国大学核心价值教育在长期实施过程中,形成了自己明晰的核心价值教育目标,受历史发展阶段和社会制度等诸多因素影响,不同国家大学核心价值教育目标有所差异,但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根本任务,并以认知认同和自觉践行核心价值作为各国大学核心价值教育的共同目标。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黄振华  
本文阐述大学文化是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土壤,论述文化自信是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固基石,最后分析高校如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教育,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郑长利  王凌浩  
本文试图从文化价值取向的角度,对未来的教育目的观进行尝试性的探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德如  
价值取向是课程文化自觉的核心问题。课程文化自觉的价值取向,就是按照一定的课程和文化的价值标准,对课程文化进行价值选择的理性动态过程。主体性、多维性、结构性、生命性、超越性是课程文化自觉的价值品质。保持必要的张力,追求主体性发展、科学人文性、生态课程观、和而不同、课程理解是课程文化自觉的价值选择。课程文化自觉的价值生成通过反思性尝试、规律性把握和创新性超越来实现。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杨柳新  
本文以大学的价值观教育与文化认同之间的关系为核心,主要以美国为例,描述了大学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和手段及其所认同的文化,并且从文化生态与教育理念两个关键层面比较了中美两国大学的价值观教育,旨在理解其中存在的根本性问题与危机,从而使大学能够改善其价值观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马早明  高皇伟  
大学通识教育价值取向体现了各个时期通识教育的理念目标,对教育乃至人的发展产生巨大作用,其主要包括理性主义价值取向、进步实用主义取向和折衷主义价值取向。从历史的角度审视大学通识教育价值取向的演进,可以看出通识教育在理性主义和实用主义之间呈现钟摆式的不断轮回现象,至今绽放出中庸之道的新人文主义色彩,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结成一定的主次关系。在后人文主义时代背景下,大学通识教育在继承现有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将更加强调逻辑思维和跨学科整合能力、多维科学实践观、批判能力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守福  
本文考察了大学评价的演变历史,从价值和价值关系的角度分析了大学评价活动存在的原因与价值,论述了大学评价的价值取向问题。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军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是存在于大学生心灵深处固有的思想和文化,也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基本的文化元素。通过阐述文化基因的基本内涵和特性,探索通过激活文化基因来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时代价值,萃取思想精华,发挥激活文化基因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进而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辛志勇  金盛华  
通过对全国10省市13所高校2 65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大学生个人性目标可根据重要性依次排序为工作成就、自身修为、荣誉地位、金钱物质;社会性目标依次排序为合格公民、友谊爱情、婚姻家庭;超然性目标依次排序为回归自然、贡献国家、人类福祉。手段价值依次排序为知识努力、人格品质、智慧机遇,规则价值依次排序为道德良心、法律规范、舆论从众。对81名大学生的内隐联想测验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上述结果。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应该根据其价值取向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博  汪作朋  朱俊杰  张健  
养生文化是对养育生命过程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其中孕育着祛病延寿的哲理。文章从病因、健康、中西传统思想与养生文化关系辨析、中西思想对养生文化思维方式的理解等几方面阐述了养生文化可以全方位地提高人的生存质量,养生文化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以及生活的全过程,借助传统医学养生理论,从人体生命的客观规律出发,找到维护健康的真谛。因此,应该继承和发展华夏文化的精神传统,在思想和文化上扬弃自我,永葆中国养生文化的活力与生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