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92)
- 2023(7582)
- 2022(6343)
- 2021(5772)
- 2020(5114)
- 2019(11997)
- 2018(11914)
- 2017(24160)
- 2016(13324)
- 2015(14819)
- 2014(15065)
- 2013(15031)
- 2012(14126)
- 2011(12749)
- 2010(12681)
- 2009(11899)
- 2008(12131)
- 2007(11107)
- 2006(9341)
- 2005(8392)
- 学科
- 济(54773)
- 经济(54728)
- 业(34324)
- 管理(33952)
- 方法(27811)
- 企(27110)
- 企业(27110)
- 数学(24055)
- 数学方法(23851)
- 农(18591)
- 财(13563)
- 中国(13307)
- 贸(12716)
- 贸易(12715)
- 易(12383)
- 学(12203)
- 业经(11887)
- 地方(10651)
- 制(10282)
- 农业(10272)
- 和(8936)
- 理论(8454)
- 务(8432)
- 财务(8418)
- 银(8416)
- 财务管理(8395)
- 银行(8384)
- 行(7970)
- 企业财务(7921)
- 市场(7821)
- 机构
- 学院(189179)
- 大学(188363)
- 济(77108)
- 经济(75437)
- 管理(70694)
- 研究(64373)
- 理学(60907)
- 理学院(60180)
- 管理学(59074)
- 管理学院(58713)
- 中国(48810)
- 科学(41204)
- 京(39524)
- 农(37027)
- 财(34810)
- 所(33722)
- 研究所(30905)
- 中心(30522)
- 业大(30483)
- 农业(29548)
- 江(29081)
- 财经(27838)
- 范(25550)
- 师范(25296)
- 经(25163)
- 北京(24642)
- 经济学(23947)
- 州(22865)
- 院(22754)
- 经济学院(21899)
- 基金
- 项目(125112)
- 科学(97370)
- 基金(89715)
- 研究(89634)
- 家(78935)
- 国家(78281)
- 科学基金(65709)
- 社会(55680)
- 社会科(52691)
- 社会科学(52671)
- 省(49531)
- 基金项目(47729)
- 自然(42873)
- 划(41980)
- 自然科(41833)
- 自然科学(41819)
- 教育(41182)
- 自然科学基金(41079)
- 编号(37306)
- 资助(36810)
- 成果(30464)
- 重点(28805)
- 部(27769)
- 发(27517)
- 创(25689)
- 课题(25418)
- 科研(24649)
- 创新(23976)
- 计划(23474)
- 教育部(23267)
共检索到2738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左惠
作为一个特殊产业,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在对文化产品有效供给内涵界定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建国以来文化产品供给的历史数据挖掘,可以分析我国文化产品供给规模的变动趋势及我国文化产品的有效供给状况,并对文化产品供给主体之一的政府角色地位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以此提高文化产品的供给效率。
关键词:
文化产品 有效供给 转型期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傅予行
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研究精神文化消费问题,似宜首先剖析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与供给。马克思指出:“消费直接也是生产,正如自然界中的元素和化学物质的消费是植物的生产一样。例如,吃喝是消费形式之一,人吃喝就生产自己的身体,这是明显的事。”由此推论一下,似乎可以说,人欣赏一台戏剧(或观看一部电影、阅读一本小说、聆听一场音乐会、演奏一首小夜曲等)就是在生产自已的精神,即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满足自己的内心精神生活需求。这种需求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其一,是因人而异,因人的教育程度、文化修养、人生经历、艺术趣味、年龄、职业、个性、偏好等之不同而大相迳庭。当代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日趋多元化的社会结构,已使原来...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宁军明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蔡纯一
农民负担过重是转型时期中国社会非常突出的公共问题。这一问题能否得到很好的解决,既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又关系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大局。“费改税”是当前理论界和政府提出的解决农民负担过重问题的方案设计。结合经济模型分析,费改税只能暂时缓解农民负担过重的紧张程度,要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必须从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入手,深化农村税费制度改革。
关键词:
农村 公共产品 农民负担 农村税费制度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彭敏学
在住房制度的转型发展中,实现"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不仅有赖于供应方式的转要,形成恰当的空间结构也至关重要。分析表明,在单中心结构的约束下,过于商品化的开发导致了上海中心地区住房的极化供给,降低了住房供给效率;价格机制将大量低收人群体挤出了中心域区优势区位,造成了非公平的住房配置。尽管政策调控能改善住房供给的空间梯度,但分散的住房建设仍需进行空间整含。文章指出,长期的住房建设应重视存量保障性住房资源的有效利用;而短期内住房结构的优化则有赖于微观区位内住房供给的调整。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谢静华 高健
通过对1985年至2004年的水产养殖产量分品种、分产区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发现我国养殖水产品供给呈现以下特点:(1)水产养殖产量快速增长;(2)海水养殖占水产养殖产量的比例逐渐上升;(3)养殖品种趋同性问题仍未根本改善;(4)特种水产品产量提高较快;(5)沿海地区、长江和珠江流域等传统养殖区仍是我国主要水产养殖区。文章最后对我国水产养殖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对策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
养殖水产品 海水养殖 淡水养殖 供给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斌
金融供给侧改革的目的在于补上金融体系短板,让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快速变革的居民、企业和政府金融服务需求,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降低金融系统性风险住户部门金融服务短板是养老保险类金融资产中国在经历收入赶超的同时,也在经历人均金融财富的赶超。截至2017年,中国住户部门金融财富140万亿元人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波 赵世舜
文章根据公共品供给特征及公共文化产品投资决策所蕴含的期权价值,阐述了在信息对称和信息不对称两种情景下的政府与公共文化产品项目建设者间的决策行为,并试图得出两种情境下的各自最优投资临界值。研究显示,公共文化产品项目建设者有高估公共文化产品投资期权价值的倾向,这将可能导致政府对公共文化产品项目立项投资不足,进而降低公共文化产品投资决策临界点。即使如此,相比于信息完全对称情景,该临界点仍有所偏高。所以,信息不对称条件的公共文化产品决策将可能引发社会公共品供给效率损失。为此,应促成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在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机制上要形成政府与营利组织对公共文化产品的联合供给,以抵消不确定条件下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效率耗散。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从社会经济基础的巨大变动来看,我国社会经历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三个明显的社会转型期。学校教育特别是学校后教育是社会转型期的重要文化符号,代表了社会转型发展的继续教育文化价值指向。在"站起来"的社会转型期,城市电视大学利用当时先进的教育技术媒体——"电视",开启了我国工业化时期成人远程继续教育的文化先河;在"富起来"的社会转型期,电大在由"精英"式人才培养向职业人、岗位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化方面有意识地体现了终身教育所倡导的大众文化;在"强起来"的社会转型期,转型升级了的开放大学(电大)体系,积极服务于决胜全面小康社会,挂靠设置和内设了其他社会服务机构。在国家教育结构调整的战略布局中,开放大学(电大)向社会教育、社区教育、职业培训的转型体现出高层次的、普及的终身教育文化特质。
关键词:
转型期 开放大学 终身教育 文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宜勇
21世纪初,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开始全面进入加速转型期。这个时期的经济社会特征可以分解为本体因素和外部因素来描述:本体因素指产业结构、经济体制、经济水平、社会组织结构、社会分层、社会细胞、人力资本、发展阶段等特征,外部因素包括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技术进步不断加速、和平呼声高涨;这个时期的变动取向则是:制度、工作不断创新,系统转换风险加大,政府机构面临最大冲击,先进生产力和第三部门发展最快,行政性垄断集团和权力寻租集团损失最大,广大人民群众将获得最大实惠。
关键词:
加速转型期 社会特征 社会变动取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晓瑜 王茂军 李诗朦 文谨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职住关系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职住所带来的空间结构是居住与就业选择后的结果。全面揭示居住与就业选择过程显得尤为重要。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正式进入转型期,中国就业市场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居民择业的自主性增加,就业行为日益复杂化,就业行为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已有研究主要通过与男性比较,探讨女性就业率、就业结构、职业流动等特征,以及特定类型女性在转型期的就业行为特征。这些研究忽视了不同女性在就业市场的转职特征的复杂性。本文基于职业女性的深度访谈,分析发现不同类型职业女性就业历程表现出稳定—波动、波动—稳定、稳定、波动转职过程特征;职业女性因自身属性的不同对就业市场转型的响应存在差异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志标
研究了文化创意产品供给目标的冲突与协调问题。创新点在于:基于"名利双收"假设建立了文化创意产品私人供给的目标模型;基于收支平衡假设建立了文化创意产品公共供给目标模型。根据模型所得出的目标协调条件是:质量变化引起视听人数变化的直接效应小于通过价格传递所产生的一次间接效应的绝对值;价格对数量的弹性小于1,也就是说价格对数量变化不太敏感;价格变化引起视听人数变化的直接效应绝对值小于通过数量传递引起的一次间接效应;公共文化机构新增文化创意产品所带来的参观人数增量等于门票价格的倒数;门票的边际参观人数与平均参观人数相等;收支平衡对应的拉格朗日乘数在数值上等于新增财政拨款所带来的参观人数。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品 供给 目标冲突 目标协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锋
完善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既是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的现实要求,也是构建乡村社会文化自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农村公共文化产品规模迅速增长的同时,供给侧结构性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供给总量增加不仅未能有效提升村民的文化生活体验,反而形成了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相对过剩"的尴尬局面。基于供给悖论的发生逻辑和供给效能的检视,新时代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改革更应着力于供给侧,探索供给驱动与需求引导相结合的供给侧改革路径:一方面,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努力增加农村优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另一方面,引导、培育村民健康的文化习惯、偏好和行为,通过推动农村公共文化需求升级化解供需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肖
供给侧改革是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结果,对旅游业的发展和改革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很不均衡,旅游产业结构单一,没有创新性,使得不同地区旅游的质量差别比较大,旅游产品不足,交通不发达等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乡村旅游的供给侧,导致供给侧出现问题,进而对乡村旅游业带来不好的影响,严重阻碍了旅游业的发展。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乡村的产品结构、环境因素和服务质量等多个角度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全方位的提高乡村旅游业的质量,供给侧问题也得到解决,产品结构更加完善,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更加顺利和高效。
关键词:
乡村文化 旅游产品 供给侧改革 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