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52)
2023(10081)
2022(8606)
2021(7638)
2020(6576)
2019(14932)
2018(14484)
2017(29187)
2016(15158)
2015(17428)
2014(17354)
2013(17239)
2012(16186)
2011(14752)
2010(15205)
2009(14181)
2008(13544)
2007(11974)
2006(10610)
2005(9382)
作者
(44069)
(37084)
(36989)
(35215)
(23750)
(17540)
(16754)
(14325)
(14013)
(13246)
(12640)
(12484)
(11839)
(11775)
(11544)
(11347)
(10856)
(10615)
(10602)
(10272)
(9341)
(9174)
(8962)
(8484)
(8352)
(8314)
(8064)
(7691)
(7586)
(7033)
学科
(99389)
经济(99323)
方法(42884)
管理(42530)
(40306)
数学(38413)
数学方法(37868)
(33940)
企业(33940)
地方(22983)
中国(19236)
业经(18429)
(17335)
地方经济(15163)
(14485)
(14247)
产业(13312)
理论(12326)
农业(11902)
(11799)
贸易(11790)
(11353)
(11231)
环境(11008)
(10909)
技术(10766)
(10471)
金融(10469)
(9391)
(9190)
机构
学院(232625)
大学(230679)
(110319)
经济(108414)
管理(90999)
理学(79403)
理学院(78551)
管理学(76994)
管理学院(76557)
研究(76366)
中国(55744)
(46953)
(45707)
科学(43479)
财经(37544)
(36987)
经济学(36247)
中心(34229)
(34001)
(33768)
研究所(33345)
经济学院(32543)
(30760)
业大(30348)
北京(29297)
(28966)
师范(28734)
财经大学(27793)
(27269)
(26722)
基金
项目(154654)
科学(124338)
基金(114657)
研究(112175)
(98389)
国家(97671)
科学基金(85859)
社会(75662)
社会科(72227)
社会科学(72212)
(60829)
基金项目(60264)
自然(54279)
自然科(53153)
自然科学(53147)
自然科学基金(52186)
教育(52140)
(49899)
资助(48538)
编号(43324)
(34696)
重点(34687)
(34464)
成果(34037)
(32311)
国家社会(31926)
教育部(30580)
课题(30490)
创新(30148)
人文(30067)
期刊
(122635)
经济(122635)
研究(69927)
中国(39887)
管理(35642)
(33548)
学报(30701)
科学(30144)
(27358)
大学(24574)
学学(23381)
技术(22680)
经济研究(21791)
财经(20267)
教育(19767)
(19231)
金融(19231)
农业(18749)
业经(18097)
(17616)
统计(16511)
问题(15901)
(14823)
技术经济(14689)
决策(13516)
商业(12164)
(11690)
世界(10661)
现代(10592)
(10287)
共检索到3386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宇  王子龙  许箫迪  
利用2006-2011年中国28个区域的Moran’s I指数对文化产业空间集聚模式进行有效测度。计算结果显示,我国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现象日益明显,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溢出效应显著。文化产业的本质特征是文化创新,经济基础对于文化产业空间集聚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对外开放初期对文化产业空间集聚具有一定促进作用,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对文化产业空间集聚产生抑制作用;当期人力资本水平对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作用并不显著。文化产业发展的均衡稳定状态是空间集聚的基本条件,区域创新是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内在动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天宇  解学芳  
在构建区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文化产业集聚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具体机制和实际效果。结果表明:(1)我国区域创新活动存在正向的空间自相关性,创新成果可以随着要素流动向邻近地区扩散;(2)文化产业的专业化集聚和多样性集聚均可推动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从影响效果来看,文化产业多样性集聚已成为推动区域创新能力跃升的主要动力;(3)由于规范、有序的竞争机制尚未形成,文化产业竞争性集聚阻碍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但却通过价格博弈、企业外迁等条件产生了正向的空间溢出;(4)文化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其中,文化产业在东部地区的竞争性集聚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在中、西部地区则未有体现。对此,建议加强区域间的产业联动与资源共享,破除创新要素流动壁垒。鼓励文化产业特色化与差异化集聚,促进创新要素和发展资源的融合更新,并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集群的制度环境和竞争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文娟  钟立新  
产业集聚测度和影响因素分析是产业集聚理论研究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已有的空间计量模型可适用于产业集聚程度的测量,而对于影响产业集聚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则需要借助于其它模型。文章打破传统意义上的空间概念,借助于包含距离变量的产业空间计量模型,通过空间重构和空间耦合,可建立同时适用于产业集聚测度和影响因素分析的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发现,该模型能较好地区分出不同地区产业集聚变化的影响因素差异。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吴士炜  余文涛  
【目的/意义】人口与经济集聚是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而生态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协调好集聚与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设计/方法】基于扩展的生产密度函数,利用中国1998~2018年28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结合空间经济学相关理论,从一线城市、二三四线城市与五线城市视角考察人口与经济集聚对雾霾污染影响。【结论/发现】人口与经济集聚对雾霾污染影响呈N型曲线关系,说明城市化与工业化推进对雾霾污染呈现先促增后促减,当超过地区土地、环境与资源承载力时,会加剧雾霾污染。进一步考察发现,中等城市人口与经济集聚对雾霾污染影响呈倒U型曲线,而超大城市集聚对雾霾污染影响表现为正相关性。稳健性检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基于此,在发挥集聚规模经济效应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要注意地区环境承载力,且雾霾污染治理应以区域联治为主。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林光平  龙志和  吴梅  
本文提出采用Bootstrap方法对空间经济计量模型的残差分布进行Moran’s指数,最大似然LM-Error及LM-Lag统计量的模拟检验,可用于空间经济计量模型的(事先)确定及(事后)验证。通过两个实例表明,在回归误差服从独立分布的假设下,有别于大样本理论分布的经典检验法,Bootstrap方法能有效地解决空间经济计量模型残差分布不确定时,模型中变量间空间相关性的检验问题。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龙志和  欧变玲  林光平  
本文使用回归残差的Bootstrap方法,对线性模型空间相关性进行检验。基于空间相关性检验统计量Moran’sI,在不同Bootstrap样本数及不同空间衔接结构下,研究并比较Bootstrap和渐近检验方法。通过MonteCarlo实验揭示了当空间经济计量模型中残差不满足经典正态假定条件时,空间相关性的渐近检验理论不再有效。本文把Bootstrap方法用于空间相关性检验,对水平扭曲进行了分析校正。研究同时发现,从水平扭曲角度来看,无论残差是否满足经典正态假定条件,空间经济计量模型Bootstrap检验通常都很有效。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辽  
本文以1999-2013年全国30个省份的数据为基础,实证检验要素流动、产业转移对地区产业空间集聚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一个地区产业集聚程度的动态变化显著依赖于初始产业布局,伴随产业转移过程中的要素流动对地区产业集聚水平也产生重要影响。分地区的回归结果发现,东部地区对外产业转移的确会降低本地区产业集聚水平,而中西部地区积极吸收来自于东部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源、资本和技术的流入最终提高本地区的产业集聚水平。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耀彬  袁华锡  王喆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当前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途径,而文化产业是典型的绿色经济,它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结构转型方面越来越彰显绿色经济的独特优势,正成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本文采用2000-2013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SGMM)方法,实证检验文化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影响的动态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在加入能源强度、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等控制变量后,文化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产生了更显著的先抑制后促进的非线性关系,两者之间呈现出一种"U"型曲线关系,目前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耀彬  袁华锡  王喆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当前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途径,而文化产业是典型的绿色经济,它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结构转型方面越来越彰显绿色经济的独特优势,正成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本文采用2000-2013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SGMM)方法,实证检验文化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影响的动态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在加入能源强度、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等控制变量后,文化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产生了更显著的先抑制后促进的非线性关系,两者之间呈现出一种"U"型曲线关系,目前文化产业集聚抑制了绿色经济效率的提高。显然,需要更全面考虑其他因素来协同推进文化产业集聚提高绿色经济效率,当前更应该着力促进二者发展升级来实现共赢。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兴海  
在宏观经济增长理论中,资本、劳动力和技术投入对产业增长的作用已经得到了贡献。但技术投入是如何作用于产业增长的,其路径目前仍存在较大的争议,可以分为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这两个主要观点。现有研究由于选取的经济指标和区域空间尺度的差异,导致研究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文章利用1994~2012年30个省(市、直辖市、自治区)的30个二位数制造业行业数据,对我国地级市层面的空间经济外部性进行实证检验。结论发现:我国空间经济的外部性路径在大多数产业中体现地方化经济,而城市化经济在大多数产业中都无显著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振卫  
产业集聚是一种空间地理现象,研究文化产业集聚需要将空间因素纳入其研究范畴。文章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中美两国文化产业集聚及其溢出效应。结果发现:纯空间距离矩阵维度不能展现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溢出效应,只有考察地理与经济的双重叠加矩阵才能合理解释文化产业集聚发展;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与美国文化产业发展尚存差距,要从政府政策、文化教育、科技金融、社会经济等多层面齐发力,为中国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制度保障、政策保障与措施保障。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何昉  钱钢  江超  
本文在分析产业集聚原理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发掘集聚内涵,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构建出适用于本课题的产业集聚双层环式模型;同时深入分析该集聚区信息化过程中的效力因素,提出其评价体系,然后建立基于熵权TOPSIS的评价模型,对各产业集聚因素在信息化过程中的效力进行评价。最后得出在信息化各阶段中效力因素的变化特点以及对此需注意的问题和应采取的策略。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欧变玲  龙志和  林光平  
当误差项不服从独立同分布时,利用Moran's I统计量的渐近检验,无法有效判断空间经济计量滞后模型2SLS估计残差间存在空间关系与否。本文采用两种基于残差的Bootstrap方法,诊断空间经济计量滞后模型残差中的空间相关关系。大量Monte Carlo模拟结果显示,从功效角度看,无论误差项服从独立同分布与否,与渐近检验相比,Bootstrap Moran检验都具有更好的有限样本性质,能够更有效地进行空间相关性检验。尤其是,在样本量较小和空间衔接密度较高的情况下,Bootstrap Moran检验的功效显著大于渐近检验。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健  范月娇  
物流服务业是生产性服务业重要的组成部分,物流服务业区域集聚是现代物流服务业发展水平提高的一种表现,有利于降低社会物流总成本,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文章利用2001~2012年我国大陆31个省域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物流服务业集聚度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动态效应进行估计和检验发现,在考虑相关控制变量基础上,物流服务业集聚水平对我国及东中西部三个区域经济增长的即期效应均为负,而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分别在其集聚水平的1阶、2阶、3阶滞后期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正效应。这表明,我国不同区域物流服务业集聚水平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效应不仅具有空间差异,而且存在动态的时间滞后效应,并且随着服务经济的深入以及物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黄永兴  徐鹏  
笔者基于新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采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利用1999年~2008年省级相关数据,对中国文化产业集聚影响因素及其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沿海区位和文化资源禀赋优势促进了文化产业集聚;人力资本、交通通信、文化消费的提高也有利于文化产业集聚;政府财政支持对文化产业集聚有正面影响;文化产业集聚存在空间正溢出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