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730)
2023(18427)
2022(15593)
2021(14095)
2020(12160)
2019(27587)
2018(27096)
2017(51989)
2016(28334)
2015(31794)
2014(31644)
2013(31164)
2012(28859)
2011(26026)
2010(26029)
2009(24220)
2008(23569)
2007(21019)
2006(18161)
2005(15939)
作者
(84271)
(70686)
(70541)
(66646)
(44588)
(34060)
(31960)
(27694)
(26610)
(24938)
(23941)
(23553)
(22394)
(22190)
(21882)
(21875)
(21211)
(20907)
(20229)
(20189)
(17660)
(17401)
(17285)
(15968)
(15959)
(15805)
(15654)
(15278)
(14341)
(13921)
学科
(135402)
经济(135274)
管理(82488)
(78601)
(66011)
企业(66011)
方法(60834)
数学(53565)
数学方法(52807)
(31119)
(30430)
中国(30184)
地方(27941)
业经(27853)
(26486)
(21963)
贸易(21952)
(21251)
农业(20795)
(20774)
(19615)
财务(19551)
财务管理(19504)
理论(19460)
环境(19182)
(18754)
技术(18735)
企业财务(18525)
(17379)
金融(17376)
机构
学院(412436)
大学(410502)
(174981)
经济(171652)
管理(159779)
理学(139279)
理学院(137767)
研究(136997)
管理学(135068)
管理学院(134331)
中国(101064)
科学(86117)
(84911)
(75997)
(72745)
(69596)
业大(65235)
研究所(63685)
中心(63212)
财经(61749)
(60496)
农业(57725)
(56104)
经济学(54424)
北京(52644)
(50756)
师范(50078)
经济学院(49037)
(48936)
(47770)
基金
项目(282273)
科学(222106)
基金(206181)
研究(197293)
(182198)
国家(180719)
科学基金(155197)
社会(126934)
社会科(120613)
社会科学(120576)
(111791)
基金项目(109027)
自然(103314)
自然科(101031)
自然科学(101002)
自然科学基金(99231)
(93788)
教育(91426)
资助(85498)
编号(77542)
重点(64130)
(61562)
(61095)
成果(61055)
(59259)
创新(55385)
科研(54864)
课题(53613)
计划(53327)
国家社会(52852)
期刊
(187497)
经济(187497)
研究(112450)
中国(73445)
学报(69929)
(64600)
科学(62377)
(59880)
管理(58951)
大学(52450)
学学(50179)
农业(43610)
技术(37510)
教育(36385)
(33779)
金融(33779)
经济研究(31680)
财经(31170)
业经(29731)
(26878)
问题(24385)
(24002)
统计(23337)
技术经济(22286)
(21425)
(20327)
商业(19418)
决策(19174)
科技(19151)
(19126)
共检索到5915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耀彬  袁华锡  王喆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当前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途径,而文化产业是典型的绿色经济,它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结构转型方面越来越彰显绿色经济的独特优势,正成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本文采用2000-2013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SGMM)方法,实证检验文化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影响的动态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在加入能源强度、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等控制变量后,文化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产生了更显著的先抑制后促进的非线性关系,两者之间呈现出一种"U"型曲线关系,目前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耀彬  袁华锡  王喆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当前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途径,而文化产业是典型的绿色经济,它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结构转型方面越来越彰显绿色经济的独特优势,正成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本文采用2000-2013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SGMM)方法,实证检验文化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影响的动态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在加入能源强度、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等控制变量后,文化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产生了更显著的先抑制后促进的非线性关系,两者之间呈现出一种"U"型曲线关系,目前文化产业集聚抑制了绿色经济效率的提高。显然,需要更全面考虑其他因素来协同推进文化产业集聚提高绿色经济效率,当前更应该着力促进二者发展升级来实现共赢。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方杏村  田淑英  王晓玲  
以2005-2016年中国2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DEA-Malmquist模型测度了中国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同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财政分权、产业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2005-2016年中国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相对较低,年均下降5. 1%,其中,技术进步变化指数下降是其下降的主要原因。财政分权、专业化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均是显著为负,但财政分权可通过专业化产业集聚促增绿色经济效率;多样化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显著为正,但多样化产业集聚可通过财政分权促减绿色经济效率。从影响绿色经济效率的因素来看,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对绿色经济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第二产业比重、固定资产水平对绿色经济效率有显著促减作用;对外投资对绿色经济效率有负影响,科技投入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为正,但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最后本文针对相关分析提出了相应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尹天宝  赵红岩  仲颖佳  
文章基于2011—2019年中国268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滞后模型(SAR)考察数字经济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发展对绿色经济效率有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范围主要集中在150km~650km,并存在显著地理区位、规模和资源类型的异质性。第二,数字经济可通过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绿色技术创新、优化投资调整和扩大市场需求这四条路径来间接促进绿色经济效率提升。第三,数字经济也是推动绿色经济效率空间收敛的“加速器”。研究结果丰富了有关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效率方面的内容。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尹天宝  赵红岩  仲颖佳  
文章基于2011—2019年中国268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滞后模型(SAR)考察数字经济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发展对绿色经济效率有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范围主要集中在150km~650km,并存在显著地理区位、规模和资源类型的异质性。第二,数字经济可通过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绿色技术创新、优化投资调整和扩大市场需求这四条路径来间接促进绿色经济效率提升。第三,数字经济也是推动绿色经济效率空间收敛的“加速器”。研究结果丰富了有关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效率方面的内容。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杰文  蒋正云  李凤  
经济发展模式的绿色化转变离不开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旅游产业作为新时期绿色经济的典型代表,其发展态势对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文章运用我国30个省份1998—2016年的面板数据通过两步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SGMM),实证检验了旅游产业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的动态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我国绿色经济效率和旅游产业集聚都存在时空上的分布不均衡现象,在加入了对外开放程度、城市化水平、能源强度、政府规制等控制变量后,旅游产业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整体上呈"U"型曲线关系,长期来看,旅游产业的规范化、集约化发展对绿色经济效率的提高有着显著正向影响。目前,应加强科学规划和合理引导促进旅游产业与绿色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珊珊  马艳芹  
基于产业集聚的理论研究和绿色发展的环境诉求,本文以2004-2016年中国30个省(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为研究样本,运用面板门槛模型探讨供给侧视角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从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角度证实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结构突变效应,并鉴于内部细分行业集聚特征展开进一步探讨。结果表明:在不同集聚视角下,能源强度、经济发展水平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不同程度的门槛效应;就全国层面,专业化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抑制作用,多样化集聚表现出较明显的促进作用;就行业层面,细分行业专业化集聚存在明显的行业异质性特征,金融业是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重点行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杰文  张云  蒋正云  
运用熵值法构造各省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将其引入效率测度Super-DEA模型,测算我国各省份绿色经济效率,采用区位熵测度创新要素集聚,基于测量结果和分析构建空间计量模型,以全国30个省份及东、中、西部为单元,实证分析了创新要素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加入对外开放水平、城市化水平、能源强度、政府规制等控制变量后,R&D经费对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抑制作用,R&D人员促进了绿色经济效率的提高,且控制变量对不同区域的绿色经济效率影响各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英浩  陈江龙  程钰  
基于2000~2015年中国各地区面板数据,在构建绿色经济效率测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中国绿色经济效率,通过对所构建模型普通线性回归得到的残差进行Moran’I指数的计算和检验,发现其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环境规制水平及其他相关因素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 2000~2015年中国东中西部绿色经济效率和环境规制水平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并且伴有较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特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区域绿色经济效率与环境规制水平差异有所减小,呈现收敛的趋势。(2)绿色经济效率与环境规制水平基本呈现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空间分异特征,并随着时间推移两者均出现空间结构不断优化、区域差异逐渐收敛等向好趋势。(3)环境规制水平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呈现一个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过程,其中,东中西部地区的环境规制水平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分别处于不同的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高级化和科研水平与绿色经济效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利用外资水平与绿色经济效率则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黄永兴  徐鹏  
笔者基于新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采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利用1999年~2008年省级相关数据,对中国文化产业集聚影响因素及其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沿海区位和文化资源禀赋优势促进了文化产业集聚;人力资本、交通通信、文化消费的提高也有利于文化产业集聚;政府财政支持对文化产业集聚有正面影响;文化产业集聚存在空间正溢出效应。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廖筠  胡伟娟  杨丹丹  
本文选取10家商业银行2008~2017年的数据作为样本,运用动态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得出银行的经营效率状况,与银行绿色信贷比建立面板VAR模型,进行二者间的动态分析。研究发现:绿色信贷对银行经营效率有长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这种作用在短时间内会逐渐增大,长期将趋于平稳。这表明银行绿色信贷的实施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经营效率,银行应抓住绿色信贷的机遇,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期发展机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喻莎莎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文化市场交易模式,缩短了文化传播的途径,将虚拟经济融入实体经济,使文化的物质价值得以充分发挥。本文就互联网影响下文化产业集聚特征是否发生变化这一角度开展研究,将互联网及现代物流作为动力因素,使用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会促进我国文化经济集聚区形成,但对东、中、西各地区内部并不能产生明显刺激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喻莎莎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文化市场交易模式,缩短了文化传播的途径,将虚拟经济融入实体经济,使文化的物质价值得以充分发挥。本文就互联网影响下文化产业集聚特征是否发生变化这一角度开展研究,将互联网及现代物流作为动力因素,使用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会促进我国文化经济集聚区形成,但对东、中、西各地区内部并不能产生明显刺激作用。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凯风  李政青  吴伟伟  
基于2005~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以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将区域金融集聚和能源效率内生化,建立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实证检验金融集聚、能源效率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与交互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区域金融集聚、能源效率直接带动经济的增长,但在经济较为落后的中、西部地区,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未得到体现;同时发现,发挥金融集聚与能源效率的协同作用对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凯风  李政青  吴伟伟  
基于2005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以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将区域金融集聚和能源效率内生化,建立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实证检验金融集聚、能源效率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与交互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区域金融集聚、能源效率直接带动经济的增长,但在经济较为落后的中、西部地区,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未得到体现;同时发现,发挥金融集聚与能源效率的协同作用对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