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91)
- 2023(10282)
- 2022(8487)
- 2021(7452)
- 2020(6017)
- 2019(13401)
- 2018(12923)
- 2017(24584)
- 2016(13025)
- 2015(14437)
- 2014(14782)
- 2013(14733)
- 2012(14331)
- 2011(13183)
- 2010(13595)
- 2009(12682)
- 2008(12348)
- 2007(11168)
- 2006(10401)
- 2005(9793)
- 学科
- 济(85213)
- 经济(85160)
- 管理(32541)
- 业(31354)
- 地方(27183)
- 方法(23823)
- 企(23724)
- 企业(23724)
- 中国(23053)
- 业经(19589)
- 农(18640)
- 数学(18527)
- 数学方法(18380)
- 地方经济(16931)
- 学(13926)
- 产业(13815)
- 农业(13385)
- 发(12570)
- 融(11350)
- 金融(11349)
- 环境(11309)
- 制(10885)
- 理论(10863)
- 贸(10813)
- 贸易(10801)
- 银(10529)
- 银行(10519)
- 和(10402)
- 行(10387)
- 财(10280)
- 机构
- 学院(200244)
- 大学(196164)
- 济(93786)
- 经济(92005)
- 研究(77023)
- 管理(71472)
- 理学(59751)
- 理学院(58957)
- 管理学(58126)
- 管理学院(57713)
- 中国(57138)
- 科学(44117)
- 京(42934)
- 财(39506)
- 所(38884)
- 研究所(34796)
- 中心(33233)
- 江(32272)
- 财经(30679)
- 范(30144)
- 师范(29896)
- 农(29820)
- 经济学(29801)
- 北京(28088)
- 院(27594)
- 经(27478)
- 经济学院(26382)
- 州(25990)
- 业大(24708)
- 师范大学(24122)
- 基金
- 项目(123437)
- 科学(97930)
- 研究(94052)
- 基金(87449)
- 家(75093)
- 国家(74436)
- 科学基金(63586)
- 社会(62614)
- 社会科(59613)
- 社会科学(59603)
- 省(50303)
- 基金项目(45876)
- 教育(41323)
- 划(40515)
- 编号(37165)
- 自然(36849)
- 自然科(35903)
- 自然科学(35899)
- 资助(35748)
- 自然科学基金(35248)
- 发(35128)
- 成果(30265)
- 发展(29343)
- 展(28854)
- 重点(28401)
- 课题(27506)
- 部(26272)
- 国家社会(26195)
- 创(25331)
- 创新(23681)
- 期刊
- 济(121312)
- 经济(121312)
- 研究(67855)
- 中国(45303)
- 管理(29359)
- 农(29047)
- 财(28100)
- 科学(26855)
- 学报(25909)
- 教育(23267)
- 大学(20351)
- 农业(20135)
- 经济研究(20049)
- 融(20049)
- 金融(20049)
- 业经(19805)
- 学学(19112)
- 技术(18637)
- 财经(16059)
- 问题(15692)
- 经(14308)
- 技术经济(11843)
- 贸(11425)
- 世界(11236)
- 商业(10999)
- 业(10697)
- 经济问题(10231)
- 国际(10163)
- 统计(10050)
- 经济管理(9617)
共检索到3277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云超
本文基于我国2010-2020年31个省市区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文化产业聚集和旅游经济高质量指标体系并进行测算。最后,采用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文化产业聚集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文化产业聚集水平和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出“东部发展态势较好,中部发展态势一般,西部发展较弱”依次递减趋势。文化产业聚集水平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正向促进作用,文化产业聚集每提升一个单位,拉动我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0.74%。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文化产业聚集优势明显,持续引领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文化产业聚集发展态势较好,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正向促进作用。西部地区文化产业聚集较弱,还未发挥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性作用。基于相关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引导文化产业集群式发展,鼓励进行文创园建设,形成一批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群等相关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然
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文化领域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发展战略,同时也是一个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过程。本文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与特征的分析发现:技术驱动、融合发展、协同发展和“双效”提升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本质特征。进一步,数字化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与文化产业有高度的适配性,数字化通过效率提升机制、协同发展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基于此,从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全国文化产业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和推进文化产业法治化与组织建设三方面,提出数字化赋能文化产业是推动其高质量发展有效路径。
关键词:
数字化 高质量发展 文化产业 协同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乔向杰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强调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数字经济已成为新时代我国旅游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而数字经济实际上指的就是信息经济,其本质就是信息化。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出,"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由此可见,信息化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智慧旅游是旅游信息化的高级阶段,从其本质与内涵及其在旅游业实践的应用中可以找到其赋能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动力机制。
关键词:
智慧旅游 高质量发展 旅游产业 旅游业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赵磊
近年来,围绕数字经济主题的政策优势叠加,为探寻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来源、增强“新常态”适应能力、构筑新发展格局提供了一种新颖的解决方案。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这为释放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为核心内容的数字经济所内蕴的强大社会生产力新动能带来了历史契机。在新时代背景下,理性审视当前我国旅游业运行的基本状态,即伴随着行业规模的急剧扩张,如何实现旅游业内涵集约式增长,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问题。一、数字经济重塑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叶紫青 张颖熙
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的跃升方向,符合新发展阶段我国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驱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从文化旅游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基本特质着手,综合性分析了新质生产力促进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表现为以新技术加速文化旅游业的生产方式变革、以新型要素重构文化旅游业的生产关系、以结构创新提高文化旅游业的经济发展质量。新质生产力对生产要素质量的提升和新型生产组织形态的生成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可充分实现主导产业、融合产业以及潜在关联产业间的相互联动,并赋予文化旅游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能力。为此,应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文化旅游业的效率与质量;不断丰富模式创新,提升文旅消费体验与产品供给;持续实现结构创新,提升文化旅游行业的整体竞争力;积极培养创新型人才,增强文化旅游产业的人力资本价值,以实现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培育的良性互促。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文化旅游业 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熊正德 柯意
数字文化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既是数字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举措。基于高质量发展理念,探讨数字文化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的内涵与机理,并从融合基础、融合规模、融合效应三个维度构建数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2017—2020年我国29个省份数字文化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水平进行测度。研究表明:全国旅游业发展水平2017—2019年稳步上升,2020年有所下降,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处于波动状态,数字文化旅游耦合协调度偏低,未能达到数字文化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数字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程度存在区域差异,东部沿海地区高于北部、中部地区;各省份数字文化产业以及旅游业发展水平不均衡,广东、浙江、江苏有较大优势,青海、新疆、吉林处于劣势;数字文化旅游耦合协调度的省份排名较为稳定,个别省份排名上升主要源于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推动数字文化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应推进数字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在产业融合过程中关键领域的融合;重点引导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各省份产业发展特征把握不同的融合重点。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玉钧 高云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来,10年间,生态文明、"两山"论、可持续发展理念等已深入实践。2021年3月颁布的国家"十四五"规划紧扣主线,提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导,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2021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加快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在国家大力推动绿色转型、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背景下,生态旅游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其高质量发展必将助力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的形成,为实现美丽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怡
我国县域乡村具有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县域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崛起,对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县域的实际情况发展本区域旅游产业,能够壮大地区旅游产业,推动县域经济的良性发展。本文分析了发展县域旅游产业的意义,总结县域旅游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分析探索相应的突破举措和发展路径,为县域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
县域经济 旅游产业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许锐
科技是数字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能有效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催生数字文旅新业态。福建省致力于打造数智文旅品牌,极大地促进了数字文旅经济的发展。然而,目前福建数字文旅经济还存在数字基础建设薄弱、数字赋能不足;文旅产品融合深度不够、同质化现象严重;数字文旅数据资源应用程度不高等问题。本研究认为:应加强科技赋能,从科技赋能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文旅产业治理、数字文旅产品创新、数字文旅产业营销、数字文旅人才培养等方面促进福建数字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科技赋能 数字文旅经济 高质量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学峰 张辉
随着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深入贯彻,旅游业发展的条件将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对丰富多彩旅游生活的追求也将进一步增强。尽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旅游业带来了严重冲击,但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势头不会因此而改变,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发展新动能实现逆势快速增长,包括数字化、网络化的新动能对经济发展贡献度越来越高,有理由相信,旅游业将成为未来支撑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向好发展的关键性产业。在新时代旅游业理应更好地发挥综合性优势,适应构建国家新发展格局的基本要求,这是根据我国新发展阶段的主动选择,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实践需要和时代内涵。
关键词:
双循环 旅游业 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德立 田伟 田刚
文章基于新发展理念的丰富内涵,构建了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借助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方法、核密度估计法、空间马尔可夫链分析法探讨了我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区间差异与动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我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逐渐增强的走势,但总体差异显著;东部、西部以及中部地区在不同年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两极分化现象;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高低集聚的俱乐部收敛特征,空间背景对于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类型转移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韩英
伴随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数字经济应运而生,并成为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驱动力。本文选取2012-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消费升级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可显著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且这一结论在经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旧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于东部地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更强。机制检验证实,消费升级在数字经济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即数字经济可通过促进消费升级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消费升级 旅游业 中介效应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庄恒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随之提升,客观上要求发展和壮大文化产业,提供更多、更优的文化产品。我国文化市场潜力巨大,需求旺盛,在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助力下,文化产业也将迎来弯道超车的绝佳时机。但面对发展机遇,也要清晰地认识到我国文化产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文化产品质量不高,呈现低俗化、娱乐化、快餐化特点,文化市场中盗版侵权等行为屡有发生,市场秩序和竞争环境有待进一步规范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许艳萍 岳强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已经成为当代经济三大形态之一。数字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和融合,正在促成传统产业的样态变革。数字文化产业就是这一变革浪潮的典型代表。数字文化产业具有数字化、文化化、工业化三大基本特征,数字化能够推动文化产业实现更高速度的增长,更好满足个体的差异化需求,并促使文化服务产业跳出“停滞部门”行列。高质量发展数字文化产业,要紧紧抓住数字化建设这一核心从三个方面重点发力:提升文化生产的数字化水平,积极引导文化产业向智能化转型升级;加快文化产业技术标准建设,不断扩大标准制定的话语权;以平台建设引领文化产业发展,并不断提高平台建设水平。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数字文化产业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马文婷 邢文利 高若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加快中国海洋强国建设的基础和关键。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实现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近年来中国海洋经济增速放缓,海洋经济领域固有矛盾严重阻滞了其高质量发展,急需运用新的方式加以整改。而自人类进入数字时代以来,数字经济已成为助推经济内容变革、速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的“提速器”,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数字经济体,需要发挥数字经济功用从而打破传统时空概念对海洋经济活动的限制与束缚,缓解资源错配、时间错配、空间错配等问题,赋予海洋经济更多可能性的同时推动其高质量发展。对数字经济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向联动作用进行分析,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对赋能机理加以阐释,同时深入分析二者融合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对推进海洋强国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引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