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29)
- 2023(9690)
- 2022(8316)
- 2021(7386)
- 2020(6622)
- 2019(14983)
- 2018(14615)
- 2017(29359)
- 2016(15887)
- 2015(18315)
- 2014(18326)
- 2013(18480)
- 2012(17644)
- 2011(15821)
- 2010(15759)
- 2009(14732)
- 2008(14807)
- 2007(13403)
- 2006(11300)
- 2005(9982)
- 学科
- 济(77215)
- 经济(77148)
- 业(43506)
- 管理(42686)
- 方法(39684)
- 企(35548)
- 企业(35548)
- 数学(34907)
- 数学方法(34655)
- 农(19002)
- 财(17733)
- 中国(17304)
- 地方(16627)
- 业经(16215)
- 学(14995)
- 贸(13169)
- 贸易(13167)
- 易(12670)
- 农业(12668)
- 制(11850)
- 产业(11531)
- 和(11227)
- 务(11155)
- 财务(11141)
- 财务管理(11109)
- 企业财务(10545)
- 技术(10511)
- 融(10509)
- 金融(10506)
- 理论(10284)
- 机构
- 大学(239427)
- 学院(238285)
- 济(100516)
- 经济(98479)
- 管理(91075)
- 理学(79262)
- 研究(79200)
- 理学院(78325)
- 管理学(77036)
- 管理学院(76585)
- 中国(58655)
- 京(49584)
- 科学(49357)
- 财(45205)
- 农(40512)
- 所(40286)
- 中心(37211)
- 财经(36946)
- 研究所(36665)
- 业大(35779)
- 江(35531)
- 经(33555)
- 农业(32196)
- 经济学(32190)
- 范(31543)
- 师范(31238)
- 北京(30773)
- 经济学院(29569)
- 院(28645)
- 州(28212)
- 基金
- 项目(162073)
- 科学(128372)
- 基金(119331)
- 研究(115532)
- 家(104305)
- 国家(103507)
- 科学基金(88605)
- 社会(74860)
- 社会科(71293)
- 社会科学(71276)
- 基金项目(64166)
- 省(63020)
- 自然(57602)
- 自然科(56268)
- 自然科学(56253)
- 自然科学基金(55257)
- 划(53420)
- 教育(52792)
- 资助(48966)
- 编号(45678)
- 重点(37008)
- 成果(36742)
- 部(36603)
- 发(35634)
- 创(33401)
- 科研(31511)
- 课题(31390)
- 国家社会(31326)
- 教育部(31313)
- 创新(31247)
共检索到3375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熊建练 吴茜 任英华
基于文化产业集聚指标和动态面板模型,文章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分析了我国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特征和动态规律。研究表明:高度集聚的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录像制品发行、艺术表演团体、录音制品发行、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和艺术表演场馆等行业。公益性文化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分布均匀,而经营性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特别是广东、浙江、江苏和上海这四个省市。文化产业集聚变化是平均回复效应和随机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文化产业集聚 描述性分析 动态模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薛东前 张志杰 郭晶 马蓓蓓
通过《西安市统计年鉴》和西安市黄页,结合Google等搜索工具,收集文化产业相关企业点信息,借助生命周期相关理论,根据产业发展的整个生命周期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已经达到最大经济效益所用的时间,将文化产业集聚类型区划分为引领型、长寿型、富裕型、问题型。研究西安市文化产业整体基于Ks、T指数和Q指数的集聚特征,将文化产业区域集聚形成机制分为资源导向型产业集聚和市场导向型产业集聚。从文化资源开发、消费市场的培育、政府机构的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四个方面,提出促进区域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的具体措施,以期对西安市文化产业的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文化产业 集聚类型 动力机制 西安市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袁海
笔者利用2005年~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对影响中国文化产业集聚的经济地理与产业政策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政府的财政支持促进了文化产业集聚,而金融服务对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不显著;(2)文化消费需求、文化企业数量、人力资本水平与城市化对文化产业集聚有正面影响;(3)沿海区位与文化资源禀赋有利于文化产业集聚,在控制新经济地理与产业政策因素影响下,经济地理因素对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不再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荆立群 薛耀文
解决资源型地区面临的"资源诅咒"、破解其出现的资源型经济问题的有效路径是经济转型发展,培育文化产业等高端产业。基于国内最典型的资源型地区山西省地市相关数据,使用绝对集中度、区位熵、泰尔指数等衡量产业集聚水平的指标,从空间分布和演进格局两个维度对其文化产业空间进行了量化研究。研究发现,山西文化产业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均衡程度较大,呈现出明显的单中心等级差异;中部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差异是全省总差异的主要构成部分;就分行业而言,文化制造业的集聚差异较大。最后提出应发挥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合理均衡布局文化产业空间等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耀彬 袁华锡 王喆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当前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途径,而文化产业是典型的绿色经济,它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结构转型方面越来越彰显绿色经济的独特优势,正成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本文采用2000-2013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SGMM)方法,实证检验文化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影响的动态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在加入能源强度、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等控制变量后,文化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产生了更显著的先抑制后促进的非线性关系,两者之间呈现出一种"U"型曲线关系,目前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耀彬 袁华锡 王喆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当前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途径,而文化产业是典型的绿色经济,它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结构转型方面越来越彰显绿色经济的独特优势,正成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本文采用2000-2013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SGMM)方法,实证检验文化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影响的动态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在加入能源强度、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等控制变量后,文化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产生了更显著的先抑制后促进的非线性关系,两者之间呈现出一种"U"型曲线关系,目前文化产业集聚抑制了绿色经济效率的提高。显然,需要更全面考虑其他因素来协同推进文化产业集聚提高绿色经济效率,当前更应该着力促进二者发展升级来实现共赢。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喻莎莎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文化市场交易模式,缩短了文化传播的途径,将虚拟经济融入实体经济,使文化的物质价值得以充分发挥。本文就互联网影响下文化产业集聚特征是否发生变化这一角度开展研究,将互联网及现代物流作为动力因素,使用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会促进我国文化经济集聚区形成,但对东、中、西各地区内部并不能产生明显刺激作用。
关键词:
互联网 文化产业 产业集聚 空间集聚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喻莎莎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文化市场交易模式,缩短了文化传播的途径,将虚拟经济融入实体经济,使文化的物质价值得以充分发挥。本文就互联网影响下文化产业集聚特征是否发生变化这一角度开展研究,将互联网及现代物流作为动力因素,使用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会促进我国文化经济集聚区形成,但对东、中、西各地区内部并不能产生明显刺激作用。
关键词:
互联网 文化产业 产业集聚 空间集聚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孙智君 李响
集聚对于提升文化产业的空间溢出效应,实现各区域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以文化产业集聚水平为被解释变量,以城市化经济水平和地方化经济水平为解释变量的分析框架,运用普通面板模型、单区制空间面板模型和两区制空间面板模型,探究文化产业空间溢出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并进行收敛性分析。研究表明:(1)全国和东部地区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中部地区存在着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西部地区溢出效应不显著;(2)沿海地区文化产业集聚的溢出效应大于内陆地区,产业集聚程度高的区域对产业集聚程度低的区域的梯度空间溢出效应以扩散效应为主;(3)产业集聚的区域差异存在β收敛趋势,且不存在σ和俱乐部收敛,文化产业空间溢出效应有助于实现区域之间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不是恶性累积循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收敛 空间溢出效应 产业集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国明 杨效忠 林艳 田冬
以我国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等地理数学与统计方法以及ArcViewGIS分析软件,通过对其在全国范围内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空间布局的定量与定性分析,揭示我国20多年来森林公园旅游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规律,最后分析表明我国国家森林公园在全国范围内呈集中分布,且无论是在省市区之间还是七大分区之间的分布均衡性都很低,主要集中在我国中部及其东部沿海地区,与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大体一致,且主要分布在我国年降水量大于400mm的丰水带、多水带以及过渡带之内。
关键词:
国家森林公园 空间分布 中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宇 王子龙 许箫迪
文章利用文化产业集聚的EG指数和CR指数对中国文化产业2007-2011年的集聚水平进行了测度,在对文化产业集聚进行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上,从行业视角和区域视角对文化产业的集聚特征及集聚趋势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证检验。计算结果表明,源市场效应是文化产业集聚过程中向心力的重要来源,知识溢出、要素共享等文化产业空间集聚效应将进一步导致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魏和清 李颖
基于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利用Moran’s I指数对我国文化产业分布特征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合产业发展理论、逐步回归和raMsey检验,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剖析了文化产业的影响因素;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我国文化产业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文化产业区域间存在明显的弱正向空间自相关性,产业集聚、文化消费需求、文化资源禀赋、人力资本以及政府扶持均对文化产业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文化产业发展区域间存在显著的正溢出效应。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席元凯
本文通过对江西省11个地市的区位熵进行计算来分析江西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程度,并利用江西2007-2 0 1 2年文化产业相关数据进行计算,从而对江西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结合产业特征,对江西文化产业的建设提出相应的策略,以供政府决策使用和学者研究参考。
关键词:
文化产业 空间集聚 区位熵 钻石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宇 王子龙 许箫迪
利用2006-2011年中国28个区域的Moran’s I指数对文化产业空间集聚模式进行有效测度。计算结果显示,我国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现象日益明显,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溢出效应显著。文化产业的本质特征是文化创新,经济基础对于文化产业空间集聚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对外开放初期对文化产业空间集聚具有一定促进作用,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对文化产业空间集聚产生抑制作用;当期人力资本水平对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作用并不显著。文化产业发展的均衡稳定状态是空间集聚的基本条件,区域创新是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内在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