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00)
- 2023(11709)
- 2022(10173)
- 2021(9677)
- 2020(8039)
- 2019(18590)
- 2018(18522)
- 2017(35761)
- 2016(19406)
- 2015(22037)
- 2014(22084)
- 2013(21952)
- 2012(20187)
- 2011(18028)
- 2010(18038)
- 2009(16274)
- 2008(15871)
- 2007(14173)
- 2006(12318)
- 2005(10329)
- 学科
- 济(79017)
- 经济(78843)
- 管理(53727)
- 业(50047)
- 企(43273)
- 企业(43273)
- 方法(35908)
- 数学(28542)
- 数学方法(28229)
- 中国(21928)
- 农(21904)
- 业经(20787)
- 地方(18971)
- 学(17421)
- 财(16945)
- 理论(16480)
- 和(15970)
- 农业(14201)
- 教育(13280)
- 技术(13107)
- 产业(12575)
- 制(12561)
- 环境(12067)
- 贸(11793)
- 贸易(11786)
- 易(11373)
- 划(10461)
- 务(10359)
- 财务(10288)
- 财务管理(10271)
- 机构
- 大学(272292)
- 学院(269946)
- 管理(110348)
- 济(102878)
- 经济(100456)
- 理学(95711)
- 理学院(94626)
- 管理学(93058)
- 管理学院(92556)
- 研究(88309)
- 中国(62766)
- 京(58717)
- 科学(55766)
- 财(45779)
- 所(42959)
- 中心(39968)
- 农(39747)
- 业大(39620)
- 江(39396)
- 研究所(39145)
- 范(38713)
- 师范(38420)
- 北京(37179)
- 财经(36930)
- 经(33453)
- 州(32397)
- 院(32213)
- 师范大学(31103)
- 农业(30758)
- 经济学(29641)
- 基金
- 项目(187982)
- 科学(147825)
- 研究(142246)
- 基金(134040)
- 家(114959)
- 国家(113917)
- 科学基金(98382)
- 社会(89278)
- 社会科(83704)
- 社会科学(83680)
- 省(74393)
- 基金项目(72161)
- 教育(65216)
- 自然(62433)
- 划(61924)
- 自然科(60910)
- 自然科学(60900)
- 编号(59938)
- 自然科学基金(59793)
- 资助(53878)
- 成果(49443)
- 重点(41464)
- 部(41041)
- 课题(40919)
- 发(40462)
- 创(39192)
- 项目编号(37247)
- 创新(36327)
- 教育部(35443)
- 大学(35290)
- 期刊
- 济(115521)
- 经济(115521)
- 研究(80815)
- 中国(53481)
- 学报(41355)
- 管理(40333)
- 科学(38875)
- 教育(38364)
- 农(37086)
- 财(33265)
- 大学(31886)
- 学学(29168)
- 农业(26388)
- 技术(24330)
- 业经(20080)
- 图书(19685)
- 融(18163)
- 金融(18163)
- 财经(17565)
- 经济研究(17244)
- 问题(15044)
- 经(15043)
- 科技(14327)
- 理论(13560)
- 书馆(13360)
- 图书馆(13360)
- 技术经济(13002)
- 业(12984)
- 现代(12634)
- 实践(12614)
共检索到3936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皇甫晓涛 熊澄宇
跨学科、跨领域的文化创新与文化产业研究正在开放有序的信息结构与复杂巨系的文化书写中重构当代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核心技术体系的裂变与创新,奠定了认知科学的技术理性基础;中国文化的复兴与创新,提供了内容、资源与经验、规律;生态文明的认知科学重构与后经济学的文化重构,正在形成人文社会科学文化创新与文明创造科学融会的核心体系与应用发展的广阔前景。
关键词:
文化产业研究 学科建设 人文社会科学重构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杨国桢
海洋发展是21世纪一个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随着人类向海洋进军力度的加深,海洋人文社会分支学科悄然兴起,并出现杂交和整体化趋势。建设中国的海洋人文社会学科,是对复合型海洋人才缺乏的必然反应,也是中国重返海洋的大国责任。作者从学术史研究的角度,论述海洋人文社会学科的兴起及其意义,建构"海洋人文社会科学"体系的发展趋势,中国建设海洋人文社会学科的重要性。
关键词:
海洋发展 海洋人文社会科学 学科建设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太行 赵卿敏
从70年代末期开始,我国少数几所工科院校开始向理工文管相结合的综合性大学转变。经过十多来风风雨雨的磨炼,尽管还存在着种种争论,但这一新生事物毕竟已站稳了脚跟。当前,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又面临着高新技术和市场经济的双重挑战。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有必要深化对理工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的目标、方针和策略。这对于理工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的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开滨
[目的/意义]利用科学叠加图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可以非常直观地从全领域的宏观层面对学科之间的引用关系及跨学科现状进行研究。[方法/过程]基于CSSCI中23个学科对我国人文社科领域的科学叠加图的制作过程进行了探讨研究,具体包括我国人文社科领域基础图、科学叠加图的制作以及Rao-Stirling跨学科指数的计算。[结果/结论]对我国图情学和山东省6所高校CSSCI发文这两个实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CSSCI构造的人文社科领域科学叠加图较好地展示了学科的引用情况,Rao-Stirling指数较好地显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兰剑 张文静 杜向民
荷兰是科研评价结果与科研经费拨付不直接联系的典型国家,其科研评价制度具有独特性。本文从学术性评价、行政性评价和效益性评价三个方面分析了荷兰人文社会科学的评价体系,发现荷兰人文社科的评价具有制度化程度高,紧密与国际接轨,强调研究成果的原创性,重视成果的社会转化,关注科研人员的未来可持续发展,评价的过程以同行评议为主,辅以文献计量,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七个方面的特点。这些特点对于完善中国的科研评价体系,引导科研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荷兰 人文社会科学 学术评价 体系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张培 阮选敏 吕冬晴 成颖 柯青
在分析了现有研究方法不足的基础上,本文从作者视角开展了跨学科性对被引的影响研究。考虑到已有研究多集中于自然科学,本文选择人文社会科学的论文构建数据集。为控制论文质量,本文仅采集了CSSCI数据库中各学科一流期刊的来源论文。论文分别利用作者专业度和投票向量的欧氏距离量化独著与合著论文的作者跨学科性,同时辅之以跨学科数以完善跨学科性的测量。实证结果表明,总体上,跨学科性有利于提高论文被引;对独著论文来说,采用两种测度方法的作者跨学科性对论文被引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就合著论文而言,采用欧氏距离的测度结果显示二者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跨学科数视角则发现二者间的关系呈倒U形。此外,研究还发现作者数、学科以及论文质量对二者间关系存在显著影响。
关键词:
专业度 欧氏距离 投票向量 跨学科数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吕冬晴 谢娟 成颖 柯青
为探索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总体跨学科模式及其演化规律,本文收集了CSSCI收录的1999—2009年23个学科的所有来源文献,及其参考文献与施引文献,采用RDI、SCI和CDI三个指标分别对观测学科的知识输入、知识内化和知识输出三个维度的跨学科性进行测度,通过聚类分析完成了跨学科模式的识别。研究表明,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总体上表现为"内聚型"、"收敛型"、"平衡型"以及"开放型"四类跨学科模式;在历时分析中还出现了"偏倚型"和"发展型"两类特殊的跨学科模式;随时间推移,各学科的跨学科演化模式呈现出"低平模式"、"高平模式"、"剧烈波动"和"均衡波动"四类。作为跨学科模式的应用,论文扼要讨论了其对于学科建设的意义。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武立红
人类曾过度关注和追求自身利润的最大化,忽视了自然规律,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出现了生态系统退化、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缺失等生态环境危机。进入21世纪,人类越来越意识到,要树立新的生存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生态”研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成为研究和热议的主题之一。通过广泛研究,论文分析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生态+社会思想”“生态+文学”“生态+语言学”和“生态+翻译”四个重要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范式,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生态+”研究的宏观图谱,彰显人文社会科学对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高度关切,也为应对生态挑战提供多方位、多层次的思考维度。
关键词:
生态 社会思想 文学 语言学 翻译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建林 苏新宁
鉴于学科创新力还没有成为一个被重视的研究对象,并且在现有研究中,宏观层次创新力、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力等方面的研究比较稀缺,应该深入开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力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
学科发展 学科创新力 人文社会科学 评价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武立红
人类曾过度关注和追求自身利润的最大化,忽视了自然规律,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出现了生态系统退化、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缺失等生态环境危机。进入21世纪,人类越来越意识到,要树立新的生存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生态”研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成为研究和热议的主题之一。通过广泛研究,论文分析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生态+社会思想”“生态+文学”“生态+语言学”和“生态+翻译”四个重要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范式,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生态+”研究的宏观图谱,彰显人文社会科学对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高度关切,也为应对生态挑战提供多方位、多层次的思考维度。
关键词:
生态 社会思想 文学 语言学 翻译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范国睿
从论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性质入手,在分析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基础上,提出了研究由问题开始、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坚守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规范与伦理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本刊讯(通讯员任兵)2009年6月2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一级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中国人民大学相关一级学科负责人以及有关学院、部处负责人等6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还邀请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江峰 林立涛 刘畅 何洪旭 吴娜 沈思 王东波
[目的/意义] 探索不同社会科学学科间差异,支持学科建设、科技检索服务,进一步完善文献学科的分类体系。[方法/过程] 基于多种深度学习模型和预训练语言模型构建社会科学文献学科分类器,利用CSSCI目录中的20多个一级学科中近350万篇文献构成的数据集进行实验;利用Sentence-BERT输出摘要句子向量并进行层次聚类,根据聚类结果划分学科组,并计算模型对于不同学科组的分类性能以缓和学科交叉的影响;利用模糊准确性指标输出模型对每条记录输出的前N个高概率学科以弥补原有学科分类的局限性。[结果/结论] 在“摘要+标题”上使用深度预训练语言模型取得最佳性能;基于层次聚类所得的学科组进行的分类较单一学科性能有所提升;模型的模糊准确性在N=3时能够达到96%。[局限] 未考虑从全文文本上获取更丰富的文献学科特征进行自动分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季庆庆
以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评价研究领域文献题录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频词共词分析,采用聚类分析、类团分析、多维尺度分析等方法,将研究结果可视化。研究结果表明,高水平大学是其研究主体,且该领域论文形成较高集中度的期刊群,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科研指标评价、绩效评价、考核评价、成果评价、学术期刊评价以及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影响,其中绩效评价和成果评价已成为成熟主题,"以刊评文"现象和学术共同体评价逐渐引起各方关注。
关键词:
共词 人文社会科学 科研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