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08)
2023(15725)
2022(13573)
2021(12387)
2020(10394)
2019(23648)
2018(23403)
2017(45672)
2016(24542)
2015(27568)
2014(27868)
2013(27749)
2012(25622)
2011(23088)
2010(23333)
2009(21701)
2008(21104)
2007(18763)
2006(16648)
2005(15099)
作者
(71280)
(59234)
(58981)
(56188)
(37698)
(28292)
(26772)
(23120)
(22422)
(21213)
(20194)
(20071)
(18977)
(18888)
(18322)
(18224)
(17587)
(17117)
(16902)
(16816)
(14841)
(14554)
(14180)
(13521)
(13234)
(13216)
(13131)
(12925)
(11941)
(11465)
学科
(119696)
经济(119563)
管理(73871)
(67150)
(56805)
企业(56805)
方法(45797)
数学(38703)
数学方法(38336)
地方(28230)
中国(27984)
(27368)
业经(26434)
(26373)
(23534)
(22497)
农业(18464)
(17621)
理论(17448)
环境(17417)
地方经济(17042)
(16866)
贸易(16854)
(16753)
(16235)
(15891)
金融(15886)
技术(15796)
(15779)
银行(15736)
机构
大学(358398)
学院(356843)
(153135)
经济(149993)
管理(140025)
研究(123601)
理学(120569)
理学院(119196)
管理学(117401)
管理学院(116730)
中国(90940)
(76368)
科学(73556)
(70242)
(61596)
研究所(55622)
财经(55421)
中心(54551)
(53028)
(52075)
(50102)
业大(49370)
北京(48453)
经济学(47185)
(47053)
师范(46685)
(44731)
(42398)
经济学院(42150)
财经大学(40932)
基金
项目(238876)
科学(188748)
研究(177947)
基金(173457)
(149680)
国家(148454)
科学基金(127884)
社会(114445)
社会科(108549)
社会科学(108523)
(92868)
基金项目(91851)
自然(80446)
教育(80122)
自然科(78466)
自然科学(78453)
(77398)
自然科学基金(77044)
编号(72161)
资助(70674)
成果(59361)
重点(53458)
(52871)
(52456)
课题(49831)
(49497)
国家社会(47299)
(46325)
创新(46260)
教育部(45730)
期刊
(177546)
经济(177546)
研究(112022)
中国(68947)
管理(54046)
(53797)
学报(52475)
科学(49811)
(47975)
大学(40425)
学学(38135)
教育(37865)
农业(32891)
技术(31146)
(30807)
金融(30807)
经济研究(28560)
财经(28167)
业经(26992)
(24273)
问题(22680)
技术经济(18865)
理论(17284)
图书(17105)
科技(16775)
现代(16628)
(16244)
(16031)
商业(15622)
实践(15359)
共检索到5367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林  顾江  
本文基于内生增长理论构建计量模型,对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人力资本存量、资金流入规模等因素将影响文化产业的增长效应。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承忠  李臻  
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研究了长株潭城市圈核心文化产业对湖南省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长株潭地区核心文化产业即广播电视业、新闻出版业、动漫产业、休闲娱乐业对湖南省区域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对这种促进作用进行了量化分析。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袁连升  傅鹏  
新时期重新认识文化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以更科学合理地分析文化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作用形式和贡献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0-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文化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文化产业发展对GDP和人均GDP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体现出加速效应。在非线性模型的设定下,文化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呈现出"U"型特征。这意味着,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会逐渐增大。其次,文化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即当地的文化产业发展对邻近地区的经济增长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睿  
经济增长与生态福利绩效存在内生关联性,本文从理论与实证层面分析两者的双向作用性,并以2010~2020年我国31个省域面板数据为基础,引入空间联立方程模型,融合Moran.s I指数,实证分析区域经济增长与生态福利绩效的双向作用及时空演变特征,并以3SLS估计方法及动态SYS-GMM模型验证双向作用路径。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增长与生态福利绩效基于生态效率及福利效应的路径,实现双向作用,且该作用存在东、中、西部的空间区域差异性,呈现“H-H、L-L”正相关的空间聚集性及溢出效应,据此,给出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杜传忠  王元明  王飞  
文化产业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拉动作用,这种作用首先体现在产值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其次体现在文化产业发展所引致的生产要素重新整合、投资效率提升及人才结构优化上。另外,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在东部地区,主要体现在文化产业对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力资本结构的改善,间接地促进经济增长;在中西部地区,则直接表现为文化产值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因此,应通过提高投资效率,发展文化产业集群,加快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优化文化产业区域布局等途径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倩  周荣荣  冯小舟  
互联网金融就是互联网和金融的交叉融合,借助网络平台实现金融资源的重新分配。互联网金融产业集群主要是业务关联的实体经济和互联网金融的有机结合。互联网金融产业集群将众多的单一交易功能的平台整合起来,形成一种交易生态,通过这种聚集的密度来释放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力度和深度。我国互联网金融产业集群还处在政府引导的初级阶段,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会逐步形成"政府+市场"的运作模式直至最终形成以市场为主导的产业集群态势,而该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主要通过产业结构优化效应、规模效应和创新效应来实现。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雷鹏  
产业集群依托其内在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地方政府通过培育地方产业集群,使本地生产系统的内力和国际资源的外力有效结合,提高了区域竞争力。然而,产业集聚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表现出其正面效应,同时也存在产业集聚会扩大区域差距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提供的企业单位数和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两个指标对赫芬达尔指数进行大致的测算,虽然没有艾利森和格莱赛那样精确,但对产业空间集聚度测度没有较大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集聚度与工业总产值存在高度的正相关性。其他的相关制造业行业的集聚度大多与其工业总产值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这也正说明了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正相关...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胡凌云  洪怡恬  
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金融、文化等产业的聚集能够带动地区经济增长。然而,对于物流产业聚集能否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学者们的观点并不一致。本文基于京津冀的面板数据,定量研究地区物流产业聚集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地区物流产业聚集水平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但相关系数较低。物流产业聚集水平越高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就越大。反之,物流产业聚集水平越低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越低;内陆城市的物流产业聚集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明显弱于沿海城市物流产业聚集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哲谈  张鹏  
利用2000年~2013年中部六省数据构建了面板模型来分析科研投入、产业升级与区域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长期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升级与科研投入的增加均与区域经济增长存在长期正相关关系,并且产业升级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比科研投入对其的影响效果更显著。应该从进一步落实国家产业扶持政策、明确产业升级过程中两级政府角色划分、加大科研投入和科技项目扶持力度、促进产学研良性结合等角度入手,实现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周志宏  
旅游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其发展在我国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中部地区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本的结论是:从固定效应模型的分析来看,旅游产业不仅能通过自身直接的收入效应带动经济增长,而且更为主要的是其具有的产业关联性,通过乘数效应扩大经济增长效应,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六省经济增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陆改红  王莉  
本文利用2004-2015年我国25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贸易开放能够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动态正向影响,其中相对贸易开放度的影响更大;西部地区贸易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大,东中部次之;贸易开放可能通过影响地区产业结构演进,进而影响地区经济增长。最后,建议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不断提升地区贸易开放度,保持区域发展相对公平,积极构建地区价值链,推动地区外贸由规模型扩张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海鹏  李媛媛  李瑞晶  
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不仅体现在规模方面,其对经济质量的提升作用也越来越受关注。基于2005—2013年除西藏外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别建立金融产业集聚度、经济增长规模指数、经济增长质量指数,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构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别考察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规模、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产业集聚度、经济增长规模指数、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均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金融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规模和经济增长质量均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对经济规模的促进作用要远大于经济质量;人力资本、对外开放水平对经济规模的影响显著,而对经济质量影响不显著;技术进步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对经...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孙慧文  
理论上,产业转移通过数量增长效应机制和质量增长效应机制共同作用于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但基于双期DID模型的实证分析表明:2005—2012年间,产业转出抑制了转出地的经济增长,但推动了转入地的经济增长,效应大小均与转移规模呈正比。2012年之后,产业转出推动了转出地的经济增长,对转入地的正向推动作用却逐渐减弱,作用大小与转移规模均呈反比。而且,现阶段我国制造业跨区域转移的贡献更多表现为数量增长效应。统计学意义上,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并不显著。究其原因,在于产业转移通过产业集聚、技术溢出、要素流动和结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尚未发挥,我国制造业在东部地区集聚发展的空间格局并没有改变。而且,政府兜底式的产业转移成本分担机制导致产业转移的不可持续和无根性,不利于转入产业与当地产业的耦合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孙慧文  
理论上,产业转移通过数量增长效应机制和质量增长效应机制共同作用于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但基于双期DID模型的实证分析表明:2005—2012年间,产业转出抑制了转出地的经济增长,但推动了转入地的经济增长,效应大小均与转移规模呈正比。2012年之后,产业转出推动了转出地的经济增长,对转入地的正向推动作用却逐渐减弱,作用大小与转移规模均呈反比。而且,现阶段我国制造业跨区域转移的贡献更多表现为数量增长效应。统计学意义上,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并不显著。究其原因,在于产业转移通过产业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林  顾江  
根据长三角地区14个城市1992~2006年的年度数据,对该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及文化产业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即使在当前准入门槛较高的情况下,文化产业的发展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也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本存量、资金流入规模等因素影响了文化产业的增长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