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20)
2023(14194)
2022(12053)
2021(11155)
2020(9438)
2019(21138)
2018(20533)
2017(40521)
2016(22122)
2015(24638)
2014(24200)
2013(24095)
2012(22734)
2011(20286)
2010(20707)
2009(19503)
2008(19258)
2007(17803)
2006(16127)
2005(14671)
作者
(62607)
(53155)
(52373)
(50200)
(33730)
(25359)
(23578)
(20288)
(20211)
(19043)
(18235)
(17578)
(17060)
(16987)
(16908)
(16248)
(15593)
(15416)
(15337)
(15292)
(13397)
(13269)
(13009)
(12276)
(12020)
(11889)
(11811)
(11746)
(10822)
(10504)
学科
(94848)
经济(94722)
(71367)
管理(62531)
(50111)
(48335)
企业(48335)
方法(34610)
农业(33646)
数学(29676)
数学方法(29363)
(26770)
业经(26018)
中国(25482)
(23244)
地方(21536)
(17976)
(16713)
贸易(16703)
(16522)
(16271)
(15790)
(15770)
银行(15736)
(15641)
(15143)
(15024)
金融(15020)
税收(14845)
(14750)
机构
学院(314941)
大学(309794)
(139176)
经济(136500)
管理(117626)
研究(111652)
理学(100632)
理学院(99596)
管理学(98081)
管理学院(97499)
中国(86629)
(69198)
(67318)
科学(64812)
(64314)
(56613)
农业(53129)
中心(51829)
财经(51191)
(51145)
研究所(50591)
业大(50120)
(46443)
经济学(43293)
(41212)
北京(39866)
(39539)
(39443)
经济学院(39137)
师范(39014)
基金
项目(205801)
科学(163020)
研究(153710)
基金(150136)
(130722)
国家(129498)
科学基金(110428)
社会(100666)
社会科(95257)
社会科学(95237)
(81649)
基金项目(78232)
教育(68586)
自然(68495)
(67340)
自然科(66831)
自然科学(66810)
自然科学基金(65690)
编号(61906)
资助(61152)
成果(51273)
(46951)
(46840)
重点(46526)
(43391)
课题(43342)
(43201)
国家社会(42098)
(40472)
创新(40426)
期刊
(164543)
经济(164543)
研究(99508)
(71374)
中国(68789)
(51353)
学报(49633)
农业(48001)
科学(46151)
管理(43221)
大学(39124)
学学(37395)
(36442)
金融(36442)
教育(31662)
业经(30857)
财经(26223)
技术(25432)
经济研究(25173)
(23448)
(22756)
问题(22729)
世界(17553)
(16897)
农村(16071)
(16071)
(15979)
技术经济(15483)
农业经济(15263)
经济问题(15186)
共检索到4927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叶林  李艳琼  方峥  余江  郭子桢  
基于贫困家庭微观决策的文化产业扶贫模型显示,该政策促使贫困家庭生产将有限劳动时间配置到边际产出更高的文化产品生产,并最终增加人均家庭收入和提高福利水平。为测度文化产业扶贫的增收和减贫效果并验证其微观作用机制,实证部分利用2006~2017年世界银行贵州调查项目的农村家庭微观定点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倍差法(DID)对2013年开始试点的贵州水城县农民画产业扶贫项目进行政策效果估计。结果显示,相对于不受政策影响的控制组,该政策可导致参与该项目的贫困家庭年人均收入增长额外提高22.6%,且在考虑政策强度和政策质量差异后其增收效应仍然显著。以文化产品劳动时间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分析显示,该扶贫政策通过增加贫困家庭的文化产品生产时间和文化产品销售收入间接提高家庭人均收入,政策导致贫困家庭平均每年额外投入348小时进行文化产品生产并获得9670元的农民画销售收入。此外,对该政策的年度和累计脱贫率估计显示文化产业扶贫具有显著的减贫效果,项目覆盖的8个村民小组年均和累计脱贫率分别额外提高7.69%和13.82%。最后,对文化产业政策的年度效应估计还显示,文化产业扶贫政策在考察期内存在持续增收和稳定脱贫的性质。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彬斌  
本文利用中国1998—2009年分县数据,考察了新时期农村扶贫政策的目标选择问题和农民增收效果。新时期国定扶贫重点县的选择主要依据一个县的初期经济水平,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受到了照顾;新时期扶贫政策对国定扶贫重点县农民收入具有干预效应,但效应的大小根据初期收入水平的不同而具有差异。扶贫项目对农民的增收效果还具有一定的时期滞后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杰  李聪  戚东  
基于2020年6-9月对全国典型地区农民合作社及其社员和非社员的集中调查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评估社员身份对农户增收和减贫效应的影响,其中增收效应区别为增收水平效应和垂直效应,并分组评估社员身份的减贫效应。研究表明:社员身份对农户增收水平效应和垂直效应均有显著增进作用,但增收和减贫效应存在显著组间差异。水平维度上,社员身份对低收入农户的增收效应较大,兼具增收和减贫效应;垂直维度上,社员身份对中高收入农户的增收效应较大,对低收入农户的影响较微弱,仅有增收效应,减贫效应不明显。基于此,提出鼓励农民合作社发展和延长产业链,健全低收入农户嵌入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机制,多措并举激发低收入农户内生发展动力和鼓励合作社积极参与产业减贫等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沈宏亮  张佳  郝宇彪  
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本文利用内蒙古、山西、黑龙江3省区4县2582户贫困户调查数据,运用广义精确匹配法(CEM)识别出产业扶贫政策对农户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扶贫显著增加了农户人均收入,但对总收入影响不显著。在收入结构上,显著增加了财产性收入,对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影响不显著,明显降低了工资性收入。从农户属性看,产业扶贫对一般户、低保户与五保户收入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就家庭收入差距而言,产业扶贫总体上对深度贫困户、中度贫困户的增收效应最强,对边缘贫困户的增收效应相对较弱,从而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农户收入差距。因此,要注重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全面构建利益联结机制,让更多的农户加入到农业全产业链生产中,增强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保证稳定脱贫。以及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持续将产业发展摆在核心位置,脱贫攻坚阶段重点关注的低保户与五保户,仍需视为主要关注对象,进而缩小农户收入差距,使农村经济均衡稳定发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宋瑛  朱美  张驰  
实践证明,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户收入增长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利用黔、渝2个省市623份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QR)分析模型从收入增长和差距缩小双重视角分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促农增收减贫绩效。结果表明,无论是贫困县,还是非贫困县,农户入社行为决策都能显著促进农户收入增长。但是相较于非贫困县,贫困县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其收入增长的正向影响更大,使得合作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与非贫困县农户的收入差距。因此,加快贫困地区尤其是国家级贫困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体培育,完善合作社内部治理机制,鼓励、支持并引导农户加入合作社,这对于有效发挥合作社的促农增收减贫效应十分必要。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蒙永福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深化,贵州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加上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也存在不合理现象,使农业效益下降,农民收入增长的速度开始减缓。解决贵州农民增收减缓问题,需要加大对农村的投入,进一步改善农产品结构,减轻农民负担,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力度,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规范农村市场秩序。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宋瑛  朱美  张驰  
本文利用对黔、渝2个省市建档立卡贫困村176份社员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有序Probit模型从社员个体特征和合作组织特征两个方面,对影响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促农增收减贫效应的重要因素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是否行权、是否任职等个体特征变量,以及合作社服务宽度、年底分红与否、财务信息公开与否等合作组织特征与合作社促农减贫增收效果显著正相关。此外,相较于公司领办型合作社,大户带动型合作社更有助于社员增收减贫;相较于"一人一票"型决议方式,"一股一票"型决议方式并不利于合作社社员增收减贫。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重庆是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的特殊直辖市,农村面积和人口分别是京津沪总和的2倍和2.7倍,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统筹城乡发展和扶贫攻坚任务艰巨。直辖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采取各种政策措施,不断加大扶贫投入,从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构建综合扶贫格局。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丁国光  
为做好全球农村扶贫工作,联合国专门成立了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以下简称国际农发基金或IFAD),为发展中国家的扶贫提供项目支持、政策协调和经验借鉴。我国的扶贫工作任务繁重,有必要借鉴利用国际农发基金的扶贫理念和持贫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萍  
农村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其中,农村创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各个地方通过农民创业扶持政策来进一步保障农民收入,以及减少农民后顾之忧,通过就业扶贫、产业扶贫,对脱贫攻坚工作产生实质性影响。但是,全球性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原本经济发展能力有限的贫困农村步履维艰,尽管政府方面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及时出台相关扶持政府,但农村创业仍面临着巨大困难。因此,如何针对性的利用国家扶持政府,通过创业来促进农村减贫,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脱贫后要攻克的难题。文章以农村经济发展为切入点,详细分析农村扶贫政策的减贫效果以及当下农村创业面临的困境,从而给出合理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罗良清  平卫英  单青松  王佳  
本文利用建档立卡脱贫户的实际调查数据,使用收入组合的Copula熵作为分裂标准构建决策树模型,用以评价单项扶贫政策对家庭收入的影响,进而通过划分不同收入水平及相依结构的家庭群体,评价不同政策组合的增收效果。研究发现:第一,不同扶贫政策组合所划分的家庭收入分布存在显著差异;第二,兜底保障、就业扶贫和扶贫小额信贷是增收效果最为显著的三项政策;第三,对于家中有劳动力的极端贫困家庭,兜底保障与就业扶贫的政策组合更能发挥出稳定的增收效应;对于不需依靠兜底保障类政策的一般贫困家庭,产业扶贫政策的增收效果更为显著。故本文认为有必要对不同贫困群体采用针对性的扶贫政策组合,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邓仕礼  
贫困地区的农民,既是纳税主体,又是扶贫对象,这种角色上的尴尬,说明了我国在农业税收政策和扶贫政策上的矛盾。我们没有理由认为每年从农民那里收取几百亿农业税,然后又化几百亿的财政资金去进行扶贫是合乎经济规律的。在制定农村税收政策和农村扶贫政策时进行统一的安排和协调处理,大幅度减免农业税费,确立减免农业税费就是扶贫且是最直接、成本最低的扶贫的思维方式,让农民自己休养生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常文涛  杜宾彬  
在“后扶贫时代”,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其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01—2020年我国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结合乡村振兴的四大路径,利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公因子和因子载荷,并构建S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信息化的长期增收效应大于城市化的长期增收效应;在短期内,农村产业结构改革与农产品贸易市场化有助于农民增收;农业生产科技投入和农业信息化的长期增收效应高于短期增收效应。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邓翔  张鸿铭  朱海华  
本文基于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双重差分(DID)方法,以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的设立为政策冲击,检验了区域扶贫政策对贫困地区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政策使贫困地区城乡居民总体收入提高23.3%,静态上缩小了贫困地区与一般地区的收入差距;同时,“惠农”效果十分显著,扶贫政策使农民收入提高24.0%,促进就业、支持农业生产、提高人口素质与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等是扶贫政策发挥作用的重要渠道。进一步研究发现,整体上扶贫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的政策溢出效应并不明显,贫困地区城镇居民收入未显著增加,可能是由于当地未产生足够的非农就业机会。本文为厘清区域扶贫政策作用渠道,评估政策效果提供了实证依据,亦可为相关部门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政策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