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52)
2023(10030)
2022(8369)
2021(7652)
2020(6172)
2019(14256)
2018(14379)
2017(26708)
2016(14493)
2015(16198)
2014(16200)
2013(15909)
2012(15193)
2011(13628)
2010(13948)
2009(12613)
2008(12540)
2007(10920)
2006(10100)
2005(9414)
作者
(41175)
(34548)
(34070)
(32622)
(22100)
(16637)
(15634)
(13412)
(13212)
(12470)
(11924)
(11827)
(11398)
(11078)
(10783)
(10536)
(10071)
(10008)
(9971)
(9901)
(9051)
(8462)
(8435)
(8142)
(7803)
(7733)
(7690)
(7651)
(6983)
(6843)
学科
(66547)
经济(66480)
(32273)
管理(31761)
地方(25635)
(24906)
企业(24906)
中国(21737)
(20763)
业经(18811)
方法(17282)
(14237)
农业(14029)
地方经济(13697)
数学(13220)
数学方法(13087)
(13024)
产业(12026)
(11789)
(11364)
金融(11362)
(11151)
银行(11139)
(11000)
(10946)
(10663)
(10552)
环境(10495)
技术(10404)
理论(10060)
机构
学院(198093)
大学(194029)
(80256)
经济(78423)
研究(78000)
管理(69477)
中国(58977)
理学(57631)
理学院(56751)
管理学(55822)
管理学院(55404)
科学(47787)
(44476)
(40143)
(37827)
(37589)
研究所(36150)
中心(34980)
(34926)
(32162)
师范(31863)
(28865)
北京(28184)
业大(27883)
财经(27657)
(27476)
农业(26693)
(26615)
师范大学(25761)
(24724)
基金
项目(127492)
科学(100141)
研究(98304)
基金(87664)
(76141)
国家(75383)
科学基金(63576)
社会(60855)
社会科(57494)
社会科学(57483)
(53758)
基金项目(47024)
(43885)
教育(43685)
编号(41448)
自然(38594)
自然科(37500)
自然科学(37494)
自然科学基金(36791)
(35476)
成果(34247)
资助(33716)
课题(30685)
重点(30041)
发展(28804)
(28293)
(26993)
(26695)
创新(25188)
(24926)
期刊
(105768)
经济(105768)
研究(67380)
中国(51146)
(33208)
教育(30748)
科学(28515)
学报(28050)
管理(27544)
(27482)
农业(22511)
(21779)
金融(21779)
大学(21396)
业经(19681)
学学(19522)
技术(18218)
经济研究(15812)
问题(14074)
财经(13217)
(12433)
资源(12290)
(11665)
图书(10955)
(10765)
(10166)
论坛(10166)
现代(9996)
科技(9700)
商业(9671)
共检索到3305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史征  
从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来看,文化产业的空间组织形式往往与传统产业类似,也大多呈现出产业集聚的特点,浙江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也表明文化产业集群建设是有效的路径。但不同层面的文化产业集群表现出较大的特征差异性,以浙江为例,以影视业为代表的核心层产业集群以集群网络的构建与优化为目标,以动漫与互联网产业为指向的外围层产业集群以集群战略联盟的形成与扩张为特征,特色鲜明的块状经济则是文化产业相关层产业集群显著标志。当然文化产业集群的进一步突破依赖于技术研发及测试平台、金融服务平台、公共信息平台、知识产权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蓉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目标。实践表明,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本文以浙江省为例,在总结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和浙江省的文化产业发展实践,分类提出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基本路径,并用浙江某一文化产业集群化实践作进一步说明,以期指导文化产业发展实践。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杰义  
浙中城市群处在工业化的成熟期向工业化后期过渡阶段。在这个过渡阶段,要整合资源,促进浙中城市群整体协调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经济促动为主的方式而不是行政推动为主的方式来促进浙中城市群的发展,产业集群化是浙中城市群整合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汪俊昌  
发展文化产业是近年来浙江建设文化大省战略部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文化产业发展的当代语境入手,概述了浙江文化产业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其以政府推动为先导、体制改革为引擎、市场运作为基石、规模扩张为态势、业态创新为拓展的发展特色,并进而从强化发展理念、深化体制改革、突出工作重点、加大开放力度、优化支持系统等方面对浙江文化产业下一步发展的前景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静  
“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大省”是浙江省“十五”期间的重要任务。本文结合浙江省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尤其是其中璀璨夺目的丝绸文化,联系文化产业的发展理论,试图从必要性、优越性和现实性等方面出发,论述丝绸文化产业在浙江的发展。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姜长云  
近年来我国产业集群发展迅速,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凸显。以浙江为例的调查显示,面向产业集群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不仅有利于增强产业集群功能,而且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产业集群改造和产业转型发展的新引擎。面向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政府应努力优化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环境,积极推动业态和经营模式的创新,着力引导生产性服务业的聚集发展,大力培育相关品牌和领军企业。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郑吉昌  夏晴  
本文从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和竞争优势理论出发,探讨了服务经济时代服务业与产业集群的互动关系,指出良好的服务业支持是产业集群形成、发展并保持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大力发展相关服务支撑产业,充分发挥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整合作用,是作为浙江经济特色和优势所在的浙江产业群进一步发展,提升其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锦霞  卢志达  
文化与经济日趋一体的时代要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呼唤发展文化产业,把文化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本文阐述了文化的经济价值、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意义,针对浙江台州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指出要激发文化产业发展的内驱力、向心力和创造力,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的保障力,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增强发展文化产业的自觉性、紧迫性和有效性,实施"文化兴市"方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维祥  刘程军  江为赛  张凌燕  唐根年  
基于产业集群创新的NRC理论框架,以浙江省的数据为样本,阐述了产业集群创新的时空分异特征,并对其时空分异的动力演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了以下结论:产业集群创新、创新能力指数、创新网络指数、创新资源指数均有一定程度的增长,形成了杭州市辖区和宁波市辖区的强势区域,整体上产业集群创新仍显弱势,并主要分布在浙江中部以及浙西南地区;产业集群创新呈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并在2008年达到了峰值,出现了显著的冷点和热点集聚区,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杭甬连线和台温连线两大区域内,冷点区域的空间结构为浙西南区域的县市,空间范围上略有压缩;产业集群创新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企业研发、市场驱动、外商投资、政府引导以及城镇建设这五个动力因子均显著地促进了产业集群创新的发展。但这五个动力因子在不同时期内作用强度不同,企业研发是产业集群创新的主导力量之一,其作用强度明显优于其他动力因子,外商投资和政府引导对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作用显著提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杏珍  汤建枫  徐越海  
人文因素是在人们的长期交往中形成的,涵盖传统文化、人文网络等要素,它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经历了一个功能转变的过程。从对浙江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的研究可见,在市场发展早期要素市场缺失的情况下,人文因素对产业集群中集群主体和要素资源的聚集发挥了重大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业集群中的人格化交易日益成为市场交易的障碍,人文因素治理经济交易的功能制约了区域经济发展。因而,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保持人文因素的开放性、实现与外部环境的同步变化就显得十分重要。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朱华晟  
集群战略日益广泛地被运用于招商引资 ,旨在增强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与粘合力 ,从而促进地方持续发展。浙江嘉善木业集群的经验表明 ,外资能否持续推动地方集群的发展 ,除了受地方制度成本及集群外部效应的影响之外 ,还更取决于外资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的融合方式与程度。在学习能力和企业家精神较强的地区 ,民营企业在外资企业的示范带动和竞争压力下 ,能够通过持续的知识积累和自主创新 ,增强并突出自身优势。届时 ,外资企业不但能够获得纯经济外部性 ,还能够获得知识与信息的外部性 ,并受此驱动与地方资本有效融合。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尚云仙  
文化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文化产业的组织方式,能有效地解决区域文化产业的统筹和协调问题,成为各国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在政府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到要加大特色文化产业聚集区的建设以来,以文化产业园区为标志的文化产业集群在各地市迅速发展起来。如何培育和完善文化产业集群就尤为关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朱英明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国民经济体系中产业的集群化特征日益凸显。本文从投入产出的角度,识别中国国民经济中的产业集群,分析产业的集群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产业的集群式发展思路。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吴强军  
随着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 ,在经济全球化和产业地方化两大趋势的背景下 ,乡镇企业成长作为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化成长中的一种特有的经济现象 ,已经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以乡镇企业为主导的浙江省海宁市皮革产业集群为例 ,通过对海宁市皮革产业集群的现状分析 ,研究乡镇企业集群化成长的影响因素与机制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研究结论对我国乡镇企业相互作用所形成的集群化成长问题的研究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饶宝红  徐维祥  陆央央  沈阳松  
我国产业集群的形成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市场创造模式,即传统的产业集群;另一种是政府引导模式。本文以义乌和昆山为例,对产业集群与城市化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是城市化的发展主要是产业集群的发展。市场创造模式而形成产业集群的义乌,其小商品市场的发展推动了义乌城市化的快速提升;而昆山以大量吸引FDI,形成了基于FDI的产业集群,同样推动了昆山城市化的快速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