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94)
- 2023(5756)
- 2022(4665)
- 2021(4315)
- 2020(3617)
- 2019(8151)
- 2018(7985)
- 2017(15413)
- 2016(7867)
- 2015(8641)
- 2014(8674)
- 2013(8375)
- 2012(7665)
- 2011(6742)
- 2010(7144)
- 2009(7155)
- 2008(6244)
- 2007(5448)
- 2006(4979)
- 2005(4695)
- 学科
- 济(34531)
- 经济(34495)
- 融(24769)
- 金融(24768)
- 银(21829)
- 银行(21828)
- 业(21369)
- 行(21313)
- 企(19691)
- 企业(19691)
- 管理(18691)
- 中国(17762)
- 制(13034)
- 业经(11665)
- 地方(11542)
- 方法(10953)
- 中国金融(10909)
- 产业(10281)
- 财(10200)
- 体(9187)
- 农(9183)
- 数学(8465)
- 数学方法(8411)
- 体制(8179)
- 理论(7244)
- 结构(6513)
- 农业(6104)
- 务(6077)
- 财务(6064)
- 财务管理(6051)
- 机构
- 学院(103354)
- 大学(100783)
- 济(49443)
- 经济(48487)
- 管理(37664)
- 研究(36086)
- 中国(34459)
- 理学(31426)
- 理学院(31120)
- 管理学(30769)
- 管理学院(30551)
- 财(25238)
- 京(20714)
- 财经(18862)
- 中心(18332)
- 科学(17578)
- 经(17006)
- 所(16857)
- 经济学(16692)
- 银(16594)
- 江(16276)
- 银行(16010)
- 融(15949)
- 金融(15644)
- 经济学院(15113)
- 行(15043)
- 研究所(14879)
- 财经大学(14062)
- 人民(14052)
- 州(13636)
- 基金
- 项目(63482)
- 研究(52240)
- 科学(50473)
- 基金(44674)
- 家(36800)
- 国家(36416)
- 社会(34683)
- 社会科(33159)
- 社会科学(33155)
- 科学基金(31790)
- 省(26112)
- 基金项目(23208)
- 教育(22894)
- 编号(21646)
- 划(20433)
- 成果(18293)
- 资助(17668)
- 自然(16600)
- 发(16199)
- 自然科(16187)
- 自然科学(16186)
- 自然科学基金(15935)
- 课题(15376)
- 创(14685)
- 国家社会(14541)
- 重点(14524)
- 性(14444)
- 发展(14258)
- 展(14025)
- 部(13829)
共检索到1746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徐鹏程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重要内容,在重构新型供需关系的背景下,发展文化产业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以及提升国家软实力等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文化产业与金融资本融合普遍不足,严重制约了文化产业的自身发展。为此,必须加快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补齐金融短板,积极推进金融资本与文化产业链接融合。
关键词:
金融供给侧 文化产业 投融资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罗青林 徐小茗
2019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首次提出了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并特别强调金融业"要适应发展更多依靠创新、创造、创意的大趋势,推动金融服务结构和质量来一个转变"。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指出,"要紧紧扭住发展理念推动发展,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各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上"。这些要求直击以知识产权为基础的文化产业面临的金融服务效能不足问题,为文化金融领域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焦斌龙
新常态下我国文化产业呈现高速增长、创意为先、并购重组和融合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以解决文化消费潜力难以激发和无效供给严重难题为导向,全面提高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并购整合和融合优化发展资源,实现我国文化产业的集聚化、专业化和资本化,为人民群众提供适应其需求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关键词:
新常态 文化产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焦斌龙
新常态下我国文化产业呈现高速增长、创意为先、并购重组和融合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以解决文化消费潜力难以激发和无效供给严重难题为导向,全面提高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并购整合和融合优化发展资源,实现我国文化产业的集聚化、专业化和资本化,为人民群众提供适应其需求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关键词:
新常态 文化产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金鹏辉
金融促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运用金融资源促进"三去一降一补",并在此过程中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山东作为北方经济大省,石油、煤炭、钢铁等能源重化产业在GDP中的占比较大。近年来,随着能源和钢铁行业不断下行,山东经济也受到明显影响。山东经济的特点决定了全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难点和重点在工业。金融促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运用金融资源促进"三去一降一补",并在此过程中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从山东情况看,当前,金融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勾东宁
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来源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方面,其中需求侧因素主要取决于宏观经济政策和消费者信心,供给侧因素则主要包含要素积累和技术进步,即经济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的提高。2013年开始,中国名义GDP与人均GDP增速均明显下降,2015年中国股市与人民币汇率的震荡引发了外界对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忧,消费者信心受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保民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也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只有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促进新动能异军突起和传统动能尽快转型,形成新的"双引擎",才能推动经济持续增长。2016年,山西金融主动作为,紧抓历史机遇,积极加大资金投入,努力调整资金结构,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保民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也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只有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促进新动能异军突起和传统动能尽快转型,形成新的"双引擎",才能推动经济持续增长。2016年,山西金融主动作为,紧抓历史机遇,积极加大资金投入,努力调整资金结构,主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明明 孟程程
文化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应以弱化需求管理为代价,它强调供给端与需求侧的良性互动。而科技创新与文化消费恰好分别对应于文化产业的供给端与需求侧。其中,文化消费能够为科技创新提供精神支持、文化创意并设定价值导向;科技创新则可以为文化消费提供技术支持、高附加值产品选择,并增进文化消费水平。因此,在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科技创新与文化消费的互动机制不仅能够为文化产业催生出高质量供给品,更能够带动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形成,而二者相互作用也将为我国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良好契机。为此,我国应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的政策环境、产业环境与融资环境,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形成优良的创新机制,从而释放科技创新与文化消费互动效应对我国文化产业升级发展的积极助力。
关键词:
文化消费 文化产业 科技创新 供给侧改革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毅
随着经济步入新常态,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重点逐渐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未来经济政策的重点。文化产业是文化性和经济性相融合的产业部门,它在文化守正和经济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点领域。基于供给体系存在的"供需错配"、"产能过剩"、"杠杆依赖"等现实问题,以国产电影为切入点,探讨文化产业供给管理的必要性、着力点,是本文的现实关切。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在于提升全要素生产力,实现文化供给从注重"增量"到注重"提质"根本转变。实现这一目标,重点要在制度供给、资本供给和创新供给等方面着手,明确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和现实路径,为文化生产力发展蓄积动力、释放活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春梅 张文霞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背景下,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达成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需平衡目标迫在眉睫。马克思经济学的理论观点告诉我们,要从生产、供给端入手,着眼整体、实事求是地分析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深入推进文化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运用马克思经济学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对立统一关系的分析方法,基于对文化产业的再认识,得出山西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和支撑要点。山西省文化产业发展要齐头并进,占领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新高地;多方努力,促进文化产业多面融合;机制创新,打破供需错配瓶颈;管理监督,在诚实信用中打造核心竞争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文玉 王晨姝
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涉农机构趋利避险的本质特性与农村金融的高风险、高成本、低收益的弱质性特征之间的矛盾。农业经济具有周期长、投资回报率低、易受自然因素影响等特点,抵御自然灾害或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农业经济对金融资源吸引力不足,致使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金融机构开展涉农业务的内在积极性不高,缺乏金融支农动力。信贷产品要素设计与集约化生产经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文汇
201 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下,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因此,供给侧改革已经成为引导"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基本政策。那么,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小全
有效化解金融供给矛盾、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在"破"与"立"上下更大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这是中央层面首次公开提及"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是新时代金融系统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智富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金融支持方式既要增加金融资源总量"补短板",又要优化金融服务结构"推改革"江西作为传统农业省份,在农业产业化背景下,金融支持逐步由以往鼓励量的增长向"总量扩张、结构优化、效率提升并重"转变,在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结合实际支持农业供给侧改革在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