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16)
2023(8773)
2022(7261)
2021(6407)
2020(5456)
2019(12243)
2018(11511)
2017(23504)
2016(11886)
2015(13392)
2014(13439)
2013(13431)
2012(12528)
2011(11326)
2010(11680)
2009(11462)
2008(10503)
2007(9344)
2006(8264)
2005(7359)
作者
(32983)
(27323)
(27249)
(25927)
(17576)
(13101)
(12445)
(10431)
(10303)
(9868)
(9537)
(9254)
(8669)
(8591)
(8522)
(8387)
(8041)
(7947)
(7846)
(7708)
(6833)
(6751)
(6397)
(6330)
(6239)
(6235)
(5929)
(5838)
(5528)
(5336)
学科
(64229)
经济(64176)
(37904)
管理(32960)
方法(32168)
(31862)
企业(31862)
数学(26539)
数学方法(26370)
(25960)
金融(25959)
(22680)
银行(22678)
(22028)
中国(21520)
业经(16108)
地方(15906)
(15522)
(15098)
(12920)
理论(12347)
产业(12107)
农业(11841)
中国金融(11060)
(10509)
财务(10494)
财务管理(10475)
企业财务(10197)
(9572)
贸易(9564)
机构
学院(180226)
大学(177926)
(82145)
经济(80695)
管理(71644)
理学(62268)
理学院(61693)
管理学(60836)
管理学院(60499)
研究(54299)
中国(48019)
(38830)
(35257)
财经(31875)
(28912)
科学(28894)
经济学(27958)
中心(27210)
(25574)
经济学院(25508)
(24594)
财经大学(23983)
(23464)
师范(23265)
北京(22132)
研究所(22075)
(21767)
(21735)
(21390)
金融(21323)
基金
项目(117382)
科学(94928)
研究(89039)
基金(87604)
(73408)
国家(72770)
科学基金(64764)
社会(61395)
社会科(58735)
社会科学(58726)
基金项目(46575)
(46324)
教育(40212)
自然(38496)
自然科(37598)
自然科学(37593)
(37123)
自然科学基金(36997)
资助(36814)
编号(34565)
成果(27457)
(27378)
(26443)
重点(26106)
国家社会(26072)
(25216)
人文(24387)
教育部(23939)
课题(23799)
创新(23429)
期刊
(86992)
经济(86992)
研究(53094)
(31907)
金融(31907)
中国(29010)
(28780)
管理(25821)
科学(21632)
学报(20799)
(19408)
大学(17434)
财经(17032)
学学(16706)
(14783)
业经(14459)
教育(14209)
经济研究(14143)
技术(13940)
农业(12390)
问题(12006)
商业(9569)
统计(9216)
(9173)
技术经济(9155)
(9134)
(8662)
理论(8368)
经济问题(7718)
决策(7687)
共检索到2626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周春波  
基于省级产业数据,运用全面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分析我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动力的影响效应,并运用面板工具变量法(IV-Panel)、动态面板模型(SGMM)验证了该影响效应的可靠性。研究发现:我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推进呈现正向收敛的动态惯性;消费需求动力、技术创新动力、政府规制动力都对我国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具有推动作用,且高市场化程度地区更易融合发展。因此,我国应提升文化与旅游业的消费需求驱动效能,强化文化与旅游产业链的跨界技术创新效应,发挥文化与旅游产业演进期的政府规制作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琪延  徐玲  
本文采用RAS法编制2010年北京市投入产出表,并利用投入产出法,通过分析产业关联性揭示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现状。结果表明,北京市旅游业与文化产业关联度仍处于较低水平,关联方式主要为后向关联;旅游业具有向文化产业融合的动力,但实际融合的主动性不足;旅游业对文化产业的拉动力大于推动力;三个行业部门中,旅游业与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的关联程度相对高。根据结论,提出促进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及建议。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徐菲菲   剌利青   严星雨   韩磊   何云梦   钟雪晴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满足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抓手,系统梳理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相关研究,对我们理解相关科学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采用CiteSpace和VOSviewer可视化图谱分析法,总结了国内文旅融合研究的发展阶段及主要特征,并从文旅融合相关概念、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文旅融合发展路径、文旅融合动力机制、文旅融合成效评估、文旅融合影响效应6个主题梳理中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研究进展。研究发现,文旅新业态的内容和形式、数字化技术与文旅融合、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的互促机制等新兴话题逐渐走入研究者们的研究视野;扎根理论、系统动力学、计量经济学模型、大数据分析等多元方法的应用逐渐增多;理论建构开始受到重视,产业融合理论、产业价值链理论、生态系统学理论、文化资本理论、文化再生产理论、共生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等理论被应用于文旅融合研究。最后,文章指出,未来该领域研究仍需结合多学科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重点关注两产业融合的基础理论体系、文旅融合综合成效评估、文旅融合如何助力乡村振兴、科技赋能促进文旅深度融合等关键问题,不断细化和深化研究内容和创新研究主题、视角和方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红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文带旅、以旅承文,推进旅游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国家相关部门根据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相关要求,联合印发了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文件,为积极助推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后勤保障。在如今城市化发展进程下,文旅产业的融合是符合城市发展需求、符合民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具体举措,因此有必要建设文旅融合示范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徐仁立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要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准确把握旅游与文化的关系,采取切实措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董晓梅  
在产业融合发展大背景下,曲靖拟通过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完成产业转型升级。结合曲靖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及特点,分析其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从明确城市定位、借助重点项目、加强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出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琰飞  朱海英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存在天然的耦合性。依据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机理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西南地区各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其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西南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都在逐步提升,但整体仍处于偏低的水平,文化产业发展普遍滞后于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度等级持续偏低。所以,西南地区要重视借助旅游产业发展平台,强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进而实现两个产业的耦合协调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何雄伟  陈瑾  
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具有天然的耦合性和互补性。加快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探索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途径,有助于提升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发展潜力。本文通过对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基础理论分析,运用定量研究方法,建立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江西省2010-2012年相关数据为依据,分析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互动与融合的基本情况,发现江西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水平都在稳步提高,但两者协调发展度得分比较低,属于初步协调,这说明江西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水平还有待于提高。最后从制定融合发展规划、推进机制创新、实施空间合理布局、利用先进技术等方面提出进一步改善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家乐  王琪延  
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时代,文化的魅力更加丰富了旅游产业业态。本文主要讨论旅游业与文化产业之间融合发展情况,并为我国的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嫚  王如忠  
论文在对影响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驱动力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文旅产业融合的"双循环"动力机制,并在其基础上引入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0—2018年中国省际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水平进行了测度和分析,借此提出了相应区域发展策略。结果显示:(1)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耦合度处在中度耦合阶段,整体文旅融合水平也较低,处在中度失调阶段,2000—2018年间呈现缓慢上升态势;(2)区域间融合程度差异明显,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的阶梯式差异特点,但年均增长率则为中部>西部>东部>东北部,文旅产业融合水平与融合速度呈现较大的差异性,其中,中部地区上升趋势最明显;(3)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水平存在空间"集聚效应",西部地区的文旅产业融合呈现明显的中心化特点,融合度发展水平与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本身发展水平具有一致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嫚  王如忠  
论文在对影响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驱动力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文旅产业融合的"双循环"动力机制,并在其基础上引入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0—2018年中国省际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水平进行了测度和分析,借此提出了相应区域发展策略。结果显示:(1)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耦合度处在中度耦合阶段,整体文旅融合水平也较低,处在中度失调阶段,2000—2018年间呈现缓慢上升态势;(2)区域间融合程度差异明显,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的阶梯式差异特点,但年均增长率则为中部>西部>东部>东北部,文旅产业融合水平与融合速度呈现较大的差异性,其中,中部地区上升趋势最明显;(3)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水平存在空间"集聚效应",西部地区的文旅产业融合呈现明显的中心化特点,融合度发展水平与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本身发展水平具有一致性。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扈红英  高国忠  
科技与文化融合本身就是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中国坐拥悠久、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而其文化产业在世界文化市场的占有却是超低份额,主要原因是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度不够;河北省的文化旅游产业滞后,科技与文化融合度低是关键的制约因素;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对河北省文化旅游的竞争力,关键是对文化资源进行文本、文献的发掘、创新研究,为科技与文化融合奠定基础;运用数字化虚拟、数字化场景拼接等科技手段开发文化旅游资源;运用大数据挖掘、海量信息异构以及自助导游服务等科技手段提升文化服务品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古冰  
近年来文旅融合已经成为了文化和旅游两大产业创新发展的新模式。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1995-2012年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产业融合度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融合对相关产业产值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侯兵  周晓倩  
在综合已有研究和相关政策的基础上,提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产业水平评价指标,利用熵技术确定各指标权重,并借鉴耦合度模型来构建融合发展模型。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对16个城市2010—2014年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及两者融合发展情况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对各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逐年提升,两类产业在各地融合发展的差异性不大,但耦合协调度很低,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较低、融合度低是普遍现象,据此提出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