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74)
2023(12045)
2022(10134)
2021(9094)
2020(7381)
2019(16244)
2018(15707)
2017(29372)
2016(15396)
2015(17009)
2014(16664)
2013(16028)
2012(14824)
2011(13406)
2010(13750)
2009(13058)
2008(12199)
2007(10796)
2006(9942)
2005(9302)
作者
(42661)
(34963)
(34812)
(32648)
(22219)
(16815)
(15937)
(13452)
(13288)
(12730)
(11979)
(11831)
(11184)
(11041)
(10886)
(10755)
(10344)
(10326)
(10274)
(10135)
(8802)
(8477)
(8390)
(8177)
(8154)
(7938)
(7802)
(7768)
(7095)
(7016)
学科
(65028)
经济(64975)
(39817)
管理(39202)
(31948)
企业(31948)
中国(27811)
(26535)
金融(26533)
(24507)
银行(24495)
(23930)
地方(23554)
方法(19722)
(19269)
业经(18161)
(14911)
数学(14874)
(14684)
数学方法(14651)
农业(13677)
理论(12603)
(12506)
贸易(12490)
(12034)
(11622)
地方经济(11436)
中国金融(11188)
(10607)
环境(10526)
机构
学院(210211)
大学(203009)
(83567)
经济(81478)
管理(74741)
研究(74140)
中国(62709)
理学(62312)
理学院(61551)
管理学(60398)
管理学院(59995)
科学(43869)
(43496)
(40372)
(37042)
中心(35580)
(33203)
研究所(33005)
(32003)
(31846)
师范(31527)
财经(30813)
(28352)
北京(28017)
(27705)
(26922)
业大(26565)
经济学(25124)
师范大学(25099)
农业(24435)
基金
项目(133070)
科学(104534)
研究(102710)
基金(92867)
(79379)
国家(78597)
科学基金(67643)
社会(65105)
社会科(61786)
社会科学(61773)
(55443)
基金项目(48556)
教育(46300)
(45126)
编号(43242)
自然(40436)
自然科(39471)
自然科学(39464)
自然科学基金(38709)
资助(37843)
(35581)
成果(35235)
课题(31383)
重点(30402)
发展(29096)
(28689)
(28602)
(27112)
创新(26711)
(26678)
期刊
(104519)
经济(104519)
研究(67569)
中国(49510)
(36316)
金融(36316)
(32043)
(29781)
管理(29679)
教育(28509)
科学(27711)
学报(27667)
大学(21609)
农业(21543)
学学(20183)
业经(19649)
技术(18485)
经济研究(16998)
财经(14639)
问题(12837)
(12696)
(11175)
商业(10935)
图书(10596)
(10563)
国际(10447)
(10394)
(9997)
(9992)
论坛(9992)
共检索到3436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柯健  黄文倩  许鑫  
文旅融合推进中,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图书馆等文化场馆是重要突破口,文化场馆间的合作共享是促进场馆功能和效益提升的有益模式,挖掘其协同发展路径有助于文化场馆充分发挥文化阵地作用。文章采集了上海若干代表性文化场馆的网络评论文本,使用加权Word2vec词向量模型和层次聚类法生成5类文化场馆组合,形成“亲子”、“传统与当代”、“城市记忆”、“精品文艺”、“图书馆与地方印象”5个文化场馆旅游主题;结合文化元素、情感意象、游客群体等多类高频词,分析各组文化场馆合作共享的基础,挖掘各组场馆的协同发展路径;宏观层面上,提出文化场馆协同发展的若干保障机制。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许鑫   郑妍   叶丁菱  
特色文化场馆作为特色文化的承载体,在文化和旅游业的融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探究特色文化场馆参与文旅融合的发展路径有助于推动区域特色文旅产业和文旅产业特色化发展。文章选取具有代表性的20家上海特色文化场馆,借助fsQCA探索特色文化场馆参与文旅融合的必要条件与组态路径。研究发现:特色文化场馆的高旅游热度不是由单一条件实现,其组态路径包括以馆藏陈列和旅游服务为核心的自身优势突出型路径、以馆藏陈列和形象认知为核心的场馆-感知平衡型路径和以形象认知和游客获得感为核心的游客感知突出型路径;馆藏陈列和形象认识在实现特色文化场馆高旅游热度的过程中至关重;当人文气息不够浓郁时,馆藏陈列和游客获得感存在相互替代关系。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马勇  唐海燕  
交通作为旅游系统的基础性子系统,是连接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市场的桥梁和通道。由于旅游资源具备不可移动性,因此,旅游流的空间位移对区域交通系统有着高度依赖性。交通系统是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其每一次变革性突破都深刻影响着旅游产业发展。面向"十四五"新时期,中国旅游业正处在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的关键节点,优质旅游产品供给不完备,旅游服务质量提升不足等问题仍是抑制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监管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文旅市场发[2021]50号)明确指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兆兴  
文旅融合为旅游院校处理传承红色文化与培养旅游人才的关系提供了新解法,红色文化与旅游职业"黏度"的增加让德技并修有了新动力,红色文化与"三全育人"的结合为提升思政工作质量开辟了新空间,基于此,可初步构建起旅游院校红色文化传承创新体系并演化出协同育人生态圈。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文捷敏   余颖   谢鸿璟  
文旅融合背景下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形象建设非常重要。文章分析了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在社交网络中的公众形象,探讨其形象感知形成机理。公众感知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形象可归纳为依托环境、文化内涵、设计构思、场所功能、运营品质等五个主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感知主体—形象主体”线索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形象感知模型,分析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形象感知特征,提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形象提升对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运生  
高职教育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到现在的产教融合,专业建设始终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重点内容,也是企业产教融合的契合点。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布局是直接依据相关产业群链条的组成和发展,体现职业教育服务产业的特色和办学特色。为适应区域旅游产业的转型发展,根据旅游产业(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目标,结合新疆职业大学近年来特色专业群建设的实际经验,深入分析探讨专业群协同发展和构建的背景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师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等具体内涵与措施,有利于进一步引领和提升旅游产业发展,促进旅游服务专业群建设,增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易醇  张爱民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吴海燕   金智鹏  
<正>从特定角度来讲,文化旅游即指旅游者通过参观旅游景点、体验地区特色文化,充分满足自身经济需求与京生需求的一种旅游活动,可分为四种类型,即历史文旅,以体验、感受旅游地点景观和历史遗址为主;民俗文旅,以感受地区民间风俗为主;现代文旅,侧重体验旅游地区现代文明特色;精神文旅,主要体会旅游地区知名人物和著名事件。基于文旅融合背景下,若想实现地区文化旅游长足发展,必须从创新角度入手,加强文化和旅游的融合。由钟晟编著的《中国文化旅游发展之路》一书,由六个章节组成。其中,第一章阐述了文化旅游的全球发展背景;第二章提出中国文化旅游传统与历史渊源,内容囊括中国古代文化旅游传统、中国近代旅游业的萌芽、新中国成立初期旅游事业的发展;第三章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文化旅游的发展成就,即探索期、成长期、繁荣期;第四章论述文化旅游的业态繁荣,如文化遗产、民俗文化、主题公园、乡村文化、城市文化旅游等;第五章研究了新时代文化与旅游的融合;第六章分析了文化旅游的中国道路,表明文化旅游创新发展可传承创新优秀文化、推动经济转型发展、促进美丽中国建设、提升人民美好生活、构筑民族精神家园。这为文旅融合背景下地区文化旅游创新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也为2023-2024年度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科研与创作项目“基于联动理论的古街沉浸式旅游发展研究”(2023KYY052)开展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玉霞  
新时代背景下,农耕文化应在继承中持续发展,应以文旅融合理念为指导,结合乡村特色旅游资源,不断发展,不断升华,从而有效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文章首先解析了文旅融合的概念和内涵,其次阐述了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意义,最后探讨了文旅融合下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有效策略。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孙九霞  肖洪根  
从人类学家格尔茨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研究工作以来,文化就被定义为“一个民族的整个生活方式,包括了他们的技术和器物制品”~①。粤港澳“地同脉、人同根、文同源”,三地所具有的地理临近性、经济社会趋近以及历史文化同脉,使得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文化概念~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好发挥作用。文化融合为指导粤港澳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视角。进一步地,基于文化工具箱理论,笔者提出粤港澳区域旅游正从推动全球文化交流的“地区时代”走向构建本土文化联结的“湾区时代”。在全新的湾区时代,旅游肩负着构建大湾区认同与凸显大湾区精神的历史使命。通过区域旅游协同发展,将大湾区打造成兼容并蓄、多元共荣的国际文化交融中心与世界文化高地。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胡奥宇  
文旅融合社会背景下,为了实现对衡阳市文化旅游资源的充分开发,文章分析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对应措施,其中包括积极制定精品路线、加强资源宣传力度、重视特色产品开发,提升文化旅游资源整体开发效果,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为湖南省衡阳市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创造良好条件。同时通过文化和旅游之间融合发展,推动旅游升级与转型,促进文化传承与弘扬。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郝雯雯  
当前,随着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广大旅游者对旅游内容和旅游方式提出了多元化诉求。跨界融合视域下,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能够实现二者优势互补,更好地挖掘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价值和作用,为旅游者旅游提供更为多元化选择。因此,地方政府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开发过程中应以跨界融合视角作为出发点,完善相关制度机制,为文旅融合协同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明确文旅融合的必要性、可行性和重要性,进一步提升文旅融合深度和质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丁莹  
陕北地区地域文化氛围相对较为浓厚,因此地域文化的融入是陕北地区城郊乡景观设计所必须要考虑的因素。本文首先梳理了相关概念,其次分析了区域文化的特征和价值,然后提出了传承保护性、审美性、公众参与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设计原则,并从保护传统民居、重塑活动场所、充分利用地域文化元素等方面对陕北城郊乡村旅游景观进行了设计。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潘玉香  赵梦琳  朱文宇  
为提高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效率,利用DEA方法,对京津冀地区文化产业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不均衡。其中,北京文化产业资源配置效率最高,天津资源配置效率有所波动,而河北省资源配置效率不佳;京津冀整体相比于长三角地区在资源配置效率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在此基础上,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文化产业资源配置目标调整和改进方案。最后,提出了提高京津冀协同发展文化产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对策建议。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曾原  
文章通过政策梳理,给出文化与科技融合中城市图书馆的功能定位。分析了信息(知识)融合、产业(媒介)融合的概念,提炼出融合在领域、动力、形态、管理、市场等方面的核心特征,重点分析了现阶段文化领域的融合任务。从功能层面,提出了城市图书馆应重点实施的两方面发展战略:一是强化实体空间和网络空间的发展,发挥社会节点功能。二是服务城市重大战略,提升城市软实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