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99)
2023(9648)
2022(7343)
2021(6597)
2020(5241)
2019(11708)
2018(11544)
2017(21240)
2016(11787)
2015(13252)
2014(13522)
2013(12806)
2012(11544)
2011(10336)
2010(10342)
2009(9933)
2008(9822)
2007(8897)
2006(7988)
2005(7709)
作者
(32892)
(27644)
(27363)
(26168)
(17542)
(12890)
(12414)
(10515)
(10475)
(9822)
(9599)
(9268)
(8999)
(8828)
(8670)
(8424)
(8041)
(8008)
(7980)
(7832)
(7115)
(6654)
(6619)
(6350)
(6253)
(6172)
(6164)
(6132)
(5476)
(5417)
学科
(46853)
经济(46768)
管理(37458)
(34057)
(28918)
企业(28918)
(18031)
中国(16627)
业经(16287)
(15050)
方法(14900)
(14729)
农业(12240)
数学(11335)
数学方法(11171)
(10795)
地方(10221)
(9127)
(8938)
银行(8926)
(8857)
体制(8777)
(8484)
理论(8295)
(8270)
金融(8267)
(8187)
财务(8156)
财务管理(8135)
产业(8091)
机构
大学(168868)
学院(168065)
(67778)
经济(66214)
管理(61471)
研究(57540)
理学(52137)
理学院(51520)
管理学(50616)
管理学院(50288)
中国(43705)
(35666)
(35483)
科学(32914)
(27874)
(27039)
财经(26959)
中心(25927)
(25789)
研究所(24794)
(24341)
(23851)
师范(23657)
业大(22233)
北京(22073)
经济学(21500)
(21060)
(20958)
财经大学(19812)
农业(19526)
基金
项目(109625)
科学(87439)
研究(83857)
基金(79765)
(68546)
国家(67902)
科学基金(58630)
社会(55799)
社会科(52762)
社会科学(52753)
(42706)
基金项目(41653)
教育(38306)
(35552)
自然(34764)
编号(34414)
自然科(33957)
自然科学(33950)
自然科学基金(33356)
资助(30392)
成果(29728)
(26324)
重点(25007)
课题(24402)
(24245)
(24069)
国家社会(23673)
(22832)
(21748)
教育部(21267)
期刊
(83369)
经济(83369)
研究(54120)
中国(39150)
(29039)
(27794)
学报(25645)
管理(24653)
科学(24219)
教育(22299)
大学(20853)
学学(19300)
农业(18348)
(17083)
金融(17083)
业经(14619)
财经(14257)
技术(13611)
经济研究(12371)
(12312)
问题(11221)
(9315)
图书(8867)
(8646)
现代(8159)
(7874)
科技(7415)
世界(7408)
(7257)
论坛(7257)
共检索到2651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阎光才  
现代大学的学术文化与精神传统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文化之旅,这一文化之旅本身又是一个制度化渐次展开的过程。制度不断地形塑文化,使之成为传统.继而又以其特定的方式来维系或者变革传统。理解制度与文化间的这种关系及其历史逻辑。有助于理性地反思当前中国的学术文化建设和制度建构间的关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鸿  
现行大学制度的功利导向、行政泛化,是导致学者"以学术为生"并使其异化的诱因。大学制度的重建首先是价值的重构。大学只有从自身的学术使命出发,确立对学术本体的追求,才能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引导教师逐渐达到"以学术为业"的境界,实现"为大学"和"为教师"的双赢。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吴建华  
<正>~~
关键词: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樊秀丽  
美国的教育人类学在人类学确立了独立专业地位的背景下开始起步,而后在人类学学者和教育学学者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发展。本文以理解美国教育人类学制度化与专业化的发展特征为目的,从1954年的"斯坦福会议"入手,厘清人类学与教育学的相遇过程,讨论人类学与教育委员会(CAE)成立的过程及研究项目的扩展,以及教育人类学迅速发展的要因,并对教育人类学研究的课题进行简要介绍。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吴晶妹  
本文在国外学者关于信用与GDP关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和延伸,不仅放大了研究区间,而且对新经济前后美国信用活动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变化给予了高度关注。作者探析了新经济条件下各层次信用规模与GDP之间的关系,同时还提出信用依存度的概念,研究并总结了经济对各层次信用活动的依存程度及其变化,指出信用规模、信用结构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揭示了信用活动发展的轨迹与空间。以此为基础,作者通过数据分析及对比,指出我国信用活动总规模偏低、信用交易结构不合理、经济信用化程度与经济增长速度不匹配的现状,并据此对建设我国社会信用体系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卢嘉  
选择合约理论这一新的视角,旨在解释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过程,为深化改革提供依据。我国的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是改革开放程度、中央与地方关系、城镇化进程和产权制度四个关键局限约束下合约演进的过程;住房合约是国家合约的组成条款,它以适应国家合约的形式出现,以辅助实现国家发展的目标。住房制度的未来选择,也将取决于局限的走向,可以通过判断关键局限的转变,来判断住房制度的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许莉  万春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从1951年初步建立,迄今已50多年的历史。以养老保险制度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缴费和给付的变革为主线,回顾和总结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四个时期:1951~1965年的初步创立时期、1966~1976年的停顿时期、1977~1990年的恢复和改革探索时期以及1991年后的转轨时期。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闫文  许月明  刘倩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从"私有私营"到"公有公营"再到"公有私营"几个历史时期,每一时期的土地改革始终围绕所有权及其派生的经营权、收益权的归属问题展开;从产权角度,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轨迹可以分为"产权各项权能统一"时期、"两权分离"时期和"两权分离基础上权利进一步分解"时期。不同时期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权利重新界定和相关主体的利益分配问题。对不同时期土地产权结构及绩效进行深入总结和分析,对当前农村土地产权新的结构演进"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改革  [作者] 程惠霞  康佳  
对9个不同层级典型样本的网络新闻文本关键词频统计与文本的分析表明,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具有显著的审批效率取向与政府主导色彩,作为一种多重现实条件约束下的理性选择,它着眼于政府与市场关系调整,既改善了政府绩效又释放了市场活力。然而,这一理性选择在新时期潜藏着"效率陷阱"风险,难以回应各种新的治理挑战,不能为实现"中国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需的国家能力奠定基石。进一步分析典型样本的相关新闻文本,发现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2010年前后出现转折,它标志着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演进方向与路径是从"政府绩效"向"政府治理能力"转化。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志勇  
1979年以来,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经历了四个阶段:1979~1993年,我国恢复了预算报告与批准制度,建立了以《国家预算管理条例》为标志的新预算管理制度,着重加强预算平衡管理和预算外资金管理。1994~1999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预算管理制度初步形成,注重预算收入管理,与此同时初步形成了复式预算体系,完成了《预算法》的立法工作,并进一步加强了预算平衡与赤字控制和债务管理。2000~2013年,我国预算管理制度逐步健全。这一阶段以部门预算改革为中心,以支出预算管理为重点,统筹预算内外资金。2013年至今,预算管理制度正在按照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总体方向进行改革。未来预算管理制度将在中...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罗燕明  
中国制度变迁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轨迹研究罗燕明中国经济改革可以视作一个国家起主导作用的自觉的制度变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国家行为不是任意的。国家的制度创新要受到初始条件的约束,演进轨迹依赖于改革前的各种制度要素。它在继承初始条件的基础上,铲除旧体制的弊端...
[期刊] 改革  [作者] 曾宪明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地制度经历了三次重大变迁: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到农民土地所有制,再到集体所有、集体统一经营制度,最后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每一次农地制度变迁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博弈。第一次变迁所形成的农民土地所有制既促进了效率也体现了公平。第二次变迁所形成的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统一经营制度表面上看公平有余效率不足,实则是既缺乏效率也不公平。第三次变迁所形成的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制是公平诱因与效率诱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农地分配、农地调整、农地流转等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本质上都是公平与效率的博弈。我国农地制度进一步变迁的方向是实现公平与效率并重。
[期刊] 改革  [作者] 国鲁来  
对我国现行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双层经营体制的确立和发展进行梳理,并根据条件的变化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实践经验分析表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完善和创新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根据外部环境和社员个人条件的变化,不断调整、完善合作社的组织制度;对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的功能予以重新认识和定位,实现功能的重组和创新;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促进生产与市场的有效衔接;推进农村社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探索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孙家宽  戴景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