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680)
- 2023(19539)
- 2022(16531)
- 2021(15359)
- 2020(12707)
- 2019(28559)
- 2018(28291)
- 2017(52840)
- 2016(28763)
- 2015(32170)
- 2014(31819)
- 2013(31153)
- 2012(28804)
- 2011(25918)
- 2010(26319)
- 2009(24125)
- 2008(23304)
- 2007(20810)
- 2006(18361)
- 2005(16421)
- 学科
- 济(115155)
- 经济(115042)
- 管理(81922)
- 业(79187)
- 企(66106)
- 企业(66106)
- 方法(44809)
- 数学(36747)
- 数学方法(36247)
- 中国(35569)
- 农(32658)
- 地方(29923)
- 业经(29420)
- 财(25783)
- 学(25249)
- 技术(24221)
- 农业(22130)
- 制(21607)
- 理论(21262)
- 贸(20118)
- 贸易(20101)
- 易(19381)
- 和(19357)
- 银(19220)
- 银行(19156)
- 融(18493)
- 金融(18489)
- 行(18445)
- 环境(18212)
- 教育(17037)
- 机构
- 学院(400374)
- 大学(399240)
- 济(154635)
- 管理(152870)
- 经济(151023)
- 研究(140027)
- 理学(130828)
- 理学院(129289)
- 管理学(126868)
- 管理学院(126160)
- 中国(104404)
- 京(88850)
- 科学(88202)
- 所(71018)
- 财(70314)
- 农(67830)
- 研究所(64439)
- 中心(63129)
- 江(61508)
- 业大(60904)
- 北京(57014)
- 范(56020)
- 师范(55377)
- 财经(54947)
- 农业(52939)
- 院(51618)
- 州(50014)
- 经(49789)
- 技术(46134)
- 经济学(45206)
- 基金
- 项目(270874)
- 科学(211920)
- 研究(200073)
- 基金(191684)
- 家(167825)
- 国家(166306)
- 科学基金(141816)
- 社会(123641)
- 社会科(116962)
- 社会科学(116934)
- 省(109015)
- 基金项目(101134)
- 教育(92037)
- 划(91355)
- 自然(91245)
- 自然科(89098)
- 自然科学(89073)
- 自然科学基金(87484)
- 编号(82382)
- 资助(77858)
- 成果(67710)
- 发(61852)
- 重点(61403)
- 创(59453)
- 课题(58709)
- 部(57561)
- 创新(54888)
- 科研(50818)
- 项目编号(50741)
- 大学(49895)
- 期刊
- 济(179713)
- 经济(179713)
- 研究(121057)
- 中国(88632)
- 学报(65251)
- 农(62935)
- 管理(61031)
- 科学(59973)
- 教育(55818)
- 财(52263)
- 大学(49379)
- 学学(45918)
- 农业(43857)
- 技术(37834)
- 融(36204)
- 金融(36204)
- 业经(31601)
- 经济研究(28200)
- 财经(26077)
- 图书(23651)
- 业(23310)
- 问题(22861)
- 科技(22737)
- 经(22505)
- 技术经济(19612)
- 版(18822)
- 坛(18724)
- 论坛(18724)
- 现代(18393)
- 理论(18168)
共检索到6120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蕾 曹松 李文姬
设计产业是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本文在北京市设计产业现状研究基础上,分析了北京设计产业的发展特点,借助文化品牌资源优势,探索设计在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技术融合创新、建设产业服务平台、优化产业体系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提出适应首都发展需求的设计产业发展路径及方法,以期为北京设计创新服务发展与提升提供参考。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琪延 王博
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是推动首都文化繁荣、促进首都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重大机遇,同时也是破解文化建设发展难题、千方百计增强北京文化力的巨大挑战。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应在创作、人才、展示、传播和应用五个方面上发挥作用,把首都建设成为文化创作之都、文化人才之都、文化展示之都、文化传播之都和文化应用之都,充分挖掘首都的文化潜能和文化功能,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
关键词:
北京 全国文化中心 文化建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韩子睿 魏晶 张雯 宋艳红
文章在综合借鉴全球各类创新中心提法的基础上,阐述了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概念和特征,辨析了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异同,对美国硅谷、台湾新竹、印度班加罗尔、日本筑波等世界知名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路径进行了归纳,凝练出它们共同的做法和举措,并通过梳理这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经验,对江苏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进行了顶层设计,着眼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战略目标,系统提出了获取世界级科技成果、培育世界级创新型企业、打造世界级科技园区、集聚世界级领军人才四个战略路径,为江苏
关键词:
产业科技 创新中心 创新发展 创新驱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韩子睿 魏晶 张雯 宋艳红
文章在综合借鉴全球各类创新中心提法的基础上,阐述了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概念和特征,辨析了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异同,对美国硅谷、台湾新竹、印度班加罗尔、日本筑波等世界知名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路径进行了归纳,凝练出它们共同的做法和举措,并通过梳理这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经验,对江苏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进行了顶层设计,着眼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战略目标,系统提出了获取世界级科技成果、培育世界级创新型企业、打造世界级科技园区、集聚世界级领军人才四个战略路径,为江苏突破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低端技术锁定、价值锁定和市场锁定,形成更多国际产业先发引领优势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撑。
关键词:
产业科技 创新中心 创新发展 创新驱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韩子睿 魏晶 张雯 宋艳红
文章在综合借鉴全球各类创新中心提法的基础上,阐述了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概念和特征,辨析了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异同,对美国硅谷、台湾新竹、印度班加罗尔、日本筑波等世界知名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路径进行了归纳,凝练出它们共同的做法和举措,并通过梳理这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经验,对江苏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进行了顶层设计,着眼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战略目标,系统提出了获取世界级科技成果、培育世界级创新型企业、打造世界级科技园区、集聚世界级领军人才四个战略路径,为江苏
关键词:
产业科技 创新中心 创新发展 创新驱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金哲松 陈方 李毅
在当我国当前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背景下,文化中心城市是城市与文化产业两者现代发展理念相结合的产物,符合当前全球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与城市发展;同时文化中心城市因具有全球化特征也成为一国文化对外交流的主要媒介保障,其全球化程度还代表着一国在全球交流中的影响力。鉴于北京作为全国具有代表性文化中心的特殊地位,文章借助文化贸易为衡量尺度,对北京对外文化输出的情况进行分析,从中探讨未来文化中心城市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
文化中心城市 文化产品贸易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顾伟男 申玉铭
文章以我国35个中心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与主观赋值法相结合、变异系数、相对发展指数、耦合协调度模型等分析区域中心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的演变特征、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提升路径等。研究表明:(1)我国中心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整体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中心城市之间的差距逐步呈缩小趋势,并且差距主要在于科技创新产出和投入之间。(2)中心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水平整体上呈现出由低水平层次逐渐向高水平层次演变,高水平能力和较高增长的城市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少数创新极核,低水平能力和较低增长的城市分布在中西部地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书钦
为更好发挥北京高校在基础研究、产学研协同创新和区域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采用实证分析方法,依据2012—2017年北京高校在R&D人员、R&D经费投入、科技产出及成果、专利所有权转让及技术合同成交等方面的数据,找出北京高校参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问题与短板,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北京高校 科技创新中心 作用与机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美桂1, 赵兰香2, 姚升保3, 陈锐1
产业知识基础发展现状评析是科技创新中心发展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对解析型、综合型、符号型3类产业知识基础进行分类辨析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类型产业知识基础对科技创新中心的推进路径及其发展策略,并以北京科技创新中心为例,对北京产业知识基础进行分类测算和评析。研究结果显示:解析型知识基础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强关系,符号型知识基础与其它类型产业知识基础的相关性较弱,一般需要转型的城市相对来说综合型知识基础水平较高。相对于全国大多数城市,北京综合型、解析型和符号型3类知识基础均较强,1998-2014年呈现出逐渐上升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邓丽姝
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关系首都经济发展方向和全局,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战略路径指引。科技创新中心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核心支撑。分析了以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北京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路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夯实创新能力和创新主体,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提升创新转化和产业化能力;加强产业创新,促进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向"高精尖"方向转型升级。
关键词:
创新引领 现代化经济体系 科技创新中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伟
一、高新技术产业视角下北京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一)北京的综合竞争力与建设世界城市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将致力于建设"世界城市"。从发展现状来看,北京市在研发实力、宜居性、生态环境、交通可达性方面距离"世界城市"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根据2009年日本城市战略研究所公布的《2009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叶军
文章基于2002年、2007年和2012年北京市投入产出表,利用投入产出法,通过分析最初投入结构和产业关联特征的动态演变,揭示了北京科学技术产业的结构特征及其与其他产业的融合状况。在此基础上,文章从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视角,探讨了北京科学技术产业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投入产出 产业关联 产业融合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邵传林 王丽萍
科技金融是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也是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实施、金融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的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地位日益提升及金融业自身转型升级渐渐提上日程,我国科技金融将迎来新的发展动力。但科技金融发展也面临不少难题,如科技金融体制有待完善、微观动力不足、风险投资渠道不畅、中介组织发育迟缓、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缺失、产权保护不力等。为促进我国科技金融发展,在未来一段时期应从组织结构创新、平台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政策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做出努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