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90)
2023(6759)
2022(5330)
2021(4828)
2020(3684)
2019(8038)
2018(7354)
2017(13990)
2016(6898)
2015(7747)
2014(7546)
2013(7259)
2012(6458)
2011(5600)
2010(5837)
2009(5921)
2008(4731)
2007(4306)
2006(3838)
2005(3588)
作者
(18758)
(15378)
(15125)
(14503)
(9514)
(7260)
(7020)
(5949)
(5702)
(5484)
(5213)
(5203)
(4799)
(4693)
(4625)
(4621)
(4446)
(4388)
(4274)
(4230)
(3753)
(3743)
(3625)
(3549)
(3486)
(3456)
(3369)
(3369)
(3107)
(3023)
学科
(26299)
经济(26285)
(24393)
金融(24391)
(21510)
银行(21508)
(20988)
(20884)
管理(18419)
(17982)
企业(17982)
中国(17072)
中国金融(10888)
地方(9793)
(9363)
业经(9270)
(9109)
方法(8938)
(8683)
农业(7123)
数学(6911)
数学方法(6786)
理论(6438)
(6332)
财务(6317)
财务管理(6309)
企业财务(6111)
技术(5964)
产业(5880)
(5760)
机构
学院(93161)
大学(89578)
(37435)
经济(36484)
管理(33092)
中国(30817)
研究(30309)
理学(27846)
理学院(27565)
管理学(27060)
管理学院(26889)
(19205)
(18233)
科学(17193)
中心(16811)
(15608)
银行(15083)
财经(14963)
(14593)
金融(14288)
(14203)
(14096)
(14074)
(13534)
(12888)
研究所(12611)
(12603)
人民(12240)
经济学(12224)
(12139)
基金
项目(61692)
研究(49773)
科学(48525)
基金(42344)
(35642)
国家(35240)
社会(31625)
科学基金(30397)
社会科(30099)
社会科学(30091)
(26332)
基金项目(21892)
教育(21537)
(20989)
编号(20805)
成果(17419)
自然(16617)
资助(16360)
自然科(16233)
自然科学(16229)
自然科学基金(15916)
(15360)
课题(14907)
(14811)
重点(14150)
创新(13675)
项目编号(13375)
(13091)
国家社会(13030)
(13012)
期刊
(42145)
经济(42145)
研究(29572)
(26625)
金融(26625)
中国(22213)
(14693)
管理(13355)
(13295)
教育(12024)
学报(11932)
科学(11500)
大学(9932)
学学(9400)
技术(8276)
农业(8257)
业经(7614)
财经(7485)
经济研究(6602)
(6426)
科技(6376)
(5616)
论坛(5616)
理论(5130)
问题(5035)
中国金融(4816)
实践(4689)
(4689)
现代(4392)
(4205)
共检索到1513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邱婷  黄勇  张华  
文化发展与科技创新两者交织融合,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文化发展也成为科技创新的引领。文化与科技融合本质是由科技突破和技术创新所带来文化产业在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产业形态和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变革,融合的核心是价值链重构,融合广泛发生在产业、市场、企业和生产要素等领域。目前,我国文化与科技的融合相对滞后,发展压力与发展机遇并存。从路径上来说,可从产业、市场、企业和人才四个方面实现文化与科技的融合。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谢宏斌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具有高创新性、高附加值性和高融合性等功能的新兴产业,有利于催生新的产业形态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推动力量。文章认为,促进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应构筑适应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创新科技与文化融合模式、推进新兴科技和文化融合的产业集群和业态发展,以增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核心竞争力,进而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不断转型,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发生转变,而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创新作为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力量源泉,在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进程中占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基于目前,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正面临政策、资金、市场等多方面的发展机遇。为此,产学研用应构建运转高效流畅的技术转移机制,提高知识产权获取和保护能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述章   何静  
广东充分发挥文化产业规模和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全国领先优势,大力实施文化和科技融合战略,对文化和科技融合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进一步对其面临挑战和路径改善优化问题进行研究则有助于促进其提升文化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在梳理分析文化和科技融合的理论内涵﹑国内外典型发展模式和路径的基础上,总结广东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具体模式与措施,分析主要存在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结果表明:广东在文化和科技融合方面,主要探索出政府政策驱动﹑市场需求驱动和技术驱动3种模式并配套具体措施,为全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但与国内外其他先进地区对比,发展仍相对滞后,文化产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强,对现代科技运用﹑对岭南文化特色亮点挖掘等都有待加强,主要表现为支持政策体系有待完善﹑文化科技“两张皮”问题亟待解决﹑关键技术能力有待提升﹑复合型人才供给不足等。最后提出广东要发挥岭南文化深沉丰厚﹑区域创新能力全国领先的独特优势,进一步完善文化和科技融合顶层设计和政策措施,重点从技术创新﹑基地建设﹑产业数字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发力,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郝雨辰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越发增强,农产品生产成本迅速提高,从国外先进农业发展经验和我国经济运行态势来看,这一趋势可能还会延续甚至加剧。农业生产成本急剧上升会打击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损坏农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农村三产融合扩大了农业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世界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首要选择,在城乡协调发展背景下,是我国突破农业资源环境约束、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和重要推动力(黄祖辉,2018)。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伊彤  
当前,文化和科技的融合正在逐渐向纵深发展。一方面,科学技术有效促进了文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了文化产业竞争力,催生了一批新型文化业态;另一方面,先进文化理念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科技与经济社会的协调互动,也日益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 交互融合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赵南  
一、融资租赁公司推进业财融合的背景根据第三方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末,我国融资租赁业务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规模达到6万亿,融资租赁公司数量已超过1.1万家。过去十年融资租赁在促进实体企业转型升级、调整国家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融资租赁企业数量、注册资本、租赁合同余额也实现了井喷式的高速增长。从"量"的维度上看,增长可谓惊人,从"质"的维度上看,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潘颖  孙红蕾  郑建明  
本文选取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为调研对象,总结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同质化现状并分析成因,根据产品差异化理论和市场细分理论构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差异化模式,探讨实现路径。通过深挖乡村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升级文化设施和活动;挖掘旅游数据构建游客群体画像,提供精准化文化旅游信息服务;吸纳旅游业人才参与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提升服务差异化水平等途径实现文旅融合下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差异化,以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的匹配程度。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朱虹  宋丹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资源利用、红色文化传承工作,强调“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弘扬革命文化”“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发扬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指示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新发展理念、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张庆龙  
一、业财融合的现实基础(一)传统企业分工协作理论的缺陷需要业财融合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程,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劳动不断分化的过程,也是分工的过程。分工的发展又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而亚当·斯密的贡献就源于此。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分工也是如此。分工带来的专业性使得产品交换的交易费用大大增加,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郝玉贵  
会计专硕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为培养高质量的德才兼备的MPAcc人才,特色和思政融合教育是现实的选择。本文聚焦绿色会计专硕思政与特色融合教育,以马克思会计思想和习近平"两山"理念为指导,探究设计绿色会计专硕课程体系的"思政+基本+特色"融合教育目标和实现路径,对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德才兼备的MPAcc人才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奎庆  毛伟  袁志华  
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方式,正逐渐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我国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工作。现阶段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已经基本形成了政府大力支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高等学校全面实施、学生主动融入的格局。据调查统计,2013年全国各地高校举办创业大赛、创业论坛等创业教育相关的活动高达2万,参与的大学生超过300万人次。从推动创业教育的社会需求层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郝玉贵  
会计专硕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为培养高质量的德才兼备的MPAcc人才,特色和思政融合教育是现实的选择。本文聚焦绿色会计专硕思政与特色融合教育,以马克思会计思想和习近平"两山"理念为指导,探究设计绿色会计专硕课程体系的"思政+基本+特色"融合教育目标和实现路径,对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德才兼备的MPAcc人才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蒙成  
现阶段普职课程融通还处于简易粗放的状态,没有达到有机融合的深度。全人教育理论是分析普职课程融通成败得失适切的理论框架,从该视角看,当前普职课程融通存在着目标定位忽视品德与价值观的基础地位,普、职两类课程分立依旧,课程设计与开发缺乏理论指导,课程内容的内在价值不足等弊端,基于此,在后续的发展中,应组建有效的课程团队,开发课程时紧紧围绕促进学生整全发展的目标,努力依托项目课程,将知识、智力、操作技能、品德、价值观、审美等元素有机融合为一体,丰富课程中知识、智力和能力的量级及教育价值。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春萌  谷人旭  
"产城融合"要求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与城市空间整合。2004年鄂尔多斯建设的康巴什新区却因人气不足,房屋空置率高而被称为"鬼城"。究其原因在于未能实现产业发展与新城建设的有机融合。通过观察康巴什新区产城融合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实现其转型升级的对策,包括吸收国内外经验、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采取优惠措施吸引人才、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等,以期实现康巴什新区的产城融合,并为其他新城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