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21)
2023(8887)
2022(7581)
2021(6790)
2020(6006)
2019(13710)
2018(13268)
2017(26236)
2016(13917)
2015(16024)
2014(16242)
2013(16438)
2012(15567)
2011(13877)
2010(14262)
2009(13843)
2008(13067)
2007(12105)
2006(10286)
2005(9350)
作者
(41215)
(34317)
(34233)
(32748)
(21448)
(16397)
(15883)
(13422)
(12927)
(12343)
(11512)
(11490)
(10825)
(10825)
(10657)
(10561)
(10505)
(10064)
(9909)
(9681)
(8516)
(8435)
(8400)
(7909)
(7847)
(7717)
(7657)
(7568)
(6933)
(6921)
学科
(64890)
经济(64840)
(41295)
管理(37179)
(33718)
企业(33718)
方法(29856)
(26093)
金融(26090)
数学(25705)
数学方法(25527)
(23774)
银行(23754)
(23007)
中国(22923)
(18145)
地方(16943)
(16848)
业经(15537)
(14443)
农业(12547)
产业(11832)
(11753)
贸易(11745)
(11398)
(11259)
(11180)
财务(11157)
财务管理(11129)
中国金融(11116)
机构
学院(205569)
大学(204066)
(90174)
经济(88288)
管理(78211)
研究(68626)
理学(66920)
理学院(66204)
管理学(65204)
管理学院(64814)
中国(58056)
(42320)
(40863)
科学(40854)
(35244)
(34795)
中心(34403)
财经(32742)
研究所(31540)
(31169)
业大(29766)
(29501)
经济学(29065)
农业(27809)
北京(26838)
经济学院(26641)
(25723)
(25604)
师范(25360)
财经大学(24256)
基金
项目(132981)
科学(103977)
研究(99558)
基金(94583)
(80897)
国家(80189)
科学基金(68320)
社会(63150)
社会科(60126)
社会科学(60108)
(53734)
基金项目(50300)
教育(44174)
(44131)
自然(41632)
编号(40993)
自然科(40640)
自然科学(40625)
自然科学基金(39931)
资助(38771)
成果(33460)
(30978)
重点(30085)
(29329)
(29008)
课题(27956)
创新(27101)
国家社会(25880)
发展(25521)
(25418)
期刊
(96697)
经济(96697)
研究(60293)
中国(39914)
(33495)
金融(33495)
(32247)
(32176)
学报(29845)
科学(27962)
管理(26791)
大学(22572)
学学(21405)
农业(20791)
教育(18145)
技术(17627)
财经(16690)
业经(16429)
经济研究(15488)
(14440)
问题(13415)
技术经济(11557)
(11333)
理论(11061)
科技(10867)
统计(10557)
商业(10282)
(10265)
实践(10002)
(10002)
共检索到3090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于泽  
首先对我国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所在省份的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数据显示有示范基地的省份的文化产业整体发展优于没有示范基地的省份,基本上体现出了文化科技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接着从文化在科技研究活动方面的成果和科技在文化方面的成果统计视角分析我国文化和科技的融合程度,又运用赫芬达尔指数法对文化和科技产业融合度进行测算,结果显示文化与科技整体融合度不高,且技术融合度要弱于市场融合度。进一步对融合度进行分类,并在测算分析基础上对加强我国文化科技融合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晓玲  李宏  
促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战略的主要任务之一。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测算2008~2017年云南省农业产业的融合度研究发现,云南省农业产业融合度水平较高,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对农业的带动作用显著。农业内部的种植业、畜牧业与农业融合度较高;在农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融合中,第二产业的工业和第三产业的交通运输业对农业的影响作用显著。从产业融合的内在驱动力角度出发,在农业科技、基础设施、市场需求和政府管制等方面选取九个影响农业产业融合度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省级龙头企业数量、公路通车里程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四个指标对农业产业融合的影响较大。因此,加强农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融合,促进农村三个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调整农业产业内部结构,推动农业内各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和形式,提升产业融合发展层次;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拉动农业融合性产品的需求等不断提升云南省农业产业融合。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钱明辉  李胡蓉  郭佳璐  崔宇  
农村产业融合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农业降本提效具有重要意义,全面促进各地区的农村产业融合均衡发展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本文在充分梳理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的“4+1”模式及农村产业融合度测算体系,通过对2017—2019年注册地在我国农村地区的工商实体经营范围文本数据的挖掘展开了农村产业融合度的测算,并基于测算结果对我国农村产业融合水平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1)2017—2019年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势头较好,呈现多元化的产业融合趋势;(2)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季度变化趋势较稳定,部分融合模式下机遇与挑战并存;(3)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呈现出高度分散的空间分布特征,区域发展非常不均衡。为此,本文建议在充分把握不同农村区域特色的基础上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和产业联结,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优化农村产业融合的外部环境,持续加深农业产业链前后延伸以形成农村产业多元化融合,不断加大相关领域人才培育力度以积极动员专业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建设。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易秋平   黄剑梅  
为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和金融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助力金融服务业数字化转型,从技术角度对数字技术和金融服务业的融合度进行测算和分析。首先运用赫芬达尔指数法,对2013—2022年我国的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业的融合度进行了测算,然后针对测算结果对其融合趋势、融合的行业结构和技术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为促进我国数字技术和金融服务业融合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一是布局顶层设计引导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深化应用;二是制定差异化融合战略助力数字技术与不同细分行业的融合;三是培养复合型人才搭建融合的桥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农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产业是现代经济的根基,科学把握金融发展、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客观规律,进一步加强金融、科技、产业融合互动,实现金融要素、科技资源和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对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金融、科技、产业融合互动主要路径
关键词: 三融合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吕洁华  刘艳迪  张滨  
促进林业产业融合发展是林业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文章采用改进的赫芬达尔指数法测算2005~2015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的融合度,发现2005~2011年林业产业融合度持续上升,2011~2015年基本保持稳定,产业融合水平较高,并从产业融合的内在驱动力角度出发,从技术创新、市场需求、政府管制等方面选取了10个影响林业产业融合度的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级技术人员比重、森林公园数量及其投入资金额、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等指标对林业产业融合度的影响较大,并根据结果提出了提升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融合度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高铭雪  王恒  冯永忠  
[目的]文章旨在深入探究六次产业理论内涵,分析六次产业发展现状对促进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的意义。[方法]利用文献分析法和指标分析法,梳理中国六次产业的发展过程,综述前人研究并探讨六次产业形成的驱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并以陕西省西乡县农业产业为例,探讨六次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为六次产业理论提出产业提升模式建议。[结果]我国所提出的"一、二、三产业融合"理论与国外"六次产业"概念高度一致,但我国六次产业研究有待深入;六次产业驱动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基础、产业提升为内因、国家政策起调控作用;通过对西乡县分析发现,该县区产业已高度融合,但同时还存在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发展建设缓慢、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其发展模式仍有待完善。[结论]六次产业的基本内涵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结合四、五产业综合发展。推动区域六次产业发展有利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乡村振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赖朝果  
互联网产业和商贸流通业都是发展较为迅速的产业,二者的融合能够在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同时,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步伐。本文从环境融合、基础融合、应用融合、潜力融合以及贡献融合五个方面构建互联网产业与商贸流通业融合度评价体系,并基于我国30个省市2008-2017年相关数据,利用熵值法测算互联网产业与商贸流通业融合度。结果表明:整体上我国互联网产业与商贸流通业融合度呈波动上升趋势,但是上升幅度较小;我国互联网产业与电子商务业融合度地区之间具有较大差异,融合度较高的地区多位于东部沿海地区,融合度较低的地区多位于西北内陆地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雨枫  冯华  
基于BC1992个体效应模型,本文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配置效率来衡量科技经济融合度。结果表明,2010-2019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科技经济融合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这种提高主要是通过配置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提高实现的,但整体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率呈现下降趋势,多省份出现了规模效率和配置效率呈现倒U形的情况。就此提出以下建议:提升科技欠发达地区的技术进步率,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提升科技经济融合度;提升技术效率,打通科技向经济转化的渠道;突破规模效率倒U形拐点,增强要素投入的贡献率和维持配置效率增长趋势,优化现有体制机制,保障科技经济深度融合。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国庆  
深圳、上海、北京是我国科技产业最为发达的三个城市。本文简要分析了三市金融机构支持科技产业的现状并对三市金融环境进行了比较分析。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春燕  
专业是职业院校为经济社会有效服务的关键,亟待需要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对接。通过产业结构与人才需求分析,建立职业教育专业与产业吻合度模型,经过测算与分析得出专业设置与区域重点产业的吻合度情况及调整方向,以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近乐  尚涛  蔡晨雨  
军民融合式发展是促进国防科技产业快速发展和统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国防科技产业是军民深度融合的最佳载体和重要平台。将国防科技产业领域军民融合发展归纳为院所自转、军工自转、院企联转、校企联转、军民共转、民企参军等6种模式,在此基础上,从技术、资本、人才、制度、组织、市场、产业链等7个方面探索相应的军民深度融合路径,以期为形成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近乐  尚涛  蔡晨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范群林  邵云飞  
影响文化科技企业创新活动的因素具有跨层次的特点,且通常情况下企业属性通过联盟层面影响企业创新绩效,为此,本文基于组织外部视角,构造"企业属性—联盟关系属性、联盟网络属性—企业创新绩效"跨层次分析模型,运用SPSS和HLM软件探索四大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属性与企业创新绩效显著相关,联盟关系属性和联盟网络属性在企业属性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四大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跨层次作用机制。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李颖  
本文构建初端、中端和高端三个层次的科技产业与金融结合的路径。从初端至高端是科技产业与金融结合的不同发展阶段,也是两者结合逐渐走向稳定成熟的过程。初端路径主要指基本路径,如银行贷款、股票融资等与企业科技创新相结合以及信息技术被运用到金融体系发展之中;中端路径主要指技术和资本的"联姻",技术和资本两者融合在市场上充分流动,既流入企业促进科技创新,也流入金融部门促进金融发展。高端路径主要指科技产业与金融两者完全融合,不分彼此,同时存在于一个实体内部,这是科技产业与金融结合最高效的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