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69)
2023(11540)
2022(9851)
2021(8857)
2020(7457)
2019(17213)
2018(16903)
2017(32585)
2016(17676)
2015(20201)
2014(20836)
2013(20823)
2012(20124)
2011(18642)
2010(19081)
2009(17900)
2008(17813)
2007(16359)
2006(14593)
2005(13696)
作者
(54274)
(45565)
(45487)
(43286)
(29093)
(21820)
(20912)
(17695)
(17174)
(16343)
(15731)
(15131)
(14613)
(14606)
(14379)
(14122)
(13587)
(13522)
(13063)
(13063)
(11663)
(11319)
(11086)
(10519)
(10390)
(10310)
(10182)
(10078)
(9289)
(9083)
学科
(98680)
经济(98597)
管理(44735)
(43282)
方法(34189)
(33276)
企业(33276)
数学(28981)
数学方法(28762)
地方(27389)
中国(26698)
(23772)
业经(20267)
(18943)
(17304)
地方经济(16344)
农业(16257)
(15459)
贸易(15449)
(15202)
(14802)
(14713)
金融(14710)
(14309)
银行(14281)
(13849)
(13781)
(13371)
环境(13348)
理论(12440)
机构
学院(268376)
大学(267733)
(120157)
经济(117605)
研究(101416)
管理(95768)
理学(80234)
理学院(79183)
管理学(77905)
管理学院(77374)
中国(76681)
科学(60701)
(58342)
(53409)
(53267)
研究所(47983)
(47120)
中心(45171)
(42967)
财经(41283)
(38136)
北京(37884)
经济学(37799)
师范(37793)
业大(37754)
(37110)
农业(36748)
(35549)
(34192)
经济学院(33736)
基金
项目(164749)
科学(127998)
研究(122743)
基金(116067)
(100522)
国家(99602)
科学基金(83321)
社会(77831)
社会科(73704)
社会科学(73684)
(65515)
基金项目(60868)
教育(55497)
(54788)
编号(50709)
自然(50640)
自然科(49347)
自然科学(49330)
自然科学基金(48422)
资助(47737)
成果(42829)
(42124)
重点(37826)
(36347)
课题(36090)
发展(34281)
(33729)
(33476)
国家社会(31741)
创新(31323)
期刊
(147880)
经济(147880)
研究(87250)
中国(58688)
(44458)
(41041)
学报(40875)
科学(37831)
管理(36001)
教育(30850)
大学(30601)
农业(29979)
学学(28610)
(28258)
金融(28258)
技术(24244)
经济研究(24113)
业经(23110)
财经(21286)
问题(19341)
(18522)
(16333)
(15349)
技术经济(15250)
世界(14459)
国际(13769)
商业(13554)
图书(13553)
统计(13283)
经济问题(12469)
共检索到4304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全毅  
关于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学术界分为文化决定论与文化无用论两个对立的学派。本文认为文化因素对发展的影响要求发展经济学家进行系统的、经验的横向比较以及历史的纵向比较,把文化因素运用到一个适当的理论分析框架中去探讨。经济发展会导致文化与制度发生诱致性变迁,是文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但文化因素对经济具有巨大的影响,它主要通过制度模式与价值取向两种机制,甚至文化产业对经济发生作用。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郑有国  
本文试图对“东亚模式”的内涵进行一个较为完整的界定,并通过对金融危机中暴露 出的东亚经济内在问题的分析,阐明东亚经济增长的特征与前景。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宗胜  赵晓  
一个崭新的理论框架──读《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陈宗胜,赵晓举世瞩目的中国经济发展绩效和体制改革的初步成功,带来了中国经济学界的空前繁荣。近几年新的经济学理论论著不断涌现,由林毅夫、蔡、李周(1994)三人合著的《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崔月琴,李文焕  
东亚地区在文化传统上与儒学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儒家传统作为一种文化积淀 ,已深深地影响、制约着它所辐射的国家和地区。儒家文化虽然有它的博大精深之处 ,有些道德理想和价值观念在现代化的冲击下进入和成为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观念体系 ,并在东亚经济发展的初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就其文化模式和观念体系而言 ,它毕竟是封建社会的产物 ,其负面影响不可避免。东亚各国的经济发展既有儒家文化的内在动因 ,当然还有西方现代理性文化的影响和催发。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全毅  
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与现代化工业文明抵触颇多 ,与市场经济理论难以相容。东亚现代文明运动由边缘国家或地区兴起后向内地延伸、发展的趋向与东亚近代以来接受西方现代文明的冲击和实现文明创新程度呈现高度的一致性 ,体现了文明的“边缘优势”。文化重建是关系到东亚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夏振坤  
欧美国家普遍认为,作为“非西方文化区”的东亚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同产业革命和市场经济体制无缘,因而东亚要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就必须“西化”,借助新教伦理培育个人主义,其实,东亚文化的群体、节约及重名主义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社会环境、强劲的发展动力、自助的发展资源和自主的发展政策,这正是东亚崛起的文化背景。事实上,只要能有效解决东西方文化的撞击,及时重构新文化体系,系统解决有关问题,东亚经济实现新的飞跃是完全可能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光照  杨致恒  
当代世界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在欧美步履艰难的同时,东西地区的崛起。日本60年代在国民经济毁于战火三分之一的基础上,实现了现代化。其后南韩、新加坡和香港、台湾地区相继奋起,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在华人众多的“新四小”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也正崭露头角。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就经济发展的速度来说,已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因此,国外许多学者如美国加利福尼亚伯克利分校教授查默斯·约翰逊认为,“后(儒)学时代”已经到来,今后儒家文化背景的国家将居于全球发展领先地位。又如美国学者H·卡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海侠  温铁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誉为"中国奇迹"。总体来看,对"经济奇迹"的原因解释存在三方面不足:割裂地看待"经济奇迹"的取得过程;忽视"经济奇迹"获致方法的双面效应;偏重"奇迹"的解说而忽略其内生的社会问题。本文在对经济发展方式与潜在问题的分析中,指出"经济奇迹"与"社会危机"同出一源,它正面临着经济、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挑战。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钱立伟  
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是当今美国颇有影响的新一代经济学家的代表人物。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认为,由于在汇率、债务和贸易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克鲁格曼堪称全球最杰出的国际经济学家之一。克鲁格曼1953年2月28日生于美国纽约州奥尔巴尼。曾就读于耶鲁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并先后在两校任教。他30岁即成为教授,现执教于斯坦福大学经济系。近10年来,克鲁格曼笔耕不辍,名声鹊起。他撰写了100多篇论文,而且几乎每年都有力作推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璐  茆健  
二战以后至现在东亚六十多年的经济发展历程经历了从"东亚奇迹"到"东亚危机"再到"东亚复兴"的起伏之路。文章试图从对东亚模式导致的经济增长理论之争为切入口,对从二战后"东亚奇迹"的出现到21世纪"东亚复兴"期间内的有关经济增长机制的文献特别是对区域产业循环模式的文献做一梳理,希望能够增加后发国家关于经济增长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把握东亚经济的未来走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治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誉为"中国奇迹"。文章梳理了"中国奇迹"包含的成就、产生的原因以及可持续性。文章认为,在接下来的研究中,要加强对"中国奇迹"双面效应的研究,以系统的、整体的、历史的视角探析"中国奇迹"产生动因,注重获致"中国奇迹"的世界意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宗胜  任重  周云波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居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30年的经济发展实践显示,中国经济增长的本质是成功的二元经济转换;经济增长表现出中国式综合效率提高驱动型的特征;经济增长正在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未来我国应当在深化体制改革的同时继续推动结构转换,加快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以进一步提高综合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震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历史上的奇迹,也为全球经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关键时期回顾我国经济发展的艰辛历程与特有经验,可以发现经济快速发展主要依赖于如下发展路径:坚持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全面引领经济发展,坚持党的领导系统谋划经济发展,坚持创新宏观经济治理方略有效调控经济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全面支持经济发展,坚持推进区域协调平稳经济发展,坚持不断深化改革持续推动经济发展。未来全面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上发展路径必然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晓虹  
中国经济以年均近10%的速度持续30年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浙江省经济年均增长13%,高速持续30年,堪称"奇迹之奇迹"。究其原因,有独特的近海区位优势和重商重创新的地域文化,更有体制转型变革的巨大驱动。利用1978—2009年时间序列进行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不同时段浙江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在发生变化,内生效率改善的因素在上升。1978—2009年,人力资本对浙江GDP正向影响最大,固定资本次之,工业化第三;1978—1994年固定资本对其正向影响最大,人力资本次之,外贸依存度第三;1995—2009年城市化对其正向影响最大,人力资本次之,工业化第三,外贸依存度呈现负向影响。最后,提出浙江经济十二五规划时期高速持续发展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