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71)
- 2023(16177)
- 2022(14247)
- 2021(13228)
- 2020(11397)
- 2019(26520)
- 2018(26207)
- 2017(51403)
- 2016(27894)
- 2015(31794)
- 2014(32000)
- 2013(31618)
- 2012(29177)
- 2011(26087)
- 2010(25837)
- 2009(23839)
- 2008(23535)
- 2007(20798)
- 2006(17571)
- 2005(15266)
- 学科
- 济(113608)
- 经济(113485)
- 管理(79675)
- 业(76751)
- 企(64554)
- 企业(64554)
- 方法(58353)
- 数学(50685)
- 数学方法(50051)
- 农(29650)
- 财(29187)
- 中国(27669)
- 业经(24612)
- 学(24132)
- 地方(22244)
- 贸(21799)
- 贸易(21794)
- 易(21119)
- 农业(19723)
- 理论(19352)
- 务(19249)
- 财务(19166)
- 财务管理(19121)
- 制(19091)
- 和(18295)
- 企业财务(18111)
- 技术(17028)
- 环境(16746)
- 银(16117)
- 银行(16063)
- 机构
- 大学(400021)
- 学院(398490)
- 管理(159628)
- 济(158048)
- 经济(154593)
- 理学(139260)
- 理学院(137754)
- 管理学(135219)
- 管理学院(134508)
- 研究(128853)
- 中国(94590)
- 京(83990)
- 科学(80956)
- 财(70749)
- 农(64955)
- 所(64552)
- 业大(61051)
- 中心(59841)
- 研究所(59102)
- 财经(58020)
- 江(56918)
- 经(52762)
- 北京(52686)
- 范(52360)
- 师范(51852)
- 农业(51331)
- 经济学(47325)
- 院(46816)
- 州(46323)
- 财经大学(43376)
- 基金
- 项目(275911)
- 科学(216144)
- 基金(199758)
- 研究(199599)
- 家(173815)
- 国家(172391)
- 科学基金(148313)
- 社会(124253)
- 社会科(117754)
- 社会科学(117722)
- 省(108131)
- 基金项目(106453)
- 自然(98207)
- 自然科(95913)
- 自然科学(95886)
- 自然科学基金(94163)
- 教育(92726)
- 划(91032)
- 资助(83489)
- 编号(82191)
- 成果(65861)
- 重点(61442)
- 部(61047)
- 发(57859)
- 创(56774)
- 课题(55824)
- 科研(53331)
- 创新(52939)
- 教育部(52333)
- 大学(51815)
- 期刊
- 济(164752)
- 经济(164752)
- 研究(111281)
- 中国(68059)
- 学报(64059)
- 科学(57767)
- 农(57691)
- 管理(55719)
- 财(53998)
- 大学(48361)
- 学学(45494)
- 教育(42397)
- 农业(39998)
- 技术(35325)
- 融(31308)
- 金融(31308)
- 财经(27660)
- 业经(27605)
- 经济研究(26585)
- 经(23564)
- 问题(21889)
- 业(21180)
- 图书(21174)
- 技术经济(19632)
- 理论(19125)
- 统计(18964)
- 版(18876)
- 科技(18453)
- 商业(18314)
- 实践(17590)
共检索到5622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叶德珠 连玉君 黄有光
国家文化影响储蓄是一个基本共识,但对该命题的经验支持却非常有限。本文用Hofstede的5个文化指数和48个国家和地区1990~2010年的宏观经济面板数据,验证了文化对储蓄率国别差异的较强解释力,并探讨了文化影响储蓄的具体途径。实证结果表明,收入、赡养率等代表传统储蓄理论的解释变量对东西方消费率差异的解释能力较为有限,不可观测的国家个体效应则具有更强的解释力,而文化变量能部分地解释这种国家个体效应。进一步的对所有解释变量的"优势分析(dominance analysis)"的结果表明,文化各维度指标对整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郭杰 黄保东
作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重要手段,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近年来有着迅猛发展。这一现象是否有着不同于世界各国对外直接投资一般规律的特殊性,特别是在构成廉价金融资本来源的储蓄、公司治理、金融结构等方面?基于世界上41个主要国家1995-2003年的跨国面板数据回归结果显示:一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水平主要受到该国的社会总储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贸易开放程度显著的正面影响,而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既没有表现出偏离一般经济规律的特殊性,也没有在储蓄、公司治理、金融结构等因素的作用方面表现出特殊性。就国家宏观层面而言,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完全符合世界各国的一般经济规律,而今后推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还要倚重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衡量...
关键词:
储蓄 公司治理 金融结构 对外直接投资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苏基溶 廖进中
本文用中国城镇居民1980-2007年的数据,检验了影响居民储蓄行为的三类动机,即生命周期动机、遗赠动机和预防性动机。结果发现这三类储蓄动机都对中国城镇居民的储蓄行为产生影响,其中生命周期储蓄动机是解释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的重要原因,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导致整个社会的遗赠储蓄增加,引起总消费不振。此外,由于居民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中国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也随之提高。
关键词:
储蓄 生命周期动机 遗赠动机 预防性动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叶德珠 潘爽 黄成宇
本文运用GLOBE文化习俗指数中的"未来导向"、"社会导向的集体主义"、"小团体集体主义"以及明清时期各省状元数构建儒家文化指数,从省际角度实证研究儒家文化与储蓄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儒家文化可以显著提高居民储蓄率,其中,儒家文化在农村地区对储蓄率的影响更加显著,在历史上儒家文化受破坏程度较为严重的省份儒家文化对储蓄率的影响较弱,在对外开放程度较低的省份儒家文化对储蓄率的影响更强。从上述研究结论可以得到以下启示:在过去一段时期,我国金融业脱实向虚倾向较为明显;同时,新一代青年群体受西方消费文化的影响,过度消费、提前透支消费等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也趋于增多,存款增长乏力成为银行业面临的一大挑战,从而有可能导致我国资本形成与积累出现逆转。这就需要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强化儒家文化的影响和作用,引导人们重新树立理性消费观念,稳定储蓄预期和储蓄率,夯实我国资本形成的基础,促进实业资本积累和转化,推动形成资本良性循环的局面,助力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郭茂佳
储蓄究竟是多多益善,还是越少越好,这个问题在建国初期就有争论。自1988年银行储蓄存款滑坡和1989年银行储蓄存款超速扩大以来,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又有甚嚣尘上之势。在这里,笔者试图运用数理和实证的分析方法,来对储蓄效用进行较为精确地评估,从而为制定合理的储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一、数理分析:储蓄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超越了一般的文字阐述所谓数理分析,也就是乘数分析。为了推导方便起见,我们既剔除储蓄增量与融资增量脱节的现象,也可排除融资增量与经济增量失衡的因素。假定:储蓄增量等于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增量;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增量等于经济增量。则,根据现代西方经济学乘数原理,我们可以找出一个较为简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尚希
在现代经济社会,储蓄对积累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尤其是在通货膨胀下,居民的储蓄意识、储蓄动机、进而储蓄行为都会产生异变现象,研究这种变化的规律性对宏观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武鑫海
1993年以来,随着强劲的投资增长及通货膨胀的双重拉动以及直接融资规模的失控,居民储蓄由增幅减缓到出现负增长,直接影响了银行业的正常运营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那么,影响储蓄分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以及它们之间有何内在联系,本文力求从实证的角度给以回答。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黄志凌
一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资金形成问题,而研究资金形成理论的关键是怎样正确认识储蓄与投资的关系。本文从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的角度,提出了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条件决定论;指出了储蓄与投资的非均衡必然伴生着通货膨胀现象和外资流动现象;为提高一国经济发展的资金形成的数量水平与质量标准,必须制定正确贷币政策与外资利用政策,否则将会出现储蓄与投资缺口的贷币超经济发行拉大效应和外资撑大效应;解决一国经济发展的资金问题,根本出路只能在于提高国内储蓄率,疏通储蓄向投资转化的通道。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胡乃武 张海峰
本文利用储蓄函数 ,分析了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 ,对近年相关政策进行了评析 ,并对扩张内需 ,抑制储蓄过快增长 ,促进经济增长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居民储蓄 实证分析 政策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杰平 陈国权
本文利用1978-2008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通过分位数回归的方法,从消费者预期效用最大化模型出发,分析不确定性与流动性约束在中国居民消费储蓄决策中所起的作用。通过选取不同分位点进行实证研究,证明城乡居民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行为均受到了不确定性与流动性约束的影响,但影响的程度不尽相同。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消费者环境和完善保障体系等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不确定性 流动性约束 分位数回归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邱兆祥 王德祥 陈凯
从地位寻求视角对中国居民高储蓄动机背后的微观机制进行分析,认为当今中国居民高储蓄动机,与人们追求社会地位的动机密切相关,追求社会地位会促使人们增加具有"显示性"特点的地位性支出以维持或提升现有社会地位,这种地位性支出越大,就越会对人们的总体消费起到抑制作用,进而促使人们增加储蓄以获得进行消费攀比的能力。直白一些说,人们进行储蓄的目的或动机就是为了进行相互之间的攀比,可以将人们之间的这种消费攀比看作是地位攀比,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合理解释了现阶段中国居民的高储蓄动机。使用CHIP2002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也支持了该分析结果。通过对追求社会地位的动机对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和不同收入阶层人群的影响差异的实证分析,发现追求社会地位的动机,对年轻人地位性支出的促进作用要强于老年人;对于富人的促进作用最强,中间阶层次之,低收入人群最低。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灿雷 姜丽 高超
以工业自动化、智能化为趋势的新一轮技术革命是影响国家间竞争与分工格局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2005—2018年国家—行业层面工业机器人数据和国际贸易数据,实证考察了工业机器人对一国制造业出口比较优势的影响及其潜在作用机制。本文的研究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能够显著提升一国制造业出口的比较优势增长。进一步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能够通过提升研发创新优势和产业内产品差异化两种渠道对比较优势产生正向影响;并且,工业机器人对一国出口比较优势的影响体现为“强化”效应,而非“重塑”效应。本文的研究是在新一代技术革命背景下探讨比较优势来源这一经典话题的有益尝试,为机器人与国际贸易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为优化机器人产业战略布局提供了现实启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赵文哲 董丽霞
本文将在内生人口转变框架下分析人口结构对储蓄率的影响。在内生人口转变情况下,人口结构变化对储蓄率的影响除了年龄结构效应,更重要的还有行为效应,包括审慎储蓄的行为效应和养老储蓄的行为效应。利用跨国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对1960-201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发现,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对人口转变的影响不同;并且由于人口转变的行为效应,少儿抚养比与老人抚养比对储蓄率的影响也不都是负的。当一个国家经历了落后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发达阶段时,随着经济的增长,少儿抚养比和老人抚养比都呈"升高-下降-升高"的趋势。在行为效应和年龄结构效应的交替作用下,少儿抚养比升高导致储蓄率先后呈"升高-下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路萌 杨丽梅
一、教育融资方式比较分析自1988年我国开始施行教育收费改革,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比下降,生均须支付的教育费用上升。为解决子女教育负担越来越重的问题,多种教育金融产品相继出现,其中教育保险或教育储蓄最为社会大众所熟知。(一)教育保险教育保险是指投保人通过保险公司为子女筹集教育费用的一种储蓄型险种。教育保险最先在新加坡风行。新加坡联总英康保险公司推出教育保险计划后仅两年时间,教育保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新华
针对当前居民储蓄存款连续8个月增势减缓的势头,本文对居民储蓄存款变动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储蓄存款分流的原因,并对储蓄存款的未来增长趋势作出了判断,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居民储蓄存款 成因 因子分析 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