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39)
2023(10219)
2022(8619)
2021(8128)
2020(6801)
2019(15715)
2018(15474)
2017(29709)
2016(15585)
2015(17683)
2014(17553)
2013(16721)
2012(15266)
2011(13395)
2010(13062)
2009(11667)
2008(11351)
2007(9779)
2006(8173)
2005(6466)
作者
(40577)
(33887)
(33852)
(32005)
(21476)
(16158)
(15426)
(13264)
(12991)
(11889)
(11628)
(11405)
(10498)
(10454)
(10375)
(10093)
(10069)
(9749)
(9724)
(9541)
(8192)
(8182)
(8052)
(7953)
(7651)
(7589)
(7336)
(7199)
(6812)
(6640)
学科
(66748)
经济(66578)
管理(44548)
(40725)
(36512)
企业(36512)
方法(36265)
数学(29793)
数学方法(29252)
中国(17401)
(16468)
业经(15908)
(15620)
理论(15496)
(12791)
(12141)
地方(12030)
农业(10663)
(9788)
财务(9734)
财务管理(9717)
技术(9588)
(9387)
贸易(9382)
企业财务(9275)
(9106)
(9097)
环境(9089)
(8518)
教育(8350)
机构
大学(212728)
学院(211866)
管理(86617)
(85453)
经济(83765)
理学(76183)
理学院(75387)
管理学(73752)
管理学院(73325)
研究(63612)
中国(46327)
(43251)
(38829)
科学(37573)
财经(31784)
中心(30812)
(29776)
(29138)
业大(29112)
(29062)
师范(28814)
(28649)
(27863)
经济学(26861)
北京(26213)
研究所(26141)
经济学院(24189)
财经大学(24087)
(23808)
(23446)
基金
项目(151094)
科学(121536)
研究(113360)
基金(111303)
(95297)
国家(94455)
科学基金(83608)
社会(74877)
社会科(70094)
社会科学(70075)
(59003)
基金项目(58597)
教育(54586)
自然(53335)
自然科(52170)
自然科学(52162)
自然科学基金(51222)
(49432)
编号(46426)
资助(45019)
成果(36995)
(34256)
重点(33950)
(32197)
(31562)
课题(31438)
国家社会(30696)
教育部(30488)
创新(29788)
人文(29775)
期刊
(88006)
经济(88006)
研究(58470)
中国(39241)
管理(32443)
(30863)
学报(29445)
教育(28874)
科学(28014)
(24758)
大学(24409)
学学(22520)
技术(22064)
农业(17266)
财经(16092)
业经(13932)
(13887)
经济研究(13870)
(13534)
金融(13534)
图书(12085)
问题(11581)
统计(11339)
技术经济(10499)
(10219)
(9953)
科技(9183)
(9169)
决策(9156)
理论(9155)
共检索到2983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弛  柳国强  赵良伟  张磊  
生活世界与技能型社会建设存在密切关联,技能型社会建设是经济发展、产业发展和技能形成体系的制度化构建,同时与技能文化和技能人才的个性化发展相关,是对生活世界的理性回归。阐释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文化进化、社会进步与个性发展三维度价值取向,应促进我国技能文化的构建、社会进步和技能强国、个体技能的全面提升;提出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逻辑向度是文化、社会与个性的共进路径,一是强化技能文化价值观认同与构建逻辑,二是完善技能能形成制度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并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三是关注技能型社会公民的生存与发展,培育生活技能与职业技能。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祺午  
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了建设技能型社会的理念和战略。加快建设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的技能型社会,首先要让社会各界更加了解职业教育的历史轨迹,充分认识职业教育的文化底蕴。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吸引力不高主要被归因为在与2000多年"学而优则仕"传统文化的抗衡中,职业教育的文化影响力不足。在大多数人眼里,职业教育是面向"差生"的教育,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是在流水线上进行重复劳动的人。对于家长们来说,接受职业教育不是自己孩子的首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袁平凡  
技能型社会是一种具有崇尚技能的价值、制度和行为的社会形态,旨在促进技能的生成积累、流转配置和升级迁移,从根本上平衡技能内部属性和效用之间的紧张关系。构建技能型社会,有利于实现我国工业叠加期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使命,从而推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和个人全面发展。从文化历史结构逻辑看,技能型社会构建要求国家、社会和个人等在文化传统和现代之间实现良性互动,平衡好趋同化和差异化。从文化内在结构逻辑看,技能型社会构建可以从三个方面实现变革:一是塑造以“自由”“正义”和“法治”为核心,以“创新”“责任”“学习”“协作”“工匠”和“勤劳”等为特色的价值体系,发挥价值引领作用;二是建立健全落实以“尊重技能人才主体地位”“保护技能人才合法利益”和“促进技能学习”等为内容的制度体系,发挥制度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性功能作用;三是通过“叙事”“活动”“编制技能规则”“展示技术人工物”等形式的仪式系统,发挥仪式符号生成作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韩永强   王莉  
运用内容分析法与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46份区域技能型社会建设政策文本的分析表明,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积极运用政策工具,汇聚多方力量,发挥内外优势,擘画具有本区域特色的技能型社会建设图景。相关政策从理念、目标、举措等方面为推进区域技能型社会建设实践提供了科学指引,但在政策供给、技能培训制度内部融通、政策激励举措、技能“培养—应用—转化”衔接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未来应进一步加大政策供给,增进职业培训与职业学校教育的协调融通,优化政策激励举措,增强技能培养、应用与转化的衔接性,以更好地发挥区域技能型社会建设政策对实践行动的引领作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玉静  
在迈向2035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如何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成为我国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此,我国提出了建设技能型社会的政策主张,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在整个教育体系层面形成支持技能人才成长发展的制度安排,在社会层面形成尊重技能人才的文化氛围,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元宝  
技能型社会并非是一种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对现代社会价值理念和发展特征的一种理论描述。技能型社会建设的主体力量是"职业带"中具有应用型特征的完整人才序列。构建技能型社会的教育支持体系应从职业教育、应用型教育和继续教育三个层面协同推进,具体路径包括探索基于"上下贯通"的职业教育层次衔接机制、基于"左右融通"的普职衔接机制、基于"前后一体"的终身教育衔接机制、基于"内外协同"的校企合作育人衔接机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孟凡华  
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建设技能型社会的理念和战略。在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的背景下,5月20日,2021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全国启动仪式在济南举行。本届活动周以"技能: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同时召开"技能型社会教育论坛",向全社会立体化、全方位展示"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前景,有力营造技能型社会建设氛围。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入选理由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技能型社会的理念和战略。通过技能型社会建设,扭转不科学的“唯学历”社会评价导向,重构社会形态,实现“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的良性氛围,这对于支撑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早日实现共同富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事件回放2021年4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建设技能型社会的理念和战略。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山立   邓志远  
技能型社会建设对职业教育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内涵的深化与办学质量的提升。面对技能型社会建设的要求,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首先,需要厘清其与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内在逻辑,即促进技能形成的基本教学形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高效手段与服务技能供需平衡的前沿阵地。其次,需明确其目标方向,即实现完整职业人培养目标、满足社会适应力提升现实需求、构建技能文化生成教学生态。研究发现,实践教学评价与育人目标契合性较弱、实践教学实施过程跨界交流不足、实践教学设计对职业精神培育关照不足,为此从突出教学评价能力本位功能、健全跨学科综合教学机制、实现技能与职业精神双向同行方面提出行动路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礼业   李佳敏   徐国庆  
技能型社会建设要求整体提升大众在技术技能学习、积累与升级等层面的动力水平。借助“人情磁力场”视角,可厘清中国社会中存在的系列文化羁绊,及其对大众技术技能学习、积累与升级等方面的动机与行为的影响机理。首先,在“人情磁力场”内,大众表现出十分强烈的“平均化倾向”。同时,技能类岗位往往意味着相对较低的社会地位。这两点共同削弱了中国个体学习技能的动力。其次,大众往往在“人情磁力场”之内才需要主动“做人”,而在“人情磁力场”之外则无需主动“做人”。历史表明,除动乱与瘟疫等特殊时期外,中国个体的“人情磁力场”范围一般为家族或特殊关系等,鲜有囊括政府这一角色。由此,为社会积累技术技能水平等国家战略便无法得到较好的大众关怀。最后,“人情磁力场”对中国个体“身”与“心”的温情照顾,使其“自我超越”的需要与意识较弱,这是大众技能升级动力水平较低的文化根源之一。因此,破除制约技能型社会建设的系列文化羁绊应从三方面入手:第一,确保技术技能人才应有的社会价值,化解“平均危机”;第二,打造关怀技术技能人才的政府形象,融入“人情圈子”;第三,培育技术与技能学习者的自立素养,降低“人情依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寇建岭   曾文静  
世界经济论坛《“技能优先”行动框架》对第四次工业革命以来,部分一流企业“技能优先”的组织管理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提出落实“技能优先”模式的关键在于形成重视技能的制度文化和构建通用性技能分类法,行动领域主要包括识别技能需求与差距、采用偏重于技能的招聘方法、建立多元化培训生态、为员工提供基于技能的学习机会和在企业内部根据技能需求重新部署人才,为我国技能型社会建设中如何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提供了重要启示。我国技能型社会建设应结合劳动者技能形成的全过程,明晰企业主体作用的内涵,支持企业推进以技能为基础的组织管理创新,引导职业院校紧密追踪企业实践前沿构建敏捷教学体系,完善支持技能优先发展的政策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庄西真  
技能型社会建设中的“技能”实有必要澄清。技能型社会所强调的技能并非普遍意义上的技能,而是有明确的范围指向,从技能的身心属性来说主要是操作技能,在技能的活动属性上指向社会一线生产和服务活动。技能人才所需要的智力技能不能脱离操作技能而存在,其智力活动指向具体的操作实践。从技术和技能关系的历史梳理来看,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技能具备了更多的技术理论属性,而技术理论的教育必须经由学校组织实施,因而现代社会的“技能”离不开职业教育。针对目前技能型社会建设的紧迫问题,职业教育可以从四个方面发力:强化高技能人才供给,保障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低技能群体的技能形成,提升劳动致富能力;重视零工就业模式,深挖平台经济技能增长点;推动技能培养渗透中小学,破除体脑分化的教育形态。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杜连森  
从世界主要工业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在技能与社会系统的互动模式上大致存在两种类型的社会,一是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的技能抑制型社会,二是以日本和德国为代表的技能友好型社会。技能抑制型社会在工业生产逻辑上采取去技能化路径,其形成的市场条件为大规模统一市场,在劳资关系上呈现高对抗特点,在意识形态上秉持自由主义。技能友好型社会在工业生产上坚持技能依赖路径,其面向的市场为个性化高端市场,劳资关系较为缓和、协调,社会意识形态更偏向于平等主义。综合两类生产模式的经验和教训,我国的技能型社会建设在制度和政策方面可以采取如下策略:提高工人社会地位,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形成劳资利益共同体,建立稳定的雇佣制度;谨慎推行“机器换人”,增强人机技能适配;避免大规模市场陷阱,推动市场需求高端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陆周浩  
技能型社会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支持与努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视域下技能型社会建设的现实困境有:政府引导作用发挥不足;过度重视工具理性,职业教育缺乏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关注;没有真正形成尊重技能人才、争当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据此从加强多元协同、追寻回归人本、优化发展路径三个方面论述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视域下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实践路向,以早日实现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郝天聪  
建设技能型社会,是推动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技能型社会的建设不仅是一个未来愿景,而且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行业企业等不同主体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围绕技能型社会建设这一问题域,形成四大核心问题,即技能积累问题、技能更新问题、技能保护问题和技能评价问题。行业、企业在解决上述核心问题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行业企业的用人之道关乎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成效。分析美国、德国、中国等几个代表性国家行业企业的用人之道,可以发现,各国在解决技能积累、技能更新、技能保护、技能评价问题上存在重要差异,对于明确新时期我国技能型社会建设方向具有重要启示。为帮助我国更快地建成技能型社会,面向未来,需要重构行业企业的用人之道。在技能积累方面,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开展有组织的技能创新活动。在技能更新方面,制定技能型人才阶段式培养计划,充分开发行业企业技能培训功能。在技能保护方面,处理好技术进步与技能发展之间的关系,发挥相互之间的互补作用。在技能评价方面,完善科学可操作的技能等级评价制度,加强技能评价结果的应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