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67)
- 2023(10934)
- 2022(9943)
- 2021(9458)
- 2020(8143)
- 2019(18240)
- 2018(18231)
- 2017(34674)
- 2016(19514)
- 2015(22167)
- 2014(22111)
- 2013(21881)
- 2012(20221)
- 2011(18132)
- 2010(17925)
- 2009(16309)
- 2008(16012)
- 2007(13942)
- 2006(12013)
- 2005(10360)
- 学科
- 济(72785)
- 经济(72701)
- 管理(53078)
- 业(49961)
- 企(41853)
- 企业(41853)
- 方法(36284)
- 数学(31294)
- 数学方法(30856)
- 学(19664)
- 农(19588)
- 中国(17875)
- 财(16959)
- 业经(16086)
- 地方(14654)
- 贸(13735)
- 贸易(13729)
- 理论(13472)
- 易(13266)
- 农业(12949)
- 和(12291)
- 制(11932)
- 环境(11664)
- 技术(11615)
- 务(11123)
- 财务(11057)
- 财务管理(11035)
- 教育(11031)
- 企业财务(10432)
- 划(10422)
- 机构
- 大学(278011)
- 学院(275221)
- 管理(107620)
- 济(99025)
- 经济(96619)
- 理学(93986)
- 研究(93015)
- 理学院(92845)
- 管理学(90918)
- 管理学院(90449)
- 中国(66014)
- 科学(64234)
- 京(59980)
- 农(54209)
- 业大(48975)
- 所(48742)
- 研究所(45118)
- 财(43323)
- 农业(43075)
- 中心(41709)
- 江(39550)
- 北京(37445)
- 范(36966)
- 师范(36498)
- 财经(35461)
- 院(33372)
- 州(32327)
- 经(32258)
- 技术(32029)
- 师范大学(29473)
- 基金
- 项目(195948)
- 科学(151347)
- 基金(140250)
- 研究(136763)
- 家(124729)
- 国家(123695)
- 科学基金(104589)
- 社会(82101)
- 省(78255)
- 社会科(77624)
- 社会科学(77601)
- 基金项目(75529)
- 自然(71805)
- 自然科(70116)
- 自然科学(70093)
- 自然科学基金(68812)
- 划(66047)
- 教育(62981)
- 资助(58128)
- 编号(55486)
- 成果(44969)
- 重点(44011)
- 部(41693)
- 发(40958)
- 创(40287)
- 课题(38399)
- 科研(38397)
- 计划(38327)
- 创新(37568)
- 大学(35971)
- 期刊
- 济(105882)
- 经济(105882)
- 研究(75446)
- 学报(55031)
- 中国(50747)
- 农(49229)
- 科学(46997)
- 大学(40167)
- 管理(38000)
- 学学(37933)
- 农业(34372)
- 教育(31925)
- 财(31501)
- 技术(23445)
- 融(18580)
- 金融(18580)
- 业(17691)
- 业经(17221)
- 图书(16633)
- 财经(16454)
- 经济研究(15883)
- 业大(15612)
- 科技(15256)
- 版(15117)
- 经(13914)
- 理论(13772)
- 问题(13668)
- 林业(13115)
- 技术经济(13002)
- 实践(12882)
共检索到3902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在留 李凤兰 郑永唐 邹坤 张兴杰 汪植
利用多种分离技术对文冠果种皮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得到3个香豆素类化合物Ⅰ(臭矢菜素B)、Ⅱ(秦皮素)、Ⅲ(秦皮苷),其中化合物Ⅰ为首次从无患子科中分离得到,Ⅱ、Ⅲ为首次从文冠果种皮中分离得到.通过对HIV-1IIIB诱导感染C8166细胞致细胞病变的抑制试验及对HIV-1IIIB感染MT4细胞的保护试验进行抗HIV-1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Ⅰ具有较强的体外抗HIV-1活性,CC50>200μg/mL,EC50为8.61~12.76μg/mL,选择指数(SI)>15.67~23.23;对HIV-1IIIB感染的MT4细胞具有一定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廉应江 陈安良 冯俊涛 张兴
以4-氰基苯酚与α,ω-二溴烷烃为原料,合成了15个芳香二脒类化合物A2~A6,B2~B6和C2~C6,其结构均经1H-NMR和MS确定。初步杀菌试验结果表明,各化合物在质量浓度为10mg/L时,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cinerea)、白菜黑斑病菌(Alternariabrassicae)和苹果干腐病菌(Botryosphaeriadothidea)等具有较高生物活性,特别是对番茄灰霉病菌,在10mg/L质量浓度下有8个化合物对其抑制率超过90%。
关键词:
戊烷脒 芳香二脒 杀菌活性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群利 崔琳琳 郭靖 关凤英 王恩思
海因类化合物是指含有各种取代基的五元杂环化合物,其衍生物可作为合成医药产品、杀虫剂、杀菌消毒剂及感光材料的重要中间体,开发海因类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以3-溴苯乙酸为原料,7-溴-2-四氢萘酮为中间体,采用Ullman反应,Suzuki反应,Bucherer-Begs反应为关键步骤合成海因类化合物,关键中间体及目标分子的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得到确认。将目标化合物灌胃给药后,采用氨水引咳法以超声雾化器喷雾氨水刺激小鼠呼吸道,记录致咳潜伏期和2 min内咳嗽次数,动物试验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能减少雾化氨水致小鼠咳嗽的次数,并延长咳嗽的潜伏期,对小鼠氨水引发的咳嗽有显著的镇咳作用,为海因类化合物的...
关键词:
海因 合成 生物活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慧 谢笔钧 吕玉华 胡慰望
研究了发酵灵芝粉中肽类化合物的分离及其生物活性。将发酵灵芝粉的水和醇提取物上离子交换树脂柱,依次用酸性、中性、碱性淋洗液洗脱分组,发现中性洗脱部分对羟基自由基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最高可达81%;碱性洗脱部分亦具有抑制羟基自由基的效果;酸性洗脱部分抑制羟基自由基的作用不强,且占很少比例。经体外抗肿瘤试验,初步确定超滤膜过滤物具有较好地抑制肿瘤效果。
关键词:
发酵灵芝 肽 生物活性 羟基自由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冯瑞红 闫海燕 马志卿 李广泽 张兴
为了从砂地柏(Sabina vulgaris Ant)果实中获得新的具有杀虫活性的鬼臼毒素类化合物。采用活性示踪法,从砂地柏中分离并鉴定出6种此类化合物:鬼臼毒素、脱氧鬼臼毒素、苦鬼臼毒素、乙酰苦鬼臼毒素、乙酰表鬼臼毒素和脱氧苦鬼臼毒素。分别采用小叶碟添加法和浸叶法测定了6种化合物对3龄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幼虫的拒食活性以及对4龄菜青虫Pieris rapae Linnaeus幼虫和3龄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innaeus幼虫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这6种化合物对3种试虫均有一定的拒食或毒杀活性,其中鬼臼毒素和脱氧鬼臼毒素的杀虫活性相对较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文明 王昌钊 李长杰 赵勇
以3,3-二甲基-1-(1,2,4-三唑-1-基)-2-丁酮为原料,合成了6个新化合物,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H-NMR和IR予以确认。以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graminearum)、苹果炭疽病菌(Glomerellacingulata)、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turcium)及南瓜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ium)为供试菌种,在100μg/mL质量浓度下,对合成化合物进行了杀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6种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杀菌活性。
关键词:
三唑类化合物 合成 杀菌活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煜昶 岳铭秀 董景华 于维强 韩玉芬 李秉武 李树正
测定了16个通式为(CH3)3C(X)CH(Tr)CH2(Y)R的新三唑类化合物[式中,X=CO,CHOH;Tr=(1H)-1,2,4-三唑-1-基,Y=N,NH;R=(取代或未取代)苯基,烷基;(五员或六员)杂环基]对8种病原菌的杀菌活性和促进黄瓜子叶生根植物生长调节活性。比较了16个新化合物的结构-生物活性关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英士 陈伟 杨海燕 辛志宏
从昆仑雪菊中分离纯化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单体化合物。以抗氧化活性为指标,采用活性追踪的方法,筛选最佳的昆仑雪菊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溶剂并对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并采用铁离子还原/抗氧化力测定法(FRAP法)、1,1-二苯基-2-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法(DPPH法)和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氨盐自由基清除法(ABTS法)对化合物进行活性评价。结果表明:最佳的提取溶剂为甲醇,利用常压硅胶柱层析和Sephedex LH-20柱层析从粗提物中分离得到2个单体化合物;采用核磁共振(NMR)和电喷雾质谱(ESIMS)鉴定其化学结构:化合物1为2',3,4,4'-四羟基查尔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英士1 2 陈伟1 2 杨海燕1 辛志宏2*
以抗氧化活性为指标,采用活性追踪的方法,筛选最佳的昆仑雪菊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溶剂并对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并采用铁离子还原/抗氧化力测定法(FRAP法)、1,1-二苯基-2-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法(DPPH法)和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氨盐自由基清除法(ABTS法)对化合物进行活性评价。结果表明:最佳的提取溶剂为甲醇,利用常压硅胶柱层析和Sephedex LH-20柱层析从粗提物中分离得到2个单体化合物,采用核磁共振(NMR)和电喷雾质谱(ESIMS)鉴定其化学结构:化合物1为2′,3,4,4′-四羟基查尔酮,化合物2为4,2′,4′-三羟基查尔酮。抗氧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贝塔 赵巍 刘邻渭
花青素类化合物是自然界分布最广泛的水溶性色素,存在于大部分植物的花和果实中。因种类繁多、资源丰富、颜色鲜艳、安全无毒和具有多种保健功能,花青素类化合物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日益受到国内外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为进一步明确花青素类化合物分析方法的应用范围和功能,对各种分析方法的原理、技术优缺点、适用范围以及技术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完善花青素类化合物分析方法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花青素 结构鉴定 定量分析 分析方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红 陈道文 章维华 蒋木庚
通过用具有杀菌活性的N-(2,6-二甲苯基)-丙氨酸甲酯与具有除草活性的2-甲基-α-萘氧基(或β-萘氧基)-乙酸反应,合成获得N-酰基丙氨酸类新化合物。经除草和杀菌生物试验表明,这类新化合物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
关键词:
N-酰基丙氨酸类化合物 合成 生物活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纪明山 高云云 李兴海 刘欣
烯胺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杀菌活性的物质,在农药领域用途广泛。为了提高烯胺酮类化合物的杀菌活性并对其结构进行优化,本试验以取代苯胺和5,5-二甲基-1,3-环己二酮为原料合成了24个β-烯胺酮类化合物(J1~J24),并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确证结构。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活体盆栽法测定其对黄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在浓度为50μL·m L-1时,目标化合物对黄瓜灰霉病菌均具有抑菌活性,且抑菌活性均优于对照药剂多菌灵;毒力测定结果显示J17,J21,J22的ec50分别为6.6712,7.5736和9.0672mg·L-1,接近于对照药剂腐...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覃兆海 赵铭杰
本试验合成了一系列异烟姘的综衍生物。生物活性试验表明,其中大部分有一定的杀菌活性,尤其对水稻纹枯病有良好的抑制作用,部分还有一定的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
关键词:
异烟腙 合成 生物活性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威 刘建超 彭浩 贺红武
为获得具有良好除草活性的新型膦酸酯化合物,基于活性亚结构拼接原理,将呋喃环引入先导结构IV的R位设计合成了8个结构新颖的膦酸酯类化合物,并对其进行了除草活性和杀草谱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都具有较高的除草活性,其中化合物V-1在75 g·hm~(-2)(a.i.)的浓度下,对测试杂草的效果与草甘膦相当,显示了具有作为除草剂先导化合物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关键词:
膦酸酯 呋喃 合成 除草活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蒋连瑞 田养光 周文明
【目的】合成高活性的(E)-2-甲氧亚胺基-2-[2-(2-氧代喹啉-4-氧甲基)苯基]乙酸甲酯类化合物,为以后优化和设计新化合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E)-2-甲氧亚胺基-2-[2′-(溴甲基)苯基]乙酸甲酯和4-羟基喹啉-2-酮类化合物为原料,通过醚化反应,合成了10a~10k等11种(E)-2-甲氧亚胺基-2-[2-(2-氧代喹啉-4-氧甲基)苯基]乙酸甲酯类化合物,对其进行ESI-MS、IR谱及1 H NMR谱分析。以嘧菌酯为对照,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化合物10a~10k对烟草赤星病菌、棉花枯萎病菌、水稻瘟疫病菌、玉米弯孢病菌、番茄早疫病菌、苹果腐烂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合成了1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