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71)
- 2023(5783)
- 2022(4857)
- 2021(4538)
- 2020(4131)
- 2019(9026)
- 2018(8760)
- 2017(16527)
- 2016(9597)
- 2015(10403)
- 2014(10484)
- 2013(10181)
- 2012(9535)
- 2011(8649)
- 2010(8769)
- 2009(7923)
- 2008(8011)
- 2007(6993)
- 2006(5976)
- 2005(5273)
- 学科
- 济(38137)
- 经济(38089)
- 管理(24828)
- 业(24305)
- 方法(22391)
- 企(20483)
- 企业(20483)
- 数学(20182)
- 数学方法(19731)
- 学(11842)
- 财(9168)
- 中国(8261)
- 农(7812)
- 理论(6865)
- 业经(6704)
- 务(6329)
- 财务(6308)
- 财务管理(6296)
- 企业财务(6102)
- 制(6065)
- 技术(5805)
- 融(5778)
- 金融(5777)
- 银(5770)
- 银行(5738)
- 贸(5639)
- 贸易(5636)
- 易(5467)
- 行(5438)
- 地方(5353)
- 机构
- 大学(141190)
- 学院(138745)
- 研究(50972)
- 济(50799)
- 经济(49766)
- 管理(49474)
- 理学(43874)
- 理学院(43235)
- 管理学(41805)
- 管理学院(41555)
- 科学(36682)
- 中国(35717)
- 农(31114)
- 京(29938)
- 所(28215)
- 研究所(26423)
- 业大(25948)
- 农业(24900)
- 财(23543)
- 中心(22067)
- 江(20436)
- 财经(19441)
- 范(18514)
- 院(18514)
- 北京(18356)
- 师范(18192)
- 经(17805)
- 室(16346)
- 农业大学(16200)
- 州(16149)
- 基金
- 项目(101550)
- 科学(79746)
- 基金(75715)
- 家(69903)
- 国家(69431)
- 研究(64861)
- 科学基金(57986)
- 自然(41659)
- 自然科(40789)
- 自然科学(40773)
- 社会(40265)
- 自然科学基金(40028)
- 省(39594)
- 基金项目(39423)
- 社会科(38252)
- 社会科学(38239)
- 划(34881)
- 资助(32280)
- 教育(31052)
- 重点(24075)
- 编号(23218)
- 计划(22139)
- 部(22054)
- 创(20966)
- 科研(20766)
- 发(20577)
- 创新(19720)
- 科技(19349)
- 成果(19079)
- 教育部(18131)
共检索到1931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柴春山 芦娟 蔡国军 王三英 戚建莉 王子婷 薛睿
以文冠果果实为研究对象,调查了研究区内44株文冠果果实的19个表型性状,利用变异系数、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研究了调查区内文冠果人工种群的变异情况。方差和变异系数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文冠果果实表型性状差异都极显著,并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变异幅度。其中,单株结果量和种子产量变异最大(变异系数大于76%),其次是单果质量、单果种质量和单果仁质量(变异系数约30%),再次是单果出种数和果柄长度(变异系数大于20%),而种子长、种子宽、种形比和心室数变异较小(变异系数低于10%),种仁出油率变异最小(变异系数6.13%);单株间丰产性差异明显,并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文冠果人工种...
关键词:
文冠果 果实 表型性状 变异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牟洪香 侯新村 刘巧哲
以文冠果为研究对象,调查了14个分布区文冠果的15个表型性状,利用变异系数和巢式方差分析研究了分布区间和分布区内的变异情况;应用相关分析揭示了表型性状间及其与地理因子间的关系;运用聚类分析进行了分布区分类。结果表明,文冠果分布区内的变异大于分布区间的变异,分布区间的分化相对较小;出种数随经度的增大而减少,果宽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但随年平均气温的增大而减小,而其它13个性状随地理位置的改变没有特别明显的变化;表型性状的欧式距离与地理距离相关不显著。
关键词:
文冠果 表型多样性 分布区分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侯元凯 黄琳 高巍 杨超伟
为文冠果良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对不同种源文冠果果实和种子性状的变异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种子经济性状(含种子千粒质量、最大及最小种子质量、种子平均体积及种子比重)由优到劣依次为P(山西蒲县)>Q(黑龙江哈尔滨)>D(河南济源)>F(河南洛宁)>S(辽宁沈阳)>E(河南灵宝)>M(山西静乐)>O(山西朔州)>I(内蒙翁旗)=C(甘肃定西)>N(山西代县)>R(甘肃平凉)>J(青海西宁)=K(山西绛县)>G(河南淅川)>H(辽宁建平)>L(山西岚县)>A(宁夏贺兰)=B(陕西淳化);不同种源种子性状由优到劣依次为Q>F>S>D>R>E=I=P>H=M>K=N>O>G>B>C>J>L>A...
关键词:
文冠果 果实性状 种子性状 种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洪果 陈达镇 许靖诗 刘光金 庞晓东 叶金辉 莫小文 谌红辉
【目的】通过对濒危植物格木在我国中心分布区种群的果荚和种子表型性状测量分析,研究其表型多样性及变异规律,结合地理气候信息探讨影响表型变异的关键因子,为格木天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保护恢复和引种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8个格木天然种群114个单株的13个果荚及种子表型性状进行测量,利用巢式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分析方法,探讨格木天然种群的表型多样性水平、进化和适应性潜力、表型变异规律、表型分化水平、种群聚类特征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格木表型多样性水平中等,13个性状的Shannon-Wiener指数在1. 911 1(种形指数)~2. 103 9(果荚周长)之间,平均2. 027 8;8个种群的Shannon-Wiener指数在0. 920 9(P6)~1. 885 6(P8)之间,均值为1. 474 7。格木表型性状离散程度较轻,13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在7. 544 6%(种子长)~18. 868 5%(果荚面积)之间,均值为12. 410 9%; 8个种群的变异系数在8. 852 9%(P1)~13. 984 8%(P5)之间,均值为12. 410 9%。13个表型性状的极大值为极小值的1. 395 2(种形指数)~2. 805 6(每荚种子数)倍,均值为1. 791 7。巢式方差分析表明,格木13个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伟 褚建民 唐晓倩 李毅夫 许新桥
长柄扁桃(Amygdalus pedunculata Pall.)属蔷薇科,桃属,扁桃亚属,有柄组落叶灌木,又名野樱桃、毛樱桃等,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中部和陕西北部的山坡或沙地[1-2],具有抗寒[3]、抗旱[4]、耐盐和耐贫瘠[5]等特性。长柄扁桃种仁富含油脂和蛋白,种仁含油率达55%[6]以上,蛋白质达15%30%[7]。油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脂溶性维生素含
关键词:
长柄扁桃 表型多样性 变异 相关分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韩旻昊 任飞 燕丽萍 王因花 梁燕 仲伟国
【目的】通过分析山东各地不同种群元宝枫种实的表型性状,以期揭示元宝枫表型变异程度及变异规律,为元宝枫优良种质资源的遗传改良、优良选种、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巢式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14个元宝枫种群的12个种实表型性状的变异特征、变异来源、表型分化、表型性状之间以及表型性状与地理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对种源的聚类特征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元宝枫各种实表型性状均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呈极显著差异,种群间的遗传分化显著。元宝枫平均表型变异系数为11.18%,变异范围为6.56%~17.51%,其中最小值为种仁千粒重(0.29%),最大为果实千粒重(41.85%)。12个种实表型性状的平均相对极差为44.23%,变化范围在0.53%~96.93%。元宝枫12个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的平均方差分量百分比分别为7.74%和86.34%,元宝枫种群间的表型分化系数为86.34%,种群内的表型分化系数为13.66%。种实表型性状相关性结果显示,果实形态中除张开角之外,其余性状与种子形态之间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元宝枫各表型性状除翅果宽,其余性状与均经纬度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大部分表型性状与海拔和年降水量呈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三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67.441%,第1主成分主要反映果实和种子的形态大小,第2和第3主成分主要反映了果实形态特征。利用欧式平方距离将14个元宝枫种群分为两大类,YYSL单独归为一大类,其余种群聚为另一类。【结论】元宝枫14个种群种实表型性状变异丰富,能够进行基于表型性状的种质资源筛选;元宝枫果实性状与种子性状的遗传变异稳定性相当;元宝枫主要变异来源为种群间变异;翅果张开角与其余性状均呈负相关或不相关,推测其为独立因子;元宝枫种实表型性状受经纬度与海拔的影响,大体呈现随着经纬度的增大种实变大、海拔增高而种实变小的趋势;本研究中的聚类结果与地理分布相关性不强,种群间的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未形成明显的规律性,呈现较为随机的变异趋势。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蔡金峰 郁万文 汪贵斌 曹福亮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产地苦楝果实和种核表型性状,探讨其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为苦楝引种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巢式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15个产地苦楝的果实和种核的8个表型性状变异特征、变异来源、表型分化水平、与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以及种源的聚类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苦楝各表型性状在产地内和产地间均达到极显著差异,产地间的遗传分化显著。各表型性状在产地内的变异系数变幅为8.24%~20.78%,平均变异系数为14.47%,其中果形指数的变异系数最小(10.14%),种核体积的变异系数最大(22.67%)。8个表型性状在产地间和产地内的平均方差分量百分比分别为18.00%和53.68%,产地间表型分化系数为6.34%~31.80%,均值为23.89%。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果长、果宽、核长、核宽、种核体积和种核百粒重等指标,两两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果形指数与核形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其他性状相关性不显著;各表型性状与经度均呈负相关关系,除果形指数和种核百粒重,其余性状指标与纬度也呈负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表明,前两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0.93%,第一主成分反映了果实、种核的大小,第二主成分反映了果实、种核的形状特征。利用欧式平均距离—类间平均连锁法将15个产地分成3大类,湖南长沙产地单独聚为一类,广东汕头、河南信阳、江西南昌和江西井冈山产地聚为一类,其余产地聚为一类。【结论】15个产地苦楝果实和种核表型性状变异丰富,基于表型性状的种质资源筛选潜力较大;产地内变异是苦楝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苦楝果实和种核性状受经度和纬度的双重影响,整体上表现出果实和种核由北向南、由东向西逐渐增大的趋势;聚类结果与产地的地理分布相关性不明显,产地间的表型性状未形成连续变异,呈随机变异的特点。
关键词:
苦楝 种子产地 表型性状 地理变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学森 李娜 张雪云 肖丽 江律 罗乐 于超 张启翔
【目的】单叶蔷薇为蔷薇属唯一的单叶物种,是月季育种中的重要材料,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新疆北部地区,但由于人为的破坏和环境的改变导致其面临濒危灭绝的风险。本研究通过分析单叶蔷薇表型多样性,探究其表型变异规律,旨在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单叶蔷薇种质资源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本研究以9个单叶蔷薇天然居群中270个单株为研究材料,对其19个表型性状数据进行收集,利用巢式方差分析、皮尔逊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探究其表型变异规律与多样性水平。【结果】(1)9个单叶蔷薇天然居群表型多样性水平较高,19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和香农多样性指数均值分别为15.90%和2.031;9个居群的表型变异系数在10.32%(P4)~13.19%(P8),表现出中等程度的变异,香农多样性指数在1.274(P5)~1.825(P8)之间,其中P8居群呈现出较高的多样性水平。(2)19个表型性状在居群间和居群内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 <0.01),居群间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41.23%,表型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内。(3)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发现,单叶蔷薇花径与叶面积、花瓣面积与花斑百分比等部分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4)主成分分析共提炼出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0.463%,贡献率最大的2个主成分主要解释花与叶的性状。(5)聚类分析可将单叶蔷薇9个居群分为2类,第1类为大花类,包括P6、P7、P8;第2类为小花类,包括P1、P2、P3、P4、P5、P9。【结论】新疆单叶蔷薇具有较高的表型多样性和变异水平,且变异的来源主要集中在居群内。
关键词:
单叶蔷薇 居群 表型变异 表型多样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梁艳 徐刚标 张合平 吴雪琴 申响保 王爱云
为评价伯乐树迁地保护林的遗传完整性,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南岭山地伯乐树2个人工种群和4个天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7条引物共检测出86个条带,其中62条为多态条带;各种群多态条带百分比(PPB)和Shannon表型多样性指数(HPOP)分别为36.05%~53.49%和0.2040~0.3079;天然种群PPB和HPOP分别为70.93%和0.3882,高于人工种群(PPB=53.49%,HPOP=0.2941)。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天然种群的遗传分化(ΦST=0.3407)明显高于人工种群(ΦST=0.2248)。研究结果认为,伯乐树在物种水平和种群水平都...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侯元凯 黄琳 周忠惠
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属无患子科(Sapindaceae),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油料树种,种子出仁率52.3%,种仁出油率高达56.36%70.0%,亦是我国重要的生物柴油树种。文冠果油除了用作生物柴油以外,还用作食用油和药品生产。廖礼科等对文冠果早期选优进行了研究;白金友等对文冠果无性系指数选择进行了研究;敖妍对种子产量与果实鲜质量、果长、果宽、果皮厚等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认为果实鲜质
关键词:
文冠果 果实 性状 相关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默 卢宝慧 刘丽萍 白庆荣 高洁
为探究人参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种群表型和基因型多样性,对从我国人参主产区的8个地区所分离到的对人参有致病性的154株灰葡萄孢菌株进行研究,在PDA上培养3周观察其表型,通过PCR扩增的方法鉴定其转座因子类型和MAT基因型,并对不同转座因子类型的菌株进行致病力的测定。通过试验得到8种表型和3种转座因子型(Boty、Flipper和Transposa),不存在Vacuma类型,其中Transposa类型所占比例最高为93.51%,且致病力最强;同时也发现了含MAT1-1和MAT1-2的菌株个数分别为73株和75株,2种基因型在该种群中均匀分布。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人参灰霉病菌B.cinerea具有相对均匀的种群多样性,同时也具有丰富的表型和遗传分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金星 潘刚 王滑 马和平 赖家业 裴东
我国西藏地区地处青藏高原的核心区域,区内山系纵横交错,海拔落差大,形成许多独特的区域小气候特征[1],为中国核桃(Juglans regia L.)的主产区之一。这里核桃遗传资源丰富,包含了实生农家类型以及天然居群等不同类型的群体,另外,西藏的
关键词:
西藏核桃 叶片 果实 表型多样性 相关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于秋香 李扬 李颖 刘警 刘金利 白仲奎
研究核桃种质资源果实表型多样性和变异特点,为核桃优异种质的构建、新品种选育提供数据基础和理论依据,从而促进核桃种质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99份来自石门、新疆、辽宁产区的资源为试材,测评了果实的13个质量性状和11个数量性状,测定并分析性状的分布频率、变异系数、Shannon-weaver遗传多样性指数及表型分化系数,分析24个性状指标间的相关性,并进行聚类分析。13个质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变幅为16.57%~54.46%,其中甜味、内褶壁质地、取仁路数、种壳麻坑多少、取仁难易、涩味、种壳光滑度等7个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大;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幅为0.49~1.51,其中取仁难易、取仁路数、种壳光滑度、种皮颜色、涩味等5个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较大。11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变幅为8.38%~26.91%,其中种仁质量及种壳厚度2个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大,其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幅为1.89~2.27,其中坚果横径、坚果棱径、种壳厚度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较大。除坚果质量及坚果横径在群体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性状在群体间及群体内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群体间及群体内方差分量百分比均值分别为15.66%,58.13%。取仁难易与种壳厚度(r=-0.618)、出仁率(r=0.573)、取仁路数(r=0.790)、内褶壁退化程度(r=0.733)及质地(r=0.659)极显著相关;通过系统聚类,依据表型差异可将试材分为3大类群,且类群间特点显著。核桃果实的表型性状变异丰富,且在选育品种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取仁难易、取仁路数、种壳光滑度、涩味、种壳厚度、内褶壁退化程度及质地等相关性状。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果形指数除外),因此群体内优良品种的选择更应受到重视。
关键词:
核桃 表型性状 群体间 群体内 多样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艺儒 刁松锋 韩卫娟 王军 李华威 孙鹏 傅建敏 索玉静
为探索甜柿重要性状及果实表型的遗传变异规律,以170个‘富有’ב赤柿’杂交F_1代单株为材料,通过性状调查与测定,分析性别、果实甜涩类型及表型多样性,并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各表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及各单株之间的相似性。结果表明:1)杂交F_1子代群体中,雌株、雄株与雌雄同株的分离比例接近4∶1∶2.5,完全涩柿(PCA)、不完全涩柿(PVA)与不完全甜柿(PVNA)的分离比例约为4∶1∶2.7;2)148个单株的果实样本中,5个表型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2.36%~34.64%,其中单果重量的变异系数最大,果实表型多样性较高;3)果实形状的Shannon-weinner多样性指数为1.746,遗传多样性最丰富;4)单果重、果实纵径和果实横径的中亲优势值<0,杂种优势在F_1代群体中呈现下降趋势。综上,甜柿杂交F_1代雌雄性别类型和甜涩类型较丰富,果实表型的多样性较高,本研究为甜柿遗传变异规律的研究和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和物质基础。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深梅 奚建伟 洪俊彦 夏国华 李岩 黄兴召 朱先富 黄坚钦
[目的]探讨大别山山核桃天然种群的表型多样性,为种质资源收集、优选、改良提供理论支持,为大别山山核桃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从19个大别山山核桃天然种群中选取198个单株,测定其果实和叶片的表型性状共16个,采用巢式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非加权配对算数平均法(UPGMA)等方法揭示大别山山核桃表型性状与地理分布的关系及其变异规律。[结果] (1)大别山山核桃的16个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 <0.01),表明大别山山核桃的表型多样性非常丰富;(2)各表型性状的变异范围为1.64%~26.59%,平均变异系数为9.63%;果实表型与叶片表型的种群内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6.16%和15.42%,果实表型平均变异系数较小,性状相对稳定;(3)表型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性状间达极显著相关的有60对,达显著相关的11对;(4)种群间和种群内的平均方差分量百分比分别为49.28%和17.53%,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66.25%,表明大别山山核桃表型变异主要来自种群间;(5)当距离系数为0.04时,19个种群被分为4类,聚类情况基本与经度的变化一致。
关键词:
大别山山核桃 种群 果实 叶片 表型变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