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89)
- 2023(17747)
- 2022(15023)
- 2021(14019)
- 2020(11380)
- 2019(26152)
- 2018(25703)
- 2017(49235)
- 2016(26566)
- 2015(29736)
- 2014(29840)
- 2013(29349)
- 2012(27105)
- 2011(24449)
- 2010(25012)
- 2009(23485)
- 2008(22284)
- 2007(19913)
- 2006(17923)
- 2005(16323)
- 学科
- 济(107636)
- 经济(107495)
- 管理(79059)
- 业(75748)
- 企(62875)
- 企业(62875)
- 方法(41618)
- 中国(36359)
- 数学(34626)
- 数学方法(34241)
- 农(30404)
- 财(29548)
- 融(29230)
- 金融(29226)
- 银(28379)
- 银行(28335)
- 地方(28222)
- 行(27355)
- 业经(27124)
- 制(26528)
- 学(21355)
- 农业(20663)
- 贸(19686)
- 贸易(19665)
- 易(19059)
- 理论(18864)
- 务(18711)
- 财务(18628)
- 财务管理(18591)
- 企业财务(17688)
- 机构
- 学院(374846)
- 大学(373492)
- 济(149345)
- 经济(145873)
- 管理(145009)
- 研究(128706)
- 理学(123508)
- 理学院(122086)
- 管理学(120167)
- 管理学院(119474)
- 中国(101987)
- 京(80961)
- 科学(77288)
- 财(73303)
- 所(64255)
- 中心(59215)
- 农(58236)
- 研究所(57812)
- 江(57028)
- 财经(56909)
- 业大(52466)
- 北京(52118)
- 经(51458)
- 范(51237)
- 师范(50778)
- 州(47006)
- 院(46829)
- 农业(44861)
- 经济学(44643)
- 财经大学(42091)
- 基金
- 项目(247323)
- 科学(194413)
- 研究(186092)
- 基金(177106)
- 家(152627)
- 国家(151245)
- 科学基金(130091)
- 社会(116788)
- 社会科(110679)
- 社会科学(110654)
- 省(98015)
- 基金项目(93868)
- 教育(84984)
- 自然(82068)
- 划(81496)
- 自然科(80083)
- 自然科学(80069)
- 自然科学基金(78598)
- 编号(77256)
- 资助(72569)
- 成果(63655)
- 发(56252)
- 重点(55197)
- 课题(54134)
- 部(53913)
- 创(51624)
- 制(48172)
- 创新(48093)
- 项目编号(47642)
- 国家社会(47458)
- 期刊
- 济(174561)
- 经济(174561)
- 研究(117432)
- 中国(80184)
- 财(55812)
- 学报(55360)
- 管理(55313)
- 农(54907)
- 科学(52288)
- 融(47661)
- 金融(47661)
- 教育(46166)
- 大学(42706)
- 学学(39960)
- 农业(37178)
- 技术(32424)
- 业经(29824)
- 财经(27834)
- 经济研究(27090)
- 经(23718)
- 问题(22222)
- 图书(19305)
- 理论(18954)
- 业(18362)
- 科技(17676)
- 实践(17255)
- 践(17255)
- 现代(17222)
- 技术经济(17085)
- 商业(16981)
共检索到5790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梁峰 郭炳南
文旅商融合发展的目的是要在文化、旅游和商业间实现以资源共享、市场共享、产业链共荣的产业发展格局。文章在相关概念阐释的基础上,从三大产业间的内在联系出发,分析文旅商融合发展的内在机制,认为可以通过挖掘城市的文化、商贸、旅游三类资源,构建文化集聚区、旅游集聚区、商业集聚区和大型城市综合体四种融合发展的路径或平台。具体到某一特定的城市,以无锡为例,提出文旅商融合发展的三大具体对策:深挖运河文明,打造滨河线性文旅商集聚区;激活商埠文化,打造基于城市空间优化的面状文旅商集聚区;提升旅游品质,打造湖湾型生态旅游城郊文
关键词:
文旅商 融合发展 旅游资源 资源共享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换 章牧
现实背景下,特色小镇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文旅融合为基调的特色小镇发展方兴未艾。本文以甘坑客家小镇为例,结合消费者感知从文化符号、开发模式和路径依赖三个层次进行理论梳理,尝试提出特色小镇以文促旅的路径与机制。研究表明:第一,文旅融合重在以地方文化为中心;第二,文化视觉化增强文化认同感;第三,塑造IP文化形象改善旅游体验。
关键词:
特色小镇 文旅融合 甘坑客家小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胡优玄
数字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重塑了经济社会发展形态,数字技术融入文旅产业不断衍生出新的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数字技术赋能大大助推了文旅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文旅融合中还需突破融合不充分、数字泛化、法律法规真空以及发展诉求和属性差异等诸多制约因素,才能构建数字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通过数字技术创新驱动,从文旅产业的供给侧、需求端、法律政策面三个层面改革创新,不断开拓数字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
关键词:
数字技术 文旅产业 供给侧 需求端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金琳琳 翁畅平
文章梳理了我国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的理论研究及服务实践现状,将研究视角从传统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学”等旅游要素开展的“文化走读”、“研学旅游”、“图书馆+旅游场景”等线下实体实践层面延伸至线上,构建数智时代“线下实体融合-线上数字融合-线下线上数实融合”的文旅融合发展路径,提出数字文旅、智慧文旅、文旅元宇宙等文旅数实融合发展策略。
关键词:
图书馆 文旅融合 融合路径 数实融合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厉新建 宋昌耀 殷婷婷
我国文化和旅游"十四五"相关规划明确了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内容和路径,要"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推进数字经济格局下的文化和旅游融合",建设一批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为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还需要在这些纲领性规定基础之上,围绕高质量文旅融合进行学术和实践的再思考、再探索。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何建民
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指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或旅游产业内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合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或产业链的动态发展过程。其结果是既满足了游客市场的有效需求,也节约了相关企业与机构的投入成本,并获得了"1+1>2"的协同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眭海霞 韩淼 尹宏
农商文体旅融合发展是新时代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新模式和新动能,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高度,顺应了时代的发展需要,具有重要价值意义。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农商文体旅融合模式、动力机制以及优化路径等进行研究,认为农商文体旅融合发展模式主要包括渗透型、延伸型,重组型三种,融合发展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内部驱动力与外部驱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可以分为原动力、拉动力、推动力和支持力。最后,文章提出通过健全体制机制、优化资源利用、创新产品开发和强化业态打造,构建“四位一体”融合发展路径,推进农商文体旅全面深度融合发展。
关键词:
农商文体旅 融合模式 动力机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洪海
城乡商贸融合发展不仅是一种服务方式,其更是一种治理模式,城乡商贸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文章从乡村振兴战略、商业资源配置、二元经济结构出发,探究了城乡商贸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并基于企业、行业、政府三个维度构建了城乡商贸融合发展路径。
关键词:
城乡商贸融合 内在逻辑 对策研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朱媛媛 周笑琦 顾江 陈京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为产业结构高质量转型、空间统筹优化和区域经济韧性提升赋能。在由“宏观—中观—微观”三维尺度复合而成的城市群“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理论基础上,论文构建了城市群“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借助耦合协调模型和极化指数模型对2010—2019年区域“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分析其空间效应,并探究该区域“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驱动机制。结果显示:(1)长江中游城市群“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各子系统间具有较强的互动关系,但多数城市暂未达到良性发展状态;(2)研究期内,长江中游城市群“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效应表现出“极化效应”显著、“回程效应”与“扩散效应”微弱的特征;(3)长江中游城市群“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在空间上呈现以“武汉—长沙—南昌”为核心的“核心—边缘”结构;(4)长江中游城市群“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是在资源禀赋基础力、居民消费需求力、基础设施保障力、规模效益催动力、人力资源潜在力、经济发展拉动力“六力”共同驱动下形成的。最后,根据长江中游城市群“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现状,提出强化区域联动、瞄准核心驱动力等针对性建议,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建设和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圆刚 张宏梅 何杨媚 季磊磊
文旅融合与社会福祉之间存在有机联系。当前,在“十四五”规划新时代与新冠疫情挑战的复杂背景下,以高质量文旅融合增强人民幸福感的要求尤为迫切,文旅融合推动社会福祉的内涵更加复杂,亟待理论更新。基于此,文章从逻辑诠释、量化测度、机制框架等层面对文旅融合发展的社会福祉效应研究及其需求进行提炼与探索。(1)研究厘清了文旅融合发展推动社会福祉的基本概念、宏观逻辑和“人本”逻辑。(2)研究明确了现有文旅融合和社会福祉测量方式及其不足,提出文旅融合推进社会福祉的测度创新,构建的测量模型既包含传统文旅产业耦合测度,也包括广义文化与全域旅游融合度,并涵盖旅游者与居民的双主体测度。(3)研究提出文旅融合推动社会福祉的机制,涉及宏、中和微观层面,包括文旅融合多维度发展对宏观经济社会福祉的推动机制、文旅融合区域协同对目的地集体福祉的推动机制以及文旅融合体验优化对主客主观福祉的提升机制。研究提出文旅融合发展推动社会福祉的挑战与契机,为政府治理和目的地管理提供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成海 刘文渊
晋西农村实质脱贫及其经济发展必须依托其自身特色资源为基础,注重生态平衡性、产业融合性和经济发展系统性,这是增强山地经济内生发展的客观规律。晋西山区、半山区面积占到92%,是典型的山地经济,因此,系统分析晋西山地生态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及路径选择,有利于促进晋西老区的实质性脱贫,真正实现山区人地关系系统的优化和山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晋西老区 经济融合 动力机制 发展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夏咏 王宇譞
乡村产业融合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也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能起到促进乡村产业创新及农民增收、优化乡村产业结构、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改善生态环境等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外部环境较差、融合主体带动力较弱、产业融合层次较低、融合人才匮乏等问题,未来要对乡村产业融合环境进行优化、增强产业融合主体的带动力、深化农村产业融合程度、加强复合型人才引进及培养力度。
关键词:
乡村产业融合 驱动因素 对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匡红云 谢五届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成为旅游实践和理论的重要命题。旅游体验是文旅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关键节点。在综合梳理国内外虚拟旅游体验和实地旅游体验文献的基础上,采用临场感理论和旅游体验理论对虚拟旅游网络文本数据进行扎根理论研究。研究发现个体从虚拟旅游环境的主题(氛围)、技术信息、服务和营销等要素获得刺激,经认知加工后产生旅游体验和临场感,推动生成实地重游意愿或推荐意愿。提出了"基于虚拟旅游体验的文旅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框架"及三条融合路径:塑造虚拟旅游环境;激发虚拟旅游体验;促进虚拟旅游游后行为(意向)。研究既是对虚拟旅游体验理论的有益补充和完善,也为新时代文旅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及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姜岩
2023年“一号文件”对新时代乡村振兴做出了新的部署,文件中提出的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两大重点工作都涉及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相关内容。推动实现新时代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有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传承和发展农业文化,推动三产融合,加速新型城镇化进程。农文旅融合发展存在政策保障体系不完善,农文旅融合发展专项规划缺失,乡村文旅用地矛盾较为集中,农文旅产业融合度较低,传统农业乡村文化保护传承力度不够等系列问题,结合新时代乡村振兴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一系列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一号文件 农文旅 融合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周巧娅 曹开军 王威
促进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协调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高质量转型以及空间统筹优化的重要课题。本文构建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新疆十四地州为研究对象,借助耦合协调模型对2010—2019年“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进一步分析其空间效应。研究发现:其一,“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三系统中,文旅融合资源本底快速增长,文旅融合支撑条件波动增长,产业融合规模缓慢增长,文化产业表现出由缓慢增长到快速增长的特点。其二,新疆十四地州“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态势良好,三系统间的关联性较强且协调程度较高。其三,2010—2019年,新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效应呈现出西强东弱的“非对称性”的结构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