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29)
- 2023(9896)
- 2022(8268)
- 2021(7743)
- 2020(6426)
- 2019(14504)
- 2018(14325)
- 2017(26596)
- 2016(14712)
- 2015(16455)
- 2014(16502)
- 2013(16159)
- 2012(15347)
- 2011(13936)
- 2010(14027)
- 2009(13321)
- 2008(13333)
- 2007(12367)
- 2006(11223)
- 2005(9906)
- 学科
- 济(57733)
- 经济(57633)
- 业(45475)
- 管理(43066)
- 农(33883)
- 企(30167)
- 企业(30167)
- 农业(23584)
- 方法(18342)
- 制(17883)
- 财(17550)
- 业经(17142)
- 地方(16978)
- 中国(16321)
- 数学(15544)
- 数学方法(15291)
- 体(12595)
- 学(10889)
- 银(10121)
- 银行(10108)
- 融(9762)
- 金融(9757)
- 收入(9667)
- 环境(9603)
- 行(9593)
- 务(9363)
- 体制(9336)
- 发(9332)
- 财务(9332)
- 财务管理(9302)
- 机构
- 学院(206154)
- 大学(203972)
- 济(81040)
- 经济(78915)
- 管理(75741)
- 研究(70609)
- 理学(64100)
- 理学院(63341)
- 管理学(62213)
- 管理学院(61825)
- 中国(55493)
- 京(43014)
- 农(42505)
- 科学(42279)
- 财(42133)
- 江(35334)
- 所(35142)
- 中心(34740)
- 业大(32193)
- 农业(31753)
- 研究所(31114)
- 财经(31005)
- 范(29434)
- 师范(29204)
- 省(27883)
- 经(27726)
- 州(27533)
- 北京(26411)
- 院(25084)
- 经济学(24161)
- 基金
- 项目(134108)
- 科学(105564)
- 研究(102585)
- 基金(95609)
- 家(81918)
- 国家(81050)
- 科学基金(69619)
- 社会(65412)
- 社会科(61408)
- 社会科学(61394)
- 省(56219)
- 基金项目(51013)
- 教育(46444)
- 划(44463)
- 编号(43184)
- 自然(42698)
- 自然科(41621)
- 自然科学(41611)
- 自然科学基金(40833)
- 资助(37357)
- 成果(36449)
- 制(30601)
- 课题(30481)
- 重点(29848)
- 发(29710)
- 部(29446)
- 创(27449)
- 性(26552)
- 国家社会(26515)
- 创新(25763)
共检索到3312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文君
以甘肃省L县B村为例,从村民参与角度探讨了整村推进的实践逻辑和扶贫效果。研究表明,在一个县域之内扶贫机制既定的情况下,村民参与机制是影响整村推进扶贫效果和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由于对扶贫资源的性质和利益相关者认识不清,在村民集体参与下公共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但资源的平均主义分配导致益贫效果减弱;贫困户能力贫困,自愿参与项目中资源获致受限,造成资源向中等及以上农户集中,影响整村推进的目标实现。为了实现整村推进的扶贫目标和精准扶贫,建议明确整村推进资金和项目的性质,对农户分类,加强贫困群体的参与。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永丽 王虎中
甘肃省徽县麻沿乡麻安村在世行西部贷款项目和国家财政支持下,探索出"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模式。这一模式以赋权为理念,以村民发展能力建设和项目村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建设内容上,以发展经济和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为中心,力求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教育、文化、卫生和社区文明共同发展;在运行机制上,以政府为主导,农户为主体,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在实施步骤上,通过制定村级规划和实施方案,使项目的运行规范化、制度化。"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的根本在于通过政府政策的帮助、支持和引导,激活农村内部的发展潜力,培育农村和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这一模式给我国新农村建设极大的启示。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机制 内容 政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任燕顺
在我国扶贫开发进入新阶段后,"政府支持背景下的农户参与式扶贫"模式成效极为显著,其中包括甘肃省创立的"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模式。本文在回顾、总结甘肃省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思路、方法及实践成效基础上,探讨了实现"整村推进"扶贫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增强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可持续性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
扶贫开发 整村推进 影响因素 可持续性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弘
文章立足乡村振兴战略构建金融精准扶贫测评体系,运用超效DEA-Tobit模型对2015~2018年甘肃省14个市州的金融精准扶贫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测度和分析。结果显示,甘肃省各市州间金融精准扶贫效率差异较大,达到有效的市州占比不及全省一半;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产业结构及贷款投向的优化等有利于提高金融扶贫效率,同时城乡经济结构的差距阻碍了效率的提升。据此提出构建金融扶贫协调机制、完善城乡一体化建设以及产业发展稳定带动人口脱贫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金融精准扶贫效率 影响因素
[期刊] 征信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庆阳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陈永明
金融资源是现代经济社会中的一种稀缺资源,对于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精准扶贫工作至关重要。基于甘肃省庆阳市2006年至2016年期间的多变量时间序列数据,建立VAR模型对2016年的减贫效果进行验证。通过脉冲响应分析,揭示了扶贫政策变量对扶贫效果评价变量的长期关系和滞后响应。最终得出:模型对预测农民人均纯收入和贫困人口数量是有效的,实施金融精准扶贫政策对促进农村减贫起到了有限作用。下一步,可以通过增加农村产业贷款投入、改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提高贷款发放精准性、划分各类金融机构扶贫职能、加强与财政政策协调等措施,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韩心之 刘磊
精准扶贫是实现我国青藏高原牧区全面脱贫和进入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本研究以甘肃省天祝县为例,分析了青藏高原牧区贫困的特征,评述了天祝县精准扶贫的绩效,发现该县贫困率从2010年的50.8%降低到2016年的12.6%,人均年收入从3 199元增加到6 870元,然而发现,在青藏高原牧区精准扶贫措施中,存在以全国贫困状态制定标准、执行刚性扶贫政策时缺乏灵活性、扶贫以"输血式"为主的问题。鉴于此,提出了基于全国扶贫政策基准建立贫困户档案、细化贫困户特征,扶贫资金应按贫困户脱贫需求投资、增加灵活度、挖掘贫困人口自
关键词:
青藏高原牧区 贫困问题 精准扶贫 对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雪梅 王静 丁雪
社会资本在农村扶贫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通过文献研究和实证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以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农村扶贫问题研究为主题,针对当前我国农村扶贫工作中社会资本缺失问题,探索性地提出农村扶贫工作中培育社会资本的路径,以期促进农村扶贫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我国农村扶贫开发事业的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提供帮助。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农村扶贫 文化扶贫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明强 许汉泽
作为深入乡土社会的"事件",精准扶贫触发了国家政权和乡土社会之间的分歧。在数字化治理技术与乡土生活模糊性之间、国家正式权力与农村内生秩序之间、"区分逻辑"与乡土社会"平均主义"之间,两者存在明显差异。面对分歧,农村基层在精准扶贫过程中采取"村民评议"制度形成"接点治理"格局。研究发现,村民评议形成的接点治理主要包括以下治理机制:以熟人社会构成治理的信息机制,以多元主体参与构成治理的权威机制,以协商讨论构成治理的合法化机制。这一制度创造了新型制度场域和治理接点,有利于实现国家政权与乡土社会之间的融合。推进对湘西B村"村民评议"的个案分析,发掘其中的治理机制,完善其中存在的不足,实现从接点分离到接点融合,推进基层社会的有效治理。
关键词:
接点 治理机制 精准扶贫 村民评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胡苗 潘从银
从农村民生需求的角度出发,以甘肃不同地理环境特征的调研区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农村民生需求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同时,用相关变量数据实证对比分析全国27个省份农村民生发展不充分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农村民生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落后于西部省份中的贵州、四川、山西、宁夏、青海、新疆、陕西等省份,而省域内农村民生发展整体差异不大,处于较低水平,存在一定的不均衡性。要实现甘肃贫困地区农村民生的均衡发展,一是改变落后观念,提高农民素质;二是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三是增加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四是宣传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基础设施供给。
关键词:
民生需求 不平衡 不充分 甘肃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永丽 刘卫兵
以甘肃省1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Logit模型分析家庭劳动力不同受教育水平对贫困的影响和家庭子女上学与贫困的关系,回应和剖析"教育致贫"问题。研究发现,农户劳动力教育水平的提高显著降低了家庭陷入贫困的概率;农户子女上学显著增加了家庭陷入贫困的概率,特别是家庭有23个上学子女时对增加贫困的效应更为明显。"教育致贫"是在收入既定的条件下家庭教育刚性支出所导致的消费支付性贫困,属于暂时性、支付性贫困。最后,针对西部地区"教育致贫"的实际情况,从农村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中职)、资助政策
关键词:
教育致贫 悖论解析 精准扶贫 甘肃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汉泽 李小云
从豫中J县"第一书记"扶贫制度的调查资料分析中可知,"第一书记"与上级政府、派出单位、乡镇干部和村干部多元主体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当下驻村机制呈现出复杂的社会性、结构性因素。研究发现,"第一书记"扶贫工作的开展一方面受到了上级政府目标设置权责不匹配与原单位有限资源的条件限制;另一方面遭遇了乡镇干部与村干部之间的"共谋"与"乡-村"关系的闭合。这样双重排斥的结构性变化不仅影响了"第一书记"扶贫工作的本身,还导致了驻村帮扶制度的变迁,使得国家对于农村基层社会的控制能力弱化。因此,必须采取增加驻村干部权力、加大资
关键词:
精准扶贫 第一书记 结构排斥 驻村机制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汉泽 李小云
从豫中J县"第一书记"扶贫制度的调查资料分析中可知,"第一书记"与上级政府、派出单位、乡镇干部和村干部多元主体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当下驻村机制呈现出复杂的社会性、结构性因素。研究发现,"第一书记"扶贫工作的开展一方面受到了上级政府目标设置权责不匹配与原单位有限资源的条件限制;另一方面遭遇了乡镇干部与村干部之间的"共谋"与"乡-村"关系的闭合。这样双重排斥的结构性变化不仅影响了"第一书记"扶贫工作的本身,还导致了驻村帮扶制度的变迁,使得国家对于农村基层社会的控制能力弱化。因此,必须采取增加驻村干部权力、加大资源支持以及打破乡镇干部与村干部之间的"共谋"与"垄断"等措施。
关键词:
精准扶贫 第一书记 结构排斥 驻村机制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于敏
本文从收入流动视角研究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个体动态收入特征,运用收入流动矩阵法测量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流动情况;研究结果显示:贫困地区农村居民长期贫困程度小于年度贫困,收入流动减缓了长期贫困程度,但贫困户即使脱离贫困,但脆弱性较强,返贫概率较大,其未来几年的平均收入仍较低;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流动的风险更大,收入缺乏稳定性,贫困地区贫困农户收入向上流动的概率较高,有利于贫困人口相对收入位置上升,有利于贫困户脱贫。
关键词:
收入流动 动态贫困 绝对收入 相对收入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在全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即将实现,我国的扶贫脱贫攻坚战到了最后的决战时刻。随着新的扶贫策略的调整,精准扶贫成为新战略,如何进一步探索出更好更多更切合的扶贫脱贫道路和模式,成为理论和实践中的新课题。在回顾我国治理贫困的历史的同时,探讨了贫困问题的标准界定,并研究了在未来消除贫困的工作中仍需进一步创新的必要性。结合甘肃陇南在精准扶贫实践中取得的有效成果和摸索出的新路径和模式,为进一步的精准扶贫工作带来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
精准扶贫 扶贫模式 陇南模式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在全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即将实现,我国的扶贫脱贫攻坚战到了最后的决战时刻。随着新的扶贫策略的调整,精准扶贫成为新战略,如何进一步探索出更好更多更切合的扶贫脱贫道路和模式,成为理论和实践中的新课题。在回顾我国治理贫困的历史的同时,探讨了贫困问题的标准界定,并研究了在未来消除贫困的工作中仍需进一步创新的必要性。结合甘肃陇南在精准扶贫实践中取得的有效成果和摸索出的新路径和模式,为进一步的精准扶贫工作带来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
精准扶贫 扶贫模式 陇南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