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0)
- 2023(552)
- 2022(411)
- 2021(440)
- 2020(347)
- 2019(736)
- 2018(795)
- 2017(1274)
- 2016(888)
- 2015(1083)
- 2014(1103)
- 2013(1024)
- 2012(965)
- 2011(944)
- 2010(1000)
- 2009(955)
- 2008(940)
- 2007(855)
- 2006(808)
- 2005(726)
- 学科
- 济(2632)
- 经济(2629)
- 管理(2296)
- 资源(1670)
- 中国(1464)
- 业(1434)
- 教育(1136)
- 和(1056)
- 企(1029)
- 企业(1029)
- 地方(914)
- 发(906)
- 环境(880)
- 方法(838)
- 农(830)
- 理论(780)
- 教学(721)
- 数学(691)
- 数学方法(688)
- 农业(660)
- 人事(620)
- 人事管理(620)
- 学(590)
- 开发(560)
- 业经(553)
- 研究(543)
- 地方经济(539)
- 工作(532)
- 学校(519)
- 组织(507)
- 机构
- 大学(13660)
- 学院(12151)
- 研究(4743)
- 管理(4216)
- 济(3828)
- 经济(3698)
- 理学(3499)
- 理学院(3434)
- 管理学(3342)
- 管理学院(3318)
- 科学(3207)
- 京(3175)
- 中国(3043)
- 范(2825)
- 师范(2816)
- 所(2403)
- 师范大学(2327)
- 教育(2248)
- 研究所(2228)
- 北京(2152)
- 农(1981)
- 江(1967)
- 中心(1949)
- 州(1724)
- 业大(1713)
- 院(1688)
- 农业(1540)
- 图书(1529)
- 财(1500)
- 书馆(1492)
共检索到203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敏 文辅相
一所地方高校如何发展,特别是一所贫困地区的高校如何发展?这是中国许多地方高校碰到的难题,也是世界许多发展中国家地方高校面临的困境。对临沂师范学院的案例分析发现,进行合理的战略选择和有效的战略管理是其走出困境的重要途径,而为地方服务的办学理念的确立,地方政府的积极投资与政策支持,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与运用,以及在扩大规模的同时注重质量的提高等,是使临沂师范学院摆脱困境获得发展的基本经验。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富元斋
本文分析了资源型城市低碳发展的制约因素,并在考察国内外有代表性的资源型城市低碳发展成功实践的基础上,从政府低碳引导、企业低碳运营、市场低碳运作、社会低碳布局、公众低碳行为等五个方面系统总结了对我国资源型城市低碳发展的启示及应采取的策略。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低碳发展 实践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晋伟 胡万梅 李峰
针对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现状,文章运用因子分析法归纳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四个测量维度:参与式企业管理、结果导向式考核、开放式员工选拔、浮动式薪酬结构。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继承了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又具有西方参与管理的特点。通过多元回归发现:参与式企业管理、浮动式薪酬结构和结果导向式考核对人力资源管理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内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显著低于外资企业。研究表明,内资企业在重视结果导向考核和浮动式薪酬结构的同时,要借鉴外资企业的参与管理经验。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马全军 鞠加亮
进入90年代以来,外资的巨额持续流入、外汇储备剧增与国内储蓄过剩、产生巨额“存差”并存即所谓的内外资“双溢出”现象是一个引起广泛注意的问题,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粗浅探讨。一、巨额外资流入与国内储蓄过剩:内外资双双“溢出”在过去的20年里,我国的利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左建龙
我国内外资企业经营条件的比较分析左建龙一、对内外资企业经营机制的比较分析随着企业改革的逐步推进,国有企业的内部运营机制与传统的国有经济相比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与市场经济的要求和现代公司制度的成熟形态相比较,企业的转机建制尚处于初级阶段。在产权...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盛明 徐华
1994 年以来, 中国内外资运行缺乏协调问题日益突出: 外国资本的大量流入与国内储蓄过剩和外汇储备的持续增加同时存在。这一现象导因于引资的盲目性、边际储蓄倾向上升和消费投资倾向下降, 以及国内政策缺乏配合。为此, 本文提出了实现内外资协调运行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
中国内外资 协调运行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朱金生 屈豆豆 王振国
文章利用OECD公布的2000~2019年全球区域间企业投入产出数据库和配套的就业数据库,基于内外资互促、双循环联动的就业效应分解框架,从国家、行业和企业3个层次分析双循环的发展态势对中国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前内循环水平及其就业效应远高于外循环;不同类型的外循环之间,复杂外循环水平及其带动的就业均超过简单外循环。分行业来看,服务业参与双循环带动的就业最多,且呈上升趋势,是促就业的牵引器;农业参与双循环带动的就业数量呈一定的下降趋势,但其总量仅次于服务业,是稳就业的缓冲器;制造业参与双循环的就业带动效应位列第三,且随时间变化不大,是保就业的稳定器。分企业类型来看,内资企业间的循环创造的增加值和带动的就业最多,且呈上升趋势;内外资企业间的循环和外资企业间的循环带动的就业规模次之,且随时间有所下降。总体上,双循环表现出“内外资互促、内循环拉动、外循环赋能”的就业效应。结构分解分析结果表明,中间供给和最终需求的就业带动效应为正,抵消了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值率对就业的负向影响,保证了就业平稳增长;各因素的贡献存在行业与时期异质性。文章认为,坚持对内深化改革、对外扩大开放,通过企业间分工合作推动供需良性互动,是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机制保障。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周晓宇
新颁布的《境内外资银行外债管理办法》对外资银行外债范围和额度管理作了重新界定,对外资银行未来经营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文章首先就该办法对外资银行经营发展影响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也对新外债制度下外资银行如何转变经营管理模式以适应新政策环境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外债 境内外资银行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继勇 范跃民 孙博文
随着中国已经进入到了"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经济发展新常态,外商直接投资的形式和投资区域更加丰富和广泛,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的互动关系将经历新常态下产业结构优化转型的洗礼。本文基于信息传播的视角研究内外资企业的互动合作关系,讨论普遍存在于地区和行业的数字鸿沟是否弱化了内外资企业的互动合作关系。研究发现:地区和行业的数字信息环境与内外资企业的互动合作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这种影响具有地区和行业上的异质性;在信息传播困难的行业或地区,即低数字信息传播环境,数字鸿沟与内外资企业的互动合作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在信息传播便捷的行业或地区,即高数字信息传播环境,数字鸿沟与内外资企业的互动合作存在正相关关系。最后基于信息传播的层面提出了促进中国内外资企业互动合作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鸿沟 互动合作 内资企业 外资企业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继勇 范跃民 孙博文
随着中国已经进入到了"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经济发展新常态,外商直接投资的形式和投资区域更加丰富和广泛,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的互动关系将经历新常态下产业结构优化转型的洗礼。本文基于信息传播的视角研究内外资企业的互动合作关系,讨论普遍存在于地区和行业的数字鸿沟是否弱化了内外资企业的互动合作关系。研究发现:地区和行业的数字信息环境与内外资企业的互动合作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这种影响具有地区和行业上的异质性;在信息传播困难的行业或地区,即低数字信息传播环境,数字鸿沟与内外资企业的互动合作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
数字鸿沟 互动合作 内资企业 外资企业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马淑琴
浙江经济的高速增长得益于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但其引进外资的步伐明显落后于广东、江苏、上海等省市。“内资强,外资弱”的“内外资二元结构”阻碍着浙江产业竞争力的快速提升。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浙江的内外资运行状况,从政府、产业和企业三个层面提出了促进内外资互动融合,提升浙江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关键词:
FDI 固定资产投资 产业竞争力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程凌
2008年1月1日起实行的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对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内、外资企业实行统一的企业所得税税率。这是我国税收政策的一个重大改变。本文建立了一个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分析由此变化带来的对我国税收总量、社会福利水平变化、上述变量对经济的影响,以及对吸引外资的影响。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如果实施新的税率,在较大幅度提高政府税收的同时,也提高了社会福利水平,但是并没有对相对福利水平带来巨大的正向冲击。外资回报率历年呈下降趋势,统一企业所得税率后,外资回报率下降更为明显。
关键词:
CGE 企业所得税 社会福利 外资投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蒋雪梅
基于2007年区分内外资企业的非竞争型能源投入占用产出表,本文测算了我国工业内、外资企业的直接综合能耗强度与完全综合能耗强度差异,并从宏观角度分析了用于满足消费、投资和出口需求时,工业各部门内、外资企业的完全综合用能情况。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工业内、外资企业的用能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就单位产值的完全综合能耗而言,外资企业比同部门的内资企业要低10%~40%。因此,在满足同等比重的最终需求时,外资企业比相应的内资企业耗能更低。特别是在出口的生产上,外资企业在满足了我国61%的商品出口需求的同时,其完全综合用能仅占出口用能的53%。该测算对我国相关工业技术节能的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蒋雪梅 祝坤福
基于2007年区分内外资企业的非竞争型能源投入产出表,本文分析了我国工业内、外资企业的完全能耗强度差异,并测算了当各部门内资企业的相关技术达到外资企业水平时,工业整体的节能幅度。测算结果表明,内资企业需求结构、节能技术和生产技术的调整能分别为我国工业整体用能带来10%、22%和33%左右的节能潜力。结合政策可行性与推行成本等多方面的考虑,我们认为推广先进企业的节能技术和设备是实现工业节能的有效途径。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蒋雪梅 祝坤福
基于2007年区分内外资企业的非竞争型能源投入产出表,本文分析了我国工业内、外资企业的完全能耗强度差异,并测算了当各部门内资企业的相关技术达到外资企业水平时,工业整体的节能幅度。测算结果表明,内资企业需求结构、节能技术和生产技术的调整能分别为我国工业整体用能带来10%、22%和33%左右的节能潜力。结合政策可行性与推行成本等多方面的考虑,我们认为推广先进企业的节能技术和设备是实现工业节能的有效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