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04)
- 2023(15496)
- 2022(13357)
- 2021(12289)
- 2020(10409)
- 2019(23837)
- 2018(23612)
- 2017(45123)
- 2016(24830)
- 2015(27987)
- 2014(27987)
- 2013(27921)
- 2012(26483)
- 2011(24343)
- 2010(24550)
- 2009(22942)
- 2008(22459)
- 2007(20705)
- 2006(18555)
- 2005(16489)
- 学科
- 济(121183)
- 经济(120994)
- 业(66554)
- 管理(63552)
- 农(52086)
- 企(45014)
- 企业(45014)
- 方法(44844)
- 数学(38293)
- 数学方法(37983)
- 农业(34532)
- 地方(29906)
- 中国(29103)
- 业经(28546)
- 学(26440)
- 财(24622)
- 制(21803)
- 贸(18392)
- 贸易(18384)
- 易(17682)
- 和(17090)
- 理论(16544)
- 发(16351)
- 体(16244)
- 环境(16220)
- 银(15866)
- 银行(15813)
- 融(15573)
- 金融(15565)
- 地方经济(15517)
- 机构
- 学院(361930)
- 大学(358302)
- 济(153282)
- 经济(149997)
- 管理(133785)
- 研究(130125)
- 理学(114692)
- 理学院(113320)
- 管理学(111266)
- 管理学院(110634)
- 中国(98144)
- 农(81784)
- 科学(81682)
- 京(76873)
- 所(68133)
- 财(67624)
- 农业(62933)
- 研究所(61844)
- 业大(61374)
- 中心(60286)
- 江(57747)
- 财经(53159)
- 范(48743)
- 北京(48309)
- 师范(48269)
- 经(48102)
- 经济学(46513)
- 院(46069)
- 州(45107)
- 省(45007)
- 基金
- 项目(239324)
- 科学(186421)
- 研究(173157)
- 基金(171289)
- 家(150846)
- 国家(149483)
- 科学基金(126034)
- 社会(110530)
- 社会科(103553)
- 社会科学(103519)
- 省(95936)
- 基金项目(91686)
- 自然(80697)
- 划(79168)
- 自然科(78775)
- 自然科学(78750)
- 教育(77796)
- 自然科学基金(77371)
- 编号(70817)
- 资助(69202)
- 成果(57525)
- 重点(53902)
- 发(53198)
- 部(52187)
- 课题(49199)
- 创(48361)
- 科研(45562)
- 创新(45246)
- 国家社会(45019)
- 教育部(43809)
- 期刊
- 济(184400)
- 经济(184400)
- 研究(106622)
- 农(81602)
- 中国(76442)
- 学报(64086)
- 科学(57527)
- 农业(54708)
- 财(52119)
- 大学(48345)
- 学学(46038)
- 管理(45111)
- 教育(35343)
- 融(34906)
- 金融(34906)
- 业经(34008)
- 技术(30177)
- 经济研究(27804)
- 业(27374)
- 财经(26640)
- 问题(25245)
- 经(22994)
- 版(20535)
- 世界(19031)
- 技术经济(18482)
- 资源(17912)
- 业大(17399)
- 统计(17224)
- 经济问题(16931)
- 科技(16562)
共检索到5565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琦雅 柯水发 张朝 李康淼
基于福建省五星村的案例数据,运用整体网分析法研究村域范围内整体社会关系网对农户种植新品种行为的扩散效应。结果表明:(1)案例村在长达20年的时间内实现了种植新品种的群体行为从无到有的扩散过程。该扩散过程呈现“S”型,符合罗杰斯提出的新产品扩散模型。(2)案例村的宗族网、邻居网、地邻居网和互助网与农户种植新品种行为扩散网存在显著正向相关关系。其中,案例村内的行动者受到宗族网的影响最大;行动者更容易受到与之存在互助关系的行动者的影响。(3)案例村的乡村精英利用其在不同的社会关系网中重要作用和巨大的影响力是推动种植新品种的群体行为实现全扩散的根本原因。提出了利用农村社会关系网络特点,优化新品种研发与推广的政策建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琦雅 柯水发 张朝 李康淼
基于福建省五星村的案例数据,运用整体网分析法研究村域范围内整体社会关系网对农户种植新品种行为的扩散效应。结果表明:(1)案例村在长达20年的时间内实现了种植新品种的群体行为从无到有的扩散过程。该扩散过程呈现“S”型,符合罗杰斯提出的新产品扩散模型。(2)案例村的宗族网、邻居网、地邻居网和互助网与农户种植新品种行为扩散网存在显著正向相关关系。其中,案例村内的行动者受到宗族网的影响最大;行动者更容易受到与之存在互助关系的行动者的影响。(3)案例村的乡村精英利用其在不同的社会关系网中重要作用和巨大的影响力是推动种植新品种的群体行为实现全扩散的根本原因。提出了利用农村社会关系网络特点,优化新品种研发与推广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钱鼎炜
本文分析了茶叶新品种技术扩散在技术采用户和非采用户之间的收入分配效应,并运用福建省茶产区农户数据对理论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结果表明,茶叶新品种技术扩散引起了茶叶收入和其他农业收入向技术采用户集中,而非农业收入则向技术非采用户集中;在家庭总收入方面,技术采用户的收入显著高于非采用户,茶叶新品种技术扩散引起了收入在两类农户间的不均等分配。
关键词:
茶叶新品种技术 收入分配 技术采用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莉 黄和亮 吴秀娟
在福建省永安市进行实证调查的基础上,从林权抵押借贷双方的行为出发,分析林权抵押参与金融机构的性质、参与程度、贷款规模和贷款结构;不同性质的借方参与林权抵押的程度及变化;以及普通农户贷款的特征。结果表明:林权抵押贷款供给以政策性金融为主,贷款越来越倾向于向资产较为雄厚的林业企业和林业大户;毛竹林成为普通农户的主要抵押物,而以村为单位牵头组织规模化的抵押贷款可以一定程度解决融资成本大的问题。
关键词:
林权抵押 农村信贷 参与程度 借贷行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静 李婷婷 申津羽 温亚利
基于前人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绩效及农户森林经营意愿的研究成果,以福建永安市为调研对象,通过构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绩效指标评价体系,运用AHP方法展开林改绩效综合评价。然后,将林改绩效作为一个影响因素,通过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研究林改绩效对农户森林经营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永安林改绩效评价综合得分为0.801,林改绩效较显著,并且林改绩效对农户森林经营意愿有较显著影响。研究成果将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实施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与实践借鉴。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马宏 张月君
不同类型的社会关系网络支持下的农户民间借贷或金融机构贷款的融资条件存在差别,进而会影响农户收入水平。通过对中国6个省份的14个乡镇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显示:社会"强关系"网络规模可以提高民间借贷和金融机构贷款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系数;"弱关系"网络规模在提高金融机构贷款对收入的影响系数方面发挥更积极的效应;社会关系成员地位对于提升金融机构贷款和民间借贷的收入效应都具有积极的影响;社会弱关系网络可以帮助农户获得更多的民间借贷,但不利于其收入的提高;相对贫穷家庭的社会关系网络难以发挥显著提高借贷收入效应的积极作用。因此,应该采取支持贫困农户发展社会关系网络,选择不同类型社会关系网络支持的借贷,规范发展民间金融等措施,从而使社会关系网络发挥出对借贷收入效应的积极影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月季 张颖 胡晨
作物病害危机发生的研究情境应重新审视"理性小农"和"生存小农"两大理论传统,诉诸于新的有限知识假设更加贴近研究情境,农户在作物病害危机发生时表现为不确定性下的随机采纳决策和局部遵同效应。本文基于改进的谢林模型和澄迈县蕉农调研数据,采用ABM方法对枯萎病发生情境下蕉农面对两个抗病新品种的采纳决策进行仿真模拟,模型较好地拟合了海南澄迈县蕉农的实际采纳决策进程。研究发现,两个新品种在蕉农群体中的扩散存在"优先接触"效应,最初遭受作物病害的少数蕉农的随机选择,会对两个新品种在蕉农群体中的扩散效果产生影响;"优先接触"效应会经由蕉农社会网络的互动得到放大,最终形成两个新品种在区域上的"隔离"秩序;当两个新品种之一存在显著优势时,两个新品种在蕉农群体中的扩散最终将收敛于优势新品种覆盖所有蕉农的局面。由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建议,作物新品种在中国农村地区的推广应关注农户知识学习,利用"优先接触"效应占领市场先机,重视农户间的互动,打造优质品种的核心竞争力。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武 韩喜秋 朱国美
本文利用农户调查数据分析花生新品种的采用现状以及影响农户花生新品种采用的关键因素。调查显示,花生新品种的采用率较低,许多农户仍在种植延用了几十年的老品种。Probit模型分析表明,家庭人均收入、花生种植面积在全部农作物种植面积的比例、示范户身份以及打工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对花生新品种的采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人均耕地面积和块均耕地面积对花生新品种的采用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户主年龄对花生新品种的采用有显著的非线性影响。
关键词:
花生 新品种 采用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吉雨 沈月琴 朱臻 宁可 邱方明
以Probit、tobit回归模型为主要工具,利用浙江省236户农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户扩大经济林种植规模意愿及规模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数、是否参与标准化项目以及对经济林发展前景判断对农户扩大经济林种植规模意愿及规模水平有显著影响;而经济发展水平只对农户扩大经济林种植规模意愿有显著影响,家庭人均收入和家庭非农收入占比只对农户扩大经济林种植规模水平有显著影响。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加大经济林宣传力度,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完善补贴政策,保障经济林的持续经营;加强经济林质量监督,提高农户经济林收入。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向猛 朱立志
基于当前南方集体林地产权改革的实践,结合实际调研数据和相关理论分析征收林地使用费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果认为,林地使用费的征收能够激励农户增加投入,促进林业生产。林地使用费作为明晰林地资源产权的一个保障,改变了林地资源产权权益人之间的收益预期,激励林地资源所有权人保护林地资源和林地资源使用权人提高林业生产。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孔祥智 郭艳芹 李圣军
通过对永安市15个村实地调查,从村集体收入、财经使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及其他福利以及村级债务状况四个方面分析了林改对于村级经济的影响,认为产权改革是一个利益调整的过程,通过改革集体经济实力增强,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在改革过程中应坚持规范、公开、透明的原则,建全制度,加强监督,村财政收入使用应向服务领域倾斜。
关键词:
集体林权 改革 利益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振 徐雪高 吴比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调查(CHARLS)数据资料,在MAnkiw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农户家庭社会关系网络联系强度和联系密度指标,利用GLS估计方法,采用控制实验方法解决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实证研究了家庭社会关系网络联系密度和强度的收入效应。结果表明:农户收入受到农户家庭社会关系网络的显著影响;家庭社会关系网络与农户劳动力、物质资本在影响农户收入方面存在耦合关系,社会关系网络提高了农户所支配的物质资本和劳动力的利用效率,政府惠农政策、金融环境、养老及医疗等因素对农民收入也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农户 关系网络 收入 耦合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徐雪高 马九杰
本文以福建永安市175个农户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对农村各阶层之间是否存在“知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农村各阶层中,健康卫生议题不存在“知沟”,而政策性议题存在“知沟”。政策性议题“知沟”的产生是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接触报纸和参与合作经济组织对“知沟”有正的影响,经常进城反而有负的影响。在农户的个人特性中,年龄对“知沟”的影响呈“U”型关系。
关键词:
农村 阶层分化 知沟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肖婧仪 薛永基 王明天
农林业区域创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促进农林经济发展、农民就业增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以乡镇企业营业收入水平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2个基本指标来表征农林业区域创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率,构建了农林业区域创业可持续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其次,结合福建省永安市的实际情况,对模型进行了直观检验、运行检验、心智模型检验、敏感性检验和行为表征检验,证实了模型与现实系统具有一定的契合性。最后,得出农林产业发展水平、政府财政支持和创业产品需求度对推动农林业区域创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但农民自身努力提升能力更为重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侯现慧 赵敏娟 刘婧鸣 张道军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探索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和耕地资源保护的基本农田布局方法不仅是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首要任务,更是构建土地利用开发新格局的主要内容。目前,针对基本农田布局的相关研究仍侧重于耕地的资源属性,忽视了耕地在区域生态系统中产生和存在的合理性问题,导致生态环境问题持续加重。论文借鉴景观生态学等相关理论分析了耕地与区域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一种兼顾生态协调性和建设适宜性的基本农田布局方法,并以福建省永安市为例开展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布局方法不仅保证了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保护优质耕地的内在要求,而且突出了耕地与区域生态系统在景观尺度上的相互影响,促进了山区耕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时可为今后基本农田的科学划定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