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58)
- 2023(15540)
- 2022(13090)
- 2021(12542)
- 2020(10234)
- 2019(23929)
- 2018(24059)
- 2017(45345)
- 2016(24963)
- 2015(28135)
- 2014(28419)
- 2013(27222)
- 2012(25002)
- 2011(22341)
- 2010(22683)
- 2009(20415)
- 2008(19759)
- 2007(17523)
- 2006(15220)
- 2005(13249)
- 学科
- 济(90677)
- 经济(90565)
- 管理(74678)
- 业(71118)
- 企(61718)
- 企业(61718)
- 方法(43318)
- 数学(37314)
- 数学方法(36555)
- 中国(25963)
- 农(24508)
- 财(22979)
- 业经(21447)
- 学(21223)
- 技术(20847)
- 理论(20345)
- 地方(18270)
- 制(18128)
- 农业(16085)
- 教育(15603)
- 和(15482)
- 银(14932)
- 银行(14885)
- 贸(14587)
- 贸易(14574)
- 务(14512)
- 财务(14426)
- 财务管理(14399)
- 行(14204)
- 易(14127)
- 机构
- 学院(341901)
- 大学(340961)
- 管理(136171)
- 济(125744)
- 经济(122632)
- 理学(117924)
- 理学院(116582)
- 管理学(114189)
- 管理学院(113554)
- 研究(110093)
- 中国(81470)
- 京(73174)
- 科学(70625)
- 财(58072)
- 所(54756)
- 农(54020)
- 业大(51846)
- 江(51394)
- 中心(50613)
- 研究所(50061)
- 范(47419)
- 师范(46927)
- 北京(46195)
- 财经(46158)
- 农业(42187)
- 州(41995)
- 经(41853)
- 技术(41277)
- 院(40682)
- 师范大学(37443)
- 基金
- 项目(236615)
- 科学(185444)
- 研究(175407)
- 基金(167703)
- 家(145920)
- 国家(144628)
- 科学基金(124502)
- 社会(106589)
- 社会科(100761)
- 社会科学(100732)
- 省(95569)
- 基金项目(88569)
- 教育(83528)
- 自然(81593)
- 划(80059)
- 自然科(79746)
- 自然科学(79729)
- 自然科学基金(78256)
- 编号(73389)
- 资助(69281)
- 成果(60249)
- 重点(52972)
- 创(52315)
- 课题(52130)
- 部(50900)
- 发(49717)
- 创新(48096)
- 项目编号(45457)
- 科研(44712)
- 大学(44298)
- 期刊
- 济(137043)
- 经济(137043)
- 研究(98389)
- 中国(72330)
- 学报(54510)
- 教育(53058)
- 管理(52459)
- 科学(49625)
- 农(48791)
- 财(43976)
- 大学(41415)
- 学学(38480)
- 技术(34868)
- 农业(34016)
- 融(27124)
- 金融(27124)
- 业经(23676)
- 财经(21438)
- 经济研究(21377)
- 图书(20325)
- 科技(18767)
- 业(18333)
- 经(18261)
- 问题(16985)
- 技术经济(16922)
- 理论(16125)
- 版(16064)
- 职业(15502)
- 统计(15326)
- 坛(15104)
共检索到5005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彭芝 周建华 张建林
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是创新人才成长的奠基工程。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是当前各级各类学校面临的重要任务,认识创新人才的特质和成长规律是大中小学面临的共同课题,协同创新是大中小学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我们要深入研究创新人才的特征和成长规律,整体推进大中小学有效衔接和协同创新的新机制,不断拓宽创新人才的成长路径,促进创新人才的成长。
关键词:
创新人才 大中小学联动 协同创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偞婷 刘华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规律,符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是构建“大思政”格局的重要环节。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明确其内在逻辑支撑和价值基础,探索形成一体化建构大中小学思政课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和协同育人体制机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林海亮 陈理宣
当前大中小学合作存在合作层面单一、合作维度有限、合作持续时间短等问题,其原因在于这些合作存在无共同目的、无协调行动、无健全的合作机构和确实的制度保障等问题。本文基于大中小学合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战略合作伙伴学校联盟(简称SPUSs)的构想。
关键词:
合作 联盟 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静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企业对高水平国际商务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但目前我国高校在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将在评述国际商务人才培养优秀著作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高校国际商务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国际商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有益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盛晓娟 李立威
以北京联合大学电子商务专业为例,围绕专创融合、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定位,在专创融合方面系统化设计了"六阶段+四维度"的专创融合课程体系;搭建了"双创竞赛+专业实践+专业社团"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实践训练载体;探索了"教赛研一体、科教创贯通"的专创融合路径。在产教融合方面,进行了基于"社会服务—教学条件资源过程—师资"三位一体的顶层设计。最后,提出了打造基于专创融合、产教融合的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
关键词:
专创融合 产教融合 电子商务 实践创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高航 张琤 李卫国 赵慧
太原理工大学积极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途径,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泛在化"的非正式学习驱动教育流程再造,进而实现个性化的教育目标。本文重点介绍了云顶书院的教育理念、运行机制、保障体系及育人成效等,为地方高校开展书院制建设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周仲海 朱昌平 刘丹平
依据"因材施教、模块化培养、个性化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按照"公开选拔、优胜劣汰、滚动培养"的原则,整合学科、专业、师资等资源,按照年级学生总数6%的比例选拔优秀学生,制定个性化菜单,实行"一对一"导师制培养。工作实施以来,在校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发挥了较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关键词:
人才培养 学术创新 培养模式 运行机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安江英 王利明
本文论述了从工业经济到知识经济,技能型人才需要"升级换代",高职教育需要实现从规模发展到内涵建设的提升,培养高端技能型创新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指向。并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为例,提出了"以创新为灵魂"的新一代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法、路径、成效和经验。
关键词:
高端技能型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新科 王斌 杨润贤
文章分析"1+1+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并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1+1+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的普通指导模式和拔尖指导模式,通过实施效果说明"1+1+1专业导师制"对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钱焕新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项目的实施,为推动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农村党员干部教育,普及农村科学技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做出了重要贡献。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是直接关系到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而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从数量上、质量上仍不能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探索一条适应农村中小学教师在职培养、培训的有效途径,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运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培养农村中小学师资,可以实现现代远程教育与师范教育完美的结合。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 现代远程教育 师资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于水镜
苏联解体之初,俄罗斯国民价值观陷入混乱,学校德育体系也遭到严重破坏。历经多年改革,通过制定国家政策、加强人文学科建设、弘扬军事爱国主义等方式使当今的俄罗斯发展出一套极具本国特色的大中小学思政教育模式,并获得良好成效。
关键词:
俄罗斯 思政教育 爱国主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叶澜
一、释题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教育研究绕不过的"真问题"。"理论联系实践"作为一种工作作风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或方法,对于大家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结论。然而,仔细辨来,却是一个不全面的结论。它意味着理论与实践是已存在之物,背后由不同的主体把持着,联系的指向性是"理论"要去联系"实践",并未有明确的双向关系表达,而且暗含着理论高于实践,所谓的"联系",是指对实践作指导。当然,作为一般号召还是有其存在价值。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帆
如何构建有效提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时代赋予高校的重大课题,是事关高校发展,事关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历史重任。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两个基本诉求。前者在国家教育方针指导下,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有不同的人才培养规格;后者在教育部教改与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段远源 张文雪
当今时代,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自主创新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标志,创新人才成为国家人才战略的核心。持之以恒地培养和造就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一大批创新人才,是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需要研究和更新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也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