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886)
2023(19832)
2022(16586)
2021(15391)
2020(12641)
2019(28501)
2018(28226)
2017(53053)
2016(28954)
2015(32279)
2014(32070)
2013(31446)
2012(29497)
2011(26829)
2010(27292)
2009(25310)
2008(24987)
2007(23040)
2006(20236)
2005(18139)
作者
(84043)
(70392)
(69721)
(66343)
(44537)
(33856)
(31921)
(27224)
(26487)
(25235)
(23838)
(23706)
(22491)
(22252)
(21791)
(21578)
(21242)
(20670)
(20472)
(20052)
(17679)
(17419)
(16991)
(16120)
(15942)
(15907)
(15597)
(15543)
(14314)
(14263)
学科
(115778)
经济(115643)
(81273)
管理(80635)
(63312)
企业(63312)
方法(43434)
(41441)
数学(36968)
数学方法(36514)
中国(36154)
地方(30332)
(30149)
业经(28939)
农业(27560)
(25428)
(25238)
技术(22847)
(21373)
银行(21330)
(20547)
(20456)
金融(20448)
(20378)
贸易(20363)
(19646)
理论(19383)
(17611)
环境(17567)
(17288)
机构
学院(407005)
大学(402313)
(160497)
经济(156631)
管理(150012)
研究(142629)
理学(127067)
理学院(125531)
管理学(123197)
管理学院(122428)
中国(109175)
科学(88357)
(86655)
(76379)
(75599)
(73177)
中心(66299)
研究所(65917)
(65762)
业大(61709)
财经(58793)
农业(58396)
(57164)
师范(56568)
北京(54784)
(53033)
(52624)
(51714)
经济学(47832)
(46797)
基金
项目(265466)
科学(207661)
研究(197526)
基金(187458)
(163512)
国家(161979)
科学基金(137653)
社会(123282)
社会科(116420)
社会科学(116390)
(108034)
基金项目(98884)
教育(91444)
(89855)
自然(86769)
自然科(84734)
自然科学(84708)
自然科学基金(83194)
编号(82374)
资助(74908)
成果(68433)
(61386)
重点(60201)
课题(58810)
(58379)
(57105)
创新(53932)
(50603)
科研(50099)
国家社会(50070)
期刊
(191842)
经济(191842)
研究(121515)
中国(94077)
(73295)
学报(65468)
(60829)
科学(60389)
管理(56224)
教育(54700)
大学(49371)
农业(48861)
学学(46226)
(42207)
金融(42207)
技术(37382)
业经(34487)
经济研究(29273)
财经(28631)
(25501)
问题(24794)
(24732)
(21312)
图书(20994)
科技(20577)
技术经济(20150)
(18644)
论坛(18644)
(18573)
商业(18396)
共检索到6332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袁方成  李敏佳  
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群体之一,广大妇女不仅分享发展成果,也扮演着重要的建设者角色。基于“个体-组织-环境”分析框架,通过对“留守妇女共富学堂”妇女发展项目的深度发掘,研究发现,整体性赋权强调以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求”为中心,将个体放置于社会生态环境中,着眼于群体的长远发展,关注个体赖以生存的家庭、社区和社会层面,通过提升经济地位来增强行动能力、培育自组织以强化伙伴互惠关系,并创建外部发展环境形塑赋权格局,明确赋权对象、赋权目标与赋权过程间的对应关系,实现助人互助的赋权目标。在乡村振兴的整体推进过程中,通过赋权改变群体权能弱化、地位边缘化与心态惰性的局面,探索创新行之有效的发展路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袁方成  李敏佳  
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群体之一,广大妇女不仅分享发展成果,也扮演着重要的建设者角色。基于“个体-组织-环境”分析框架,通过对“留守妇女共富学堂”妇女发展项目的深度发掘,研究发现,整体性赋权强调以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求”为中心,将个体放置于社会生态环境中,着眼于群体的长远发展,关注个体赖以生存的家庭、社区和社会层面,通过提升经济地位来增强行动能力、培育自组织以强化伙伴互惠关系,并创建外部发展环境形塑赋权格局,明确赋权对象、赋权目标与赋权过程间的对应关系,实现助人互助的赋权目标。在乡村振兴的整体推进过程中,通过赋权改变群体权能弱化、地位边缘化与心态惰性的局面,探索创新行之有效的发展路径。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曾明沂  
1994年9月在开罗召开的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提出:“妇女权力和自主以及提高其政治、社会、经济地位和健康状况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目标,对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经验表明,只有同时采取步骤提高妇女的地位,人口与发展方案才是最有效的。”在北京召开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就是去年9月开罗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的继续,其主要目的之一是促进提高和改善妇女的经济和政治地位。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梁燕  
乡村振兴关乎国计民生,它的实施对于乡村的发展可谓是锦上添花。农民作为乡村的主体力量,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而农村妇女所具有的自身独特性,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也无可替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的发展,对妇女自身的发展同样也有新的要求。文章主要探讨新时代农村妇女在参与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通过赋能“她力量”带动乡村振兴的全面发展,妇女如何通过自己的双手,发挥“半边天”的磅礴力量来有效促进乡村的全面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蔡荷芳  
本文以安徽省池州市为例,分别就农村贫困妇女和脱贫妇女思想意识的差异性进行了客观的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经济状况与思想意识之间相关性显著,脱贫妇女的思想意识明显优于贫困妇女。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吴惠芳  饶静  
本文通过农村留守妇女应对丈夫缺席农业生产和家庭生活的一些策略和行为,分析了她们的社会网络重构行动。本文认为,在丈夫外出导致家庭社会网络弱化的情况下,留守妇女发挥自己的能动性,通过资源交换展开一系列行动,启动、加强某些交换行为和减弱另外一些交换行为,以此构建起新的社会网络。她们通过农业生产中的帮工和换工行动重构了亲属关系网络和地缘关系网络;在获取情感慰藉的过程中,她们强化了和娘家人之间的互动并因此提升了姻亲关系在亲属关系网络中的地位;她们的闲暇生活方式则强化了自己在社区中拥有的地缘关系。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乔兆红  
从理论上看,城市影响力取决于它对全球资源做优化配置的能力。现代会展正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所必需的信息服务基本形式之一。它以组展方提供的用于资源展示的主题化时空节点为平台,实现参展方资源信息与采购方市场需求的高密度聚集和全方位沟通,进而提供机遇实现多赢。从实践领域考察,上海世博会把全球供应商和全球采购商在特定时空节点上通过沟通服务聚集起来,将带动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经济改革与社会发展,大大增强上海在先进理念、经营模式等方面的资源整合能力;同时形成一个包括会展营销、金融保险、娱乐休闲等的服务产业链,带动上海现代服务业的繁荣。因此以世博为契机,深入分析新机遇和新挑战对上海妇女发展的深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郭戈  
一、中国妇女教育的发展和现状 (一)主要成就 任何一个社会,妇女受教育的程度总是与她们所处的社会地位相联系。在中国悠久文化教育传统的许多典籍中,也有关于女子教育的记载。但是,在信奉“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中,受教育是男性的特权,广大女性长期被排斥在学校教育大门之外。近代以后,中国女子学校教育有一定的发展,妇女界也开始觉悟,逐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赵叶珠  
社会发展是人类追求的一个永恒主题。但是,人们对发展的认识却经历了从单一到综合的过程,也即对发展本身的理解从单纯追求经济指标的增长到将发展工农业生产与人口、资源、环境进行综合考虑,从急功近利的眼前发展转向着眼于长远利益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首先...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关庆华  吴晓燕  
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农民主体性的有效激活。而激活农民主体性的核心议题,是以体制机制变革达致还权赋能。为深入理解乡村振兴背景下产业发展激活农民主体性的作用机理,研究以利益牵引为视角,以还权赋能为主线,着眼产业发展与农民参与的双向互动,建构了基于“契合度—参与性”的牵引式治理分析框架。以陕西省礼泉县Y村为个案,以产业发展激活农民的主体性,关键在于构建牵引式治理的衔接机制、参与机制、共赢机制和培育机制。而理想型牵引式治理的迁移扩散,需要实现乡土逻辑、利益逻辑和制度逻辑的有效契合,实现产业的嵌入与融合,强化农民的组织和参与,落实多方的合作与共赢。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郝丽倩  董江爱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与发展转型提供新的指引,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型技术在农村建设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在此背景下,"智慧农村"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涵盖智慧农业、智慧农村电网、智慧农村交通以及智慧农村家居四个方面的内容。智慧农村的建设对于农村经济结构转变、优化乡村治理以及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但也面临着成本约束、人才匮乏以及配套制度缺位等问题,这需要农村政府与企业等主体相互配合,建立健全配套制度、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和创建大数据信息平台等,推动农村全面转型,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魏天言  魏天知  柳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实践主体,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作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农民主体性一定程度的多重缺位,阻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主体辨析及其主体性表现,从能力、权利、动力三个维度提出实现农民主体的有效路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路德珍  
本文通过阐述妇女在可持续发展中贡献 ,提出妇女参与是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重要途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全喜  王云航  
为了解农村留守妇女对生态权益的认知与维权实践,对豫西5个行政村的农村留守妇女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发现:在认知方面,农村留守妇女生态意识有所提升,但还缺乏对农村环境的整体认识;维护生态权益的意识较强,但缺乏主动有效举措;获取环境信息的愿望强烈,但缺乏客观有效的信息获取途径;认为生态权益维护的困难主要来自政府、企业、个人3个层面。在维权实践中,向农村基层组织及政府部门反映问题是农村留守妇女生态权益维护的主要方式,但其应对举措存在消极忍让与被动参与的倾向;农村留守妇女期待多元化、有效性的维权举措。因此,需要进一步创新留守妇女生态教育形式、加强农村基层政权的职能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制度体系、优化农村...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鲜开林  刘晓亮  
伴随着我国大量农村男性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留守群体合法权益的维护和保障问题日渐突出。其中,农村留守妇女的合法权益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现实问题。本文以河南省Y市农村留守妇女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交谈的方式,总结概括出当前农村留守妇女合法权益受损的问题表现,分析了农村留守妇女合法权益缺失的主要根源,并提出维护农村留守妇女合法权益的对策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