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90)
2023(16392)
2022(13953)
2021(13159)
2020(10807)
2019(24718)
2018(24721)
2017(46955)
2016(25439)
2015(28889)
2014(29013)
2013(28830)
2012(26743)
2011(24676)
2010(24662)
2009(22910)
2008(22027)
2007(19441)
2006(17552)
2005(15597)
作者
(74679)
(62744)
(61723)
(59074)
(39508)
(29780)
(27871)
(24703)
(23655)
(22105)
(21302)
(20969)
(19801)
(19793)
(19266)
(19037)
(18302)
(18052)
(17755)
(17627)
(15760)
(15501)
(15048)
(14391)
(14068)
(13888)
(13625)
(13623)
(12653)
(12472)
学科
(123468)
经济(123337)
(69584)
管理(66246)
(51591)
(47099)
企业(47099)
方法(46183)
数学(40558)
数学方法(40210)
农业(34235)
中国(32086)
业经(28160)
地方(27399)
(24977)
(23267)
(21480)
(20211)
贸易(20200)
(19627)
环境(17055)
(17025)
(16898)
银行(16856)
(16721)
(16448)
金融(16439)
(16292)
(16189)
理论(16104)
机构
大学(371197)
学院(370874)
(161810)
经济(158649)
管理(143919)
研究(133692)
理学(124299)
理学院(122925)
管理学(121041)
管理学院(120384)
中国(101211)
科学(80195)
(79434)
(75205)
(68726)
(67555)
研究所(61594)
中心(59683)
业大(58921)
农业(57800)
财经(54998)
(54057)
北京(50396)
(50179)
(49098)
经济学(48956)
师范(48669)
(47245)
经济学院(43859)
(42850)
基金
项目(250249)
科学(196696)
研究(185779)
基金(182190)
(158777)
国家(157421)
科学基金(134038)
社会(119142)
社会科(112556)
社会科学(112525)
基金项目(96357)
(95991)
自然(84268)
教育(83160)
自然科(82248)
自然科学(82230)
自然科学基金(80758)
(80366)
编号(75868)
资助(74462)
成果(62082)
(56328)
重点(55649)
(54992)
课题(51915)
(51028)
国家社会(49765)
教育部(48017)
创新(47700)
科研(46986)
期刊
(187396)
经济(187396)
研究(113584)
(75948)
中国(74332)
学报(59899)
科学(56030)
农业(51733)
管理(50516)
(48888)
大学(46050)
学学(43656)
教育(38355)
(34521)
金融(34521)
业经(32326)
技术(31501)
经济研究(28925)
财经(27169)
问题(25137)
(24579)
(23372)
世界(20365)
技术经济(19224)
(18901)
(17763)
图书(17400)
科技(17188)
理论(17089)
经济问题(17001)
共检索到5587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郑起东  
对于近代以来,尤其抗日战争前的华北乃至全国的农村经济仍然存在低估的倾向,其原因是缺乏整体史观的认识,没有能把区域研究和全国研究结合起来;把短时段的研究和长时段的研究结合起来;把个别研究和综合研究结合起来。同时,在研究农民贫困程度时,仍然把恩格尔系数作为惟一标准;在研究农村经济兴衰时,仍然把短时段的资料作为评判依据;在研究农业生产力时,仍然把劳产率作为惟一指标。因而,不能对近代中国农村经济进行合理定位。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顾焕章  
对中国农村经济研究若干问题的认识顾焕章一、多角度、多层面地研究中国农村经济问题经济运行十分复杂,很难用一个笼统的格式去调控他的运作,只能借助于经济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子系统间的竞争与协调来调控经济系统的运行方式和运行轨迹。由于经济系统的复杂性及各部分之间...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林良夫  金佩华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林良夫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进霞  
近代中国农村劳动工资问题的研究,是认识农业生产方式,因而更深刻地认识近代中国土地问题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本文在搜集整理大量相关经济史料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近代中国农村工资的形态和数量、农业工人工资指数变化以及城乡工资水平差距等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农村工资水平的基本状况。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马晓河  
我看《中国农村经济》马晓河《中国农村经济》是一份实证性和理论性都很强的刊物。十年来,她为广大农村实际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全面准确地反映了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许多新动向、新问题和新经验,并为探讨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和热点问题提供了难得的园地。对...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彭凯翔  陈志武  袁为鹏  
本文利用从民间文书整理的数据,结合近代中国农村借贷的具体制度,研究了交易成本、信息、习俗、契约执行能力等因素对借贷市场的影响。研究显示,引入交易成本的竞争性市场假说对于近代农贷的特征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尤其在对"高利贷"和习俗利率的解释上,它比传统的假说更能与史料吻合。同时,基于社区人际关系的借贷配给也不可忽视,它反映了传统借贷市场在契约执行方面所面临的制度局限。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凤  
本文通过相关理论和数理统计分析:得出中国农村现处于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在转型过程中,土地流转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这不是农村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与必然选择,文章通过对山东寿光和浙江义乌的实例分析,提出了中国农村经济转型的路径选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海峰  李铭  
农村金融的发展与支持是实现中国农村经济转型的关键因素,本文从农村经济转型的多个维度出发,研究中国农村经济转型与农村金融发展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中国农村经济转型与农村金融发展之间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和农村金融效率提升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正面效应;在注重提高农村金融发展规模的同时,提升农村金融效率水平和优化农村金融结构是实现农村金融有效支持农村经济转型的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任强  刘健  
从构成要素、演进过程以及制度安排三个方面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运行机制进行描述,并结合现阶段中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实现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升级,应在改良内部运行机制的同时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以此实现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满足农业现代化生产的要求。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许晨  燕红忠  
近代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转变十分缓慢,并没有迅速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与之相对应的是,近代货币制度也呈现出分层化特征,货币市场的分层在很大程度上恰好与现代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分割相对应。本文基于二元经济理论与实证视角,分析各层次市场之间的传递机制,反映分层化的货币体系与二元经济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货币传导的经济效应和对人民生活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近代中国的二元货币体系根植于二元经济结构,又与其相互融合、固化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均衡,这是造成近代二元经济结构长期维持的一个重要原因。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段庆林  
本文研究了我国农户经济类型的特征、经营行为、分化趋势及其影响,并探讨了农村分工经济的现状。认为我国农村家庭经济的专业化水平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各类农户的资产专用性增加,经营行为的分化对农业生产具有负面影响,必须继续保持纯农业户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分化,发展劳务经济。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赵春玲  
由戴维·福乐(David Faur)编著的《旧中国农村经济:1870—1937年江苏、广东的贸易增长和农民生活》一书,于1989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列入“东亚历史丛书”。戴维·福乐是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讲师,近年来致力于中国近代农村经济问题的研究。 《旧中国农村经济》一书从考察1870—1937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向超  罗晓依  
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中国农村经济的数字化变革。文章基于相关政策文本及研究文献,分析发现:中国农村数字经济经过近15年的发展,正成为一个多学科参与、多领域交叉、多主题呈现的研究领域,也逐渐成为政策表达与文献聚焦的核心议题。学界对于农村数字经济的理论探索,整体上呈现研究高潮与政策衍生成正相关关系的态势,由农村信息化到现代农业,由“互联网+”再到数字乡村、乡村振兴,研究方向紧跟政策发展。同时,也面临着研究主题离散、研究体系缺位、研究模式固化等发展困境。后续的研究应在恪守政策试点与法律确认过渡关系的基础之上,合理统领学科差异,培育跨学科研究团队,协同推进农村数字经济政策实现与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爱娟  薛伟贤  
分析中国农村产权制度变迁 ,得出以下结论 :一、农村产权制度的明晰化和剩余索取权的内在化 ,诱致了生产队制度向家庭责任制的制度变迁 ;二、农村生产的规模经济诱致家庭责任制向规模化经营的制度变迁 ;三、农村目前的产权制度仍是一种不完备的产权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