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11)
2023(5386)
2022(4890)
2021(4577)
2020(4115)
2019(9791)
2018(9765)
2017(18993)
2016(10626)
2015(12194)
2014(12525)
2013(12532)
2012(11878)
2011(10756)
2010(10995)
2009(10198)
2008(10337)
2007(9553)
2006(8050)
2005(7190)
作者
(31847)
(26932)
(26820)
(25805)
(16999)
(13015)
(12433)
(10624)
(9880)
(9642)
(9003)
(8950)
(8711)
(8497)
(8466)
(8414)
(8358)
(7946)
(7873)
(7772)
(6743)
(6583)
(6513)
(6142)
(6099)
(6089)
(6037)
(5990)
(5485)
(5424)
学科
(45130)
经济(45078)
管理(29623)
(28413)
方法(24171)
(22472)
企业(22472)
数学(21596)
数学方法(21416)
(12925)
(11841)
中国(10310)
(9768)
(8959)
贸易(8958)
(8683)
地方(8603)
农业(8468)
业经(8419)
(8237)
(7433)
财务(7416)
财务管理(7393)
理论(7275)
(7141)
企业财务(6970)
(6619)
银行(6599)
(6220)
(6159)
机构
大学(158128)
学院(156860)
(64075)
经济(62651)
管理(61188)
理学(52700)
理学院(52109)
管理学(51214)
管理学院(50914)
研究(50661)
中国(38576)
(33156)
科学(31970)
(29450)
(29008)
(26334)
业大(24881)
中心(24575)
(24401)
研究所(23962)
农业(23435)
财经(23357)
(21098)
北京(20709)
(20363)
师范(20128)
经济学(19750)
(19179)
经济学院(18023)
(17667)
基金
项目(101969)
科学(79286)
研究(73813)
基金(73332)
(63785)
国家(63246)
科学基金(53661)
社会(45279)
社会科(42749)
社会科学(42731)
(40174)
基金项目(39556)
自然(35376)
教育(35232)
自然科(34558)
自然科学(34546)
自然科学基金(33961)
(33872)
编号(31272)
资助(30320)
成果(25622)
(23239)
重点(22874)
(21452)
课题(20996)
(20896)
科研(19958)
教育部(19779)
大学(19603)
创新(19506)
期刊
(68207)
经济(68207)
研究(42733)
中国(29811)
(25766)
学报(25663)
(23507)
科学(22600)
管理(19916)
大学(18744)
学学(17432)
农业(17018)
教育(16916)
技术(14430)
(13149)
金融(13149)
财经(11707)
业经(11394)
经济研究(10756)
(9970)
(9615)
问题(9534)
图书(9084)
理论(8511)
技术经济(8433)
(8037)
实践(7832)
(7832)
商业(7750)
统计(7718)
共检索到2268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王然富  师祝英  
敲诈勒索罪是一种常见的财产犯罪,不管是刑法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对敲诈勒索罪客观要件的争议很多,主要集中在敲诈勒索罪客观要件中的两个问题:一是财产性利益能否成为敲诈勒索罪的对象;二是敲诈勒索罪的手段问题。财产性利益可以成为敲诈勒索罪的犯罪对象;敲诈勒索罪的犯罪手段主要是威胁或要挟,不包含当场实施暴力。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印伟  
作为一种犯罪现象,旅游犯罪指发生在旅游过程中与旅游者、旅游活动或旅游环境有关所有犯罪现象的总和,而旅游犯罪场是犯罪场的一种具体形态,指存在于具有旅游犯罪心理的潜在犯罪人的内心体验中,促成旅游犯罪原因实现为旅游犯罪行为的特定背景。鉴于旅游犯罪场是旅游犯罪原因与旅游犯罪行为之间的衔接点,所以相比旅游犯罪原因,旅游犯罪场离旅游犯罪行为更近,也更容易控制,这就在形式上弥补了旅游犯罪原因与旅游犯罪控制之间的结构缺损,并且为旅游犯罪的控制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因而,控制旅游犯罪场是控制旅游犯罪的一个有效途径,而控制旅游犯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徐龙  
职务犯罪罪犯减刑是一个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通过对职务犯罪罪犯与其他类型犯罪罪犯减刑情况的比较分析,揭示了有些职务犯罪罪犯已成为监管场所的特殊罪犯群体——"关系犯",而减刑考核制度的欠缺使职务犯罪罪犯较之其他类型犯罪罪犯减刑失衡成为可能,进而提出解决失衡的对策。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杨月斌  
市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讲就是法制经济,完备的市场经济中应该没有欺诈犯罪行为的容身之地。然而,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特别是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期,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铤而走险,伺机大发横财,猖狂地进行金融欺诈犯罪活动,严重扰乱了国家正常金融秩序。金融欺诈是经济生活中一种变异现象,已引起法学界、金融界等关注和探讨。然而,当前在我国,从理论与实务上对金融欺诈进行比较全面系统、分门别类地总结与探讨,尚处初步阶段。鉴于此,本文拟就金融欺诈犯罪内涵、构成、类型、特点、成因及控制诸方面试作肤浅论述。金融欺诈犯罪内涵 科学合理的内涵是从事一项研究课题的出发点和基本点。根据刑法理论的基本要求,一般...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祥红  
信用卡是当今发展最快的一项金融业务之一。随着信用卡的快速发展,产生了一种新型的犯罪——信用卡诈骗罪。并且此类案件在数量和金额上呈上升的趋势,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本文从介绍信用卡诈骗罪及行为方式入手,对信用卡诈骗案件的特征进行分析。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方军  
当今社会正在快速步入信息化社会。社会信息化给人类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对人类生活提出了重大挑战。信息犯罪就是其中之一。目前我国的法律体系对信息犯罪的界定也较零乱,没有系统性,无法有效地遏制和打击这类犯罪行为。因此信息犯罪作为信息法学的一项重要...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竞  
近年来,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社会经济水平也随之有所提升,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发生改变,不容忽视的是随之而来的一系列新问题,其中经济问题所造成的影响是极为严重的,不但会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健康、科学发展产生影响,同时还会对社会公众财产有所侵害。基于此,针对经济犯罪"入罪"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宪权  
期货欺诈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防范华东政法学院邮政编码:200042刘宪权近两年来,期货市场,作为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的高级组织形式,已经引人注目地出现在我国经济生活中。一些交易所和期货经纪公司陆续在国内出现,人们用"中国期货年"来比喻当前期货交...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一力  
1991年4~月间,浙江人赵××与湖南人王××在罗马尼亚相识后,共同策划回国办理劳务输出护照,从中牟利。二人按照商定,回国后分头行动。赵××到浙江省某县联系出境人员及其户口迁移证;王××到湖南省联系办理出国护照手续。1991年6月中旬,赵××在办理了出境材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亚萍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网络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犯罪行为的复杂性和犯罪手段的多样性也在日益增大,新时期的犯罪行为给公安机关犯罪侦查工作提出了全新挑战,而社会网络分析作为一种应用效果强、实用作用显著的社会学研究手段,有助于解构犯罪行为中犯罪个体的人际关系网络、犯罪特征及行为,同时对于探究犯罪团伙的关系结构、组织分工和运作模式具有重要的辅助研究作用。笔者结合《犯罪情报分析》一书的内容概述对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CIAM有组织犯罪情报分析进行深入探索与梳理总结,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耿莎莎  张旺锋  刘勇  李甜甜  马彦强  
本文利用中原某县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道路图、社区人口统计资料,以及10年的城区犯罪案例数据等,对该县城区不同犯罪类型和不同年份的犯罪数据进行了空间分析。对该县城区犯罪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格局研究表件明在:城①区该的县空城间区分的布核看心,区犯案罪件密数度量空最间多分,布其具次明为显东的关分和区西特关征较,多其,中而水边口缘路区、案十件字数街量和相袁对山较市少场;是②犯就罪所密有度犯最罪高案的区域;东关、西关以及城北新区是犯罪密度较高的区域;城市边缘区的犯罪密度最低。研究表明城市犯罪与城市建成区的发展有关系;城市犯罪案件数与城市出行人数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通过建立城市犯罪空间分布模型,可以模拟与预测城市犯罪未来空间分布,从而使公安部门及时准确地作出防范措施。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侯超  陈鹏  曾昭龙  石少冲  原鹏辉  沈兵  
犯罪人的空间出行行为对描述和理解犯罪人的犯罪过程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已有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犯罪人空间出行距离的一般性统计分析,缺少从犯罪人不同主体特征下的空间出行行为的精细化与个性化研究。论文以北京市盗窃电动自行车案件为例,对不同主体特征要素下的犯罪人空间出行距离分布差异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具有不同性别、年龄、籍贯和犯罪经验属性的犯罪人空间出行距离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男性犯罪人的犯罪出行距离略高于女性犯罪人,但其空间缓冲距离却较女性犯罪人略小;中年犯罪人较青少年和老年犯罪人具有更大的犯罪出行距离和空间缓冲半径;外来犯罪人群体较本地犯罪人群体的犯罪出行距离和空间缓冲区更远;多次作案的犯罪人在出行距离和空间缓冲距离上要高于作案次数较少的犯罪人。随后,基于最小努力原则和理性抉择理论,从犯罪人主体的出行成本、邻里监护风险感知、犯罪收益等角度构建了犯罪人空间出行的决策模型,并对不同主体特征要素作用下的犯罪人空间出行行为的差异性进行了解释。研究结论可为犯罪预测及警务实践提供有效支撑。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蕊  
根据欺诈"三角理论",我国国有企业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的原因主要源自压力、机会与借口。其中,压力是经济人自利的价值取向与市场经济对财富追求的价值观导向的共同作用所产生的一种巨大的心理负担与欲望。机会主要是指公有制下的公司制的制度缺陷所造成的对高管财产经营责任约束的疲软、企业崇尚地位与权威的文化氛围、缺少必要的权力制衡及内部控制等。借口主要有"回扣"、"借款"及薪酬与激励制度设计的不合理等等。有效防范国有企业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的途径就是要选拔品行能力兼优的人员担任高管,营造诚实守信等的企业文化氛围,完善各种机制与制度,并督促制度的有效执行,机制的正常运行。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全世文  曾寅初  
本文在171例食品安全犯罪案件判决材料基础上,从时空趋势、犯罪主体、食品对象和犯罪危害4个维度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犯罪的特征。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犯罪的立案率与侦破率快速上升;食品安全犯罪具有地区分布不平衡特征,表现为中部高、西部低;犯罪主体主要是中小规模的个体工商户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肉禽类犯罪约占食品安全犯罪总数的60%,绝大多数食品安全犯罪都产生了违法收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