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29)
2023(13214)
2022(11385)
2021(10485)
2020(8807)
2019(20255)
2018(20217)
2017(39340)
2016(21427)
2015(24288)
2014(24721)
2013(24835)
2012(24068)
2011(22222)
2010(22874)
2009(21585)
2008(21601)
2007(19611)
2006(17656)
2005(16670)
作者
(66193)
(55200)
(55200)
(52795)
(35500)
(26531)
(25310)
(21453)
(20853)
(19935)
(19028)
(18423)
(17942)
(17817)
(17490)
(17188)
(16571)
(16320)
(16081)
(15985)
(14317)
(13817)
(13461)
(12671)
(12590)
(12434)
(12373)
(12345)
(11414)
(11030)
学科
(111004)
经济(110900)
管理(56072)
(55038)
(41595)
企业(41595)
方法(40792)
数学(35846)
数学方法(35562)
中国(31591)
(27898)
地方(27787)
(24025)
(22978)
业经(21824)
(20511)
(18707)
农业(18704)
(18680)
银行(18670)
贸易(18666)
(18062)
(18006)
(17973)
金融(17971)
地方经济(16620)
环境(14894)
(14718)
(14542)
理论(13710)
机构
大学(327264)
学院(326156)
(144203)
经济(141167)
研究(121014)
管理(116805)
理学(98103)
理学院(96863)
管理学(95311)
管理学院(94674)
中国(92528)
科学(72908)
(70862)
(67385)
(64069)
(57841)
研究所(57542)
中心(53497)
财经(52456)
(51201)
(47292)
业大(46648)
北京(45908)
经济学(45622)
农业(45360)
(44807)
师范(44365)
(42334)
(40967)
经济学院(40870)
基金
项目(199587)
科学(155121)
研究(146426)
基金(142391)
(124186)
国家(123110)
科学基金(102784)
社会(92886)
社会科(87998)
社会科学(87973)
(78208)
基金项目(74383)
教育(66814)
(65960)
自然(63858)
自然科(62244)
自然科学(62220)
自然科学基金(61123)
资助(59426)
编号(59363)
成果(50418)
(48597)
重点(45798)
(44665)
课题(42253)
(40503)
发展(39243)
(38639)
(38521)
国家社会(38331)
期刊
(172530)
经济(172530)
研究(105964)
中国(68521)
(53848)
学报(52092)
(51213)
科学(46948)
管理(43802)
大学(38543)
(36243)
金融(36243)
农业(36178)
学学(36139)
教育(35493)
经济研究(28612)
技术(28038)
财经(27226)
业经(27003)
(23538)
问题(23119)
(18972)
(18899)
技术经济(17889)
国际(16438)
统计(16314)
商业(16142)
理论(16038)
世界(15819)
图书(15457)
共检索到5163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长明  
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西方经济学界,曾经发生了一场有关数量经济分析有效性的大论战。这场论战,以其空前的激烈性和其影响的深远性,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笔者在国外学习研究期间,接触到这方面的一些资料,现在,对此作一概略性介绍,并对我国数量经济学的发展提出几点看法,以求教于同行。参与论战的大体可以分为三派,即宏观模型派、时间序列模型派,以及对这两派持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金成晓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乌家培  
《经济学动态》2016年第3期发表了李金华的大作《数量经济学在中国的源起、发展及其面临的挑战》一文(以下简称李文)。我读了以后,了解到当前我国数量经济学界存在的不少情况。因为观点可以自由发表,历史却不能随便修改。所以,我作为我国数量经济学研究的"过来人"对李文的历史描述部分有悖于历史发展真相之处,作些校正和补充。李文误把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许涤新所长任内于1980年夏天在北京颐和园举办的经济计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乌家培  
从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数量经济学的发展得到了许多老一辈著名经济学家和领导的关注和支持,并在自主研究的同时从学习苏联转向学习美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数量经济学的兴起,并取得了令人喜悦的成绩。我国数量经济学的发展得益于很多有利条件,如全国性的研究会或学会组织、特定的研究基地、有吸引力的学术园地、专业研究生培养制度、有一定质量的教材和专著及其他出版物、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等。21世纪,我国数量经济学需要适应两个潮流、看准五个方向、抓住三个重点,采用以中国化为主体、国际化和信息化为两翼的发展模
[期刊]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  [作者]
学科概况数量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学科,它将经济和金融理论、统计学、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研究各种数量经济关系及其内在规律。本学科的主要特点是,与国际主流经济学接轨,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对现实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研究。本学科师资目前有教授5名,副教授3名,均为专业基础理论扎实、具备国际化视野、科研实力强的优秀中青年学者。本学科将通过系统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严格、系统的理论与科研训练,培养其独立的学术创新能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齐建国  
经济学,一旦走出象牙之塔被用于指导经济发展的实践,仅仅停留在“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的层次上,就显得十分脆弱。比如,增加投资就会增加就业,引起经济增长,但增加多少投资会增加多少就业,能否导致物价上涨,上涨多少,增加投资应投向哪些产业部门?这些问题仅靠经验估计是远远不够的。经济学必须回答一定时期内投资与就业、经济增长和物价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数量关系,研究经济总量与部门间供求关系相互适应的投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陶立新  
数量经济学以其鲜明的学科特色确立在我国学术界(经济学界)的应有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在改革开放中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它在我国学术界的出现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金华  
《经济学动态》转来乌家培先生《也谈我国数量经济学发展史》一文。乌老就笔者的拙文《数量经济学在中国的源起、发展及其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一些质疑,现回应如下:1.乌老认为,将1980年的"颐和园讲习班"视作为数量经济学在中国的源起是不合适的。事实上,我在文中的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就叙述了乌家培、张守一先生等在20世纪50年代,以数学方法进行经济活动和经济学现象的研究,并且特别说明"这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金华  
从1980年起至今的30多年里,数量经济学在中国是按两条主线发展的:一是数量经济学的理论方法研究,二是现实经济问题的应用研究。其间,主要的学术纷争有三个,即数量经济学的学科属性,数量经济学的范式,数量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迄今,数量经济学的范式没有形成,知识体系框架不清晰,学科发展方向多元化,主要方向不明确;数量模型应用泛化,研究结果常常受到质疑;方法的创新性研究滞后,已有成果中创造发明的少;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许多新问题理论上不能给出答案,方法上没有破解之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乌家培  欧阳进  
从威廉·配第《政治算术》的发表,到现代数量方法广泛运用于社会经济分析,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经济科学日益朝着用数学表达经济内容和统计定量的方向发展”,而数量经济学也已成为一门重要的经济学科。我国数量经济分析研究真正发挥作用,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之后,至今不过16年的时间,在这段时期内,数量经济学的发展和运用,通过把经济理论具体化、数量化,使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子奈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跃强  
产业结构变动关系到经济增长的方向和后劲。本文在厘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变动轨迹的基础上,从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产业结构偏离度等方面,对我国的产业结构变动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得出相关结论,认为我国产业结构还远未达到合理化的程度,要增加国民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水平,必须在统筹三大产业的基础上,大力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最后对产业结构如何更加合理地促进经济增长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