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209)
2023(20144)
2022(17550)
2021(16504)
2020(14133)
2019(31861)
2018(31662)
2017(61325)
2016(33802)
2015(38181)
2014(37867)
2013(37327)
2012(34682)
2011(31314)
2010(31561)
2009(29349)
2008(29176)
2007(25970)
2006(22574)
2005(19818)
作者
(97811)
(81764)
(81052)
(77410)
(52131)
(39251)
(37116)
(31927)
(30841)
(29467)
(27693)
(27437)
(25999)
(25947)
(25504)
(25306)
(24679)
(24229)
(23534)
(23512)
(20301)
(20295)
(20060)
(18670)
(18271)
(18202)
(18179)
(18179)
(16499)
(16273)
学科
(136881)
经济(136737)
管理(100272)
(96158)
(80737)
企业(80737)
方法(64334)
数学(56004)
数学方法(55156)
(37236)
(36893)
中国(35048)
业经(30743)
(29542)
地方(27860)
(25739)
(25656)
贸易(25640)
(24895)
农业(24343)
(23871)
财务(23779)
财务管理(23724)
技术(23433)
理论(23113)
企业财务(22460)
(21742)
银行(21681)
(20824)
(20566)
机构
学院(479474)
大学(479093)
(192047)
管理(187968)
经济(187872)
理学(162489)
理学院(160694)
研究(160162)
管理学(157486)
管理学院(156634)
中国(120851)
(101627)
科学(100292)
(89568)
(81548)
(80112)
研究所(74206)
中心(73663)
业大(72498)
(71690)
财经(71238)
(64579)
北京(64011)
农业(63028)
(62566)
师范(61910)
(58031)
(58022)
经济学(57761)
财经大学(52861)
基金
项目(323490)
科学(253688)
研究(233854)
基金(233645)
(204024)
国家(202335)
科学基金(173490)
社会(145801)
社会科(138220)
社会科学(138184)
(127413)
基金项目(122996)
自然(114397)
自然科(111758)
自然科学(111729)
自然科学基金(109668)
教育(108486)
(106980)
资助(98103)
编号(95731)
成果(77954)
重点(72452)
(71078)
(68542)
(67497)
课题(66255)
创新(63027)
科研(62259)
教育部(60629)
大学(60048)
期刊
(207172)
经济(207172)
研究(138265)
中国(90367)
学报(77183)
(71626)
(70050)
科学(69491)
管理(68875)
大学(58070)
学学(54637)
教育(51963)
农业(49015)
(43991)
金融(43991)
技术(43204)
业经(34473)
财经(34261)
经济研究(33735)
(29376)
问题(26985)
(26268)
图书(24889)
统计(24733)
技术经济(24157)
(22950)
科技(22659)
(22628)
理论(22469)
商业(21476)
共检索到7030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解瑶姝  薛狄  徐索菲  
2020年,新型疫情的暴发是全球最大的黑天鹅事件。本文主要研究“新冠”和“非典”疫情持续期内数量型货币政策扩张刺激对三次产业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新冠疫情时期,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对数量型货币政策的冲击反应强于非典疫情时期,而第二产业则相反;长期看,三次产业对社会融资规模的反应要比M2更强;新冠疫情期间数量型货币政策的长期效应均显著优于短期效应。据此,提出三点政策建议:一是货币当局可以适度提高货币供应量,以提振第一、三产业,但对第二产业需要其他更具针对性的政策予以协同配合;二是应配合其他政策工具以提高对数量型货币政策对第二产业调控的效果;三是政府需要继续促进三次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创  夏冰  
文章采用反冲模型估计出中国1978年第1季度到2013年第4季度之间三次产业的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以此考察中国三次产业的经济波动特征,并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检验了中国货币政策对三次产业经济波动调控效应的有效性与非对称性。分析表明:中国三次产业波动之间存在非同步的现象,第二产业波动是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的主导。1996年以来,中国货币政策宏观经济调控效应明显增强,对第二、三产业波动起到了很好的反周期调控效果,并且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要明显优于扩张性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莫荣  陈云  鲍春雷  黄湘闽  
2003年以来,我国经历了非典疫情、国际金融危机和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等三次较大规模的事件。本研究就三次大事件对就业的主要影响以及应对措施进行了对比分析。比较而言,非典疫情对局部行业和地区影响较大,并且持续时间短、恢复较快,因而对就业的影响总体是短期的、结构性的、局部性的,但影响程度大于对经济的影响;金融危机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冲击力强,就业受到影响较为严重,失业率显著上升、农民工大规模返乡、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十分突出;新冠疫情对经济社会产生严重冲击,影响巨大,范围广、程度深,并且因与春节假期重叠导致返工困难,就业总量压力加剧,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失业水平可能达到新高。为应对当前疫情对经济社会和就业影响,要在现有援企稳岗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重点关注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疫区就业人员、失业人员等群体,提供更有效的就业帮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家昊  周铭浩  马春惠  邹确  
根据疫情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疫情防控任务需求、各微观经济主体的诉求需要,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各自的特点,来选择两者的协调方式,进而分析其在相应的传导机制下所取得的效果,最后根据经济运行现状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对未来经济走势做出合理的研判,并对宏观经济政策的搭配实施给出可行性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唐文进  刘增印  徐晓伟  
通过将货币政策工具分为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将它们纳入DSGE模型,可以讨论不同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控效果。研究表明:在抑制经济过热时,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在应对技术冲击和国际贸易冲击时效率更高,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在应对消费需求冲击时更有效果;当货币政策的目标是拉动经济增长时,就应该分别采用另一种类型的货币政策工具。为了预防产出的波动,在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调控下,应该避免来自于投资、技术和国际贸易方面的冲击;在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调控下,应该避免来自于投资、技术和消费方面的冲击。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文学  张黎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进行了三次较大的调整,财政货币政策在调整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正面作用,也有一定的负效应。本文对历次调整时的财政货币政策的正负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其目的在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趋利避害,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许闲  刘炳磊  杨鈜毅  
本文基于张响贤等(2003)的非典分析框架,复盘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保险业的影响,并且基于长短期的视角,从收入端、赔付端和投资端三个维度关注短期内疫情对保险业的影响,从商业逻辑、发展模式、产品创新和保险科技的四个角度关注长期影响。研究发现,新冠肺炎与非典疫情均给保险业带来正负面影响,但非典时间的负面影响在新冠肺炎时期被部分正面影响所中和;疫情短期内对保险业造成部分负面的冲击,但是整体冲击有限;新冠肺炎疫情将给保险业带来深远的影响,助推保险转型、信息化运用和"大国家大保险"等发展模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俞莉慧  
消费作为最终需要,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与重要引擎,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持久拉动力。为促进消费、扩大内需,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扩张性货币政策是一种常见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理论上能够通过增加货币供应和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活动和消费支出。然而,尽管扩张性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促进消费,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明确。同时,收入分配作为潜在的中介变量,可能在扩张性货币政策与居民消费水平之间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将实证分析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居民消费水平的作用机制,并探究收入分配的中介效应,旨在为我国政府优化货币政策、促进居民消费提供决策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扩张性货币政策显著促进居民消费水平提升;扩张性货币政策显著抑制收入分配;收入分配显著促进居民消费水平提升;收入分配在扩张性货币政策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关系中发挥中介效应。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炎炎  丁志国  任浩锋  
新发展格局下,货币政策调控是否有效促进企业投资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以2010—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面板VAR模型检验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的微观效应,辨别货币政策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传导路径。研究发现,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主要通过影响企业融资约束和调节抵押品价值的变化影响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而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则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发挥作用,并且影响幅度是价格型工具的3倍。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货币政策传导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特征。信贷歧视的存在使得货币政策对非国有企业的影响具有延迟性,年轻企业和西部地区企业对货币政策冲击更为敏感。本文研究表明,提高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效率,一定不能忽视数量型和价格型工具的调控效果差异,科学把握“量价转换”节奏、政策工具协同并重,才能有的放矢地推动企业投资,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郭其友  陈银忠  
将货币政策分解为紧缩性和扩张性,利用S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对八大综合经济区的货币政策区域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紧缩性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均具有显著的区域效应,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将更加倾向于加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趋势。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金融结构、企业状况和居民的投资和消费倾向的差异,是导致了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主要原因。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潘再见  
本文认为,当前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无法解决经济增长方式调整滞后和收入分配失衡等深层次矛盾,并蕴含着财政风险、金融风险与政策信誉风险,这决定了其退出的必然性。从就业、消费和民间投资三个指标来看,扩张性货币政策已逼近安全边界;在时机选择上,我国应先于欧美发达国家实施退出策略;在力度控制上,不仅要考虑经济数据,也要考虑集团利益的制衡;在工具选择上,应结合国情,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退出策略。另外,应注重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财政刺激计划的退出及国际协调的配合。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詹小颖  
本文基于汇改前后两个时期的数据,构建人民币汇率的通货膨胀传递模型,对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的动态关系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对通货膨胀存在逆向冲击效应,这种逆向冲击效应的强度在汇改后表现得更强,从长期来看,二者呈显著的正向均衡关系,但短期内人民币升值的通货膨胀抑制效应弱于长期内人民币升值对通货膨胀的驱动效应。从这个角度来看,新汇制对我国货币政策绩效的改善效应并不明显。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许坤  秦亚中  许婷婷  
本文运用协整检验、向量自回归(VAR)、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基于2001年至2013年的季度数据对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三次产业中的应用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M2仅对第一产业起着较为明显的解释作用,对通货膨胀和第二、三产业产出的解释作用不显著。联系我国实行产业结构转型、扶持第三产业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将M2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较差,并据此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郭娜  刘镇林  章倩  
货币政策作为调控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在构建合理的房地产价格调控体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章构建了包含房地产商部门的DSGE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运用2005-2016年的数据,分别考察了宽松和紧缩货币政策实施期下,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冲击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货币政策实施期,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对房地产市场调控效果存在非对称效应,宽松期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控效果要大于紧缩期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控效果;而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效果要优于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