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910)
2023(19467)
2022(16246)
2021(15073)
2020(12350)
2019(28321)
2018(27785)
2017(53661)
2016(28787)
2015(31865)
2014(31448)
2013(30778)
2012(27816)
2011(24820)
2010(24526)
2009(22674)
2008(22237)
2007(19531)
2006(17035)
2005(14973)
作者
(79698)
(66568)
(66054)
(62581)
(42232)
(31792)
(29891)
(25881)
(25201)
(23474)
(22574)
(22314)
(20875)
(20803)
(20410)
(20124)
(19802)
(19385)
(18946)
(18900)
(16185)
(16146)
(16051)
(15258)
(14902)
(14631)
(14629)
(14554)
(13091)
(13070)
学科
(122268)
经济(122138)
(103389)
管理(96178)
(92618)
企业(92618)
方法(54954)
数学(44528)
数学方法(43937)
业经(36238)
(35584)
(34627)
中国(30027)
农业(25011)
(24840)
财务(24770)
财务管理(24736)
地方(24697)
技术(23802)
企业财务(23459)
理论(23391)
(22268)
(21983)
(21247)
(19644)
贸易(19633)
(19562)
(19011)
环境(18389)
(18241)
机构
学院(405878)
大学(401692)
管理(166761)
(164570)
经济(161237)
理学(144693)
理学院(143211)
管理学(140868)
管理学院(140119)
研究(127023)
中国(96836)
(84333)
科学(77755)
(75216)
(61327)
(61239)
财经(60827)
(59035)
中心(58190)
业大(57963)
研究所(55691)
(55421)
北京(52472)
(51973)
师范(51549)
经济学(49301)
农业(47777)
(47761)
(47198)
财经大学(45215)
基金
项目(278830)
科学(222188)
研究(207913)
基金(203042)
(175192)
国家(173648)
科学基金(151961)
社会(132934)
社会科(126072)
社会科学(126042)
(109743)
基金项目(107580)
自然(97442)
教育(95309)
自然科(95208)
自然科学(95189)
自然科学基金(93489)
(91080)
编号(85146)
资助(81917)
成果(67238)
重点(62045)
(61353)
(61117)
(60185)
课题(57857)
创新(56624)
国家社会(54833)
教育部(52977)
项目编号(52890)
期刊
(180527)
经济(180527)
研究(116141)
中国(73203)
管理(65506)
(60198)
学报(57359)
(56345)
科学(55741)
大学(45095)
教育(45056)
学学(42582)
农业(39371)
技术(38822)
业经(32127)
(31924)
金融(31924)
财经(29830)
经济研究(27951)
(25720)
问题(23370)
(22354)
技术经济(21889)
科技(19978)
现代(19413)
商业(18920)
图书(18487)
理论(18298)
(18159)
财会(17904)
共检索到5842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旭升   汪鹏飞   张旭东  
数智化是产业升级发展方向,其要素配置方式是赋能传统工业企业创新的关键。以“技术—组织—环境—进程”框架构建影响因素维度,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 QCA)对中国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数据进行组态分析,探究数智赋能传统工业企业创新路径。结果发现:前因变量中不存在必要条件,数智赋能传统工业企业创新存在5条典型组态路径,其中“技术—组织”侧重技术研发推动,“环境—进程”由需求拉动引发,两者形成互补性赋能模式;进程维度在4条赋能路径中作为有效条件,与以往忽视进程维度不同,数智应用对传统工业企业创新发挥关键作用;高创新绩效区域均选择“技术—组织—环境-进程”路径,其它区域可依据自身资源条件选择与之相匹配的路径,通过增强要素间协同能力优化赋能效果。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琦铀   陈嘉   张成科  
针对农业生产由于时间跨度长、受气候影响产出随机、抵押物缺失等固有特质导致传统供应链融资难以有效嵌入农村产业链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传统农业供应链融资特点,从“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三个维度,厘清传统农业供应链融资困境及阻滞因素,以明晰治理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数智赋能纾解农业供应链融资困境的技术支撑,并从政府政策保障宏观层面、市场运作机制中观层面、个人数智理念及技术培育微观层面等方面给出了推进数智纾困农业供应链融资创新的路径构思与可操作运行机制,以期为政府推动区块链、物联网等数智技术在农产业资金融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方面提供有益尝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朝均  张广欣  毕克新  
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OFDI作用下的双寡头工业企业绿色创新路径选择的演化博弈模型,并利用数值仿真探究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利润反馈和研发费用分摊效应对工业企业绿色创新路径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未产生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或外溢幅度较低的,创新成功率较低的企业倾向于绿色模仿创新,当创新成功率超过某一阈值时企业向绿色自主创新方向演化;高OFDI逆向技术溢出下企业将绕过绿色自主创新直接选择绿色模仿创新。未产生利润反馈和研发费用分摊效应或影响程度较低时企业倾向于选择绿色模仿创新路径,高利润反馈和研发费用分摊效应下企业更倾向于选择绿色自主创新路径。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杨朝均  刘冰  毕克新  
0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陆伟   马永强   刘家伟   杨金庆   程齐凯  
以ChatGPT (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文本生成、人机对话等方面展现出了优异的性能。在大模型背景下,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在赋能科研创新方面表现出重要的现实价值。当前的科技信息资源管理和知识服务能够为科研创新提供较为准确的信息以及常规的知识聚合服务,但是仍未能与科研创新活动形成深度融合。同时,科研人员在科研活动中也面临信息处理能力不足、认知能力有限等挑战。据此,本文首先对数智时代科研活动的新特点进行了剖析,然后提出了基于数智技术的创新辅助框架,并对所提出的框架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阐述了其在创新全过程中的功能定位、服务模式和关键赋能路径。未来,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进步,数智赋能的科技信息资源管理将进一步嵌入科研创新活动全过程。基于数智技术的创新辅助服务能够为科研人员提供个性化、细粒度的知识和场景化的解决方案,如面向文献阅读、实验设计和论文撰写场景的创新辅助服务,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科研创新活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余菲菲  杜红艳  曹佳玉  
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我国企业在扶贫领域的社会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运用程序化扎根理论的编码技术进行数据处理。选取碧桂园、58集团和温氏股份这3个企业,通过开放性译码、主轴译码和选择性译码流程,界定了数字技术赋能企业扶贫创新的内涵,构建出数字技术对企业扶贫创新的赋能机制模型,提炼出以贫困人口多维需求为中心的产品创新、企业-政府-社会组织等多主体协同创新和"链式合作与跨链重整"的行业扶贫创新3条扶贫创新路径。
[期刊] 征信  [作者] 焦继军   朱伟迪  
基于创新驱动的视角,利用2009—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风险投资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机制进行检验,并对金融监管在影响机制中的调节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风险投资介入对企业创新具有正向影响;风险投资介入通过优化人力资本、加强企业创新投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高企业创新能力;风险投资介入对企业创新的正向作用在高新技术企业和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金融监管能够增强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其正向调节效应在非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企业中更加明显。研究重点关注宏观监管环境优化产生的正向调节效应,对监管准则的细化分类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征信  [作者] 焦继军   朱伟迪  
基于创新驱动的视角,利用2009—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风险投资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机制进行检验,并对金融监管在影响机制中的调节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风险投资介入对企业创新具有正向影响;风险投资介入通过优化人力资本、加强企业创新投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高企业创新能力;风险投资介入对企业创新的正向作用在高新技术企业和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金融监管能够增强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其正向调节效应在非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企业中更加明显。研究重点关注宏观监管环境优化产生的正向调节效应,对监管准则的细化分类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郑国洪  
立足于重庆企业技术创新的实际需求,结合国内外政府支持技术创新的情况,提出适合重庆及西部地区特色、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政府支持路径以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焦嶕  薛希萌  赵国浩  
运用fsQCA方法,以中国沪深两市上市的117家资源型企业为样本,进行绿色技术创新的组态路径分析。研究发现:资源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多重并发和殊途同归的特点,技术、组织、环境维度的条件均不是能够单独导致高绿色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高绿色技术创新是多种前因条件协同作用的结果;实现高绿色技术创新的路径由4类条件组态构成;充分的政府支持是资源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条件;技术创新水平和环境复杂性存在潜在的替代或互补关系;造成非高资源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路径有5条,且与高资源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存在非对称性。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杜希林   王宇   车宝晶  
[目的/意义]探索数智赋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创新的适切性、困境及实现等问题,有助于明晰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蓝图。[方法/过程]综合运用网络调研法、文献调研法与案例分析法,探讨数智赋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创新的现实意义,分析总结发展现状,揭示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实现路径。[结果/结论]数智赋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存在优势与风险,需要从用户、馆员、资源、空间、技术五个路径寻求赋能切入点及方式,推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创新。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远   王爱强  
为了研究影响企业创新研发的前因要素,提升电子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效率,本文基于TOE理论框架提出影响电子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的多因素组态模型,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沪深A股的165家电子制造企业进行组态路径分析。研究表明:创新是一个复杂性的系统性的工程,单个因素并不构成影响电子制造业高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导致电子制造业企业高创新绩效的路径有四条,可归纳为“机会利用能力—非竞争地位主导型”和“数字技术应用—机会利用能力主导型”两条;导致电子制造业企业低创新绩效的路径有三条,可归纳为“企业竞争地位—非机会利用能力主导型”和“环境不确定性—非机会利用能力主导型”两条。本文的研究从客观的角度分析了引致企业高创新绩效与低创新绩效形成的复杂成因,以期为处于不同竞争地位的企业创新研发之路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范德成  肖文雪  
聚焦数据要素,从多个维度构建数据要素配置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2-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探讨数据要素配置对区域创新的赋能效果、差异性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1)时空演化特征初步证明数据要素配置与区域创新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的依次递减特征;(2)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数据要素配置效率高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该结论经过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3)数据要素配置的创新驱动效应存在异质性、条件性特征,前者表现为在高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地区、东部地区以及对激进型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后者表现为在不同区域创新能力下,创新驱动效应呈现出边际递增规律;(4)渠道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提升创业活跃度、促进R&D人员流动以及降低产业结构扭曲度均为数据要素配置赋能区域创新的有效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马丹  邓满  
“六艺”注重人的知识学习、技能锻炼和道德修养,其内在理念和逻辑与公民科学素质提升需求相匹配。“六艺”素质赋能的社区科普能够与自然科学知识在科普体系形成互补,从个人成长、家庭、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和文化传承多维度形成良性效应。本文基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六艺素质赋能馆”科普基地实践,探索在“高校—社区”“科普基地—党支部”双主体双阵地共建的社区科普模式下,从科普内容、科普方式、科普师资、效果反馈四个维度进行科普资源建设,全面提升社区居民科学素养,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创新科普路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赵波  郭子宇  黄信灶  罗小娟  
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但较少研究关注管理数字化与生产数字化对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差异。基于1035份工业企业调研问卷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一,管理数字化与生产数字化是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管理数字化有利于全面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全局性作用),而生产数字化只与创新产出正相关,与研发投入和创新投入产出比无显著相关性(局部性作用)。第二,两类数字化转型路径对不同规模、类型和产业链位置的企业具有异质性影响。企业规模与创新能力存在非线性关系,中小微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创新能力显著正相关,而在大型企业样本中,两者的关系不显著;与高新技术企业相比,数字化转型对非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正向影响更强;管理数字化显著提升不同产业链位置企业的创新能力,而生产数字化的上述作用则具有偏向性。根据上述研究结论,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政府要加强对两类数字化转型路径的支持力度,出台支持中小微企业与非高新技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精准化和差别化政策,以提升这些企业的创新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