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80)
2023(12579)
2022(9990)
2021(8827)
2020(7360)
2019(16383)
2018(15912)
2017(31005)
2016(16371)
2015(18063)
2014(17733)
2013(17431)
2012(15697)
2011(13891)
2010(14314)
2009(14268)
2008(13626)
2007(12512)
2006(11304)
2005(10701)
作者
(45229)
(37552)
(37402)
(35390)
(23873)
(17653)
(16967)
(14267)
(14259)
(13487)
(13008)
(12599)
(12310)
(11915)
(11849)
(11359)
(11140)
(10872)
(10782)
(10557)
(9298)
(9209)
(9107)
(8667)
(8512)
(8475)
(8421)
(8394)
(7431)
(7389)
学科
(82454)
(77210)
企业(77210)
(71984)
经济(71865)
管理(69536)
业经(29980)
(28942)
方法(27724)
(26782)
金融(26780)
(24934)
(24779)
银行(24768)
(23981)
(23379)
中国(23141)
(21889)
财务(21861)
财务管理(21838)
企业财务(20742)
数学(19932)
数学方法(19695)
农业(18498)
(16863)
技术(16830)
(15027)
体制(14970)
(14800)
理论(14478)
机构
学院(235917)
大学(228033)
(103789)
经济(101788)
管理(95904)
理学(81357)
理学院(80687)
管理学(79701)
管理学院(79263)
研究(71641)
中国(65174)
(54254)
(46462)
财经(41730)
科学(38386)
(37668)
(37421)
(37171)
中心(35140)
(34337)
经济学(31889)
业大(30747)
财经大学(30673)
研究所(30127)
(29650)
北京(28904)
经济学院(28820)
农业(28730)
商学(28412)
商学院(28164)
基金
项目(147476)
科学(118939)
研究(112313)
基金(108845)
(91883)
国家(90991)
科学基金(81436)
社会(75061)
社会科(71356)
社会科学(71337)
(59616)
基金项目(57260)
自然(50133)
教育(50038)
自然科(49004)
自然科学(48993)
自然科学基金(48181)
(47203)
编号(44276)
资助(43450)
成果(35256)
(35255)
(34981)
(34908)
重点(32764)
(32629)
(32264)
创新(32001)
国家社会(31509)
课题(30602)
期刊
(122848)
经济(122848)
研究(72178)
中国(48638)
(47210)
管理(42624)
(38745)
金融(38745)
(36814)
科学(28869)
学报(28002)
农业(24215)
大学(23293)
学学(22495)
技术(22135)
业经(22067)
财经(21753)
(18694)
经济研究(18535)
教育(18280)
问题(15237)
(14734)
财会(14050)
技术经济(13786)
现代(12752)
会计(11837)
(11610)
世界(11515)
商业(11460)
经济管理(10750)
共检索到3698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邝嫦娥   刘江月   李文意  
数智融合作为推进制造企业绿色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对发展数字中国与制造强国具有重要作用。以2007—2021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本分析法、耦合协调度模型、门槛效应模型等,实证检验了数智融合对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智融合对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具有显著赋能作用,并且在经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数智融合通过绿色认知和绿色创新赋能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数智融合对企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重污染企业中更大;数智融合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呈现非线性特征,存在门槛效应。因此,为充分发挥数智融合对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的赋能作用,应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改善企业管理;强化企业绿色认知,推动企业绿色创新,构建数智融合赋能绿色转型新模式;应发挥国有企业的示范效应,继续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推进企业绿色转型。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孔庆恺   杨蕙馨   付凡  
绿色创新是制造业绿色转型的有力支撑。为考察两业融合对制造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首先从绿色创新意愿、绿色创新能力两视角切入,理论分析两业融合对制造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其次,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我国2011—2020年各地区两业融合水平,并将其与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匹配,实证检验两者关系。研究发现:第一,我国两业融合水平整体偏低,增速平缓,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第二,两业融合显著促进了制造企业绿色创新,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考虑内生性后依旧成立。第三,两业融合对制造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存在多种异质性。在绿色创新异质性方面,两业融合对制造企业实质性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在企业异质性方面,两业融合对非重污染行业企业、非国有企业、南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第四,提高技术整合能力、缓解融资约束是两业融合促进制造企业绿色创新的两条主要路径。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的两业融合类型对制造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先进制造业与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融合对制造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最佳,但与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融合的影响不显著。研究结论为持续提升制造企业绿色创新水平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邢明强   许龙  
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作为碳排放的重要主体,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绿色创新的实现仍是较长时期内的研究重心。文章利用2011—2021年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动态能力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作用机制,分析了政府环境规制和市场竞争程度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增强动态能力促进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且受到环境规制和市场竞争程度的调节,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新  
选取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金融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并重点考察技能溢价在其中的作用机制与实现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可以显著促进制造业绿色转型,且技能溢价在二者关系中发挥显著部分中介效应;数字金融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存在地区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在西部地区的影响作用最大、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小;技能溢价发挥中介作用的条件是平均劳动报酬处于双门槛效应下合理区间。据此,建议积极推进数字技术与金融深入融合,打造区域数字金融联动发展模式,建立多方位劳动技能溢价提升机制,借此加速推进制造业绿色转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新  
选取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金融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并重点考察技能溢价在其中的作用机制与实现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可以显著促进制造业绿色转型,且技能溢价在二者关系中发挥显著部分中介效应;数字金融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存在地区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在西部地区的影响作用最大、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小;技能溢价发挥中介作用的条件是平均劳动报酬处于双门槛效应下合理区间。据此,建议积极推进数字技术与金融深入融合,打造区域数字金融联动发展模式,建立多方位劳动技能溢价提升机制,借此加速推进制造业绿色转型。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包彤  
在推动制造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数字技术能否成为制造业升级与结构转型的有力抓手,这一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运用投入产出表识别了数字技术对中国制造业的渗透程度,检验了数字技术对制造业结构转型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技术能够促进城市制造业内部结构高级化转型,但是并未对制造业结构绿色化转型产生显著影响,进一步区分数字投入来源发现,国外来源的数字技术促进效应更明显;(2)机制检验得出,数字技术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扩大市场规模以及加剧高、低附加值行业间的技术差距,使高附加值行业、企业获得了更多生产要素和市场份额,并吸引高附加值行业进入市场,改善了资源的跨行业和企业间配置效率,从而促进了制造业高级化转型;(3)异质性分析表明,优化数字人才结构、完善要素市场发育、提高产业集聚程度有助于数字技术更好地赋能高级化转型,通过构造城市——2位数制造业结构高级化指数得出,技术复杂度较高行业以及与国民经济命脉息息相关的重点行业能够更好地吸收和呈现数字红利;(4)基于制造业结构绿色化的拓展分析发现,环境规制和数字技术的交互作用能够引导资源从污染行业转移到清洁行业,并加速污染企业退出,带动制造业结构向绿色化方向转型,实现了效益提升与绿色转型的双重优化。文章首次关注了数字技术对制造业内部结构变动的影响,丰富了数字经济与产业转型的研究范畴,为数字时代背景下如何高效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参考。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先江   张紫怡   李炎  
数智化为制造企业产品创新带来了新的环境,本文提出数智化知识整合概念,并将企业双元产品创新能力划分为渐进式产品创新能力和突破式产品创新能力,基于“资源基础观”理论和“知识整合”理论,构建了数智化转型-数智化知识整合-双元创新能力(突破式产品创新能力、渐进式产品创新能力)之间的链式关系概念模型,以国内208家制造业数智化转型企业作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制造业企业数智化转型对其渐进式产品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其突破式产品创新能力的正向影响不显著;数智化知识整合对数智化转型与渐进式产品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发挥中介作用;环境不确定性对数智化转型与渐进式产品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吴卫红  杨帆  张爱美  刘颖  
依靠数字经济发展红利,突破资源环境双重约束,实现绿色转型升级成为制造业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从资源赋能和结构赋能双重视角出发,对数字经济赋能效应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需进一步通过技术进步扩展绿色发展空间;(2)企业内部数字化技术转型能够显著促进绿色转型升级水平提升;(3)清洁生产技术创新和末端治理技术创新作为绿色工艺创新的两个维度,在数字化技术转型影响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显著中介作用;(4)政府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能够正向调节数字化技术转型对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通过识别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的情境因素,可为我国有效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和数字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天丽  
选取2007—2022年中国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数据,探讨供应链金融业务如何影响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研究发现:第一,供应链金融显著增加了制造业企业绿色发明专利申请数量;第二,供应链金融通过抑制短视、融资约束以及关系效应机制作用于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第三,供应链金融对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的正向影响在位于营商环境优势较大地区的企业以及民营企业中更显著。研究为监管机构推动供应链业务发展、市场化建设以及绿色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天丽  
选取2007—2022年中国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数据,探讨供应链金融业务如何影响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研究发现:第一,供应链金融显著增加了制造业企业绿色发明专利申请数量;第二,供应链金融通过抑制短视、融资约束以及关系效应机制作用于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第三,供应链金融对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的正向影响在位于营商环境优势较大地区的企业以及民营企业中更显著。研究为监管机构推动供应链业务发展、市场化建设以及绿色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马亮   高峻   李娅宁  
数字化推进制造企业绿色转型升级既是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制造强国和数字中国的重要保障。以2007—2021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搭建以“绿色创业导向—绿色创新”为链条的中介效应模型,探究数字化赋能对企业绿色转型升级的影响及多阶段作用路径。研究表明,数字化对于企业绿色转型升级具有显著赋能作用,且该作用存在“数字鸿沟”效应;绿色创业导向和绿色创新在数字化与企业绿色转型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存在“数字化—绿色创业导向—绿色创新—绿色转型”的链式中介作用;数字化与环境规制协同促进企业绿色转型升级;数字化对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高污染行业企业以及受“一带一路”倡议支持的企业中更加显著;数字化通过绿色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绩效,兼顾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其伦  
本文利用改进距离协同模型测度中国2011—2021年制造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协同发展水平,并借助空间收敛模型分析制造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协同发展的演化特征和区域差异。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协同水平整体表现出上升态势,从初步融合协同阶段跃迁至良好融合协同阶段,但协同水平高于发展水平,依然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四大区域制造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协同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其中东部地区的发展势头较为强劲,中部、西部地区呈现波动起伏的发展态势,东北地区的波动幅度最大。多数省份制造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协同水平表现出持续上升的稳态发展趋势,但各地区省份差异显著,其中东部地区省份发展优势明显,中部省份次之,西部和东北省份则并不均衡。全国以及四大区域的制造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协同发展均具有空间收敛性。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塑造差异化区域发展优势等建议,以合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协同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畅  潘慧峰  李珮  冯雅欣  
不同于以往文献采用词频统计度量企业数字化转型,基于上市公司实际资金投向构造了新的数字化转型的度量指标。以2009—2020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数字化转对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及机制。实证结果表明:(1)数字化转型能显著提升制造业企业的绿色创新效率,在国有企业和重污染企业样本中更为显著。(2)数字化转型通过强化媒体监督、应用虚拟仿真技术两个渠道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效率。本文从绿色创新效率视角为理解数字化如何引领绿色化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殷兴山  
浙江是制造业大省,近年来浙江实践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本文呈现了实践中金融支持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转型的难点和挑战,并提供了对策建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累积了较多的生态环境问题。为此,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指引,通过着力构建和推进绿色金融体系等在内的一系列重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萍  高蒙  
我国制造业长期的粗放模式发展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造成了"负外部性"市场失灵,通过政府的税收调控可以加以矫正。文章构建了涵盖环境、资源、经济、科技四方面的综合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测度2000—2014年我国制造业绿色化状况,并就税收绿色化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税收绿色化对制造业绿色转型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通过完善税收绿色化能够推动制造业绿色转型,并从提高税收绿色化和完善配套措施两方面来提出促进制造业绿色转型的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