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98)
2023(11685)
2022(9827)
2021(8960)
2020(7746)
2019(17897)
2018(17710)
2017(33858)
2016(18288)
2015(21099)
2014(21574)
2013(21096)
2012(19675)
2011(17890)
2010(18453)
2009(17771)
2008(17128)
2007(15797)
2006(13873)
2005(12611)
作者
(56032)
(46486)
(46223)
(44416)
(29438)
(22278)
(21489)
(18161)
(17663)
(16795)
(15749)
(15611)
(14775)
(14703)
(14693)
(14612)
(14196)
(13613)
(13589)
(13439)
(11743)
(11420)
(11404)
(10738)
(10620)
(10512)
(10444)
(10367)
(9606)
(9578)
学科
(75883)
经济(75795)
管理(52941)
(50377)
(42462)
企业(42462)
方法(35820)
数学(30493)
数学方法(30030)
(27538)
金融(27530)
(25628)
银行(25589)
中国(25568)
(24684)
(23181)
(19992)
(18841)
(18782)
业经(17428)
地方(16367)
理论(16075)
(15722)
财务(15667)
财务管理(15630)
企业财务(14911)
农业(13410)
(13187)
贸易(13178)
(12862)
机构
大学(271213)
学院(269126)
(106495)
经济(103846)
管理(100439)
研究(90607)
理学(85125)
理学院(84178)
管理学(82439)
管理学院(81952)
中国(75683)
(58113)
科学(56776)
(52964)
(48120)
(47088)
中心(44809)
研究所(42706)
(41820)
财经(41605)
业大(40817)
农业(38130)
(37470)
北京(36783)
(35362)
师范(34944)
(34234)
经济学(33322)
(32241)
财经大学(30686)
基金
项目(173419)
科学(134143)
研究(126559)
基金(123272)
(107635)
国家(106720)
科学基金(90109)
社会(77556)
社会科(73410)
社会科学(73388)
(68935)
基金项目(64304)
教育(58758)
(57862)
自然(57714)
自然科(56385)
自然科学(56364)
自然科学基金(55355)
编号(53614)
资助(51983)
成果(45713)
重点(39350)
(37902)
(37011)
课题(36769)
(35382)
项目编号(33566)
科研(33451)
创新(33146)
大学(32332)
期刊
(115855)
经济(115855)
研究(78095)
中国(55355)
学报(45897)
(43532)
(42970)
科学(38502)
(37849)
金融(37849)
管理(34637)
大学(33528)
学学(31385)
教育(30519)
农业(27884)
技术(24079)
财经(20863)
经济研究(18696)
业经(18139)
(17874)
图书(17189)
统计(15237)
问题(15113)
理论(14944)
(14733)
实践(13684)
(13684)
(13614)
技术经济(13355)
(13304)
共检索到4115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董克   吴佳纯  
立体化、全方位的数智融合信息分析方法,是实现数智转型,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的关键。本研究在系统梳理数智融合信息分析方法形成背景与现实需求的基础上,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逻辑思路,深入剖析数智融合信息分析方法的基本内涵与功能定位;基于三元世界中的数据与知识,从物理世界、信息空间以及社会系统角度,提出数智融合信息分析方法的基础理论框架;从构成要素、功能层次、运行机理角度,构建立体综合的数智融合信息分析方法论体系。本研究旨在为数智融合信息分析方法理论基础的完善,以及方法体系的创新提供规范性指引与借鉴。图4,参考文献57。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卢小宾   霍帆帆   王壮   霍朝光  
数智时代面对大数据、大知识所带来的挑战,如何创新发展信息分析方法,关乎新时代信息分析工作的开展,关乎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本文在梳理现有信息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数据驱动、知识驱动,以及数据与知识融合驱动的三种数智型方法思路。首先,刻画了基于文本、网络、音频、图像等数据驱动以及与之相应的文本挖掘、图挖掘、音频挖掘、图像挖掘等信息分析模式;其次,刻画了基于专家知识库、通用知识库、领域知识图谱、通用知识图谱等知识驱动的信息分析模式;最后,刻画了基于特征、模型、决策三种层面的数据与知识融合驱动的信息分析模式,以构建能够系统融合大数据、大知识的信息分析方法,实现数智融合型信息分析,促进LIS学科方法论发展,赋能国家决策和社会治理。图3。表1。参考文献62。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安然   卢小宾   郑彦宁  
[目的/意义]数智时代的到来深刻影响着产业技术情报分析范式与方法革新。面对数智环境的新变化和新要求,从情报分析方法角度加强大数据和大知识融合赋能产业技术发展。[方法/过程]基于内容分析法,通过分析论文的研究对象、数据资源、情报任务、产业领域、研究方法及类别,深入探析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和情报任务的深层次关系,梳理数据驱动、知识驱动和融合驱动三种方法应用路径,全面反映和展示图书情报领域产业技术情报分析方法应用现状,构建数智融合视域下产业技术情报分析方法体系。[结果/结论]以数智融合的角度刻画产业技术情报分析方法现状以及应用情况,构建“数据—方法—任务”的产业技术情报分析方法体系。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璐怡  邵珠峰  周源  赵云  尤政  
近年来,军民融合的相关研究数量快速增长,但是从战略规划角度归纳军民融合的重要任务时,却面临着现有研究结论过于纷繁、相关理论支撑不足的困境。基于过程分析视角,结合技术发展规律、科技创新和科技组织方式等因素,构建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三维分析框架,着重阐述该框架构建过程与潜在意义,以此分析世界主要国家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情况。该分析框架能较好地阐述军民融合科技发展现状,而且其构建过程,对于未来军民融合科技发展的战略规划以及其它相似领域的战略发展研究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伟海  罗敏  
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要通过强化顶层统筹、创新体制机制、搭建创新平台载体、探索创新模式、推动军民双向转化、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强化创新政策激励,打破国防科技和民用科技自成体系、自我封闭的发展格局,着力建设各类军民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军民创新要素顺畅流动、高效配置的生态系统,形成军民协同创新的实践载体、制度安排和环境保障,使国防科技创新根植于国家科技创新的深厚土壤,同时,以军事需求和国防科技创新带动国家整体科技创新水平跃升。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慧  王曰影  
实体经济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基。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数实融合”是推进实体经济从传统实体经济形态向新型实体经济形态演进的过程,也是供需联动、动态匹配的过程。目前,实现“数实融合”仍面临“卡脖子”技术和新型基础设施短板制约、数据要素配置不充分、数字鸿沟、工业互联网不强等现实挑战。应加快新旧基础设施建设,搭好“数实融合”底座;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协同发展;以数字技术赋能自主品牌,提升实体经济发展质效;优化数字技术人才结构,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提供支撑。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颜廷睿  关文军  邓猛  
融合教育质量评估是促进融合教育发展、提高融合教育质量的重要实践活动。作为一种价值关联活动,融合教育的质量评估反映了特定的价值取向,即公平与效率相兼容的质量观。依照融合教育的基本理念以及以公平与效率为核心的质量观,借鉴国外融合教育质量评估指标,本文构建了体现教育输入、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全方位的融合教育质量评估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融合教育质量评估的框架和模型。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李湘东  阮涛  潘练  
【目的/意义】使用聚类技术在话题分析之前对文本集中的噪声文本进行识别筛查,并采用文档相似度分布及困惑度等对去噪和建模效果加以检验。【方法/过程】在提高文本集质量之后,借助LDA概率主题模型对新闻文本集进行话题抽取,通过计算相似度为不同时间窗口下的主题建立联系,挖掘热点话题及其演化规律。【结果/结论】将本方法应用于2014年度电商类新闻,得到的结果与同年度新华网经由人工评选出的电商热点新闻主题相比较,证明本方法的准确性。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任萍萍  
[目的/意义]在国家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和"云数智"赋能时代背景下,数字孪生作为基于信息流模型驱动的全产业价值链协同的实时虚拟映射系统,是影响工业4.0实现的重要核心技术与效能提升工具。数字孪生与智慧图书馆的深度融合将赋能5G/6G时代未来图书馆的智能应用变革,全域全要素将在虚实共生空间实现多维度全息交互与智能协作,高效实现智慧服务的全域仿真管控与过程预测分析。[方法/过程]通过系统梳理数字孪生相关理论研究、发展历程与最新态势,提出孪生图书馆的定义与典型特性,设计构建面向全周期管理的数字孪生图书馆赋能闭环生态体系,并提出其应用情境与对策建议。[结果/结论]依托全域资源标识、精准状态感知、智能模型决策与精准过程执行,实现孪生图书馆"数据—模型"双驱动与多元智能运行服务模式的全新升级,开拓未来智慧图书馆转型发展新格局。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龙云   江金波   徐强   刘荣荣  
机构改革开启了文旅融合政策创新的新篇章,中央发布的文旅融合政策对地方政策创新和行业实践发挥“风向标”作用,但学界一般关注的是文化旅游政策,而非融合相关政策,也鲜少以一个立体化的研究框架去分析其结构和关联特征。文章以中央政策文本为例,构建了“政策主体-融合路径-政策工具”三维框架,研究有以下发现。1)文旅融合政策创新主体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及财政部等部门为主,发文方式独立创新为主、合作创新为辅。政策文件的主体属性包括单核、多核、单边等6种。2)融合路径存在偏好性,以体制融合、业态融合和产品融合为主,其中,政策支撑、产业融合类型和高品质文旅产品等细分类别较为突出,其他路径政策内容相对较少。3)政策工具的使用具有倾向性,以供给型为主、环境型为辅,需求型最少,其中,产业培育、目标定位、示范试点和公共服务是较为重要的工具类别。4)文旅融合政策创新共有386条创新路径,提炼出6类典型政策创新路径。政策创新逻辑是以核心层部门为主,从体制、产品和业态等融合路径,调动供给型、环境型工具促进文旅融合。该研究进一步提出制定文旅融合专项政策、加强主体合作、优化融合路径和均衡政策工具4点政策优化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苏毅清   覃思杰   舒全峰  
政府主导、自由市场与农户自组织三种制度路径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这可能导致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集体行动难以被激活。本文基于嵌套制度体系分析框架剖析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福绵区生猪养殖粪污治理的案例,揭示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集体行动的具体激活机制。研究发现:政府主导、自由市场与农户自组织三种制度路径的融合,需要以制度路径与治理情境的匹配为前提条件,由此实现以不同制度层级规则互动为本质的制度路径融合。不同制度层级规则的互动使嵌套制度体系获得结构上的稳定性与应对冲击的韧性,进而改善影响集体行动的关键要件,并最终实现集体行动的激活。基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集体行动的激活机制,本文进一步提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集体行动的激活机制是由“制下市场”这一制度模块单元所驱动的。因此,无论具体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情境如何,实践中只有成功构建“制下市场”制度模块单元,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集体行动才有望得到激活。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刘梅玲  杨周南  
本文着眼理论框架和方法学,对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进行深化和拓展研究。提出并论述了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理论框架和发展体系视角,运用该视角和其他视角相结合的混合视角,以及源自软件工程的分析综合方法,构建了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和XBRL财务报告标准体系的框架结构。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璟璇  
在数智化转型背景下,高校业财融合度评价可以全面反映数智化时代高校业财的融合水平。以高校业财融合度为研究对象,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模型从融合条件、融合方式、融合深度、融合效益4个方面构建一套综合、系统的高校业财融合度评价指标体系及确立指标权重,共包括16个二级指标和48个三级指标。融合深度是评判高校业财融合度的重要因素;顶层设计是改善融合条件的第一推动力;新型共享中心方式是完善融合方式的第一模式;融合主动性、信息共享度是加大融合深度的主要动力;实现持久效益是提高融合效益的关键要素,最终形成合理化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璟璇  
在数智化转型背景下,高校业财融合度评价可以全面反映数智化时代高校业财的融合水平。以高校业财融合度为研究对象,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模型从融合条件、融合方式、融合深度、融合效益4个方面构建一套综合、系统的高校业财融合度评价指标体系及确立指标权重,共包括16个二级指标和48个三级指标。融合深度是评判高校业财融合度的重要因素;顶层设计是改善融合条件的第一推动力;新型共享中心方式是完善融合方式的第一模式;融合主动性、信息共享度是加大融合深度的主要动力;实现持久效益是提高融合效益的关键要素,最终形成合理化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欧阳日辉  
数据是数字经济的关键生产要素,在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中发挥重要引擎作用,并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数据进入实体经济循环系统,快速融入生产、流通、消费、分配等各环节,优化资源配置,畅通流通渠道,促进供需精准匹配,激发新兴需求,形成数字技术应用—传统实体企业转型—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融合发展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特征,数据驱动要素融合、产品融合、企业融合、产业融合和市场融合,培育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循环系统。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政府和各类经营主体应更加重视数据驱动发展的作用,着力提升企业构建数据能力和开发利用水平,探索多元化的企业数据流通模式,打造典型应用场景和产业数据空间,提升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循环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