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45)
- 2023(6473)
- 2022(5279)
- 2021(4885)
- 2020(4064)
- 2019(8924)
- 2018(9047)
- 2017(16714)
- 2016(9368)
- 2015(10095)
- 2014(10302)
- 2013(9722)
- 2012(8956)
- 2011(8105)
- 2010(8053)
- 2009(7189)
- 2008(7114)
- 2007(6388)
- 2006(5392)
- 2005(4866)
- 学科
- 济(30564)
- 经济(30512)
- 管理(26800)
- 业(24525)
- 企(21301)
- 企业(21301)
- 方法(14184)
- 数学(11931)
- 数学方法(11696)
- 财(9428)
- 学(9076)
- 制(8760)
- 中国(8732)
- 理论(7532)
- 体(7409)
- 农(7332)
- 业经(7186)
- 银(6492)
- 银行(6473)
- 融(6342)
- 金融(6335)
- 行(6248)
- 务(6147)
- 财务(6123)
- 财务管理(6111)
- 企业财务(5910)
- 技术(5852)
- 教育(5469)
- 教学(5353)
- 贸(5194)
- 机构
- 大学(127514)
- 学院(126544)
- 济(47440)
- 管理(46298)
- 经济(46286)
- 研究(44621)
- 理学(40132)
- 理学院(39605)
- 管理学(38724)
- 管理学院(38480)
- 中国(32436)
- 科学(28483)
- 京(27200)
- 农(23834)
- 财(23359)
- 所(22976)
- 研究所(21124)
- 中心(20236)
- 业大(20098)
- 江(19363)
- 农业(19014)
- 财经(18498)
- 范(17924)
- 师范(17647)
- 经(16883)
- 北京(16689)
- 院(16462)
- 技术(15662)
- 州(15310)
- 师范大学(14205)
- 基金
- 项目(88362)
- 科学(69963)
- 基金(64389)
- 研究(62594)
- 家(57577)
- 国家(57106)
- 科学基金(48575)
- 社会(39226)
- 社会科(37177)
- 社会科学(37169)
- 省(34977)
- 基金项目(33415)
- 自然(32510)
- 自然科(31864)
- 自然科学(31853)
- 自然科学基金(31299)
- 教育(30468)
- 划(30057)
- 资助(26395)
- 编号(24605)
- 成果(20495)
- 重点(20368)
- 部(19668)
- 创(18669)
- 课题(18373)
- 发(18232)
- 创新(17399)
- 性(17251)
- 科研(17211)
- 计划(16759)
共检索到1888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赵晓伟 沈书生 祝智庭
数智时代的人机对话使人类对于实现对话式学习这一愿景满怀期待,而AIGC则为苏格拉底式对话这一古老的教育梦想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可能性。本研究追溯了千年前苏格拉底对话的教育智慧及对话进程,提出了AIGC使能的苏格拉底对话新形态——“数智苏格拉底”(I-Socratic),形成了数智苏格拉底式对话中促进学习者主体性塑造的“3S3L”提示语策略,揭示了数智苏格拉底式对话的三种样式:与作为引导者的AIGC对话,以启发式问答促进学习者获知;与作为扮演者的AIGC对话,以多角色对话拓宽学习者视角;与作为慧答者的AIGC对话,以适应性交互支持学习者反思。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数智苏格拉底式学习的“新知获取”与“新知探究”两类模式,建议研发数智化平台、设计引导性支架、确保“人在回路”原则,引导学习者在数智苏格拉底式对话中逐步塑造主体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国华
网络主体建构的研究在近年全球建制化权力都在不断强化互联网控制的背景下,受到学界愈加密切的关注。文章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视野出发,试图通过对百度贴吧"李毅吧"自2004年建吧以来的主体叙事和自我构建的历时性分析,来勾划李毅吧吧友聚合群体的身份政治史,并以此来揭示中国互联网身份政治与媒介技术、社会权力关系变迁之间的复杂关联。文章认为,李毅吧的从粉丝、反粉丝、"屌丝"到"小粉红"的聚合群组变迁过程,展现了中国网络用户聚合群体主体性建构从赋权主题的网络主体性自我构建向治理术主导的主体塑造的转变过程。这种转变过程可被视为中国网络主体建构的一个典型转变路径。
关键词:
反粉丝 主体性 帝吧 聚合 身份政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华峰 史静寰
"中国学习者悖论"的核心是难以解释中国学生被动、遵从甚至压抑的学习方式和过程表现,却能产生优异、甚至大幅领先于西方国家学生学习成果的现象。究其原因,使用基于西方教学实践生成的凸显学生主体性学习特质的概念和标准,来评价中国本土学生的学习实践而产生的误判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借助哲学上具有普遍意义的主体性概念框架,综合考量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思想,以及现代教育教学情境对中国大学生学习的双重影响,结合相关文献以及对CCSS数据的简要分析,初步构建起对中国大学生主体性学习进行解释的框架,并概括为:"学思结合"的认知策略、"内圣外王"的学习动机以及"敬师乐群"的校园人际交往。这一框架运用不同于西方的概念和标准,解释中国大学生植根于中国本土文化土壤,将西方教育教学理论内化于中国现代大学情景中所表现出的主体性学习特点。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周廷勇
与晦涩式口语传统的对话,苏格拉底明确界定了说话、思想、存在和真实的本质关联,认为思想是心灵就某个关注对象自己跟自己的谈话。与演说式口语传统的对话,苏格拉底批评智者的演说术消解了说话的求真本质,破坏了说者和听者之间的伦理和自由关系,败坏了年轻人的灵魂。他认为说话与伦理、正义和德性关系重大。苏格拉底在对话式的哲学生活中向人们表明什么是好的对话,何以通过对话省察自己内在心灵,引导他人,进而走上追寻真实、理性和德性的思之道路。苏格拉底对话式口语传统与教育是同构耦合的,是本真教育的显现和在场,为教育准备了求真向善的基底。对置身于媒介丛林中的教育来说,苏格拉底对话的启示是,在寻求媒介与说话和对话的深度融合之中将学校营造为精神世界的学习共同体。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子和
教育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问题,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传统教育往往过分强调教师主体和对教学的权威控制,而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研究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对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罗纳德·格罗斯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年)生活在古典时期的雅典,被公认为"史上最伟大的导师","给予西方文明最深远影响的两位历史人物之一"——另一位是晚他好几个世纪的耶稣。英国诗人、画家威廉·布莱克临终时意味深长地说:"我曾是苏格拉底。我一定和他交谈过,我也一定与耶稣交谈过。我能模糊地忆起与他们俩在一起时的情景。"有别于"传道者"和"受难者"耶稣传递给世人的"爱"和"信"的伟大力量,苏格拉底影响西方文明的地方在于,他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钱嘉颖
译者主体性一直是国内译学界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译者虽成功地摆脱了其在传统译论中所背负的"仆人"、"媒婆"、"翻译机器"等身份,转而成为翻译活动中不可忽略的主体性存在,但译学界长期以来以单一实体为主导的研究倾向却也时常导致对译者主体性无节制地过分张扬。本文依托哲学阐释学理论,从主体间性的高度重新审视译者主体性,依次论证了译者主体的回归及其间性存在,强调译者主体性正是在主体间性的对话即视域融合的过程中才得以真正彰显。同时指出,要确保译者主体充分发挥和谐的创造作用,就必须在对话过程中坚持平等性,并尊重差异性。
关键词:
译者主体性 主体间性 对话 视域融合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夏文华 杨艳燕
主体间性理论强调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相互性和统一性,它的核心在于以交互原则取代主从原则,以对话取代独白。以主体间性理论观照图书馆活动,建构馆员、文献与读者之间共在的主体间性关系。图书馆活动的本质在于主体间基于交往的平等对话,馆员角色应定位于这种多元对话的策动者、组织者、建构者。
关键词:
图书馆活动 主体间性 对话 馆员角色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国敏 邓建华
该文从农民主体性角度出发,揭示当前农民因缺乏必要的主体性条件而构成了破解"三农"问题的瓶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要破解"三农"就需重塑农民主体性。其对策为:通过土地确权使农民获得经济主体性,扩大农民参政能力提高其政治主体性,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以增强农民主体性的发挥,夯实农村文化教育以提高农民素质。
关键词:
农民主体性 主体性困境 重塑农民主体性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喜亭 成有信 褚洪启 黄崴 田慧生 陈建翔
从本期起,本刊开辟“博士论坛”专栏,作为中青年博士和在读博士生进行教育问题研讨的学术园地。本专栏将在四项基本原则指导下,依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开展学术讨论,重点研讨教育实践中的热点问题和深层次的教育理论问题。本期发表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孙喜亭教授和成有信教授所主持的“教育学博士论坛”第二次学术研讨会的发言摘要。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周俊
立足于现代教育的高度,针对传统班级教学存在的弊端,近年来我国教育工作者从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角度出发,将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对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关系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应该看到,我国目前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这种不足主要表现在;①对小组合作学习个别要求、特征研究多,对其理论基础作系统、深入研究的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与实质关系、要素、功能及教学基础环节缺乏明晰的认识;②对各国小组合作学习的产生背景、国内外教育教学条件差异以及实施条件研究不足,③对小组合作学习本身蕴含的现代教学理论特质研究不够,不能深入揭示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内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雯 周宏仓 张慧
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厌学或逃课令管理者十分头疼,但管理者往往只注重从学习的外部环境、教学手段等方面应对,而忽略了学习动力不足这一个主体性问题。厘清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主体性影响因素,是有效解决其学习动力不足的关键。
关键词:
大学生 学习动力 主体因素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雷芳
随着西方翻译研究在七十年代后发生"文化转向",翻译主体研究得到了关注。根据近来翻译理论研究取得的成果,文章强调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显著作用,认为译者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其主体意识的介入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
关键词:
译者主体性 翻译过程 译者地位 译者作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夏 李慧芳
译者主体性是翻译学的重要概念,学界对其认识却并未统一。单义性是术语的本质属性,而哲学和翻译学对译者主体性各有定义,译者主体性在实际使用中的多义现象不利于后续研究的深入。译者主体性多义现象是翻译学在其理论构建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并逐渐走向成熟的一种反映,既要对此保持理性的宽容,也要厘清术语背后所指称的概念,以期实现术语的准确性和单义性。从术语学的视角分析译者主体性有助于厘清其概念。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胡立耘
在传统的信息组织中,从理论到实践都十分强调信息组织者的主体观念,其信息产品往往体现信息组织者的某种意旨。现代信息组织者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中,由于工具理性、商业理性的盛行而逐步丧失了主体性。在信息社会中,信息组织者与信息生产者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对于信息用户构建知识系统有积极的作用。因此,认识与重构信息组织者的主体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信息组织 主体性 信息社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