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77)
2023(14769)
2022(12660)
2021(11496)
2020(9546)
2019(21859)
2018(21722)
2017(42097)
2016(22546)
2015(25396)
2014(25445)
2013(25336)
2012(23249)
2011(21229)
2010(21316)
2009(19911)
2008(19199)
2007(16960)
2006(15119)
2005(13635)
作者
(65718)
(54931)
(54447)
(51916)
(34942)
(26168)
(24560)
(21416)
(20754)
(19560)
(18672)
(18489)
(17508)
(17452)
(16904)
(16815)
(16258)
(15926)
(15690)
(15600)
(13654)
(13427)
(13062)
(12485)
(12268)
(12222)
(12057)
(11886)
(11054)
(10573)
学科
(109754)
经济(109620)
管理(70896)
(62885)
(53388)
企业(53388)
方法(43087)
数学(37360)
数学方法(36967)
(25853)
中国(25219)
(23899)
地方(23889)
业经(22972)
(21787)
(21197)
环境(16307)
农业(16031)
(15593)
贸易(15582)
(15554)
(15462)
(15329)
理论(15313)
财务(15260)
财务管理(15230)
(15067)
(15064)
金融(15061)
(15035)
机构
大学(333059)
学院(329892)
(142278)
经济(139361)
管理(130988)
理学(113251)
研究(112644)
理学院(112006)
管理学(110257)
管理学院(109646)
中国(82905)
(70084)
科学(66624)
(66252)
(55742)
财经(52487)
研究所(50401)
中心(49751)
(48038)
(47707)
(47538)
业大(45980)
北京(44387)
经济学(44218)
(42284)
师范(41952)
(40713)
经济学院(39506)
财经大学(38968)
(38280)
基金
项目(222220)
科学(175658)
研究(164486)
基金(162701)
(140319)
国家(139189)
科学基金(120372)
社会(106154)
社会科(100691)
社会科学(100666)
基金项目(86120)
(85499)
自然(76389)
自然科(74556)
自然科学(74543)
教育(74528)
自然科学基金(73191)
(71289)
资助(66621)
编号(66109)
成果(54199)
(49576)
重点(49278)
(47288)
(45970)
课题(45429)
国家社会(44138)
(43778)
教育部(43171)
创新(42955)
期刊
(162630)
经济(162630)
研究(103889)
中国(61859)
(50668)
管理(50260)
学报(49058)
科学(45959)
(43735)
大学(37874)
学学(35797)
教育(33355)
农业(29987)
(29055)
金融(29055)
技术(28604)
财经(26812)
经济研究(26646)
业经(24019)
(22951)
问题(20540)
技术经济(17442)
理论(16602)
图书(15315)
现代(15243)
科技(15192)
实践(14820)
(14820)
(14576)
(14491)
共检索到4914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徐维祥   石柔刚   周建平   刘程军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数字化、智能化是引领共同富裕的重要驱动力。本文从数字化和智能化两个维度出发构建了数智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并利用2012~2022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数智经济推动共同富裕的作用路径与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智经济通过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共同富裕。在区域经济发达程度较低时,数智经济的发展可能会妨碍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但这种抑制效果将进一步削弱,直到区域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数智经济发展才有助于促进共同富裕。同时,数智经济发展还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可以提高邻近地区的共同富裕程度。因此,各地区应加快数智经济发展进度,使数智经济的建设更有效地服务于共同富裕目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清香  李仙娥  
共同富裕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和最强音,蕴含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鲜明特征。选取2011—2021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对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以及区域异质性进行经验分析。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是赋能共同富裕的新动能,且这种助推作用具有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作用机制分析可知,数字经济通过发挥创新效应、协同效应、普惠效应等构筑共建机制、共富机制以及共享机制推动充分发展、平衡发展和共享发展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强于中西部地区,以上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更换核心解释变量等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因此,要依托数字经济发展创造社会成员平等公平参与共建与共富的条件和机会,提升致富能力,进而创造丰盈的社会物质财富和丰裕的精神财富,通过完善收入分配机制促进发展成果普惠共享,进而破解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助力共同富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兴锋   王斌   王力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文章基于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从“总体富裕”和“共享富裕”两大维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动态GMM及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我国共同富裕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表现出“东强西弱”的时空非平衡性;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具有明显的驱动效应,且数字经济主要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市场配置和创业带动三种渠道提高共同富裕水平。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周升起  吴欢欢  
本文采用我国2013—2020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共同富裕,通过替换被解释变量、核心解释变量以及考虑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依然稳健。第二,数字经济通过推动人力资本、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了共同富裕程度。第三,数字经济各分指标均显著促进了共同富裕,既促进了富裕度又促进了共享度。第四,数字经济促进了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共同富裕,东部地区更为显著;数字经济促进了高经济发展水平阶段和低经济发展水平阶段的共同富裕,高经济发展水平下更为显著。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提出加快数字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的对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周升起  吴欢欢  
本文采用我国2013—2020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共同富裕,通过替换被解释变量、核心解释变量以及考虑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依然稳健。第二,数字经济通过推动人力资本、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了共同富裕程度。第三,数字经济各分指标均显著促进了共同富裕,既促进了富裕度又促进了共享度。第四,数字经济促进了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共同富裕,东部地区更为显著;数字经济促进了高经济发展水平阶段和低经济发展水平阶段的共同富裕,高经济发展水平下更为显著。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提出加快数字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的对策建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向云  陆倩  李芷萱  
数字经济正在引领中国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已经成为推进共同富裕发展的新动能。本文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三个维度测度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从总体富裕和共享富裕两个维度测度了共同富裕发展水平,进而利用2011—2019年省域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经济发展赋能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共同富裕发展,既具有提升总体富裕水平的“做大蛋糕”效应,又具有推进共享富裕的“分好蛋糕”效应,但目前“做大蛋糕”效应更强。(2)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重要传导机制,数字经济通过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可加快共同富裕发展。(3)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发展的效果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在西部地区、数字产业化维度和数字经济高水平发展阶段的赋能效果更明显。上述结论对探索我国数字经济时代如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曦昊   纪明   许贵林  
文章基于供需双侧视角阐明新基建影响共同富裕的机理,利用2006—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及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与多层线性模型,从宏观和微观层面估计新基建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机制,并探讨其非线性特征、空间效应与异质性。结果表明:(1)新基建能显著促进共同富裕,并能建立通过就业结构、资源配置与技术进步助力共同富裕的长效机制。(2)新基建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跨越门槛值后显著提升,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3)在新基建类型异质性分析中,信息基础设施对共同富裕的助力作用较强。另外,在考虑到新基建发展受微观个体技术接受度影响并根据个体受教育程度进行微观样本异质性分析的结果表明,受高等教育的群体更容易适应并接受新基建发展带来的变革。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宋凤轩  张航  宋宝琳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命题。作为调控地方资源配置的重要制度安排和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财政分权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日益凸显。鉴于此,在构建共同富裕指标体系、测算共同富裕水平的基础上,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财政分权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财政分权能有效促进共同富裕,且对邻地共同富裕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地方政府支出行为与创新创业水平成为财政分权影响共同富裕的重要渠道。相关研究可为政府部门通过优化财政分权推进共同富裕提供量化依据与政策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汤云凯   邓汉慧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变革关系到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文章基于数字经济的人力资本结构、产业效率理论,利用2013—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实证检验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正向影响共同富裕;改善就业环境、增加劳动报酬、提高就业能力、提升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是数字经济影响共同富裕的机制渠道;提高企业补助和行业准入门槛可以进一步强化数字经济对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并促进共同富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娜   肖文琛  
文章采用2011—2020年我国2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三个维度测算出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同时从富裕度、共同度、可持续度三个维度测算出共同富裕指数,并研究城市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及作用效果。结果显示:(1)城市数字经济发展会正向影响共同富裕。从三个维度来看,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都能够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而且数字产业发展对于共同富裕的影响最大。(2)数字经济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区域创新能力和社会消费效应影响共同富裕,其中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为6.01%,区域创新能力的中介效应为1.79%,社会消费效应的中介效应为5.74%。(3)在基础设施完善、城镇化水平高以及创业活跃度高的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晓明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数字经济是新生产力的代表,涵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治理数字化等多维内容,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等多维特征。要科学研判和不断完善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和路径,充分发挥其变革和赋能作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林书平   岑涛   王瑞  
本文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运用全国31个省(区、市)2011—2021年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民营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民营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该结论在替换模型、引入工具变量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民营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以有效提升创新水平、增加税收收入和提高绿色生产效率,其中提升创新水平和提高绿色生产效率在民营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而增加税收收入中介效应不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政府干预和民营实体经济集聚在民营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民营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共同富裕的政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林书平   岑涛   王瑞  
本文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运用31个省(区、市)2011—2021年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民营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民营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该结论在替换模型、引入工具变量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民营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以有效提升创新水平、增加税收收入和提高绿色生产效率,其中提升创新水平和提高绿色生产效率在民营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而增加税收收入中介效应不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政府干预和民营实体经济集聚在民营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民营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共同富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恒  郭梦恬  
当前,我国已实现9899万贫困人口绝对脱贫,正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大踏步迈进。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5G技术的广泛应用,“零工经济”通过算法更加高效地匹配供需,由此创造了更多的工作岗位,增加了零工人员的收入水平。尤其是近几年疫情期间,依托互联网发展起来的“零工经济”异军突起,在稳定就业和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零工经济”在释放增长潜能、稳定就业、增加收入等方面效果显著,但也存在劳动保障不健全、议价能力较弱等问题。在提高收入(做大“蛋糕”)、收入分配(分好“蛋糕”)方面,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和收入再分配理论,为“零工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路径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马颐中  黄芮  方友熙  
共同富裕思想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它建立的基础是发达的社会生产力。中国已经进入经济高质量发展时代,但是社会发展还十分不平衡,当前,可以通过数字经济手段实现生产力进一步提升,增加社会财富。数字经济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能,具有四大效应,它能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完善收入分配机制、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而助推中国式共同富裕分配机制建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