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02)
- 2023(16400)
- 2022(13161)
- 2021(12069)
- 2020(9545)
- 2019(21417)
- 2018(20633)
- 2017(39677)
- 2016(21078)
- 2015(23263)
- 2014(22891)
- 2013(22406)
- 2012(20518)
- 2011(18140)
- 2010(18945)
- 2009(17999)
- 2008(17288)
- 2007(15776)
- 2006(14332)
- 2005(13115)
- 学科
- 业(92900)
- 济(84664)
- 经济(84482)
- 企(74163)
- 企业(74163)
- 管理(71402)
- 农(48139)
- 业经(32634)
- 农业(32315)
- 方法(31347)
- 中国(29718)
- 财(28993)
- 融(26775)
- 金融(26774)
- 银(25467)
- 银行(25458)
- 行(24719)
- 制(24024)
- 数学(23538)
- 数学方法(23197)
- 务(20401)
- 财务(20340)
- 财务管理(20318)
- 企业财务(19263)
- 策(19229)
- 地方(18707)
- 技术(17684)
- 理论(17464)
- 贸(16981)
- 贸易(16960)
- 机构
- 学院(295716)
- 大学(283676)
- 济(127230)
- 经济(124470)
- 管理(119477)
- 理学(101412)
- 理学院(100545)
- 管理学(99194)
- 管理学院(98645)
- 研究(92125)
- 中国(81114)
- 财(61944)
- 京(57849)
- 农(55521)
- 科学(50165)
- 江(48038)
- 财经(47415)
- 中心(46334)
- 所(43864)
- 经(42924)
- 业大(41862)
- 农业(41779)
- 研究所(38729)
- 州(38486)
- 经济学(37356)
- 北京(36267)
- 范(35766)
- 师范(35481)
- 财经大学(34366)
- 经济学院(33769)
- 基金
- 项目(187766)
- 科学(149830)
- 研究(148999)
- 基金(134541)
- 家(113303)
- 国家(112050)
- 科学基金(98935)
- 社会(96737)
- 社会科(91421)
- 社会科学(91397)
- 省(76465)
- 基金项目(69930)
- 教育(67352)
- 编号(63791)
- 划(60662)
- 自然(58561)
- 自然科(57219)
- 自然科学(57209)
- 自然科学基金(56221)
- 资助(53237)
- 成果(51691)
- 课题(43289)
- 发(42635)
- 创(42426)
- 重点(41446)
- 部(41407)
- 国家社会(39894)
- 制(39838)
- 业(39449)
- 性(38886)
- 期刊
- 济(153845)
- 经济(153845)
- 研究(88680)
- 中国(67079)
- 农(58478)
- 财(49701)
- 管理(47120)
- 融(45005)
- 金融(45005)
- 农业(38958)
- 科学(35536)
- 学报(34725)
- 教育(33935)
- 业经(31245)
- 技术(29653)
- 大学(29171)
- 学学(27514)
- 财经(23357)
- 经济研究(22418)
- 业(20386)
- 经(20202)
- 问题(19772)
- 技术经济(16065)
- 农村(15785)
- 村(15785)
- 世界(15325)
- 农业经济(14827)
- 现代(14787)
- 贸(14707)
- 商业(14045)
共检索到4684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詹帅 万志蓝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农业数字化、智慧化转型正在加速。数智服务通过将数字化信息作为农业的生产要素,利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信息技术对农产品对象、环境和产销全过程进行可视化表达、数字化设计、智能信息化管理,对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农业多元主体的发展诉求,以数智服务赋能的农业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路径为切入点,分析农业数实融合的发展趋势及掣肘因素,探讨数智服务在农业高质量数实融合中的应用,并提出促进农业高质量数实融合发展的保障对策,实现农业产业高质量供给与高品质需求相匹配,为提高农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志平 苏子涵
数字赋能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重要途径。作为一个发展视域性命题,数字赋能农村公共服务,超越微观服务质量管理逻辑。数字技术突破时空、资源限制,赋能农村公共服务,让农业农村农民提升人力资本、享有数字红利与共享公共服务资源,促进微观农民个体的全面发展、中观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宏观城乡融合发展。公共服务数字化是数字赋能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的重要机制,然而现实中存在数字人才、数字基础设施、数字资源配置等三大限度。超越农村公共服务数字化现实限度,要从农民数字素养培养、农村数字基础设施投资、城乡数字公共资源体制改革等方面着力,以更好发挥数字赋能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价值作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小艳
以马克思货币金融理论和绿色发展观为理论指导,在阐释绿色金融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关系的基础上,分析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绿色金融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存在问题。虽然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拥有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但是依然存在绿色金融供给体系不健全、政策体系不完善、供需渠道不畅通、标准体系不统一等问题。因此要坚持市场导向,构建绿色金融供给体系;坚持制度先行,健全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坚持精准匹配,畅通绿色金融供需渠道;坚持对标对表,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强大推动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薛德志
数字技术赋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重要体现为借助数字技术驱动生产力发展,为农业发展提供新动能,借助数字技术优化农村发展环境,提高乡村建设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将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深入融合,依靠数字生产力、数字农业、数字化服务从整体上推动农业农村发展迈上新台阶。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丁波
“三治融合”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向。数字乡村建设推动数字技术嵌入乡村治理,以数字技术为治理方式,搭建线上数字平台与数字空间,赋能乡村自治、法治、德治,可以增强乡村“三治”的治理能力。数字技术是推进乡村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重要动力,数字技术通过发挥数字平台的治理优势和治理功能,强化村民参与的数字形式,增强平台设备的数字管理,实现社会关系的数字建构,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三治融合”治理体系,将数字技术与乡村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促使乡村“三治”具有数字协商、数字规则、数字联结的数字化特征。具体而言,一是提升主体性,强化村民数字参与;二是培育法治性,增强村民法治思维;三是生产公共性,提高村民公共道德意识,进而优化乡村“三治融合”治理体系。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博文 肖宇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也是金融强国建设必不可少的战略资源。数据要素凭借其虚拟替代性、非竞争性、动态实时性和马歇尔外部性等属性能够帮助普惠金融降本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着数据确权定价机制不明晰、数据基础设施有待健全、公共数据供给制度不够充分、数据监管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因此,应当充分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作用,从数据市场发展、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数据供给、数据风险监管等方面着手,实现数据要素赋能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吕云涛
数字赋能乡村产业兴旺,其根本路径是发展新业态。用好数字技术,发展农村数字经济,关键是要不断创新思路,让新生产模式扎根乡村,打破信息壁垒。以数字技术助力农村新兴产业健康发展的理论逻辑为出发点,分析当前影响数字技术优势潜能释放的限制因素。通过发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载体功能,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完善农村制度化保障机制,提高数字化服务供给水平;构筑数字乡村数字化人才培养新格局,探索农村新兴产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
关键词:
数字技术 高质量发展 理论逻辑 业态交互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震宇 侯冠宇
数字经济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文章厘清了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及其现实路径,分析了数字经济通过生产效率升级与经济结构优化、市场信息智能化与创造数据战略价值、经济模式的数字化革新等方面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是,数字经济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政策法规与发展模式限制、产业转型与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发展与人才结构失衡等困境。鉴于此,应在宏观层面科学规划,加强政策导向与经济体制创新;中观层面优化布局,推动产业升级与市场机制优化;微观层面加强调控,实现企业组织变革与经营能力提升,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郝晓燕 韩一军
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本研究深入探讨了粮食产业发展中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并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赋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新质生产力通过技术革命性突破、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升级,推动粮食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组织优化、经营增效、韧性增强和安全发展,从而实现粮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结合粮食产业的发展现状,本研究分析了新质生产力赋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包括前沿技术发展滞后、高水平人才支撑不足、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协同不足以及科研人才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合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研究提出了四大重点方向:核心技术集成创新、不同层次科技人才梯队优化建设、不同类型组织体系的协同创新以及重点区域基础设施的改善升级。最后,从顶层设计、重点任务支撑和政策支持三个角度,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赋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施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洋 李浩源
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前沿领域竞争加剧,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目标,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生产力演化实现从“旧质”到“新质”的能级跃迁过程中展现出的“以质促新”的核心要义,意味着创新驱动是新质生产力“新”的关键,高质量发展是新质生产力“质”的锚点。创新驱动发展成效的日益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及相对完备的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潜能优势。以深化改革建立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配的新型生产关系,以坚持践行绿色发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注入绿色新动力,以完善人才制度体系建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积蓄最活跃因素,是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实践路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夏杰长 田野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培育和壮大产业集群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农村电商这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典型形式入手,以电商大县山东曹县的服饰产业为例,探究数实融合在培育和壮大制造业产业集群中的理论逻辑和实施路径,为深化数实融合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新思路。数实融合带来的销售模式创新促使销售实体的市场容量跃升,为产业集聚发展提供动力支撑;数实融合改善制造业产业集群内部的资源配置水平和创新能力,线上集聚极大突破产业集群区域的发展资源禀赋限制,进而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水平。推动电商高质量发展、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生产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引导产业线上集聚,是以数实融合推动制造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路径。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佳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在新一轮产业革命引导下发生“跃迁”的必然反映。在数字化和智能化等技术支撑下,新质生产力的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蕴含丰富的数智特征,其在赋能金融数智化时具有助力金融强国建设、促进金融资源高效配置、实现融资结构持续优化、推动金融风险防范化解等价值蕴意,而且从内在逻辑看,金融高质量发展是新质生产力赋能金融数智化的方向内涵。为此,应坚持纳入高端数据要素、夯实智慧化决策系统、打造智能型风险治理机制及做强超级数智化平台,从物质基础、技术关联、韧性支撑与依托载体等维度构建新质生产力赋能金融数智化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金融数智化 实现路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永江 袁俊丽 黄惠春
本文以农业强国的内涵与特征为切入点,从理论上阐释了建设农业强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并基于我国农业强国的发展现状,从产业结构升级、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扩大内需四个方面分析了农业强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并从对内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对外提升我国农业全球影响力两方面提出推进农业强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强化农业发展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推动要素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可以有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琦铀 陈嘉 张成科
针对农业生产由于时间跨度长、受气候影响产出随机、抵押物缺失等固有特质导致传统供应链融资难以有效嵌入农村产业链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传统农业供应链融资特点,从“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三个维度,厘清传统农业供应链融资困境及阻滞因素,以明晰治理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数智赋能纾解农业供应链融资困境的技术支撑,并从政府政策保障宏观层面、市场运作机制中观层面、个人数智理念及技术培育微观层面等方面给出了推进数智纾困农业供应链融资创新的路径构思与可操作运行机制,以期为政府推动区块链、物联网等数智技术在农产业资金融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方面提供有益尝试。
关键词:
供应链融资 数智赋能 创新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何景师 徐兰 郭高萍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推动下,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通过技术创新对生产要素进行重塑。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应聚焦生产力基本要素的数智化发展趋势,关键在于因地制宜推进科技创新和服务区域发展。职业教育通过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和教育链的融合,有效赋能新质生产力。基于“四链”融合的视角,职业教育可有效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具体实践路径如下:一是精准对接新质生产力的产业链需求,瞄准新质生产力的产业主阵地,增强职业教育服务新质生产力的适应性;二是紧抓新质生产力创新驱动的核心引擎,聚焦新质生产力数智化发展的趋势,加强职业教育促进新质生产力的目标导向;三是围绕新质生产力对人才链发展的需要,紧扣新质生产力对高素质劳动者的发展要求,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多样化需求。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新质生产力 四链融合 逻辑机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