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96)
- 2023(6424)
- 2022(5162)
- 2021(4767)
- 2020(3600)
- 2019(8018)
- 2018(7843)
- 2017(12706)
- 2016(7326)
- 2015(8128)
- 2014(7756)
- 2013(7309)
- 2012(6429)
- 2011(5929)
- 2010(5972)
- 2009(4952)
- 2008(4795)
- 2007(4437)
- 2006(3793)
- 2005(3271)
- 学科
- 济(23972)
- 经济(23961)
- 管理(16647)
- 业(14830)
- 企(11048)
- 企业(11048)
- 方法(9639)
- 农(8888)
- 数学(8356)
- 数学方法(8181)
- 中国(7902)
- 业经(7500)
- 理论(6864)
- 教育(6294)
- 教学(6219)
- 农业(6204)
- 学(5651)
- 地方(4824)
- 财(4561)
- 贸(4437)
- 贸易(4435)
- 易(4298)
- 制(4274)
- 环境(4242)
- 发(4089)
- 学法(4075)
- 教学法(4075)
- 产业(4066)
- 技术(3903)
- 划(3710)
- 机构
- 学院(98635)
- 大学(96159)
- 研究(34910)
- 济(34247)
- 管理(33776)
- 经济(33324)
- 理学(28982)
- 理学院(28615)
- 管理学(27983)
- 管理学院(27803)
- 中国(23904)
- 科学(22705)
- 京(20633)
- 农(20037)
- 业大(17433)
- 所(17317)
- 研究所(16028)
- 农业(15822)
- 江(15644)
- 中心(15555)
- 财(15208)
- 范(14754)
- 师范(14573)
- 技术(14357)
- 院(13399)
- 北京(12758)
- 州(12284)
- 财经(12085)
- 师范大学(11502)
- 省(11254)
- 基金
- 项目(70195)
- 科学(53768)
- 研究(53354)
- 基金(47194)
- 家(42455)
- 国家(42046)
- 科学基金(34606)
- 社会(31539)
- 社会科(29837)
- 社会科学(29828)
- 省(29641)
- 教育(26278)
- 划(25022)
- 基金项目(24767)
- 编号(22834)
- 自然(21318)
- 自然科(20792)
- 自然科学(20781)
- 自然科学基金(20396)
- 成果(18636)
- 资助(18044)
- 课题(17220)
- 重点(16926)
- 发(16203)
- 创(15568)
- 部(14639)
- 年(14555)
- 创新(14425)
- 项目编号(13579)
- 科研(13182)
共检索到1455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蔡迎春 张静蓓 虞晨琳 王健
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背景下,AI素养的出现对长期从事素养教育的高校图书馆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系统梳理国内外AI素养研究进展,从AI素养内涵、框架和实施路径方面展开全面探讨,以期为高校图书馆开展人工智能素养教育提供指导和借鉴。研究认为AI素养的出现起源于素养概念的进化和人工智能的催化。AI素养不仅是对技术的理解和应用,更是一种全面的、与时俱进的技能和知识体系,更应该将关注的视角转向AI素养对普通大众的重要性。研究通过引入KSAVE模型构建AI素养框架,覆盖知识、技能、态度、伦理、价值观五个关键领域。在此理论基础上,论述高校图书馆参与AI素养教育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通过辨析信息素养、数字素养、AI素养的异同,提出高校图书馆AI素养教育实施路径。建议从跨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能力构建与实践应用、道德觉醒与责任担当三个方面开展AI素养教育,为培养未来社会的责任感强、具有批判性思维的AI素养人才奠定坚实基础。表1。参考文献54。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郭亚军 寇旭颍 冯思倩 刘坤锋 徐瑞朝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广泛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对素养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逐渐常态化应用背景下,需要研究AI素养的新变化。文章通过追踪AI素养的发展历程,结合布鲁姆分类法,剖析其内涵特征,构建AI素养的评估标准,并分析AI素养与信息素养、数据素养评估标准之间的区别。研究发现:AI素养主要包括感知和理解AI、应用和分析AI以及评估和创造AI的能力。文章构建AI素养评估标准,在认知层面,强调对AI的意识和理解;在技能层面,掌握AI的知识和技能;在实践层面,关注AI的评估和创造。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夏苏迪 邓胜利 付少雄 赵海平
[目的/意义]算法社会的来临对个人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而算法素养则有助于增强个人与算法交互的能力,为个体提升算法认知和技能、应对算法社会风险、强化算法源头治理开辟了新的路径。鉴于现有研究中的概念局限,算法素养的内涵及要素有待进一步剖析。[研究设计/方法]基于“以人为核心AI”思想和当今聚焦个人发展的核心素养框架,立足多元主体视角界定算法素养的内涵及要素构成。[结论/发现]算法素养包括个体与算法交互的思维层面、态度层面和知识层面三个维度,且不同维度的构成要素因算法生产者、算法使用者和算法监管者等目标主体的改变而存在差异。未来可从理论研究、素养培育与算法治理三个方向深化算法素养的相关研究。[创新/价值]立足多元主体视角初步探索了算法素养的内涵,并针对算法生产者、算法使用者和算法监管者等多元主体提出了由思维、态度和知识层面组成的算法素养要素框架,为未来开展算法素养相关研究、加快全民算法素养提升、助力算法治理提供了清晰指引。
关键词:
算法素养 算法治理 数智时代 核心素养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夏苏迪 邓胜利 付少雄 赵海平
[目的/意义]算法社会的来临对个人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而算法素养则有助于增强个人与算法交互的能力,为个体提升算法认知和技能、应对算法社会风险、强化算法源头治理开辟了新的路径。鉴于现有研究中的概念局限,算法素养的内涵及要素有待进一步剖析。[研究设计/方法]基于“以人为核心AI”思想和当今聚焦个人发展的核心素养框架,立足多元主体视角界定算法素养的内涵及要素构成。[结论/发现]算法素养包括个体与算法交互的思维层面、态度层面和知识层面三个维度,且不同维度的构成要素因算法生产者、算法使用者和算法监管者等目标主体的改变而存在差异。未来可从理论研究、素养培育与算法治理三个方向深化算法素养的相关研究。[创新/价值]立足多元主体视角初步探索了算法素养的内涵,并针对算法生产者、算法使用者和算法监管者等多元主体提出了由思维、态度和知识层面组成的算法素养要素框架,为未来开展算法素养相关研究、加快全民算法素养提升、助力算法治理提供了清晰指引。
关键词:
算法素养 算法治理 数智时代 核心素养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黄如花 石乐怡 吴应强 陈添
[目的/意义]构建更具普适性、新颖性的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内容框架。[研究设计/方法]参考全球具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素养框架、国际组织报告、国际标准、多个先行国家(地区)的政策、我国的国家战略需求、雇主对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学术论文、全球知名企业动态和已开设的人工智能素养教育课程的内容,分析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内容框架的构成及其依据。[结论/发现]我国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内容框架由人工智能认知、人工智能技能、人工智能应用、人工智能伦理四大部分组成。[创新/价值]有别于国内同类成果主要依据学术论文析出的人工智能素养能力框架,整合多种来源的学术数据,构建出兼具可操作性与实践指导价值的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内容框架。
关键词:
人工智能素养 人工智能素养教育 教育内容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施雨 茆意宏
文章利用系统综述法,从人工智能素养的概念、框架及应用、教育3个方面对国内外人工智能素养研究文献进行系统研究。研究发现:人工智能素养是国内外学术研究关注的热点方向,但人工智能素养概念尚未形成共识;适用K12和大学生群体的人工智能素养框架与素养教育研究成果较多;人工智能素养研究处于初期阶段,人工智能素养应用工具尚未成熟,国内人工智能素养教育方案和方法需要继续摸索;建议持续推进人工智能素养基础理论研究,深化人工智能素养框架、丰富素养框架应用研究,加强多主体参与、跨学科协作的本土化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研究。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素养 教育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自波 张丽娟 白芳
厘清职业教育学生数字素养的内涵并构建其数字素养框架,对数字时代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依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及ASK模型,结合职教学生“身份”和“类型”特征,构建了一个包括数字知识、数字技能、数字态度3个一级维度、8个二级维度以及21个三级维度能力指标的职教学生数字素养框架,以期为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数字素养 职教学生 内涵 框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冯剑峰 姜浩哲 刘珈宏
人工智能能否在教育领域发挥变革性作用,关键就在于人工智能能否有效地与教育者和学习者实现有效的协同。对教师而言,有效的人机协同不仅要求其具备人工智能素养和数据素养,还要求其将二者进行有机融合,形成“数智素养”。面向人机协同的教师数智素养由基本数智知识与技能、高阶数智思维能力、数智信念与伦理三个维度构成。对上海市1017位中小学教师调查发现,当前教师面向人机协同的数智素养尚未达到比较理想的水平。教师面向人机协同的数智素养水平会受到任教学校类型的显著影响,而其部分维度则会受到教龄、职称和任教学科的显著影响。本研究据此提出如下优化路径:以夯实知识基础和重视思维培养为重点,推动教师数智素养的可持续发展;以提高高级职称教师和文科教师数智素养水平为着力点,以点带面实现教师群体素养水平的整体发展;以将数智素养内容融入教师教育课程为基点,促进人机协同时代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
人机协同 教师 数智素养 优化路径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李世瑾 顾小清 李睿 王欣苗
科学评估人工智能教育实践水平,是推进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然而尚未有研究对此作出明确回应。为考察我国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综合水平和差异表现,本研究采用指数评估这一创新范式,明晰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指数的内涵要点,设计测评框架,测度不同区域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指数。研究发现:1)我国不同区域的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指数水平从高到低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华中地区、华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2)从东部、中部到西部的省(市、自治区),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指数呈下降趋势;3)不同省(市、自治区)的人工智能教育发展子指数存在差异,且背景、投入、过程和产出等子指数共同制约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指数水平。本研究从区域、省(市、自治区)和子指数联动等层面,提出我国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实践路向:缩小区域差异,积极推进优质均衡的智能教育扩张模式;加强省市合作,努力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智能教育生态圈;协调子指数关系,切实优化动态发展的智能教育实践样态。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教育发展 指数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泉泉 魏铭 刘霞
科学素养是培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高素质国民的重要基础,是个人发展核心素养的关键成分。本文以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为指导,通过对科学素养内涵与结构的历史梳理及国际比较研究,提炼出核心素养视域下科学素养内涵的整体性、发展性、情境性、时代性等四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科学素养结构中理性思维、批判质疑能力、科学探究三大关键成分。在我国核心素养课程改革中,科学素养的培养应从系统把握科学素养内涵与结构入手,高度重视批判质疑能力的培养,积极寻求有效的科学探究教育模式,同时完善适合我国国情与文化的科学素养评价机制。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彭亮 徐文彬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需要发展一系列关键素养,这些素养以人类难以被人工智能超越的重要特质为基础,教师教学想象即其中之一。教学想象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时一种主动的意向和创造性的意识活动,此种意识活动存在于教学活动开展之前、之中和之后,它是教学活动得以产生、开展以及创新的保证。当前教师教学想象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偏执的教学经验固化了教师教学想象,教师主体性缺位导致教学想象退隐,以及迟钝的重要性感受掣肘了教师教学想象。基于此,需要通过“重返起点,反思教师珍视的经验”“增加欲求,提升教师重要性感受”“创新制度,释放教师的主体性”以及“利用技术,扩充教师的虚拟力量”等举措来促进教师教学想象更好地养成,以应对人工智能可能给教师这一职业带来的挑战。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刘英莉
人工智能时代算法的应用带来了信息传送的精准性、隐蔽性与定制性,对用户的素养培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分析算法素养概念、人工智能时代的用户算法素养模型知识结构内容基础上,结合人工智能时代用户存在的算法风险问题,从态度与意识、伦理与道德、算法知识与技能、思维能力、应用能力五个维度,搭建人工智能时代的用户算法素养结构模型,剖析其作用机理,进而提出培养用户算法素养的实施路径包含增强算法的认知、明晰算法素养框架内涵、构建层次化算法素养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算法生态等方面,将为全面适应与提升人工智能时代的用户素养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周圆林翰 宋乃庆
高中生媒介素养是高中生对媒介信息进行认知理解、辨别评估、创造应用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品格的综合表现,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以及完善学校教育管理和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研究基于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主要采用德尔菲方法,对全国20个省市的1,916名专家进行调研,构建了包括认知理解、辨别评估和创造应用3个一级维度以及感知认识、信息理解、辨别分析、评估验证、创造沟通和传播应用6个二级维度的测评框架,尝试为新时代开展高中生媒介素养测评提供更具操作性的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永钊 程扬 李丽军
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包括数字注意力素养、数字参与力素养、数字链接力素养、数字协作力素养。文章在分析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培育的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数智时代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培育的实践进路: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以及开展教师数字素养微认证;构建全覆盖、多形式、分层次的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培训体系;推进数字化转型生态系统建设;完善教师数字素养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培育保障机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黄文武 王建华
韧性思维嵌入数智时代大学治理的特定场域之中,为其在行动中通过“技术赋能”塑造韧性特质、推动韧性治理以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案。“韧性治理”和“治理韧性”二者之间有区别但又紧密联系,前者是一种治理的思维模式和实践方式,展现了治理行动及其过程的某种特征;后者更侧重于“韧性”,是治理行动的目标指向和结果表达。数智时代大学治理韧性的基本表现维度包括时空广度、结构适度、赋权深度、目标精度和价值温度等几个方面。实践中,大学韧性治理主要包括管理型领导到创业型领导的治理角色转变、以数智化技术为支撑的治理场景营造,以及以虚拟开放平台为载体的内外部资源与信息联动等方面。
关键词:
数智时代 韧性治理 治理韧性 治理场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