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73)
2023(11648)
2022(9720)
2021(9294)
2020(7717)
2019(17956)
2018(17736)
2017(32069)
2016(17068)
2015(19049)
2014(18650)
2013(17695)
2012(15706)
2011(13868)
2010(13728)
2009(12075)
2008(11698)
2007(10256)
2006(8649)
2005(7282)
作者
(43903)
(36829)
(36599)
(34658)
(23516)
(17325)
(16396)
(14344)
(14028)
(12864)
(12598)
(12277)
(11539)
(11400)
(11326)
(11048)
(11038)
(10854)
(10522)
(10492)
(8946)
(8768)
(8745)
(8411)
(8276)
(8120)
(8112)
(7995)
(7345)
(7220)
学科
管理(62586)
(61591)
经济(61534)
(57143)
(51900)
企业(51900)
方法(31955)
数学(26756)
数学方法(26363)
(19782)
技术(17938)
中国(16785)
业经(15704)
理论(15250)
(15147)
(13665)
财务(13618)
财务管理(13590)
企业财务(12931)
技术管理(12616)
(11996)
(11836)
(11324)
(10707)
(10550)
银行(10535)
农业(10218)
(10088)
地方(9949)
(9877)
机构
学院(225398)
大学(224795)
管理(96469)
(89864)
经济(87949)
理学(82793)
理学院(82014)
管理学(80789)
管理学院(80313)
研究(64647)
中国(50668)
(45380)
(43387)
科学(37878)
财经(34288)
(33790)
中心(32123)
(31372)
业大(30522)
(29142)
(28845)
(28564)
师范(28273)
经济学(27558)
北京(27417)
(26712)
研究所(26269)
财经大学(25891)
商学(25773)
技术(25599)
基金
项目(157186)
科学(126386)
研究(119009)
基金(114371)
(98016)
国家(97163)
科学基金(86484)
社会(76115)
社会科(72227)
社会科学(72210)
(63461)
基金项目(61017)
教育(57582)
自然(55447)
自然科(54271)
自然科学(54260)
自然科学基金(53307)
(52462)
编号(48074)
资助(44980)
(38989)
成果(37404)
创新(35467)
重点(35384)
(35005)
课题(33310)
(32991)
国家社会(31554)
教育部(31126)
大学(30625)
期刊
(94447)
经济(94447)
研究(62428)
中国(47424)
管理(41052)
(36898)
教育(32718)
学报(29522)
科学(29506)
技术(25115)
(24456)
大学(24404)
学学(22718)
(18400)
金融(18400)
财经(17400)
农业(16829)
业经(15292)
(15088)
经济研究(14167)
科技(12638)
技术经济(12309)
问题(11524)
(11349)
财会(11142)
图书(10483)
职业(10476)
会计(10363)
现代(10155)
理论(10155)
共检索到3277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贺威姿   易红郡  
数智技术的创新与迭代需要拔尖创新人才作为支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适应数智时代的发展与要求。量子管理视阈下的数智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培育需协调好三种关系:人才素质的内在属性与外在要求、管理模式的客观性与建构性及管理思想的分野与契合的关系。数智技术供给与量子管理理论的融合运用是拔尖创新人才培育的实践理路。具体表现为:锚定“量子自我+数智公民”培育目标,锻造“量子组织+数智调控”培育结构,形塑“量子系统+数智系统”培育生态,营造“量子社会+数智空间”培育社区。高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育实践中既要承认量子管理范式的建构性责任,也要尊重科层管理范式的客观性事实,达成量子管理与科层管理的二元统一。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晓红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已经站在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新的历史起点上。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等学校乘势而上,跨越发展,将再一次面临着全面进步和提高的良好机遇。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论述了科教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秀彦  李娟  陈佳楠  罗琼  
北京工业大学通过十多年的实践探索,在"激励创新、寓教于研"的理念指导下,通过政策引导、基地建设、活动搭台、典型示范等一系列优化学术软环境的举措,构建了一个以科学精神为灵魂,以基地建设、激励机制和基金资助为手段的全方位、立体化的研究生科技创新实践教育体系,为地方高校培育拔尖创新人才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钟秉林   陈枫   王新凤  
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关键是扎根中国本土经验。改革开放以来,在教育主管部门主导下,我国高校、科研院所、中小学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实践经验。基于本土经验构建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理论框架和知识体系,需要厘清拔尖创新人才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在中高考制度基础上明确拔尖创新人才选拔的工具与方法,完善包括专门的课程、教师、科研、组织与制度在内的培养体系和支持系统,构建涵盖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全过程的多阶段、动态性、长周期的评价机制,确保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效率和培养质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高晓明  
近年来,"拔尖创新人才"一词频频出现,但人们对其意义并未达成一致的理解和认同。笔者以为拔尖创新人才意指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富于个性和突破的时代中,在各行各业那些试图通过变革来引领发展,从而为整个社会经济的顺利转型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物,精深的专业造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勇于批判和变革的勇气应作为其基本的素质特征。只有抛开人才培养的功利性,从培养一个真正的"人"开始,大批的拔尖创新人才才能不断涌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钱宇光  
高等学校拔尖创新人才成长固然应遵循一般性人才成长的普遍性规律,同时,还应该具有其特殊的成长轨迹,可将其概括为个性彰显、自主积聚、不竭创新、责任促动。拔尖创新人才的发现、培养和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教务管理部门作为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关键部门,必须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宽松环境以及一系列完善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通过不断创新高校教务管理模式和增强教务管理部门的服务意识,促进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谢华永  陈芷  王宗元  
文章分析了高职教学管理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提出研究制定人才选拔制度和方法、量身定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教学管理视角下高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并指出高职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发现和挖掘具有拔尖创新潜质人才等需要关注的问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瞿振元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九五"、"十五"期间的大改革、大建设、大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发展如何更好地适应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发展目标的总要求,切实将发展的重点转移到内涵发展的轨道上来,促进教育质量的大提升,实现高等教育的新跨越,使我国高等教育大国稳步迈向高等教育强国,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奠定更加稳固的教育基石。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曾庆玉  姚梅林  
适应性专长兼具知识和创新的双重成分,与常规专长存在质的不同,突出表现在生成性重构、理论驱动和灵活调控等方面。它是拔尖创新人才应具有的核心特征。当前应树立培养适应性专长的教育目标观,知识和创新并重;加强多学科交融,推进"自主、合作、探究"教学,为适应性专长的形成奠定深厚根基;改革评价方式,构建"为未来做准备"的评价体系,为适应性专长的形成提供正确导航。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邱学青  李正  
本科生科研是本科生在教师指导下实施的对学科领域具有原创的或创新性贡献的探究与调查活动。实践证明,本科生科研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叶之红  
综观世界教育领域,有关精英人才教育的实验和探索,始终没有停息过,21世纪以来,更多国家普遍采取了支持精英人才教育的政策、计划、投资支持和立法保护。在中国教育历史长河中,有关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源远流长,而当前,通过精英教育完善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教育,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选择。为此,在学校教育领域,要深入研究有关智能潜力的测试甄别、特别课程设置及培养模式、非智力因素等综合素质的培养途径及评价标准,切实提高有关试验探索的质量和水平。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顾秉林  
德才兼备是人才的基本要求.首重德育是教育的基本准则,做好德育工作是大学承担历史使命、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高度重视德育及其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作用。对于促进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彭芝  
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中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需要具备长远的眼光、发现的眼光、全面的眼光,需要处理好办学思想和体制机制中无为和有为的关系、整体适应和局部突破的关系。旗帜鲜明、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时代选择。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立芬  
为探讨大学与中学的创新人才培养,促进国内优质大学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和高中素质教育之间的相互衔接,第五届著名大学中学校长峰会在文化源远流长的正定古城、在古色古香的正定中学开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的共同使命。《中国髙等教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守攻  
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需要强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作为首批经国务院批准的学位授予单位之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是我国林业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作为林业科研领域的国家队,本院在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