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08)
2023(4119)
2022(3360)
2021(3271)
2020(2647)
2019(5983)
2018(6102)
2017(9704)
2016(5520)
2015(6288)
2014(6519)
2013(5836)
2012(5544)
2011(5158)
2010(5226)
2009(4614)
2008(4461)
2007(4342)
2006(3735)
2005(3340)
作者
(17027)
(14032)
(13930)
(13284)
(8843)
(6536)
(6408)
(5562)
(5395)
(5064)
(4837)
(4745)
(4597)
(4494)
(4484)
(4198)
(4194)
(4170)
(4127)
(3902)
(3713)
(3488)
(3467)
(3258)
(3244)
(3176)
(3150)
(3000)
(2994)
(2925)
学科
(15228)
经济(15200)
管理(14011)
(10389)
(8693)
企业(8693)
(7440)
中国(6741)
(5748)
理论(5448)
(5331)
教育(5113)
(5056)
方法(4744)
(4602)
业经(3993)
(3972)
银行(3952)
(3851)
教学(3795)
(3722)
(3709)
金融(3702)
数学(3570)
地方(3523)
数学方法(3389)
工作(3298)
体制(3142)
农业(2943)
(2772)
机构
大学(74950)
学院(74153)
研究(28706)
管理(24660)
(22861)
经济(22075)
中国(20981)
理学(19917)
理学院(19618)
科学(19171)
管理学(19077)
管理学院(18922)
(17342)
(15516)
(15161)
研究所(13815)
中心(12991)
(12828)
(12530)
业大(12352)
农业(12296)
(11842)
技术(11780)
师范(11658)
(10934)
北京(10838)
(10186)
(9940)
师范大学(9198)
财经(9071)
基金
项目(49255)
研究(37944)
科学(37093)
基金(32257)
(28991)
国家(28700)
科学基金(23208)
社会(21242)
(20774)
社会科(19911)
社会科学(19905)
教育(18147)
编号(17606)
(17425)
基金项目(16355)
成果(16227)
自然(14055)
自然科(13731)
自然科学(13721)
自然科学基金(13447)
课题(12825)
资助(12780)
重点(11476)
项目编号(11192)
(10869)
(10744)
(10655)
(10231)
(9796)
创新(9544)
期刊
(29011)
经济(29011)
研究(22565)
中国(20852)
教育(16387)
学报(16096)
(14565)
科学(11826)
大学(11532)
学学(10401)
(10341)
农业(9685)
管理(9154)
图书(7910)
技术(7172)
情报(6283)
(6229)
金融(6229)
业经(5518)
书馆(5065)
图书馆(5065)
职业(4996)
(4919)
经济研究(4647)
(4581)
业大(4384)
财经(4371)
理论(4307)
(4228)
论坛(4228)
共检索到1225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知津  
[目的/意义]在一级学科更名的转型期,为了持续推进我国情报学研究的守正与创新,需要重新构建数智时代情报学学科体系,以便服务于总体国家安全战略和发展战略。[方法/过程]以转型前后的情报学研究生教育为出发点,理解数智时代的特征和“三大体系”的内涵。探讨国际情报学和中国情报学的起源,梳理我国情报学的英文范式和中文范式,将信息链原有的线性结构改造成环形结构,提出情报学的“信息·情报一体化范式”。辨析几个容易混淆的关键英文术语,澄清某些模糊认识。回顾我国情报学学科体系研究的几种观点,构建数智时代情报学学科体系。[结果/结论]划分出广义情报学和狭义情报学,以便恰当处理军用情报学和民用情报学的关系。明确了英文语境下Information Science与中文语境下“情报学”的异同。一体化范式在一定程度上融合了Information范式与Intelligence范式。重新构建的分层式同心圆形结构的情报学学科体系,较为完整地体现数智时代情报学学科体系的全貌。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知津  张桂玲  
With a description of the concepts of information science in the pre-network era and in the network era,this article sets forth the basic principles on which to construct the disciplinary system of information science in the network era.It also discusses the main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艳  赵新力  齐中英  
本文对钱学森的情报思想进行了归纳总结,认为其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提出了情报的定义,二是勾画出了情报学的层次结构,三是提出了情报研究的理论基础。针对我国情报学发展的困境,作者提出了以钱学森情报思想为指导对我国情报学进行学科体系重构的设想,认为从情报概念入手,科学地界定情报学的学科归属和范围,夯实情报学理论基础,是进行情报学学科体系重构的根本途径。最后,作者对学科体系重构后的情报学教育提出了一些看法。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肖勇  
本文针对情报学在其发展过程中随着与其他众多学科的交叉融合而所形成的涉及面很广的"大学科结构",尝试提出一种学科结构解析新观点,即认为当代中国情报学所业已形成的"三大研究范式",事实上其本身也就构成为一种新的"学科体系",以其为支点,在其外围则相应地搭建起了当代中国情报学的"学科群体系"。该"学科群体系"又进一步细分为核心学科领域、支撑学科领域、应用学科领域三大板块。其中,当代中国情报学核心学科领域是由情报研究/信息分析、知识服务、以"知识激活"为核心的智能理论、以"决策需求-知识激活-谋划策略"为导向的决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文勇  邱石  
情报学学科是否具有独立的学科地位,并不取决于它的学科性质和学科体系,而是由它无以替代的"功能"所决定。情报学是否具有存在和独立的必要,不在于它是否具有明确的学科性质,也不在于它是否具有完善的统一体系,而重在自身学科功能的有效实现。满足情报学实践需要、有效发挥学科功能,乃是情报学学科地位的独立原点。情报学也正是承担了"解决人类知识困境——认识知识体(世界)"和"指导知识利用——改造知识世界"的两大基本职能,才被赋予其必须存在的生命根基,彰显出其独立学科地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王知津  李赞梅  周鹏  
以二十年来国内有关情报学学科体系研究文献为考察对象,先按类型简要阐述我国情报学学科体系研究,再分析我国情报学学科体系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发展脉络,进而构建我国情报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框架,最后指出我国情报学学科体系研究存在的几个问题,希望能够引起情报学界对情报学学科体系建设的重视。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晓蔚  李树青  
[目的/意义]对新环境下我国情报学学科体系进行优化设计探讨,根据新环境进行相应调整,有利于该学科更好地发展。[方法/过程]从考察环境的新变化入手,清醒认识国家安全受重视程度的日益提升和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入,对情报学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带来的直接且深刻的影响,正确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对情报学研究的主导作用,积极面对先进信息技术给情报工作和情报学学科带来的挑战,进行学科体系优化设计。[结果/结论]通过调整,情报学学科体系力求与新环境相适应;经过优化,学科体系中的分支学科群更为合理,应包括:凸显总体国家安全观主导作用的情报史论学科群,服务于国家发展与安全和主动接纳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的情报应用学科群,与大数据思维和先进技术对接的情报学研究方法学科群及情报学其他学科群。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晓蔚  李树青  
[目的/意义]对新环境下我国情报学学科体系进行优化设计探讨,根据新环境进行相应调整,有利于该学科更好地发展。[方法/过程]从考察环境的新变化入手,清醒认识国家安全受重视程度的日益提升和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入,对情报学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带来的直接且深刻的影响,正确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对情报学研究的主导作用,积极面对先进信息技术给情报工作和情报学学科带来的挑战,进行学科体系优化设计。[结果/结论]通过调整,情报学学科体系力求与新环境相适应;经过优化,学科体系中的分支学科群更为合理,应包括:凸显总体国家安全观主导作用的情报史论学科群,服务于国家发展与安全和主动接纳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的情报应用学科群,与大数据思维和先进技术对接的情报学研究方法学科群及情报学其他学科群。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秦泽家  
[目的/意义]“云智大物移”技术驱动了医疗健康保障体系的数字化和智慧化转型,已有学者关注到了在此背景下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问题。但是对这个问题缺少系统性和完备性的分析框架。[方法/过程]基于生命历程理论和健康风险累积理论,探索数智赋能如何实现情报协同和服务协同,并利用微服务架构分析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路径,最后以黑龙江智慧医疗平台为案例进行剖析。[结果/结论]通过数智赋能实现情报协同,进而对服务要素和流程进行整合和优化,建立智能感知、动态适应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研究成果为建立全民共享、全生命周期覆盖的健康服务体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提供了理论基础。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苏新宁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建立中国特色情报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情报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发展变化规律和趋势,指出:学科体系从面向科技情报逐渐转为面向社会科学、农业、医学、军事、安全等领域;学术体系从关注科技文献、文献交流规律的研究逐步拓展到关注信息资源、数据资源、知识资源的采集、组织、处理、检索、服务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话语体系从科技发展、文献工作扩大到资源建设以及各领域的信息化建设,继而逐渐拓展到面向国家战略的情报话语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大情报观下的情报学学科体系,分析守正与拓展视角下的情报学学术体系,强调情报学话语体系中的核心话语领域和核心话语权。研究认为,中国特色情报学一定要能够发情报思想之声、在国家战略中展现情报之魂、落实情报决策支持之力,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不负时代,在国家安全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参考文献30。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高蕴梅   孙金娟  
智慧馆员需要具有什么能力和如何培养,对数智时代的图书馆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文章在产出导向教育理论和胜任力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智慧馆员能力需求、培养和评价框架体系,并通过德尔菲法修订完善。首先,采用文献内容和计量分析法提取智慧图书馆的业务需求,结合国家社会需求,提出了智慧馆员的培养目标。其次,从知识和技术技能、社会技能、品质道德、素养思维4个维度把培养目标分解为9个可度量的智慧馆员胜任力指标体系。最后,为了确保全覆盖和评估,构建了课程体系与指标体系的关联矩阵,制定了指标度量评价量规和智慧馆员队伍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郑金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新时代中国特色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成为摆在教育理论研究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十年来,这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的根本遵循;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作为教育学学科体系基础学科的地位日益凸显;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在历史回顾和总结反思中得到发展;重大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为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注入了强大活力;教育史、家庭教育学等“冷门学科”得到深化研究,一批新兴学科崭露头角。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尚未实现学科自立,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主体性原创性不足,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缺乏“大教育”视野,学科体系构建的内外部逻辑关系有待理顺,交叉学科发展缓慢、回应现实关切不够。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未来发展正呈现出持续深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研究的思想引领、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教育学学科体系总体布局的实践导向、在学科分类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学科间的融通与融合的“大学科”意识、培树一批教育领域的战略型研究人才的学科队伍建设、加强教育学学科体系基础理论研究的思维水平深化等态势。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吴慰慈  张久珍  
本文探讨信息技术革命对图书馆学情报学学科体系产生的影响。文章从图书馆学情报学学科体系的成长与发展 ,图书馆学情报学学科体系的变革与转型 ,信息管理学科群的整合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并指出信息技术革命影响下图书馆学情报学学科体系的变革趋势与发展方向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谭晓  靳晓宏  
[目的/意义]数智时代下,新信息技术的出现,新社会需求的产生,以及社会组织体制的变革等,都会导致情报流程的嬗变。重建现代化情报流程,将数据提炼为情报,再将情报转化为目标问题的应对策略从而实现情报为决策服务的使命,是数智环境下情报工作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方法/过程]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环境促进了情报流程的变革,也使情报工作呈现出新的特征:多源数据计算成为情报新趋势;即时情报响应满足决策新需求;破解信息迷雾辨识博弈新环境;探索场景驱动催生情报新感知等,在此基础上将情报工作归纳为三种类型,并对其新内涵进行阐述。[结果/结论]为适应新环境下情报工作需求、情报工作特征所对应的三类基本情报工作类型和任务,构建适合数智时代的现代化情报流程模型,将数智时代情报工作关联的情报流程描述为需求分析和明确、情报感知和获取、知识发现和研判、情报转化和传播、情报评价和反馈5个阶段,并列举各子流程对应各环节的实现要素。数智时代对情报流程的重塑,有助于情报工作更好地承担起科学技术的引领任务,更好地为构建智能决策情报体系服务。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张海涛   张鑫蕊   张春龙   栾宇  
[目的/意义]数智化时代背景下,更要求情报学学科融入新时代,积极探索数智化人才培育路径。[研究设计/方法]从认知到应用全方位策划“情报学+”数智化人才的培育理路,明晰育人体系,重点描述人才核心素养模型的搭建以及对人才培育路径的思考,展现情报学育人的本土化、特色化、智慧化。[结论/发现]情报学学科未来应致力于培育服务新时代各工作领域和研究情境的复合应用型情报学人才,不断探索更完整的人才培育闭环。[创新/价值]以中国哲学思想赋能新时代情报人才培育的理论遵循和实践路径,体现哲学思想现实价值的同时,为情报学学科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