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88)
- 2023(5421)
- 2022(3825)
- 2021(3770)
- 2020(2919)
- 2019(6677)
- 2018(6652)
- 2017(11333)
- 2016(6488)
- 2015(7678)
- 2014(7464)
- 2013(6579)
- 2012(5846)
- 2011(5298)
- 2010(5588)
- 2009(4745)
- 2008(4707)
- 2007(4247)
- 2006(3885)
- 2005(3463)
- 学科
- 管理(17584)
- 济(17363)
- 经济(17338)
- 业(15155)
- 企(13475)
- 企业(13475)
- 中国(8174)
- 教育(7590)
- 业经(6752)
- 理论(6260)
- 教学(6224)
- 农(6182)
- 制(5691)
- 财(5353)
- 方法(4944)
- 工作(4276)
- 体(4192)
- 银(3780)
- 银行(3778)
- 农业(3678)
- 地方(3660)
- 学法(3646)
- 教学法(3646)
- 务(3610)
- 数学(3608)
- 财务(3596)
- 行(3592)
- 产业(3590)
- 财务管理(3587)
- 贸(3523)
- 机构
- 大学(82684)
- 学院(80414)
- 管理(28413)
- 济(25986)
- 研究(25572)
- 经济(25175)
- 理学(23903)
- 理学院(23617)
- 管理学(23043)
- 管理学院(22901)
- 中国(18911)
- 京(17669)
- 科学(14164)
- 范(14089)
- 财(14002)
- 师范(13994)
- 江(13135)
- 中心(11888)
- 教育(11817)
- 北京(11426)
- 所(11290)
- 师范大学(10891)
- 州(10691)
- 财经(10570)
- 技术(10364)
- 研究所(9995)
- 院(9903)
- 农(9627)
- 经(9561)
- 业大(9515)
- 基金
- 项目(50810)
- 研究(43438)
- 科学(39548)
- 基金(33070)
- 家(27580)
- 国家(27265)
- 社会(25987)
- 社会科(24349)
- 社会科学(24336)
- 科学基金(23483)
- 教育(22636)
- 省(21389)
- 编号(19979)
- 成果(18065)
- 划(17773)
- 基金项目(16711)
- 课题(15044)
- 年(13187)
- 自然(12756)
- 资助(12562)
- 项目编号(12500)
- 自然科(12437)
- 自然科学(12436)
- 大学(12295)
- 自然科学基金(12176)
- 重点(11952)
- 创(11751)
- 规划(11358)
- 性(11328)
- 发(11038)
共检索到1300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立保
数智时代是摆在全世界面前的新起点。这不仅是一场认知与思维的革命,更是一场脱胎换骨的系统变革与能力升级。2021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一种新的教育社会契约》报告中指出,数字技术具有巨大的变革潜力,但我们尚未研究清楚如何发挥其潜能。数字技术引起的新变化将给教育带来重大影响,数智时代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颠覆性数字技术变革将推动大学治理的范式转换。在范式转换过程中,我们既要依据大学发展自身规律重新审视已有的大学治理模式,明确需要坚持的核心价值,也要推动大学治理不断创新以适应数智时代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
大学治理 大学治理体系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胡剑光 辛星 张奎
数字与人文的结合从学科上代表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统一,从研究内容上是技术与人文的统一,从方法论上是定量与定性的统一。学科交叉、创新思维的研究范式,对大学图书馆数智化转型具有示范借鉴意义。从馆藏布局、时空管理、资源建设、知识挖掘与利用、技术支持和知识服务人员等六个方面,详细阐述转型需要应对的挑战,以及数字人文理念带给大学图书馆发展的启示。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金波 杨鹏
数智时代,在数据赋能和技术赋能双重催化下,档案管理对象进一步向档案数据延伸,档案管理模式向数据化、智慧化方向拓展,学科对象的变化必然引发学科理论知识体系的重组再造,档案学学科范式亟待重塑。本文立足数智化浪潮,结合档案事业发展态势,探索构建档案学学科范式演化矩阵,将档案学理论发展与档案业务实践置于多元立体的时空范围与生态格局中。当前,档案学学科范式正由传统档案文件史料范式、主流档案信息资源范式向前沿档案数据智能范式运动转化。聚焦档案学理论创新发展与档案事业数智化转型升级,从价值观“思维意象”、问题域“情境现象”、方法论“场景具象”、理论树“生态景象”、共同体“文明形象”等层面系统缔构档案数据智能范式新图景,塑造与数智时代相适配的档案学学科理论体系与知识创新体系。图2。参考文献36。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崔清泉 丁燕
数字技术推动了企业从工业化到数智化的根本性转变。一方面,生存与发展驱动要素的更新迭代促进了企业运营范式的深度变革,由此引致了组织、价值、流程等体系的重构;另一方面,运营范式重构突破了传统企业的边界和路径依赖,一系列严重的社会责任问题不断涌现,进而对数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演化产生了影响。
关键词:
数智化 运营范式重构 社会责任演化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宝存 杨尊伟
大数据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将引发科学研究范式的转变。在大数据时代,科学研究具有全样本性、注重效率、注重因果和相关的复杂性等特征。传统的比较教育研究范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型势在必行。中国比较教育研究不仅要深度挖掘现有的教育数据资源,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收集数据资料,确立清晰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而且要重视理论创新和对知识的原创性贡献。
关键词:
比较教育 研究范式 大数据 转型路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毛亚庆 王树涛
大学对知识范式的转型能否及时作出制度上的调整,直接关系到大学能否得到社会的肯定并由此引发大学发展的兴盛与衰亡。神话知识向形而上学知识的转型引起了知识的极大增进,推动了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形而上学知识向科学知识的转型,因大学对科学知识的漠视,使得大学的发展陷入危机,而对于科学知识范式的重新拥抱又使得大学发展回归繁荣。当前,我们正处于科学知识向后现代知识的转型过程中,这种转型同样要求大学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对知识的生产和传授适时作出制度上的调整。
关键词:
知识范式 转型 高等教育 大学发展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晔 周娜 李辉
数智时代大学治理模式应从科层封闭走向开源开放。开放是大学天然的价值追求。传统的开放多从政治维度考量大学的公平公正,数智时代的开源开放注重从生产维度强调以开放促知识生产、发现和创新。开源开放的大学数字治理内涵有三:治理议题扩大化,权力分配与促进开放并重;治理主体多元化,多方协同、主次依时而变;治理逻辑共享透明,基于数据运行的大学数字生态系统决定。我国大学数字治理建设应强化数据意识,构建数据中台;秉持开放共享,重构产学研系统;聚焦开放创新,广泛参与社会建设。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黄文武 王建华
韧性思维嵌入数智时代大学治理的特定场域之中,为其在行动中通过“技术赋能”塑造韧性特质、推动韧性治理以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案。“韧性治理”和“治理韧性”二者之间有区别但又紧密联系,前者是一种治理的思维模式和实践方式,展现了治理行动及其过程的某种特征;后者更侧重于“韧性”,是治理行动的目标指向和结果表达。数智时代大学治理韧性的基本表现维度包括时空广度、结构适度、赋权深度、目标精度和价值温度等几个方面。实践中,大学韧性治理主要包括管理型领导到创业型领导的治理角色转变、以数智化技术为支撑的治理场景营造,以及以虚拟开放平台为载体的内外部资源与信息联动等方面。
关键词:
数智时代 韧性治理 治理韧性 治理场景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宏宝
提供有效的知识供给以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所涉及的政策研究过程并最终影响决策是高校智库的职责。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高校智库知识供给范式观察,其实质上是一种偏重于"规模扩张"的知识供给范式,并藉此实现了赶超式发展,很好地实现了建设智库大国的使命和任务。从高校智库知识供给体系内外部发展条件上观察,以数量为核心的"规模扩张"发展已经难以为继,高校智库知识供给范式应向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提升"供给范式转型,立足中国特色实践,推进知识供给侧改革,围绕问题和政策源流,激发知识生产要素活力,形成恪守自身传统和价值的政策学派
关键词:
高校智库 知识供给 范式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本刊评论员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以下简称CSPON)正是自然资源部提出的一项推进国土空间治理“数智化”转型的系统工程。2023年9月,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了《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2023—2027年)》,对CSPON建设的目标、任务等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建立“业务联动网络、信息系统网络、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蔡宝来
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悖谬"、学科中心"抑或"问题解决"的困惑、科学抑或人文的两难境地、教学理论"翻新"与课堂问题"依旧"的尴尬,是我国教学论研究范式转型的时代境遇。因应中国教学论的历史发展,可以把教学论范式发展概括为"范式适应"与"范式变革"阶段。据此,教学论研究范式转型的逻辑路向是:确立研究范式—研究重心转向—重大课题预设—实现知识创新。
关键词:
教学论研究 范式转型 范式适应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胡友峰
电子媒介时代审美范式发生了从"形象"向"拟像"的转型,导致了文学的异变。这种异变主要表现在文学形态从"读"转向了"看",文学功能从"文学性"转向"娱乐性",文学趣味从"精神性"转向"世俗性",文学理想从"审美救世"转向"娱乐消费"。这种异变引发了文学审美空间的变化。电子媒介时代文学走出异变的途径在于:摆脱媒介的形式偏好,面向文学的实践召唤;恢复文学的想象和形而上学功能;呼唤一种"尊灵魂"的文学创作原则。
关键词:
电子媒介 审美范式 转型 文学镜像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友良
存在文化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印记与标志,是社会生成演进的源泉与推力。存在文化具有静态固化与动态可塑的双重属性,既是一定时期个体、家庭、社群、民族和国家固有的标识性文化,又是个体文化或群体文化之间的主次交替或强弱转化的迭代发展文化,新旧存在文化之间的独立与统一、碰撞与整合的对话关系构成存在文化传播机制。原始存在文化传播面临与算法化视频传播深度融合的范式转型,大众存在文化传播面临与分布式网络文化传播协同发展的范式转型,新旧存在文化正朝着全媒体纵深发展范式转向。存在文化传播的时代价值在于原始要素与现代要素、大众要素与分众要素的有机融合,传播者与受众、线性思维与非线性思维的叠加复合以及理性资讯、感性关系信息和算法场景信息的交互混搭。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友良
存在文化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印记与标志,是社会生成演进的源泉与推力。存在文化具有静态固化与动态可塑的双重属性,既是一定时期个体、家庭、社群、民族和国家固有的标识性文化,又是个体文化或群体文化之间的主次交替或强弱转化的迭代发展文化,新旧存在文化之间的独立与统一、碰撞与整合的对话关系构成存在文化传播机制。原始存在文化传播面临与算法化视频传播深度融合的范式转型,大众存在文化传播面临与分布式网络文化传播协同发展的范式转型,新旧存在文化正朝着全媒体纵深发展范式转向。存在文化传播的时代价值在于原始要素与现代要素、大众要素与分众要素的有机融合,传播者与受众、线性思维与非线性思维的叠加复合以及理性资讯、感性关系信息和算法场景信息的交互混搭。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何云婷
后税费时代的国家体制从汲取型向给予型转变,表现为对乡村公共资源输入的政策调整,资源输入后的乡村基层治理有效性引发学界广泛关注。主流研究从乡村精英这一主体分析视角来探究后税费时代乡村基层治理困境,经历了从单一主体到多元主体再复归单一中心的主体拓展格局,存在治理主体分析的去道德化、治理主体研究叙事的宏观化、治理主体研究场域的“国家回嵌”的三维变化。随着“治理规则”研究议题的引入与扩张,以治理规则为切入点来把握乡村基层治理样态成为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一个新的研究范式嬗变由此凸显:从“主体分析”到“规则研究”。后税费时代乡村基层治理研究从“主体分析”演变历程切入,进而探讨“规则研究”的兴起及其与“主体分析”存在的逻辑差异。
关键词:
资源输入 乡村治理 主体分析 规则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