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78)
2023(15215)
2022(12313)
2021(11233)
2020(9509)
2019(21074)
2018(20662)
2017(39582)
2016(21294)
2015(23515)
2014(23088)
2013(22178)
2012(19733)
2011(17190)
2010(16634)
2009(14926)
2008(14268)
2007(12198)
2006(10532)
2005(9064)
作者
(58546)
(49130)
(48913)
(46470)
(30958)
(23407)
(22078)
(19275)
(18741)
(16987)
(16741)
(16345)
(15449)
(15274)
(15123)
(14862)
(14710)
(14690)
(14171)
(13991)
(11963)
(11961)
(11821)
(11330)
(11217)
(10972)
(10589)
(10529)
(9773)
(9702)
学科
(82899)
经济(82780)
管理(62461)
(59151)
(47531)
企业(47531)
方法(39640)
数学(35556)
数学方法(35082)
(25037)
(24418)
中国(23608)
业经(19547)
(17768)
农业(16444)
(15381)
(15249)
贸易(15238)
(14896)
地方(14647)
(14304)
(14279)
银行(14265)
财务(14232)
财务管理(14200)
(13513)
企业财务(13497)
技术(13146)
(12767)
金融(12766)
机构
大学(288076)
学院(286037)
(119093)
经济(116965)
管理(114249)
理学(100253)
理学院(99247)
管理学(97422)
管理学院(96905)
研究(92504)
中国(71000)
(58845)
科学(57086)
(54470)
(50369)
业大(45882)
中心(44762)
(44519)
财经(44041)
(41036)
研究所(40901)
(40449)
农业(39595)
经济学(37698)
北京(35635)
(35156)
师范(34679)
经济学院(34285)
(33949)
财经大学(33073)
基金
项目(207724)
科学(164989)
基金(154827)
研究(146767)
(137252)
国家(136148)
科学基金(117605)
社会(97108)
社会科(92175)
社会科学(92153)
基金项目(82095)
(79637)
自然(77102)
自然科(75449)
自然科学(75427)
自然科学基金(74088)
(67906)
教育(67025)
资助(61399)
编号(57228)
重点(46795)
(45780)
成果(44579)
(43858)
(43520)
国家社会(42001)
创新(41128)
科研(40895)
教育部(39610)
人文(38530)
期刊
(119261)
经济(119261)
研究(76288)
中国(52596)
学报(48646)
(45107)
科学(43627)
(42400)
管理(41228)
大学(37678)
学学(35825)
农业(30130)
(25836)
金融(25836)
教育(24599)
技术(23906)
财经(21505)
业经(20260)
经济研究(19952)
(18470)
问题(16448)
(16308)
(14575)
统计(13938)
科技(13720)
(13135)
技术经济(13076)
理论(13033)
图书(12657)
业大(12580)
共检索到4049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云   柏培文  
数智化与双循环参与度、收入差距具有怎样的内在联系?本文选用2012年、2015年、2017年中国碳核算数据库(CEADs)的区域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研究发现:其一,从产品市场一体化、要素市场一体化以及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视角,数智化推动了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其二,数智化通过引致上下游价值链产品与要素市场融合,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进而畅通双循环。其三,数智化主要提升了省际间全球与国内价值链下游参与度,而下游参与度的提升效应与行业本身的价值链位置无直接关联,且主要改善了“以最终产品形式流出”的国内大循环,地理区位的联动效应仅促进了“东部—东部”省份内部的国内大循环以及东部省份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其四,双循环背景下,数智化使得“省份—行业—往来省份”相对收入差距下降得更多,在不同经济结构、市场结构与制度环境下具有差异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钱龙  叶俊焘  
基于1999—2013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从生产要素市场化视角出发,重点探索了金融(资本)、劳动力和土地的市场化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全国层面,金融市场化水平提升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市场化的作用不明显,土地市场化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2)分时段和分区域的差异化分析表明,3种要素的市场化在1999—2007和2008—2013这2个时段的影响存在时段差异性、对东部和中西部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3)进一步的机理分析发现,金融市场化和劳动力市场化水平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鑫  
首先对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的历史演变进行了回顾,然后利用中国31个省份13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市场化改革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市场化改革对中国城乡收入比率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在市场化改革的五个方面中,主要是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积极作用,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发育、市场中介组织的发展及法治环境的改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不具有统计显著性;估计结果还显示,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二元经济结构强度的降低均有利于缩小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贸易依存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田柳  周云波  
使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考察了城镇居民2007年、2008年和2013年行业工资差距的变动趋势和特征,并着重检验了2007年行业技术因素在行业工资差距中所起的作用。主要结论有两点:首先,通过测度微观层面行业工资差距,发现在控制了能表示个体特征、工作特征的变量后,行业工资差距依然存在,这与针对其他国家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其次,行业技术水平对我国城镇地区劳动者的行业工资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尤其是对国有制单位、城镇本地居民和小规模企业从业人员的效应更加明显,这说明行业的技术特征可以解释部分的行业工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钧霆  王子睿  佟继英  
使用CEPII中BACI-HS02微观贸易数据库,运用"质量-调整"价格法测算了中国行业层面的出口产品质量。并选取2007~2016年制造业22个细分行业的相关数据,借助OLS法以及差分GMM模型,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了出口产品质量对工薪差距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对工薪差距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将通过技能溢价机制和利润分享机制扩大工薪差距,劳动生产率和外商直接投资对扩大工薪差距也具有显著影响。技术进步和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质量对工薪差距的影响具有明显的调节效应,其中技术进步具有正向调节效应,外商直接投资则具有负向调节效应。稳健性检验表明了估计结果的可靠性。为缩小工薪差距,政府应加大对低技能劳动力群体的人力资本投资,同时企业应增加对低技能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力度,提高低技能劳动力的技能水平。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建伟  
本文采用中国工业2003—2014年28个行业面板数据,考察外资流入对中国工业行业高技能劳动者和低技能劳动者相对工资差距(即技能溢价)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发现,总体上外资流入扩大了劳动者间的收入差距,但是该种扩大效应在对外开放程度比较高的行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外资流入对劳动者收入差异的扩大效应,并不随行业技术水平的变化而发生明显改变。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建伟  
本文采用中国工业2003—2014年28个行业面板数据,考察外资流入对中国工业行业高技能劳动者和低技能劳动者相对工资差距(即技能溢价)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发现,总体上外资流入扩大了劳动者间的收入差距,但是该种扩大效应在对外开放程度比较高的行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外资流入对劳动者收入差异的扩大效应,并不随行业技术水平的变化而发生明显改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姚雪萍  余成跃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居民收入差距也逐渐拉大。收入差距的扩大不仅影响了经济的发展,而且还会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文章从制度层面解析了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包括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变迁、社会分配制度不完善、改革进程中制度安排不合理以及制度缺失等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涛  赵丹  
本文首先运用2003年—2012年,我国30个地区的进(出)口和各行业的数据,系统的比较和分析了各地区行业收入差距和对外贸易的变化特征,发现沿海发达省份无论是对外贸易还是行业收入差距均呈现比较突出的特点,对外贸易频繁而且行业收入差距较大,而内陆省份,特别是中西部省份,对外贸易较少而且收入差距相对较小。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方法,分析了10年间全国30个省份和19个行业对外贸易与行业收入差距的关系,并区分了进口和出口,结果表明,出口扩大行业收入差距,而进口却有助于缩小行业收入差距。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叶凡  邹东涛  苑西恒  
本文利用1978-2013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金融发展-城乡收入差距"的固定效应模型,从全国和区域两个层面分析我国经济金融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方向与效果。研究发现: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金融化总体上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其中,东部地区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动效果大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库兹涅茨倒U型轨迹,且当前处于缩小收入差距阶段。因此对东、中、西部地区,需要因地制宜采取不同措施,推进区域金融的差异化发展,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兀晶  卢海霞  
伴随着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中国已经成为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以劳动力流动理论为指导,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模型来具体论述城镇化、城市偏向对城乡居民收入的不同差距的作用机制,引入福利函数研究了城市偏向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利用2000~2011年间中国28个省级面板数据对城镇化、城市偏向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进行检验与估计。结果表明,东、中部地区城镇化率与城乡收入差距呈负相关关系,西部地区两者呈正相关关系。加强对农村教育、公共设施等方面的投资、促进农产品出口、政府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村建设等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工  洪礼阳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对中国式财政分权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中国式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影响的三条可能途径,并在省级面板数据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对这三条影响途径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财政分权程度越高,政府的生产性支出和公共产品支出越偏向于城市部门,越容易引起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加入财政分权的上述影响作为控制变量之后,分权本身和城乡收入差距呈现负相关关系。最后,本文就所得出的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鲁钊阳  
在理论剖析正规金融发展、非正规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基础上,基于2000—2013年中国22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分别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和OLS回归方法对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正规金融发展和非正规金融发展会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就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水平和教育发展水平等也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影响;在不同的分位点,正规金融发展、非正规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同,而就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水平和教育发展水平等的影响未发生变化。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程锐  马莉莉  
新发展阶段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基于1998—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人力资本结构优化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1)人力资本结构从初级向高级的优化过程可以有效降低城乡收入差距,并且存在长期效应,同时2003年以后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更大;(2)高校扩招极大地丰富了高级人力资本,加速了人力资本结构优化,显著地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3)人力资本结构从初级向高级的优化,推动了农村农业部门人口转至城市非农业部门,继而通过促进城市化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因此,在通往共同富裕之路上,需要着重推动教育层面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其需要优化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形成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长效机制。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旭  邱斌  郝良峰  
基于CD函数,从理论层面描述专业化和多样化生产部门出口状况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结合1999—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运用动态面板模型从专业化和多样化视角考察中国出口贸易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与出口专业化水平显著正相关,而出口多样化能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此外,出口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的出口专业化与多样化均能有效抑制城乡收入差距,而在中部地区的情况则完全相反,西部地区的出口产品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