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65)
2023(11611)
2022(9193)
2021(8048)
2020(6250)
2019(13827)
2018(13520)
2017(25179)
2016(13689)
2015(15265)
2014(14957)
2013(14551)
2012(13500)
2011(12380)
2010(12616)
2009(11698)
2008(11607)
2007(10630)
2006(9885)
2005(9267)
作者
(40269)
(33674)
(33422)
(31608)
(21352)
(15870)
(14823)
(12880)
(12831)
(11974)
(11583)
(11103)
(10983)
(10864)
(10386)
(10345)
(9935)
(9677)
(9597)
(9510)
(8597)
(8237)
(8180)
(7677)
(7669)
(7615)
(7539)
(7462)
(6807)
(6764)
学科
(64632)
经济(64577)
(41735)
管理(39665)
(31643)
企业(31643)
中国(24161)
地方(21617)
(20882)
业经(18480)
方法(17439)
技术(16324)
农业(14572)
数学(14086)
数学方法(13915)
(13387)
(12249)
银行(12222)
(11966)
(11889)
金融(11889)
(11871)
地方经济(11511)
(11333)
(11142)
贸易(11126)
技术管理(10982)
(10904)
(10680)
环境(10482)
机构
学院(196004)
大学(191911)
(84987)
经济(83286)
研究(74399)
管理(71614)
理学(59903)
理学院(59192)
管理学(58205)
管理学院(57837)
中国(56913)
科学(44277)
(42595)
(37819)
(37223)
(35232)
研究所(33979)
中心(33042)
(32498)
财经(28213)
(28112)
师范(27843)
业大(27841)
北京(27381)
农业(27053)
(27035)
(26354)
经济学(25897)
(25506)
(23754)
基金
项目(125518)
科学(99814)
研究(95569)
基金(88270)
(77094)
国家(76375)
科学基金(65273)
社会(62017)
社会科(58871)
社会科学(58862)
(52059)
基金项目(45649)
(42363)
教育(42254)
自然(38722)
编号(38540)
自然科(37853)
自然科学(37847)
自然科学基金(37149)
(34804)
资助(34205)
成果(31376)
(29222)
重点(28974)
发展(28625)
课题(28440)
(28130)
创新(27555)
国家社会(26198)
(26171)
期刊
(104840)
经济(104840)
研究(64667)
中国(49985)
(35117)
管理(31060)
学报(28618)
科学(28187)
教育(27680)
(26949)
农业(24218)
(22448)
金融(22448)
大学(22294)
学学(20612)
技术(19436)
业经(19373)
经济研究(17097)
财经(13911)
问题(13746)
(13696)
(12252)
科技(11209)
技术经济(11124)
(10186)
图书(10081)
(10078)
论坛(10078)
商业(10060)
世界(10031)
共检索到3212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仕斌  
<正>随着大模型的不断进化,人工智能成为引领科技进步与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企业从信息化、数字化阶段加速步入“数字化+智能化”的数智化时代。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两个关键词与数智化密切相关,一个是“新质生产力”,一个是“人工智能+”。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既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内容,更是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加快企业数智化转型升级。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周详   张婧婧  
本文提出人智协同创新素养将成为形成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通过对人智协同创新素养的内涵、价值和培育三大关键问题进行重点探讨,为企业顺应时代浪潮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理论框架与实践参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曦  
<正>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变革性力量,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乡村振兴作为我国一项重要发展战略,探索如何发挥好金融支持作用、推进乡村振兴领域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在湖南省邵阳市开展调研,了解到邵阳市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对此进行深度剖析,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顶明   黄葱  
博士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石。博士生教育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主阵地,是教育、科技、人才的最佳结合部,对新质生产力形成和运行过程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当前,我国博士生教育在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面临着培养模式和学科结构不完善、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程度不深、无法及时回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等现实问题,需要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在创新博士生培养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优化人才培养规模结构、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建设等方式持续发力,着力提升我国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构建发展新动能。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刘家民   马晓钰  
数智化创新政策有利于企业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并能够优化供应链配置、加速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技术创新,从而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13—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和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进行政策效应分析,结果发现:数智化创新政策的实施显著提升了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数智化创新政策能够通过促进企业供应链配置多元化、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高城市数字技术创新水平3条路径来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数智化创新政策的企业新质生产力提升效应存在城市和企业异质性,表现为在东部地区城市、中心城市、大城市以及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较低企业、非国有企业中显著,但在中西部地区城市、外围城市、中小城市以及大型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较高企业、国有企业中不显著。因此,应积极实施和推广数智化创新政策,加快数智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市场化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有效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陆岷峰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金融强国的构建与金融新质生产力的提升紧密相连,关键在于构建以数智化为驱动的金融高质量发展新生态。通过深入分析相关文献,揭示数智化、金融新质生产力、金融业发展及金融强国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数智化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的重要性,为金融行业转型升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当前,金融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数智化不仅推动了金融服务的智能化、创新化,还促进了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构建金融高质量发展新生态的过程中,数智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金融服务效率,增强了金融产品的创新能力,优化了风险管理和决策过程,同时为金融科技生态的构建提供了强大动力。要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必须依托数智化技术,重点在于数据驱动的决策、智能化服务体验、金融产品和业务模式的创新以及风险管理与监控的优化。此外,构建数智化驱动的金融高质量发展新生态还需采取一系列策略和措施,包括加强数智化技术投入、保障数据安全、推动金融科技创新、促进行业合作、加强监管规范以及提升金融人才素质等。通过构建以数智化驱动的金融高质量发展新生态,可以有效促进金融强国建设和金融新质生产力的提升,为实现金融行业的智能化、创新化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未来的研究与实践应进一步深化对数智化技术与金融业发展关系的认识,不断优化金融发展生态,推动金融行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迈进。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燕凌   蔡湘杰  
基于2012—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深入探究科技金融对工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共科技金融与市场科技金融对工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均具有显著提升作用,且通过区域创新能力进行有效传导。同时,该作用在地理区位、政策试点方面呈现出异质性特征,并受到创新人才集聚、服务组织集聚、服务组织与工业协同集聚的显著调节。鉴于此,各地区应加快科技金融发展步伐,注重创新要素集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背景下工业新质生产力培育、工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丁晨轩   宋丽梅  
<正>2024年7月13日,由《会计之友》杂志社、贵州商学院、贵州省内部审计协会联袂主办,贵州商学院会计学院承办,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支持的研究型审计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研讨会在贵州商学院隆重召开。来自50余所国内外高校的专家学者,30余家企事业单位、中介机构的代表近20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主题是研究型审计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关键词: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罗杰  
新质生产力是新型的生产力形态,体现为以数字技术为先导的经济增长,以数字平台为纽带的生产组织,以数据要素为引擎的产业升级,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的产业结构优化。新质生产力改变了劳动过程的技术形式,推动贸易经济创新发展;重构了生产的社会形式,促进贸易经济协调发展;提高了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贸易经济绿色发展;优化了国际贸易投资格局,推动贸易经济开放发展;培育了以民生为导向的生产关系,推动贸易经济共享发展。面对新发展格局,要从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助力科技自立自强;防范平台垄断行为,规范数字平台发展;改进数据基础制度,激发数据要素潜能;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加快培育产业优势等方面着手,充分挖掘新质生产力潜力,发挥其在促进贸易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勇斌   刘殿国  
构建出农业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中国2015—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测算出中国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并用双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农业保险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大小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总体偏低,长期以来在0.2附近上下波动,增长疲软,且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的地区差异。农业保险通过提高农业技术进步、扩大农业规模经营进而对农业新质生产力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农业保险发展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大小呈现出西部>中部>东部的特征,并且对中部、西部的影响显著。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杜运周   孙宁   刘秋辰  
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创新活力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但是创新对就业可能产生挤出效应。如何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同时,实现就业优先战略,是一个复杂系统管理问题,需要发展新的方法论。巴伦和肯尼(1986)提出中介效应模型,为分析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机制提供了可能。然而,传统线性中介模型难以解释多个变量相互依赖导致的多重并发因果和等效性等因果复杂性问题。通过将组态视角和复杂性关系引入中介模型,混合QCA与回归分析方法,本文构建了复杂中介模型,提出了复杂中介分析流程。复杂中介模型拓展了传统线性中介效应模型,为细粒度地分析复杂中介问题、悖论问题等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论,也为开发其他复杂模型、分析复杂系统问题提供了方法论借鉴。本文以“什么样的营商环境促进创新活力,协同新质生产力和就业优先”为例说明如何应用这种模型分析复杂系统问题。研究发现5种营商环境生态可以促进创新活力,赋能新质生产力。其中,法治或政务环境较好、市场和创新环境良好的城市营商环境生态,驱动了创新,进而促进就业。但其它2种城市营商环境生态中,由于法治或政务环境不良,在促进创新的同时,挤出了就业。这说明,需要着力优化法治或政务环境,发挥市场和创新的组合作用驱动新质生产力,进而带动就业增长。研究发现对中国城市优化营商环境,在发展创新主导的新质生产力的同时,改善就业具有积极的理论与实践启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魏瑞华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财务数智化转型,强调通过科技创新和数据驱动,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率和创新能力。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文章详细阐述财务数智化转型的关键要点,包括技术生产力、要素生产力、融合生产力、协作生产力和开放生产力五个维度,并探讨具体的实现路径,如自动化财务流程、整合多源数据信息、实现财务与业务的深度融合等。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的财务数智化转型,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决策效率和资源配置的精准性,也可以为行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支持。结论强调,财务数智化转型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杜传忠   疏爽   李泽浩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算法+算力”占据价值链高端,成为推动创新范式变革、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本文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入手,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历史地分析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基础,从“生产要素—组织形态—产业体系—技术创新”四个维度揭示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新质生产力是传统生产力在信息化、数智化生产条件下因科学技术持续突破创新和产业不断升级发展所衍生的新形式和新质态,其具有突出的创新性、广泛的渗透性、高效的提质性、明显的动态性和显著的融合性。新质生产力有利于提升生产要素质量,催生新型生产组织形态,实现核心主导产业、交叉融合产业、潜在关联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之间的互联互动,并赋能创新生态系统,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此,应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发展,加快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使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持续内生动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茂兴   薛见寒  
新质生产力是以突破性技术创新为主导,以生产要素优化升级为重要抓手,重塑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以人类推动生产力变革的历史进程为鉴,根植于中国共产党发展生产力的百年实践,不仅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发展逻辑、战略逻辑、辩证逻辑、价值逻辑层面具有高度的逻辑一致性,而且以新技术业态、新产业组织、新生产方式催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能,代表着我国经济发展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突破的生产力发展趋势,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征程上,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持续健全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对内深化改革、对外扩大高水平开放,以高水平生产力跃升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