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13)
- 2023(6336)
- 2022(5222)
- 2021(4683)
- 2020(3802)
- 2019(8498)
- 2018(8480)
- 2017(15042)
- 2016(7637)
- 2015(8066)
- 2014(7949)
- 2013(7645)
- 2012(6737)
- 2011(6308)
- 2010(6394)
- 2009(5969)
- 2008(5640)
- 2007(5114)
- 2006(4573)
- 2005(3965)
- 学科
- 管理(32430)
- 业(30451)
- 济(29030)
- 经济(29016)
- 企(26324)
- 企业(26324)
- 技术(15689)
- 技术管理(12491)
- 方法(10933)
- 中国(9671)
- 环境(9440)
- 农(9304)
- 业经(8628)
- 数学(8333)
- 数学方法(8185)
- 学(7799)
- 地方(7788)
- 划(7704)
- 农业(7188)
- 理论(6497)
- 和(6314)
- 生态(5446)
- 财(5345)
- 策(5056)
- 银(5046)
- 银行(5039)
- 行(4884)
- 制(4824)
- 产业(4774)
- 融(4749)
- 机构
- 学院(109723)
- 大学(108706)
- 管理(48239)
- 济(43200)
- 经济(42316)
- 理学(41988)
- 理学院(41578)
- 管理学(40921)
- 管理学院(40712)
- 研究(34353)
- 中国(25539)
- 京(22700)
- 科学(21951)
- 财(17733)
- 江(16785)
- 中心(16438)
- 所(15729)
- 业大(15534)
- 范(14982)
- 师范(14822)
- 研究所(14481)
- 财经(14357)
- 北京(13901)
- 农(13876)
- 州(13617)
- 经(12925)
- 院(12831)
- 商学(12287)
- 经济管理(12217)
- 经济学(12177)
- 基金
- 项目(80305)
- 科学(66200)
- 研究(59792)
- 基金(59001)
- 家(51209)
- 国家(50819)
- 科学基金(45653)
- 社会(39764)
- 社会科(37894)
- 社会科学(37890)
- 省(33468)
- 基金项目(32135)
- 自然(29218)
- 自然科(28534)
- 自然科学(28528)
- 自然科学基金(28037)
- 划(27453)
- 教育(26722)
- 创(23560)
- 编号(23166)
- 资助(21449)
- 创新(20885)
- 重点(18014)
- 成果(17993)
- 发(17880)
- 国家社会(16706)
- 部(16385)
- 课题(16092)
- 制(15679)
- 业(15096)
共检索到1594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储节旺 罗怡帆
[目的/意义]数智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赋能创新生态系统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推动了社会原有生产模式的变革。研究数智创新生态系统知识生成动力,分析数智技术赋能下创新生态系统知识生成的特征和协同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过程]结合知识链理论,对数智创新生态系统知识生成的内涵和特征进行阐述;分析数智创新生态系统知识生成多螺旋的演变动因,并构建知识生成多螺旋模型;采用协同学理论,对创新生态系统知识生成动力多螺旋模型的演化进行分析。[结果/结论]在数智技术的参与下,创新生态系统知识生成表现出新的特征;人类螺旋和非人类螺旋的演化经历了局部人机协作、人机协同和人智融合三个阶段。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畅 李建华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国实现转型发展、建成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创新生态系统是以生物学隐喻的方式研究形成的创新系统范式,被看作是创新3.0时代的核心要义。基于社会与自然协同发展的视角,借鉴五重螺旋理论构建的"政府、企业、科研、用户、自然"五重螺旋创新生态系统,通过各要素间的生态互动、创新联结及知识转化等方式,可形成遗传、变异、衍生和选择等协同创新机制,推动整个系统的协同升级。对此,需要发挥政府创新政策的指导作用,大力支持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发挥企业对技术创新的主导作用,全力推动创新生态系统优化升级;发挥科研组织的原始创新优势,助推创新生态系统演化升级。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杜勇宏
在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创新生态系统中,相互平等的合作伙伴——政府、大学(科研机构)、产业(企业)之间日益增加的相互作用与融合导致三类主体在功能上实现部分重叠,加之相互合作产生的创新战略与创新实践,在科技服务业的推动下,与创新支持组织一起构成创新群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当前,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是使三重螺旋互动发展,充分发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核心载体作用,构建科技金融、风险投资、服务中介等支撑体系。
关键词:
三螺旋理论 创新生态系统 驱动力 政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曦 刘鑫
试图建构一种基于专利的数智低碳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框架,运用专利信息这一客观技术创新资源,识别出系统中的数智创新主体,并对系统的动态演化与交互联动进行研究。研究发现Y02P(货物生产或加工过程中的气候变化减缓技术)和Y02E(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与能源发电、输电、配电有关)一直是数智低碳产业的热点专利技术领域;中国是数智低碳技术专利数量最多的市场,其他重要的市场还包括美国、韩国、日本、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国外的数智低碳创新主体以大型企业为主,我国则以大学和科研机构为主,其中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是该产业中重要的数智低碳创新主体。因此,根据结论提出我国数智低碳产业提升竞争优势的对策建议,一是从政府层面出台针对数智低碳技术的产学研合作政策,并搭建校企平台促进交流合作;二是从产业层面加强以企业为核心的数智低碳创新主体培育,组建面向市场需求的创新联合体;三是从创新主体层面开展数智低碳专利的海外专利布局,并挖掘热点与前沿技术领域中的技术机会。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吴菲菲 童奕铭 黄鲁成
随着产业创新活动开放性不断增强及知识生产模式的发展演变,四螺旋模式逐渐成为产业协同创新主流模式。当前对于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分析与评价多建立在三螺旋模式上,作为反映市场采纳接受程度与公众需求的第四螺旋测度指标应纳入创新生态系统有机性评价体系,以更准确地体现当前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性,评估创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从四螺旋模式出发,采用协同学与生态学概念及方法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有机性进行分析、评价,以期从四螺旋多维度视角评估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整体协同性和动态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结果发现,当前我国高技术产业四螺旋创新协同性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协同程度普遍较低且波动幅度较大,地区间可持续发展能力与进化空间差距悬殊,第四螺旋创新动能未得到充分挖掘。在未来产业协同创新中还需加大引导与宏观调控力度,在维持多主体利益平衡的同时,充分发挥第四螺旋作用,努力实现各创新螺旋积极效应最大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胡曙虹 黄丽 杜德斌
该文首先总结了三螺旋理论中大学、企业、政府三类创新主体在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并借鉴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解析各创新主体和要素的特征以及创新环境的重要性。进而以硅谷为例,从实践上深入探究这一独特、高效且持续引领创新发展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建构过程和机理。研究认为硅谷创新体系的形成是各种创新主体、要素与创新环境良性互动的结果,其中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引擎"企业、奋发有为的政府是硅谷形成的主要驱动因素,密集的风险投资、大量的专业性服务机构、各种行业协会和非正式社交网络为重要的支撑要素并催化各类创新活动的产生,完善的创新基础设施和开放包容的文化环境孕育了硅谷持续创新的土壤。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维梁 高雅
构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既要激发创新主体的供给推动力,也要注意创新客体的需求拉动力。破除创新驱动力充分发挥的阻碍因素,需要政府、企业、社会、投资主体和市场环境的整体改善。供需协同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模型是涵盖需求拉动力和供给推动力的一个整体,包括最终消费者的产业外部需求拉动、组织消费者的产业内部需求拉动、政府制度的产业外部供给推动和技术开发者的产业内部供给推动等四个子系统。只有各类主体不断竞争合作完善供需协同机制,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方面共同发力,才能稳步构建和完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梁伟静 李玉英 孙凤芹 曾义君
本文将自然界生态系统演化原理引入物流系统的发展研究,从本质上探究物流生态系统的演化机理与路径,分析其关键驱动因素的内涵及变化,从而得出在知识经济时代物流生态系统的发展演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帮助物流企业个体建立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的竞争能力体系,与物流企业种群以及物流系统实现协同共生,共同应对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从而化解物流生态系统演化升级过程中由于"优胜劣汰"带来的危机与挑战。
关键词:
物流生态系统 协同演化 知识创新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晓娣 刘柏成
数字情境下如何提升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亟待解决。基于五螺旋创新理论,运用fsQCA方法对我国内地31个省市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提升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存在多重并发因果关系,企业主导下用户创新驱动型、政府助力下产学合作创新驱动型是主要提升路径;(2)数字情境下提升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具有显著的空间情境差异性和知识情境差异性,从整体来看,企业数字创新水平提升和数字环境建设是实现高生态位适宜度的关键。研究结论揭示了数字情境下多主体联结互动提升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的机制“黑箱”,可为促进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兵 赵雪 梁林 曾建丽
通过改进Lotka-Volterra模型构建创新生态系统与人才配置的协同演化模型,分析两者的演化路径,并以京津冀为例,验证模型的合理性。研究表明,在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与人才配置正负作用力的推动下,二者将发生协同演化,实现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提升;区域发展阶段不同,二者的演化路径也不尽相同,根据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与人才配置协同动力学模型的定态稳定解得出两者11种协同演化路径。进而,通过计算得到京津冀创新生态系统与人才配置协同演化满足路径10的实现条件,并提出了优化协同关系的战略措施。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宇婷 易加斌 俞澜天
随着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数字领先企业与数字追随企业围绕关键数字技术突破以及数字化转型展开了合作。针对合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不对称依赖现象,本文基于不对称依赖视角,构建数字领先企业与数字追随企业合作策略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市场机制与公共管理者参与机制下双方策略的动态演化过程与机理,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追随企业的机会成本损失以及知识吸收能力对双方合作起积极影响;(2)数字领先企业机会成本收益对双方合作起消极影响;(3)适度的知识距离有助于促进双方的合作;(4)公共管理者参与机制相对于市场机制更能有效规范合作双方行为,促进双方合作。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烨 闫晓勇
协同演化是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核心本质,是推动创新持续发展的系统力量。现有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演化研究基本停留在现象分析层面,对其背后的协同演化机制挖掘不足。通过检索国内外高质量期刊文献,梳理不同学科领域的相关研究主题,如创新生态系统及其协同演化内涵和特征、创新生态系统构建与演化过程,以及多主体协同演化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演化机制研究框架,指明未来研究方向、方法、路径和关键情境。研究结果可为揭示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演化机制提供多学科交叉理论基础,有助于创新生态系统研究向纵深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邓晓辉 张航语 王惠
本文在五螺旋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基础上,构建五螺旋绿色创新生态系统分析框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 QCA),从组态视角分析我国绿色创新绩效状况。研究发现:(1)高产业运营是实现高绿色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2)实现高绿色创新绩效共有4种组态:自然环境压力倒逼下的产研联合驱动型、自然环境压力倒逼下的产业与公众联合驱动型、政策和公众助力下的产研联合驱动型、市场和政策双元主导下的产业驱动型;(3)导致非高绿色创新绩效的是4种二阶等价组态,非高产业运营和非高政策驱动是核心条件。本研究不仅拓展了QCA和螺旋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的应用场景,也指出了我国绿色创新发展背后的地区发展与制度逻辑的差异性,为地方开展绿色创新实践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戴培超 张容嘉
从产业技术生态系统视角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熟度、智力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潜力子系统,将科技创新、科技金融、创新扩散子系统纳入创新生态系统,建立两大系统之间的协同发展指标体系。以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例,测算了产业技术竞争与创新生态系统的耦合协同水平,并对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变化时序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产业发展潜力对产业技术水平影响最大;(2)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最核心的因素,占据了创新生态群落的关键生态位;(3)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7类在2019年进入磨合阶段,而数字创意产业处于拮抗状态,但是各产业都进入了高度协调的阶段。最后提出继续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构建动态竞合政策体系、完善创新生态政策体系的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秀娥 张宝文 秦鹤
笔者在解析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内涵及国内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借鉴三螺旋理论,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优化路径。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不仅需要高校、产业和政府三方各司其职,还需要上述"三位一体"的生态系统内部形成良性的螺旋互动。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加强高校、产业和政府之间的螺旋互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实施,丰富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提供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