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21)
2023(12607)
2022(10882)
2021(9861)
2020(8296)
2019(18887)
2018(18723)
2017(35568)
2016(19349)
2015(21737)
2014(21505)
2013(21212)
2012(20056)
2011(18269)
2010(18564)
2009(17351)
2008(17091)
2007(15451)
2006(13575)
2005(12500)
作者
(56065)
(46995)
(46809)
(44517)
(29682)
(22338)
(21533)
(18186)
(17579)
(16682)
(15791)
(15752)
(14744)
(14710)
(14494)
(14482)
(14449)
(13895)
(13525)
(13509)
(11715)
(11688)
(11354)
(10726)
(10615)
(10610)
(10487)
(10395)
(9507)
(9378)
学科
(85079)
经济(84999)
管理(51103)
(48625)
(36816)
企业(36816)
方法(32958)
数学(28663)
数学方法(28379)
中国(26105)
(25467)
地方(23591)
(19466)
业经(19422)
农业(17154)
(16608)
(16159)
贸易(16149)
(15567)
(15104)
(14111)
银行(14083)
(13816)
金融(13814)
(13596)
环境(13042)
(12844)
地方经济(12832)
(12762)
技术(11945)
机构
学院(275060)
大学(272181)
(113007)
经济(110510)
管理(101984)
研究(96712)
理学(86462)
理学院(85411)
管理学(83846)
管理学院(83312)
中国(73509)
科学(59639)
(58626)
(52312)
(50001)
(48872)
研究所(45046)
中心(44990)
(43376)
财经(40437)
业大(40383)
(38544)
农业(38299)
师范(38168)
北京(37160)
(36425)
(35032)
经济学(34648)
(34408)
经济学院(31292)
基金
项目(177136)
科学(138035)
研究(132432)
基金(124987)
(108394)
国家(107425)
科学基金(90908)
社会(82997)
社会科(78581)
社会科学(78559)
(71222)
基金项目(65702)
教育(60355)
(59377)
编号(56561)
自然(56189)
自然科(54878)
自然科学(54863)
自然科学基金(53836)
资助(50783)
成果(46896)
(43806)
重点(40330)
课题(38804)
(38261)
(37093)
发展(35154)
创新(34660)
(34545)
项目编号(34090)
期刊
(132317)
经济(132317)
研究(82040)
中国(58494)
(46214)
学报(42004)
(40571)
科学(38347)
管理(36274)
教育(32914)
农业(31433)
大学(31097)
学学(28965)
(27065)
金融(27065)
技术(24363)
业经(23915)
经济研究(21468)
财经(19641)
图书(17751)
问题(17493)
(16933)
(16810)
(13948)
商业(13912)
技术经济(13862)
统计(13088)
理论(13062)
(12956)
书馆(12734)
共检索到4242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洋洋  
[目的/意义]面对突发公共事件公众诉求表达多样化、内容分散化和治理复杂化的问题,需要提高政府舆情应对的精度和效率。[方法/过程]融合LDA模型和fsQCA方法,搭建了“数据基础层→主题画像层→模式归因层”的研究框架,通过主题聚类可视化呈现和主题权重赋值实现对突发公共事件公众诉求主题画像的刻画,并基于归因理论,以事件主体、事件危害、事件详情、受害群众、救援响应、媒体报道、应急处置为条件变量,以事件影响力为结果变量,揭示突发公共事件公众诉求的组态路径和内在模式。[结果/结论]低事件详情是高公众诉求发生的必要条件,得到了4条高公众诉求的组态路径和6条低公众诉求的组态路径,归纳了两种高公众诉求归因模式(内部主导模式和外部助力模式)和两种低公众诉求归因模式(事件化解模式和媒体缓释模式)。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翟姗姗  王左戎  陈欢  潘港辉  
[目的/意义]会话分析理论的引入为主题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细化了主题演化分析粒度。同时,更为完善的主题演化分析思路被应用于突发公共事件之中,有利于提升监管部门的與情疏导效率。[方法/过程]针对现有研究中的主题识别方法与主题演化判断标准,结合会话分析与主题分析,将会话内容与会话组织结构引入主题演化分析过程中,并以“新冠肺炎疫情”中用户生成内容(UGC)作为数据来源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基于时序性与讨论热度的主题演化分析,从主题强度层面识别不同层级内容的演化规律,并在主题内容分析层面引入知识发现的关联规则计算思想以挖掘语料内容间的参照关系,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确定关键演化路径。[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网络结构中不同层级的主题内容存在一定差异并对主题演化趋势有着重要影响,对有着重要作用的层级的内容进行有效监管会对引导舆情走向产生积极作用。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唐文进  屠卫  
“9·11”事件标志着世界进入了一个突发公共事件的多发期。为了从总需求冲击的角度分析突发公共事件的经济影响,可以使用长期递归识别法识别出中美两国的实际总需求冲击。分析表明,“9·11”事件、SARS事件和“卡特里娜”飓风事件均对总需求产生了冲击。引发总需求冲击的原因则主要在于突发公共事件对经济主体的预期和经济行为的改变。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魏益华  杨璐维  
数字经济时代,政府数据开放是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实现公共价值最大化、提升公共治理效率的重要手段。基于公共治理有效性、政府数据开放与提升公共治理效率的相关文献梳理,构建突发公共事件背景下政府部门、企业、数据管理部门和社会公众四方演化博弈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政府部门积极开放数据是降低治理成本、促成多元合作治理、提高公共治理效率的基本前提,提高社会公众参与度、降低政府数据开放成本和建立适度奖惩机制是提升公共治理效率的关键因素。应通过转变政府部门数据管理观念、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加快平台建设和完善管理机制,推进政府数据开放进程,促进公共治理效率提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立龙  何慧  张思意  
文章在多方参与视角下,考虑公众反馈,构建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社会媒体、公众四方共同参与的博弈模型,研究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监管策略,求解了博弈模型中的纯策略Nash均衡、占优策略Nash均衡和混合策略Nash均衡,分析了各要素对四方策略选择的影响。为验证模型的有效性,运用MATLAB 2020b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媒体真实报道的成本越高,越倾向于失真报道,地方政府严格防控的概率将增大;(2)公众及时反馈的心理负担导致成本上升,为了防止公众瞒报或漏报的情况发生,中央政府将提高建立应急管理响应机制的概率;(3)社会媒体失真报道给公众带来的损失越高,中央政府为了降低社会损失,建立应急管理响应机制的概率越高;(4)地方政府严格防控获得的社会声誉或不严格防控承担的信任损失越高,越倾向于严格防控,此时公众为避免不及时反馈所导致的处罚,其及时反馈的概率将增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红玉  沈菊琴  
严重的水污染不仅制约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且对人民的身心健康、社会的和谐稳定也造成重大的影响。因此,研究水环境突发公共事件的经济、社会影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选取水环境突发公共事件对当地居民造成的心理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并以太湖蓝藻事件为例作案例研究。第一部分是心理影响的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是对水环境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影响的过程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第三部分对水环境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影响的内在机理作详细探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高保义  
随着媒体业的发达和日益现代化,发生在世界上的每一个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均成为各类媒体追逐的焦点。媒体担负着关注突发性事件、及时和客观地公开突发性事件信息的重要职责,在政府和群众之间起着沟通的“桥梁”作用。所以,媒体报道突发性公共事件需要特别注意正确的舆论导向,把握好报道的“度”。只有这样,才能协助政府稳妥有效地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跟踪审计已经成为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的主流模式。现有文献对突发公共事件跟踪审计的各主要问题已有不少讨论,但缺乏深度,且有些文献未贯穿审计逻辑。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分析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的各主要问题,从概念、原因、审计对象、审计方法及审计结果应用等方面提出一个突发公共事件跟踪审计的理论框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袁博  
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审计客体的理论框架。在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中存在多种情形的资源类委托代理关系,不同情形的委托代理关系各有其特征,相应的审计客体也不同。在这些委托代理关系中,代理人可能出现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因此委托人会推动建立针对代理人的审计制度,代理人是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的客体,其既可能是一个组织单元,也可能是这个组织单元的主要领导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基于经典审计理论,提出一个突发公共事件审计时机的理论框架。突发公共事件审计时机分为宏观时机和微观时机。宏观时机是指对突发公共事件管理全过程的哪些阶段进行审计;微观时机是指何时对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的某个阶段进行审计。宏观时机选择有三种模式,从整体成本效益性来说,事前与事后审计模式最佳,全过程审计模式次之,事中与事后审计模式最次。微观时机选择有跟踪审计、年度定期审计、常规事后审计三种方式。基于成本效益原则,预防与应急准备阶段和监测与预警阶段最适宜采用年度定期审计,应急处置与救援阶段最适宜采用跟踪审计,事后恢复与重建阶段时效性要求很强的,采用跟踪审计,时效性要求有所降低的,采用年度定期审计。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结果可从审计业务类型、审计方式/审计时机、突发公共事件管理阶段等多个角度来考察。预防与应急准备阶段、监测与预警阶段、事后恢复与重建(非应急事项)阶段,审计时机/审计方式是年度定期审计,审计业务类型有多种,不同审计业务类型的审计结果及其应用不同。应急处置与救援阶段、事后恢复与重建(应急事项)阶段,审计时机/审计方式是跟踪审计,审计结果有实时性的审计情况通报、审计信息,以及定期性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移送决定书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突发公共事件审计准则是一个体系,可以从审计主体、审计客体、突发公共事件管理阶段、审计业务类型、审计时机和审计方式等不同的角度来考察。非应急状态下的审计准则采取业务类型模式,采用年度定期审计方式,主要包括总则、通用准则及各种业务类型的准则等内容。应急状态下的审计准则采取综合模式,采用跟踪审计方式,主要包括总则、审计内容、审计方案、审计跟踪、审计结果及其应用和质量控制等内容。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突发公共事件审计内容的理论框架,包括审计对象、审计主题、审计业务类型、审计标的和审计载体五个层级。其中,审计对象是代理人承担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责任;审计主题是突发公共事件审计关注的中心事项,也是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责任的体现;审计业务类型是以审计主题为基础形成的;审计标的是对各个审计主题的细分;各审计标的有与之对应的具体审计载体。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审计目标的正确定位是实现高效率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的基础,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目标是委托人、代理人及审计机构希望通过审计得到的结果,委托人、代理人期望得到的结果是终极目标,审计机构期望得到的结果是直接目标。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的终极目标是抑制代理人的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以促使代理人更好地履行其责任。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的直接目标是发现代理人履行其责任时存在的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并推动审计结果的应用。不同的审计主题,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的类型不同,相应的审计直接目标也不同,与审计主题相对应的审计直接目标是总目标,与审计标的相对应的审计直接目标是具体目标,具体目标是总目标的分解。终极目标决定了直接目标的方向,如果在突发公共事件审计过程中无法实现直接目标,也就无法实现终极目标。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按委托代理关系及应对责任、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审计需求及其定位的逻辑顺序,分析突发公共事件审计需求,并提出突发公共事件审计需求的理论框架。在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体系中,存在多种以资源托付为基础的委托代理关系,为此,委托人会推动建立相应的治理机制,并将这些治理机制纳入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体系中。审计作为治理机制之一,不直接履行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的职能,而是通过对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责任主体的应对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发现其中的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并推动这些问题得到整改,其具体定位为制衡机制、监督机制和监视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