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08)
- 2023(13496)
- 2022(11588)
- 2021(10755)
- 2020(9019)
- 2019(20433)
- 2018(20363)
- 2017(39078)
- 2016(21124)
- 2015(23569)
- 2014(22556)
- 2013(22097)
- 2012(20075)
- 2011(17901)
- 2010(17680)
- 2009(15982)
- 2008(15296)
- 2007(13233)
- 2006(11376)
- 2005(9625)
- 学科
- 济(80888)
- 经济(80809)
- 管理(64891)
- 业(63172)
- 企(53621)
- 企业(53621)
- 方法(38339)
- 数学(32741)
- 数学方法(32378)
- 农(21976)
- 中国(21158)
- 业经(20426)
- 财(20279)
- 技术(19589)
- 学(16881)
- 地方(16194)
- 农业(15090)
- 理论(14439)
- 贸(13799)
- 贸易(13790)
- 制(13678)
- 易(13378)
- 技术管理(13249)
- 务(13194)
- 和(13179)
- 财务(13134)
- 财务管理(13110)
- 环境(12790)
- 企业财务(12436)
- 划(12133)
- 机构
- 大学(287105)
- 学院(285661)
- 管理(120574)
- 济(113332)
- 经济(110907)
- 理学(105494)
- 理学院(104408)
- 管理学(102726)
- 管理学院(102209)
- 研究(91255)
- 中国(67637)
- 京(60731)
- 科学(56687)
- 财(49822)
- 所(44021)
- 农(43317)
- 业大(42920)
- 中心(41991)
- 财经(40655)
- 江(40359)
- 研究所(40350)
- 北京(37897)
- 经(37112)
- 范(37031)
- 师范(36732)
- 农业(33672)
- 院(33617)
- 经济学(33311)
- 州(33106)
- 商学(31102)
- 基金
- 项目(204602)
- 科学(162282)
- 研究(151786)
- 基金(149041)
- 家(129252)
- 国家(128157)
- 科学基金(111674)
- 社会(96156)
- 社会科(91213)
- 社会科学(91189)
- 省(80216)
- 基金项目(79963)
- 自然(72302)
- 自然科(70694)
- 自然科学(70681)
- 自然科学基金(69409)
- 教育(68613)
- 划(66802)
- 编号(62029)
- 资助(59625)
- 成果(48998)
- 创(46946)
- 重点(45000)
- 部(44434)
- 发(43318)
- 创新(43060)
- 课题(41485)
- 国家社会(39659)
- 项目编号(38838)
- 科研(38687)
- 期刊
- 济(118806)
- 经济(118806)
- 研究(82305)
- 中国(53149)
- 管理(44549)
- 学报(42961)
- 科学(40725)
- 农(38668)
- 财(37043)
- 教育(33362)
- 大学(33014)
- 学学(30806)
- 农业(27561)
- 技术(26171)
- 融(21454)
- 金融(21454)
- 业经(20244)
- 财经(18921)
- 经济研究(18856)
- 图书(17050)
- 科技(16411)
- 经(16077)
- 技术经济(15432)
- 问题(15013)
- 业(14990)
- 理论(14472)
- 实践(13441)
- 践(13441)
- 现代(13008)
- 版(12564)
共检索到4050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张明超 孙新波 王永霞
本研究运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构建了数据赋能驱动精益生产创新内在机理的整合性理论模型。研究结果发现,数据赋能驱动精益生产创新遵循"数据资源行动—数据能力生成—精益价值实现"的内在机理路径,分别从客户、流程、合作和员工层面进行赋能作用,系统推进数据化精益生产落地实现。具体而言,在客户赋能作用中,通过数据需求资源沉淀,促进客户涌现出数据设计能力,实现生产目标精准化;在流程赋能作用中,通过数据作业资源调度,促进流程构建数据制造能力,实现生产加工精密化;在合作赋能作用中,通过数据关联资源整合,促进合作商塑造数据供应能力,实现生产配套精选化;在员工赋能作用中,通过数据任务资源部署,促进员工激活数据自驱能力,实现生产治理精细化。本研究辨析了数据化精益生产相较于传统精益生产在假设、属性、模式和效果方面的系统创新变化,深化了数据赋能作用的机理研究,丰富了精益生产在大数据情境中的新解读,对指导生产企业打造数据化精益生产优势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许中缘 郑煌杰
新质生产力注重以创新驱动发展,用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动能,已然成为数字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核心驱动力。数据要素与新质生产力具有深度耦合与相互塑造之关联,前者通过自身特性与其他生产要素融合,发挥出乘数效应,并作用于生产、流通、消费、分配环节,催生新质劳动资料、孕育新质劳动对象、培育新质劳动力,从而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然而,当前数据要素面临着规则不完善、市场不成熟、监管不到位、安全不足够之现实障碍,难以充分发挥出其赋能效应。鉴此,亟需在法治框架下,健全数据要素确权、定价、交易规则,确保数据合法流通与利用;推进数据要素基础设施发展,构建全国性数据交易市场;革新传统市场规制法,加强数据要素市场监督建设;构建数据控制者义务体系,优化数据流通利用保障机制,以加快完善数据要素基础制度,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孙新波 周明杰 张明超
文章以南京钢铁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数字驱动情境下赋能型组织结构创新的实现路径、运行机制与结构形态,且系统比较了赋能型组织结构与科层型组织结构的创新之处。研究发现:在赋能型组织结构创新实现中,企业一方面通过去领导、去部门、去科层、去审批与去岗位的变革举措,摆脱对科层型组织结构的路径依赖;另一方面通过建立标准化、体系化、数据化、规范化和平台化的组织运营模式,施行赋能型组织结构路径创造。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互为支撑,共同推动组织实现赋能管理;赋能型组织结构基于自驱动、自循环、自修复与自进化的运行机制保持稳定运转,促使组织持续充满动力与活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罗琳
随着大数据发展的日益深入,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商业模式创新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新方向。本文基于当前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现状,以商业模式的元素组构为切入点,探讨了大数据驱动的商业模式创新的内在机理。此外,还对实际案例中的商业模式创新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从建构、数字应用及模式创新三个不同层面出发,搭建了大数据驱动的商业模式创新过程框架,并探讨了以此框架为基础的商业模式创新的具体特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金城 姚毓春
国有企业凭借其资源基础优势与整合调配能力在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然而,垂直型组织架构所引致的沟通效率不高、权力向上集中导致的基层创新自主权不足、行政导向下风险保守的决策倾向以及创新战略与实践路径的失衡等典型内在短板依然存在于部分国有企业中。数字经济的发展为国有企业创新提供了雄厚的信息基础与技术支撑、新颖的转型模式与价值主张、先进的治理思路与管理手段以及包容的合作平台与产业生态。当前,国有企业创新发展仍然面临数据要素驱动能力较薄弱、数字人才培育体系待完善、数字化运营治理能力需加强等现实困境。为此,以数字经济为引擎,深度赋能国有企业创新发展,需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突破国有企业在行政化与层级化管理方面的潜在局限、克服风险规避与资源保存的思维定式,进一步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完善人才培育体系,强化数字创新治理,健全数字创新生态,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在技术、管理、制度环境建设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有力推进国有企业创新进程,提升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国企创新 内在机理 实现路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健
以数字技术助力乡村振兴既是加快数字中国建设的有力抓手,亦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路径。数字技术凭借降低交易成本、提升资源利用率及减少信息不对称等优势,可切实推进乡村经济、治理、文化、生态等方面的数字化转型,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新契机。但在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城乡数字鸿沟较大、涉农要素供给不足、乡村数字治理水平低下等内生性因素依然存在,制约着新型数字化技术向乡村渗透的深度与广度。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需释放数字红利,着力缩减城乡“数字鸿沟”;坚持多管齐下,强化涉农要素有效供给;创新治理模式,构筑数字乡村治理网络;注重分类指导,精准嵌入新一代数字技术,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郭晨园
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民营企业作为我国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文章从数字经济赋能民企创新的时代特征出发,提出数字经济能够在思维、技术、产品等方面赋能民营企业。但是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着许多困难,文章相应地提出了数字赋能民企创新的路径,政府须出台相应措施,同时民营企业必须要树立数字化理念、做好数字化转型规划、培育员工本身的数字化素养、培养数字化人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邱新平
现阶段,企业智能制造应用不断深化,数据量呈现井喷式增长。数据如何在驱动生产过程中对传统生产组织结构产生冲击?聚焦于这一问题,通过双案例研究,本文构建了数据——应用——组织结构创新的理论框架。本文研究发现,生产模块化是支撑个性化生产的重要前提,物联网应用是强化生产过程协同的关键基础,智能辅助系统应用是促进员工自组织的必要条件。这些发现一方面贡献于智能制造环境下组织结构理论创新,另一方面对中国政府和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管理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制造业 数据赋能 组织结构 案例研究
[期刊] 征信
[作者]
谢捷 陈柳钦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变革传统金融模式,以技术创新驱动为核心构建金融新质生产力,成为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基于2011—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新质生产力如何影响金融高质量发展这一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第一,新质生产力的提升对于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第二,资源配置效率在新质生产力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第三,新质生产力对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提升具有区域异质性和非国有经济门槛效应。研究发现为新质生产力赋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源动力,提升金融系统的数字化生产效能,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提供了新参考依据。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金融高质量发展 资源配置效率
[期刊] 征信
[作者]
谢捷 陈柳钦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变革传统金融模式,以技术创新驱动为核心构建金融新质生产力,成为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基于2011—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新质生产力如何影响金融高质量发展这一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第一,新质生产力的提升对于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第二,资源配置效率在新质生产力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第三,新质生产力对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提升具有区域异质性和非国有经济门槛效应。研究发现为新质生产力赋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源动力,提升金融系统的数字化生产效能,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提供了新参考依据。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金融高质量发展 资源配置效率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艳芳 顾青瑶
行业技术攻关以及技术产业化都无法离开创新联合体,如何有效提高创新联合体的建设水平成为亟待探明的问题。在互联网时代,智慧集群平台为解决创新联合体的运营效率提供可行方案,因此有必要研究智慧集群平台如何赋能研究型大学创新联合体建设。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对智慧集群平台的特征进行分析,同时获得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创新联合体建设的发展现状变量,分别获得4个范畴以及3个范畴,将得到的概念与范畴指标化,再通过问卷研究证明了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最后提出优化路径,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创新联合体建设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范德成 肖文雪
聚焦数据要素,从多个维度构建数据要素配置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2-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探讨数据要素配置对区域创新的赋能效果、差异性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1)时空演化特征初步证明数据要素配置与区域创新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的依次递减特征;(2)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数据要素配置效率高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该结论经过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3)数据要素配置的创新驱动效应存在异质性、条件性特征,前者表现为在高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地区、东部地区以及对激进型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后者表现为在不同区域创新能力下,创新驱动效应呈现出边际递增规律;(4)渠道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提升创业活跃度、促进R&D人员流动以及降低产业结构扭曲度均为数据要素配置赋能区域创新的有效路径。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石兰
有关消费者创新与新产品采用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两者的关系并不确定,但有关这种不确定关系原因的探讨,即有关两者之间的影响路径和作用机理的研究,却明显不足。本文试图在分析消费者创新结构的基础上探讨两者之间的作用机理,进而描绘它们之间的不同作用路径。本文的结论表明:消费者创新是一个包括个性特质(一般性创新与特定性创新)和行为表现(替代性创新与实际性创新)两个构面的构念;特定性创新和替代性创新对一般性创新与实际性创新之间的关系具有中介作用,感知风险和新产品属性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的存在是造成两者间关系不确定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消费者创新 新产品采用行为 作用机理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肖静华 胡杨颂 吴瑶
现有产品创新理论聚焦于成品及其迭代,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为产品形态的根本性变革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本文基于一家智能化广告公司的案例,提出一种新的产品形态——"成长品"的概念,主要回答3个问题:什么是成长品?成长品是如何成长的?成长品的创新逻辑是什么?研究获得以下结论:(1)成长品具有发展方向难以预测、即时反馈和即时调整3个主要特性;(2)成长品由要素解构与重组、成长性验证和多样化匹配3个关键过程形成,数据交互和智能算法构成其成长的重要条件;(3)成长品的创新主要基于生物演化的适应逻辑,即随用户需求的偏好差异和动态变化而实时调整,持续适应用户的需求。据此,本文提出一种数字经济时代新的产品形态二分法——成品与成长品,构建数据驱动的企业与用户互动创新的成长品三阶段成长模型,提出与现有企业与用户互动创新的决策逻辑和创生逻辑不同的第三种创新逻辑,即适应逻辑而形成理论创新。研究结论对数字经济时代的企业产品创新实践具有启示价值。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崔静 程文
基于中国(内地)2009—2022年27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与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知识产权保护对数字产业创新的影响机理与空间效应。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正向赋能数字产业创新,这一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对大规模城市数字产业创新的影响更为显著。中介作用机制显示,知识产权保护可以通过优化创新资本配置、降低信息披露成本、营造良好自主研发环境3种途径赋能数字产业创新发展。空间杜宾模型估计结果显示,知识产权保护不仅能够正向赋能本地区数字产业创新发展,而且对邻近地区数字产业创新发展发挥空间溢出效应。结论可为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保护对数字产业创新的赋能效应提供经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