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92)
2023(15485)
2022(13227)
2021(12289)
2020(10186)
2019(23547)
2018(23333)
2017(44904)
2016(23828)
2015(26482)
2014(26078)
2013(25694)
2012(23376)
2011(20808)
2010(20521)
2009(18688)
2008(18010)
2007(15513)
2006(13496)
2005(11702)
作者
(64924)
(53777)
(53326)
(50882)
(34368)
(25655)
(24491)
(21038)
(20402)
(19207)
(18415)
(18042)
(17036)
(16746)
(16517)
(16308)
(16073)
(15946)
(15392)
(15264)
(13143)
(12990)
(12893)
(12211)
(11965)
(11893)
(11799)
(11789)
(10618)
(10614)
学科
(88623)
经济(88532)
管理(71502)
(70409)
(58504)
企业(58504)
方法(42476)
数学(36370)
数学方法(35986)
中国(25013)
(24377)
(23283)
业经(21868)
(21329)
贸易(21314)
(20840)
(20596)
技术(20412)
(19878)
银行(19843)
(18722)
(18349)
地方(17823)
理论(15974)
农业(15737)
(15562)
金融(15561)
(14934)
财务(14871)
财务管理(14844)
机构
大学(325206)
学院(322049)
管理(134243)
(129074)
经济(126219)
理学(116752)
理学院(115562)
管理学(113760)
管理学院(113162)
研究(101344)
中国(80120)
(68355)
科学(61396)
(59338)
(48122)
财经(47947)
中心(47925)
(47039)
(46365)
业大(45906)
研究所(43950)
(43811)
北京(42649)
(42192)
师范(41854)
经济学(39293)
(38354)
(37434)
农业(36661)
财经大学(36033)
基金
项目(227933)
科学(181024)
研究(170444)
基金(166490)
(143612)
国家(142389)
科学基金(124165)
社会(108944)
社会科(103300)
社会科学(103276)
基金项目(88759)
(88406)
自然(79437)
教育(77858)
自然科(77668)
自然科学(77656)
自然科学基金(76261)
(73875)
编号(69777)
资助(67004)
成果(55923)
(51268)
(50341)
重点(50141)
(48039)
创新(47124)
课题(46531)
国家社会(45016)
项目编号(44198)
教育部(44031)
期刊
(133847)
经济(133847)
研究(95787)
中国(61197)
管理(48737)
学报(47489)
(44469)
科学(44192)
(41184)
教育(38112)
大学(36754)
(35292)
金融(35292)
学学(33993)
技术(27878)
农业(27862)
财经(22924)
业经(22544)
图书(22272)
经济研究(21856)
(19503)
问题(17384)
科技(17117)
理论(16747)
技术经济(15942)
实践(15570)
(15570)
书馆(15095)
图书馆(15095)
(14922)
共检索到4700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大伟  景爱萍  
伴随新经济形态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不断向各领域、各行业渗透和赋能。基于数据赋能视角,依据在线出行服务业务蓝图划分服务层次,剖析各环节的服务创新及服务主导逻辑,探讨数据赋能影响在线出行服务价值提升的微观机理,并构建数字化赋能促进在线出行服务质量提升的过程模型,以期为网络平台型企业基于数据赋能实现企业价值共创、共赢及服务质量提升等提供一定指导和借鉴。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赋能对平台企业实现价值共创及服务质量提升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和驱动作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杨学成  涂科  
本文聚焦于出行平台,以优步为例,通过深度访谈及研讨会,描述了出行平台的价值共创过程,并基于顾客视角,识别了其中影响价值共创的关键因素。然后,通过层次分析法对这些影响因素的权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乘客的出行体验受到三个阶段的影响,依照影响力从大到小依次是:乘车、下单、支付阶段;各阶段中的关键价值共创因素按照影响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车况、公民行为、交流与对话、参与行为、相互性、信息共享、透明性。最后,本研究基于服务营销理论、价值共创理论以及共享经济理论提出了共享经济背景下的动态价值共创框架模型。本研究的管理意义在于,为企业理解共享经济背景下的价值共创过程提供了新框架,从而有利于企业提升服务系统...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慧  杨宁  
在互联网与社会化媒体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价值创造不再由企业单独完成,而是建立在顾客全面参与的基础之上,甚至由顾客的需求所决定。基于社会网络理论与顾客契合概念,采用层次回归方法实证探究在线品牌社群中顾客价值共创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在线品牌社群社会网络中,社会交互联结、信任互惠原则、自我概念一致性三个维度均积极促进顾客社群价值感知,顾客社群价值感知积极促进顾客价值共创行为,顾客契合在顾客社群价值感知对顾客价值共创行为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合作营销阶段,在线品牌社群拉近了企业与顾客、品牌与顾客、顾客与顾客之间的距离,使群体智慧得到极大的释放,塑造了企业与顾客价值共创的典范,从而成为新时代企业变革价值创造方式、创新营销模式、拓展利润源的重要载体。企业应从社会网络的四个维度(即价值共创的四个影响因素)着手,充分发挥核心成员"社群领袖"的作用,高度重视他们对社群建设、品牌传播、产品设计等方面的建议;促成社群交往现实化,加强成员交互联结;制定社群信任互惠规范,保证社群信息质量;塑造社群共同的精神文化,让社群成员成为坚定的参与者与建设者。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学成  涂科  
本文对优步的价值创造活动展开了案例研究,从中归纳成功经验,进而为在出行共享领域中从事价值创造活动的其他企业提供借鉴。研究发现:在共享经济模式下的出行行业中,用户连接阶段的价值创造方式是遵循用户主导逻辑的价值共创;用户接触阶段的价值创造方式是遵从用户主导逻辑的用户价值独创;用户分离阶段的价值创造方式是服从供应方主导逻辑的价值共创。研究的主要理论贡献在于提出了共享经济背景下的用户价值共创概念,并阐明其中用户与平台的角色与作用。研究的管理意义在于为企业在出行共享领域的价值创造实践提供了新视角。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林秋  
本文从数字赋能的能力视角出发,以中国出口型跨境电商为研究对象,探讨数字赋能对跨境电商从选品、制造、采购到销售阶段价值共创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选品阶段,数字技术赋能顾客与平台更为精确的需求识别能力,实现需求互动和商品资源整合;制造与采购阶段,数字技术通过赋能连接能力,整合供应链中各方实现更加扁平化的供应链路,实现产销地互动和供应链整合;在销售阶段,数字技术促进智能能力的运用,实现交易互动与金融安全服务整合。研究结果表明,跨境电商通过数字赋能有效促进价值共创,实现资源在数字赋能下的互动与整合。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易明   周阳   张庭玮  
[目的/意义]从力学视角构建三层次分析框架,解析单个动力的基本要素,揭示动力之间的多元关系,从而系统呈现在线健康社区知识共创群体动力的复杂特征。[研究设计/方法]以“与癌共舞”平台中414条研讨帖的17,168条有效评论作为数据来源,首先微观层面通过三级编码,明确群体动力的具体类型及其基本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然后中观层面对评论文本进行标准化处理后,通过计算耦合协调度来揭示两两动力间的耦合关系;最后在宏观层面上进行系统动力学建模,基于情景仿真分析来探寻三维群体动力系统内的混沌关系。[结论/发现]在线健康社区知识共创的群体动力包括信息支持、情感支持和患者依从,信息支持通过群体共识和群体认知两个作用点发挥基本推动力,情感支持通过关系感知和情绪感知两个作用点发挥向心派生力,患者依从通过健康信念这一作用点发挥正向约束力。两两动力间的关系呈现出不同的耦合阶段和协调特征;三维动力同时增长10%时对知识共创的影响作用超过单一动力分别增长30%的效果,意味着群体动力间的混沌关系体现为明显的协同效应。[创新/价值]引入力学视角对知识共创群体动力进行分析,揭示群体动力的个体性、关联性和整体性,为在线社区场景下群体动力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胡海波  卢海涛  
本文以企业商业生态系统演化中的价值共创为主线,以仁和集团为案例研究对象,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基于数字化赋能视角,分析企业商业生态系统演化不同阶段价值共创的主体及类型演变。研究发现:(1)结构赋能和资源赋能作用于企业商业生态系统演化的每个阶段,相互之间能够实现协同驱动和共享识别;(2)数字化赋能视角下的企业商业生态系统中,企业、消费者、利益相关者、所有社会与经济参与者四大主体参与价值共创的演化,相互间呈现二元互动、第三方承接和互动共享关系;(3)数字化赋能促进商业生态系统演化,进而影响共创的价值由交换价值向平台价值、社会价值演变。本文研究结论深化了对数字经济推动下的企业商业生态系统演化中价值共创特征的理解,也从数字化赋能视角为企业商业生态系统演化中的价值共创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孔海东  张培  刘兵  
通过文献调查并结合案例的描述性分析,提出数字技术时代价值网络中不同行为主体之间的赋能内涵、关键维度以及基于赋能跨层次效应的价值共创行为分析框架。将"赋能氛围""主体赋能"分别作为价值网络中赋能的宏观维度和微观维度进行概念化。界定了两个维度的关键组成要素,分别包括信息共享、开放性结构、协同规则以及主体关系、资源整合和影响。构建了赋能的跨层次效应模型,分析了赋能的宏观-微观跨层次效应及其对价值网络生态和主体价值创造的影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万兴   刘静  
实施服务化是制造企业形成差异化优势的重要手段,工业互联网平台对推进制造企业服务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学术界有关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对制造企业服务化绩效的作用机理缺乏探讨。为了揭示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对制造企业服务化绩效的影响机制,本文基于服务主导逻辑,构建从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到价值共创,再到制造企业服务化绩效的逻辑框架,采用383份来自制造企业的调查数据,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显著提高了制造企业服务化绩效,价值共创的两个维度即互动合作、资源整合,在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对制造企业服务化绩效的正向影响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本文为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与提高制造企业服务化绩效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钰  李艳  刘炳胜  曹新颖  
本文将价值共创引入EPC项目管理全过程,从服务主导逻辑的视角分析EPC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将中国联通海南智慧大厦项目作为EPC项目价值共创实例,尝试提出项目承发包双方价值共创的具体路径,探究解决国内“低信任”情境下的EPC项目管理难题,以期帮助提升EPC项目效益,实现项目承发包双方的共赢。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董华  陈蕾  
为更好地探讨服务型制造网络的价值共创过程,区别于一般网络视角和复杂网络视角,基于超网络理论构建具有5层子网(大数据环境子网、服务型制造主体子网、服务型制造资源子网、服务型制造能力子网和服务型制造价值子网)的大数据驱动服务型制造超网络模型,分析子网间的关系以及实现价值共创的过程,建立包括大数据驱动、主体互动、资源整合、能力作用和价值创造等过程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大数据驱动作用加快了服务型制造超网络的资源产生速度和能力形成速度,尤其是对数据资源和知识资源以及动态创新能力和数据挖掘能力的驱动效果更为显著;对服务型制造超网络价值创造的贡献,有大数据驱动时动态创新能力的贡献程度更大,无大数据驱动时组织合作能力的贡献程度更大,不论是否有大数据驱动,数据挖掘能力的作用都未突显。为推动服务型制造网络更好地实现价值共创,政府应积极构建有利于促进服务型制造网络形成和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基础数据环境,加大服务型制造大数据应用典型案例推广示范;企业应积极搭建多维数字平台加快推动主体企业内部产品服务业务数据融合,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实现主体企业间资源与数据整合共享,发挥数据要素驱动作用、推进跨领域服务化价值共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乔艳芬  卢鑫  
文章立足于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价值共创的研究逐渐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在实践中,顾客参与企业在线社区共创价值已经成为创造价值的新趋势,一方面顾客可以参与企业生产过程中,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共创过程识别顾客的潜在需求。文章基于已有的现实背景,立足于价值共创视角,以MIUI在线产品创新社区为情境,探讨了在线产品创新社区共创环境,以及在线产品创新社区的主要参与主体间是如何共创价值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乔艳芬  卢鑫  
文章立足于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价值共创的研究逐渐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在实践中,顾客参与企业在线社区共创价值已经成为创造价值的新趋势,一方面顾客可以参与企业生产过程中,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共创过程识别顾客的潜在需求。文章基于已有的现实背景,立足于价值共创视角,以MIUI在线产品创新社区为情境,探讨了在线产品创新社区共创环境,以及在线产品创新社区的主要参与主体间是如何共创价值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乔艳芬  卢鑫  
文章立足于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价值共创的研究逐渐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在实践中,顾客参与企业在线社区共创价值已经成为创造价值的新趋势,一方面顾客可以参与企业生产过程中,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共创过程识别顾客的潜在需求。文章基于已有的现实背景,立足于价值共创视角,以MIUI在线产品创新社区为情境,探讨了在线产品创新社区共创环境,以及在线产品创新社区的主要参与主体间是如何共创价值的。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周文辉  杨苗  王鹏程  王昶  
本文通过对韩都与芬尼的纵向案例研究,试图破解战略创业中的"资源约束"和"资源冗余"两难困境。研究发现:战略创业是一个基于员工与顾客赋能的价值共创过程。试点阶段企业通过结构赋能营造了员工之间的价值共创环境,利益共享机制设计促进了"冗余资源"的利用,取得了新业务机会与制度创新优势;在复制阶段企业通过领导赋能巩固了团队之间的价值共创环境,借助事业共享机制设计促进了"冗余资源"的优化,获得了新市场机会与跨界创新优势;在进化阶段,企业通过心理赋能与顾客赋能优化了员工与顾客之间的价值共创环境,通过命运共享机制设计促进了资源开放,有效地突破了创业"资源约束"的瓶颈,实现了新组合机会与生态创新优势。本文结论对于企业如何通过赋能促进价值共创进而推动战略创业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